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湖州市旅游

湖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杼山與陸羽墓
  杼山位于湖州古城西南妙西鄉境內。杼山因夏王杼巡狩至此而得名。晉代,為吳興郡著名風景名勝。杼山又名寶積山,因山南原有寶積寺,山因寺得名。寶積寺即梁代妙喜寺。妙喜寺住持為皎然(字清晝,長興人)。唐大歷七年,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因陸羽與皎然均是顏真卿的吟友和朋友。故顏真卿、陸羽、皎然等人常在杼山雅聚。唐大歷八年(773)十月二十一日,顏真卿為陸羽建“三癸亭”,因建亭時間是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故稱“三癸亭”。唐大歷七年(772),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任湖州刺史,對陸羽十分器重,邀陸羽與眾多文人雅士在杼山雅聚,并邀他參與《韻海鏡源》的編纂工作。陸羽一生中在湖州住了三十多年,湖州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其間陸羽游歷了浙東、蘇南、贛東北等地進行茶事活動,但主要均在湖州從事茶事研究和撰寫《茶經》工作。陸羽在湖三十年中,……[詳細]
獨松關和古驛道
  獨松關和古驛道位于蘇浙皖交界的安吉與杭州交接部獨松嶺。獨松關,是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抵御北方敵兵的重要關隘。同治版《安吉縣志·古跡》載:“獨松關,宋建炎間(1127-1130)兵起,壘石為關,名曰獨松關。”“獨松關,雍正九年(1731)知州申夢璽建訊兵房六間,咸豐九年(1859)奉撫憲重修,十一年(1861)毀。”古驛道,實為臨安(今杭州)至建康(今南京)陸路捷徑之要道。現存安吉縣遞鋪鎮雙溪口關上村至余杭區百丈鎮獨松村段約1200余米。《新唐書·地理志》載:“唐寶歷二年(826)余杭縣令珧筑甬道,通西北大路,高廣徑直百余里,行旅無山水之患。”《元和郡縣圖志》載,杭宣驛道從杭州北至宣州共496里,明代前設有驛站。獨松關即為宋、元時期的驛站之一。清光緒版《孝豐縣志》記載:“獨松關在獨松嶺上,自……[詳細]
湖州法華寺
  法華寺又稱白雀寺。在湖州西北9公里,弁山東麓石斗山。晉王羲之曾登臨。南朝齊(479—502)比丘尼道蹟字總持曾在此山誦法華經,晝夜不息,共二十年,圓寂后即葬其處,相傳梁大同元年(535)道蹟靈骨所藏之寶龕忽生青蓮,有司錄實奏聞,詔建法華寺。道蹟生前在誦經時,經常有白雀旋繞,若聽法狀,故又稱白雀寺。唐宰相李紳和五代吳越王曾改名惠覺寺。北宋治平(1064—1067)中僧如松重建,仍名法華寺。清康熙年間僧戒清募捐重修,嘉興宋旭曾繪名山十一景于殿壁。民國初,白雀寺周圍約5公里內松柏蒼翠,上山石道旁均為高大松林,時稱“松徑”。進白雀寺為一天井,殿的正中屋脊上,裝有一只向南立的白雀,廟的堂廳上懸有黎元洪送的匾額,四壁有許多名人詩聯。山頂有觀音殿。殿寬大,可容香客五六十人。抗日戰爭前,每年春季,香客從四方……[詳細]
24、謝安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謝安墓
  謝安,東晉杰出的政治家、名宰相,著名文人,他出生于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謝氏名門,后來氏族大遷移時,遷到浙江始寧(今上虞)。謝安在朝為官20多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遏制了大司馬桓溫篡奪晉室的圖謀。他及時招募氏族子弟,培養“北府兵”,在軍事上作了討逆的準備,二是以“北府兵”為主力,打敗了前秦符堅90萬大軍的南侵,取得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的勝利。“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是描寫“淝水之戰”中前秦軍隊戰敗時的情景。“淝水之戰”勝利后,謝安堅持北伐中原,統一北方。但是,他的苦心不為東晉皇室司馬氏所理解,相反害怕謝安“功高蓋主”,將謝安出鎮廣陵(今揚州),謝安壯志未酬,抑郁而死。死于太元十年(公元385年)享年66歲。謝安死后,追封太傅,葬建康(今南京)梅嶺。怎么會遷到長興來呢?后經宋、……[詳細]
劉氏求恕里
  劉氏求恕里位于南潯古鎮南西街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時代為清,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求恕里是嘉業堂藏書樓主人劉承干于1930年所建別墅。劉承干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進,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沒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他在上海儲書之所名“求恕齋”,南潯別墅稱“求恕里”。1920年劉承干建嘉業堂藏書樓,同時為了適應藏書樓管理的需要,因此擴建求恕里,作為他和家屬回潯小住和藏書樓管理處的地方。求恕里屬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個結構以門房、甬道、西洋門樓、卷門、庭院和獨立的樓廳相結合。求恕里現今陳列著劉旭滄作品攝影展。劉旭滄原名劉承東,中國近代著名攝影藝術家,曾擔任上海攝影協會主席,他是劉承干的九弟,兩人相差32歲。一長衫馬凳子,以收藏古董成名;一個西裝革履,鉆研攝影成名。兄弟倆各有……[詳細]
顧渚貢茶院遺址及摩崖
  顧渚貢茶院位于浙江省長興縣顧渚山側的虎頭巖。顧渚貢茶院始建于唐大歷五年(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貢茶顧渚紫筍茶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有史可稽的中國歷史上首座茶葉加工工場。產于長興顧渚山的紫筍茶,是唐代貢茶,地方官袁高、杜牧、顏真卿等名流都曾親自督辦貢茶,留下許多題記。唐大歷五年,始貢五百串;至會昌中(841-846年),歲貢增至一萬八千四百斤。制作貢茶時,由“刺史主之,觀察使總之”。到了元代,貢茶院改為磨茶院,院址移至水口。如今,顧渚貢茶院雖廢圮,但院址遺跡依然可辨。顧渚山摩崖題記位于水口鄉顧渚村、金山村。顧渚山摩崖題記今存主要有唐開元四年(839年)湖州刺史楊漢公題名、南宋紹興七年(1138年)龍圖閣學士汪藻題名、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韓允寅題名、唐會昌三年(843年)湖州刺史袁高題名……[詳細]
錢山漾遺址
  錢山漾遺址在湖州城南7公里錢山漾東岸南頭的百廿畝村。這一帶是太湖流域的沖積平原,河流很多。四周有許多小山。錢山漾東西寬約1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是東苕溪的一段。東苕溪發源于天目山,經德清,北流至湖州定安門南與驛西橋處,匯西苕溪注入太湖。由于東、西兩苕溪水匯合,往往形成河水逆流;波浪沖刷,使遺址遭受破壞,數以千計的陶片、石器、遍于灘野。遺址出土了原始社會時代的殘絹片和絲線,為我國迄今最早發現的絲織品,殘絹片采用平紋織法,其經密、緯密每厘米各是四十根。遺址中,還出土了麻布片、麻繩等紡織品,說明當時太湖流域絲麻織品和養蠶、桑苧種植,已經相當發達。為我國蠶絲、麻紡織品最早的發祥地之一,遺址還出土了木槳,證明當時已有原始的木船或竹筏。出土的石、陶瓷制成網墜、骨制的魚標、絲線或亭麻線編織成的魚網,說明已……[詳細]
孝豐革命烈士陵園
  孝豐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安吉縣孝豐鎮城東。建于1984年6月。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重點烈士紀念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命名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孝豐革命烈士陵園占地64畝。主要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墓、紀念館、粟裕大將銅像、將士英烈亭、垂芳亭、紅軍亭、忠魂亭等紀念設施構成。其中,新四軍天目山反頑戰役紀念館建筑面積3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三個展廳,通過400多幅圖片資料、100件實物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的戰況。近年來,陵園每年聘請12位老新四軍、老干部擔任義務輔導員,向群眾、學生講黨史、國史、軍史、革命斗爭史、天目山戰史,共講60場次;每年請中小學生穿新四軍衣服在紀念館擔任義務講解員共講150場次。目前,烈士陵園已成為該縣開展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國防教育、黨史教育、……[詳細]
湖州純陽宮
  純陽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純陽宮在金蓋山南麓,自南朝名士陸靜修于此結廬修習始,漸成道教活動場所。自南而北,建筑錯落有致,依山勢從低到高,分三進而建。現存建筑多為清同治年間及清末民初重建,總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第一進建筑有天將殿、抱云庵及存希堂;第二進建筑有祖師殿、五祖殿、宗德堂、官廳子、講堂及小廂樓;第三進皆為帶廊樓屋,有玉皇閣、巢鸞閣、斗姥閣、祖堂及古書隱樓。純陽宮梁架多為抬梁式,梁枋上雕刻戲曲人物或彩繪傳統故事,屋面為硬山頂,施小青瓦,陰陽合鋪。宮內尚存清嘉慶吳錫麒、梁同書,清光緒俞樾、戴翊清撰書的碑記及黃庭堅等帖石20余方。純陽宮“其地顯自六朝,彪炳于宋元,名賢逸士先后鍾接其間”,歷史源遠流長,在道教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是清代全真龍門派在江浙一……[詳細]
湖州鐵佛寺
  鐵佛禪寺位于湖州市區勞動路中段,因為有一尊宋鑄鐵觀音佛像而得名。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古剎。鐵佛禪寺,原名開元寺,始建于唐朝開元年間(公元713—714年),北宋天圣三年(1025)承鑒真和尚宿愿鑄鐵觀音像供奉,故名鐵佛觀音院,熙寧元年(1068)年賜名圣壽觀音院。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復改名廣福觀音院,元末(1368)年毀于兵亂,僅存鐵觀音像。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更名西林鐵佛禪寺。宣德八年(1433),僧曇壁又鑄華嚴三圣鐵佛即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三尊坐像,創慈云閣,寺院又呈興旺景象。但到清同治年間(1862—1874)又遭兵毀,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觀音殿;光緒初年(1875)又重建鐵佛殿。民國三十年(1941)僧恒森接法卷為鐵佛寺四十代主持。民國三十三年(1944)重……[詳細]
31、蒙公祠
蒙公祠
  蒙公祠位于湖州市善璉鎮,距湖州約28公里。善璉系中國筆都,湖筆發源地,蒙公祠祀筆祖蒙恬。蒙恬為秦朝大將,史料記載為我國制筆始祖。善璉制湖筆歷史悠久,南朝時已盛產湖筆。而建蒙公祠祭禮筆祖蒙恬,據文字資料記載最遲在元代。民國時期,蒙公神祠重建。抗戰時期(1943)被毀。1959年,因建善璉湖筆廠廠房,蒙公祠再度受損。1992年蒙公祠重建,1995年4月峻工,現蒙公祠占地4000平方米。新建蒙公祠為殿廡式建筑,殿為歇山頂,飛檐翹角。殿四周有廊,均設石質欄桿,大殿前各有長廊10間,陳列各種湖筆。殿前廊柱和殿內掛著許多著名書法家所書的匾額和楹聯,正中有彩塑蒙恬及夫人和太子的高大立像。蒙恬頭戴元帥盔,斜祖戰袍,右壁甲胄外露。塑像前立一紅木屏座摹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碑刻全文;后壁有湖州美術家繪制……[詳細]
松陵永寧橋
  俗名東橋,位于吳江市松陵鎮八坼社區,跨北港,連接中心街與航東街。清末始建,60年代整修橋臺。1994年7月29日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梁式單孔石橋,南北走向。全長18.8米,中寬2.85米,堍寬3.6米,孔高3.45米,跨徑6.3米。南、北臺階分別為15級、17級。橋主要構件為青石、花崗石。橋臺為花崗石夾雜青石砌筑,橋面為四條巨型花崗石條石,花崗石橋欄俱全,橋欄上雕有花卉、絞藤和定勝等圖案。橋欄柱頭原雕有形態各異的石獅四只,“文革-”中被作為“四舊”砸毀。近年為便利自行車推行過橋,在橋面上用混凝土砌筑兩條坡道。橋南堍有幾幢古宅,其中一幢是科學家楊承宗的故宅,另一幢是八坼殷富人家沈氏的故宅,首進門前建有廊屋,東西兩個發券,西發券與鄰家的廊屋連接,形成數十米的廊街。八坼的合浦橋、聯源橋、萬安橋……[詳細]
潘公橋及潘孝墓
  時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潘公橋為位于中國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龍泉街道田盛街中段、原湖州府城東北門臨湖門外的一座三孔石拱橋,南北向跨放生官河(城北苕溪霅溪匯流處),乃明工部尚書、水利學家潘季馴捐銀所建,故名“潘公橋”。該橋始建于萬歷十三年(1585),十八年(1590)竣工。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時為增加泄水量,改五孔石木梁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長57.5米,寬6.6米,高9.5米,主孔凈跨15.5米,拱矢高8米,南北孔凈跨9.3米,拱矢高5米,拱券石采用縱聯分節并列砌筑,上下踏步各有50級。2013年5月6日被定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潘孝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濱湖街道太史灣村北山東坡。潘孝為明代著名水利專家潘季馴之祖父,其墓規格較高,為湖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明代墓葬。墓曾被盜……[詳細]
34、含山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含山塔
  含山塔位于湖州市善璉鎮含山。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明正統六年(1441)重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重修。含山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八角七層,塔高38.5米,直徑5.9米。塔底為須彌座,由花巖石砌成。束腰中雕有嬉耍的獅子、蝙蝠、荷葉、荷花、纏枝牡丹、花卉等圖案,刻工精湛,富有情趣。塔檐用磚疊澀五層鋪伸,花巖石鑿成角梁,垂脊上鋪塔瓦,檐角原系有鋼鈴,風吹響鈴,發出清脆悅耳的叮當聲。塔中有磚砌臺階,可直登塔頂。登臨塔頂,俯瞰水鄉景色,令人賞心悅目;京杭大運河依山而過,河港縱橫交錯,碧波粼粼,舟楫點點。綠色的田野、星羅棋布的民居,炊煙裊裊,好一幅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塔頂置有鐵鑄塔剎。由覆缽、仰蓮、七級相輪、寶蓋、寶珠、葫蘆等組成,雄偉矯健、高聳挺拔。含山塔于1984年列為市重……[詳細]
城山教寺
  位于長興縣城南21.5公里城山頂上。據清嘉慶《長興縣志》記載,城山教寺始建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初名慈氏院,后稱新安寺,毀于元,明初重建,改名城山寺。明馮夢禎《城山寺記》、朱國祚《石城山毗盧佛像記略》均有詳細記述。該寺原有廟房30間,分上、中、下三殿,每殿各三間;門口大殿為毗盧殿,戶為玉皇殿,后為祖師殿。東西各有一排9間偏屋。三殿間有4只泉水井,終年溢水,甘洌可口。大殿前原有兩只“放生池”;大池面積約半畝,水清如鏡,小池已淤塞。現存房屋18間,茶葉地數畝,毛竹山150畝。1983年,縣博物館對毗盧、玉皇二殿古建筑進行整飾,修葺一新。同時,重托方池,新建欄桿,寺觀周圍的元代石刻造像10尊:一佛二子弟像(南無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一佛二菩薩(毗盧舍那、文殊一普賢);三尊主佛(過去佛……[詳細]
陳武帝故宮
  陳武帝故宮位于長興縣下箬寺鄉,原為陳霸先故居,陳霸先是陳朝開國皇帝,史稱陳武帝。志載“因陳故宮香火興旺,南朝陳光大元年(567)詔立為天居寺;宋治平二年(1065)改廣惠教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立為叢林,俗稱下箬寺。陳武帝故宮內有古井一口。據史料載:陳霸先出生時,井泉沸騰,家人汲以浴身,后人稱此井為“圣井”,又名“陳井”。圣井,系石砌井壁,深約15米,直徑1.5米,水面平于地面,井水清澈,終年不竭。1993年,新建圣井亭,立有圣井碑,保護圣井。1994年8月15日,縣政府批準重建下箬寺陳霸先故宮。現陳武帝故宮的匾額上“陳武帝故宮”為臺灣原-要員陳立夫手書。宮內正中立有陳霸先塑像,西側是陳霸先一生經歷壁畫,塑像的背面寫著“陳朝始皇陳霸先個人生平。”整個宮殿茂磚篤髻、盤龍翹角,宮頂二龍戲……[詳細]
長興鐘樓
  在長興縣雉城鎮縣中百公司后院,鐘樓系歇山頂雙檐式單體木結構建筑,飛檐畫棟,翹角垂鈴,結構穩重莊嚴。鐘樓原是大雄教寺的一部分,大雄教寺原名報德寺,是南朝陳文帝天嘉元年(560)為太妃所建,寺址原在城西1里。明初,元帥耿炳文筑城壕,于洪武二年(1369)遷建到城內,洪武二十四年,立為叢林有司,其左側建有鐘樓,高凡3層。鐘樓大門朝南,卷頂門洞,兩扇石品門左右分開,在門洞兩邊墻上有斗大的“鐘樓”兩字,正書。在第三樓,大銅鐘懸掛在中央,鐘通高2.05米,鐘身高1.46米,鐘壁1.12米,鐘壁厚10厘米,重2000余公斤。鐘口呈瓣蓮花形,鐘體鑄有紋飾,頂端有一圈蓮瓣紋,上股方內鑄飾八卦圖案,下股方內鑄有銘文“洪武七年龍甲寅二月三日吉時鑄造,長興知縣蕭澗、守御千戶所官劉顯……”此鐘鑄造規整,造型精美,形體……[詳細]
白溪朱氏宗祠
  白溪朱氏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由門廳、正廳、兩廂及北側東廂房改建的院落組成。門廳單檐硬山,面闊五間帶兩翼各三間,進深五檁,明間梁架為前后雙步梁分心用三柱。正廳單檐硬山,面闊三間,進深八檁,明間五架梁帶前單步、后兩單步梁,用五柱;次間用中柱。梁架用材粗大,五架梁拼合而成,做成月梁狀;檁條圓形,用粗大之蟬肚替木;脊檁下用所謂的山霧云。柱礎鼓墩形。廂房單檐硬山,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正廳的山墻兩側另有附屋。其中東側附屋后期改建成前后三進的子院落。原門廳前有牌坊等,現基址仍存。據光緒《長興志》記載,朱氏宗祠建于清順治八年,清晚期有修葺。從正廳所顯示的風格看,該建筑當建于明末清初時期。作為浙北地區所存不多的明清之際風格的古建筑,具有相當的文物價值。……[詳細]
德清率性道院
  率性道院位于浙江省德清縣下渚湖八字橋村上漕南山,始建于南宋年間,時名“慧寂庵”。清朝同治年間改名為“率性道院”,并沿用至今。率性道院始建于南宋。相傳,南宋皇帝定居杭州時,經常駕臨楊墳一帶,楊墳一帶為南宋皇家避暑休閑圣地。一日,皇帝駕臨歌舞劇墳,在一家老農家中休息品茶,因農家女兒沒有受過正規禮儀教育,上茶跨出灶間門檻時露出小腳而被皇帝所見,正巧皇帝心情不好,責備她行為輕飄,罰她出家為道姑,懺悔修行。因見女子父母老弱,無依無靠,可是御口已出,覆水難收,便在南山建庵,賜額“慧寂”。至清朝同治年間,慧寂庵歸計籌山升玄觀掌管,并派遣全真道士修復并住持,改名為“率性道院”,隔年建下院“率性庵”。上下兩道院至解放后還有道士居住,后給知識青年和五保戶居住,只有殿堂房屋一直保留至今,現今道院由丁羅欽道長主持。……[詳細]
趙孟頫墓
  時代:元趙孟頫墓位于洛舍鎮東衡村戲臺山南。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謚文敏,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宋朝宗室,元代著名書畫家,工書法,擅繪畫,變革南宋院體格調,創立元代畫風,精詩文、篆刻。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以及政治家。在宋代文壇上非常出名。1992年在距地表深1.5處,發現長3米、寬2.6米石板雙室墓和寬11米夯筑神道,在距墓約30米神道兩則,出土石翁仲2尊,高2.2米、寬0.8米;石馬2匹,通長2.7米、高1.5米,均系太湖石質,雕琢精工。1993年墓地經重新修復后面積達3000平方米,依山而筑,面南向,神道兩側立有石馬、石翁仲。1997年8月29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AV字幕在线观看老师 | 中日韩AV综合在线 | 太爽少妇免费视频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 午夜最新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