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婁底市旅游

婁底市文物古跡介紹

雙峰葛氏宗祠
  葛氏宗祠坐落在涓水河畔的荷葉鎮長塘村。葛氏宗祠為磚木結構,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是婁底市境內現存的規模較大、保護較好的宗祠之一。葛氏宗祠分東西兩個祠門,祠堂前是寬闊的坪地。“葛氏宗祠”四個大字書在正面的山字墻上,大門上懸掛“上達學校”牌。兩側各有一處小門,分別謂“義路”、“禮門”。葛氏宗祠建筑外觀宏偉,內部布局合理。過大門為過廳,過廳樓上為戲臺。空闊的祭廳名為“敦倫堂”。神龕上安置著葛洪、鮑姑始祖神像和遷湘始祖葛琳等七尊神像塑雕。祭廳兩門各有一個橢圓形門,連接左右兩廂的教學用房。橢圓形門上分別書有“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既是族規,又為校訓。2003年12月,婁底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保護文物。2011年晉升省9。同治年間,這一大片良田曾為曾國荃所有。但這里的集居者卻均姓葛,習稱“湘鄉葛氏”,……[詳細]
湘軍名將故居群
  湘軍名將故居群(含老劉家、存厚堂、光遠堂、德厚堂、師善堂、云桂堂、錫山堂)漣源市楊家灘俗稱楊市,是湘中地區有名的千年古鎮,曾是湘鄉、邵陽、安化交界處的交通要地,境內巍巍龍山高聳入云,涓涓孫水蜿蜒東流。據史記載漢代漣道故城就在今楊家灘地區,唐高祖武德年間就形成了集鎮,到近現代,這里更是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把把戲戲南岳山,花花綠綠楊家灘”的古老民謠足以反映當時的繁華景象。楊家灘的繁榮興盛與湘軍的崛起緊密相關。1851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起義軍很快占領半壁江山,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者。為挽救朝廷之危局,時任吏部侍郎的曾國藩奉旨在家鄉(今雙峰荷葉鎮)操辦團練,抗擊太平軍。楊家灘離荷葉不到百里,許多青年志士前去投軍。他們跟隨曾國藩馳騁沙場,南征北戰,憑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和過人膽識立下赫赫功勛,晉升為……[詳細]
羅馭雄故居
  羅馭雄故居,原名健園,坐落于伏口鎮林家村小寶堂組,緊鄰國道207線,與正在建設的二廣高速相距約200米。健園始建于1910年,復修于1939年10月,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依山傍水,座西朝東,前臨歸水河,后靠鳥崽山。健園系磚木建筑,有廳堂、偏房、雜房等建筑共5棟。健園的槽門離歸水河約20米,槽門寬闊大氣,上面的石灰墻上寫著毛主席語錄,槽門的兩邊是雜房,進入槽門是一塊大坪,坪內種著各種花木,大坪的北面就是健園的主廳,主廳建筑大氣,裝飾簡樸,堂屋內設有神龕,共有12間房,為典型的農村民居建筑。主廳的兩旁是偏房,右邊的房屋保存較好,左邊的房屋已經大部分倒塌,羅馭雄以前就是居住在這里。1917年毛澤東游學伏口在羅家居住了三天,羅父將其安排在左邊偏房的樓上居住。……[詳細]
羅宗翰陵墓
  羅宗翰陵墓坐落于伏口鎮林家村的搖籃山,緊鄰國道207線,與二廣高速相距約500米。羅宗翰陵墓上立著一塊墓碑,二尺來高、灰白條石鑿成的一塊普通墓碑。正面寫著一行正楷大字:羅公宗翰之墓。背面的碑文則介紹其生平的事跡。羅宗翰的墓與一般人有些不同,一般的墓講究靠山臨水,他的墓卻正好相反,對著巍巍高山,靠著的小山下卻有一條涓涓的小河流向遠方。年老的人,說是當年羅宗翰下葬時,風水先生遍尋他家鄉的山山坳坳,找了大半天也找不準吉地。帶去的一條黃狗或許是走累了,臥在那正對大山、背靠小河的山岡上,怎么趕也趕不動。風水先生便順水推舟,說這里就是那“踏破鐵鞋無覓處”的風水寶地,叫“黃狗座地”,羅宗翰于是就下葬于這“寶地”了。……[詳細]
洋溪文昌閣
  洋溪文昌閣位于新化縣城西南15公里洋溪鎮洋溪河畔,與新化五中毗鄰,為巨石、磚、木結構,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閣有三層八角,角上嵌石舫、風鈴,閣頂為顏色瓷寶鼎。門框有石刻,浮雕雙龍取寶,雕工細膩,左右嵌碑文四塊。閣后原有大成殿,置關帝、文帝塑像,閣上有頡師塑祖像,杞魁星司文銜;右室為岳忠祠,尚存空室。明嘉靖年間,太仆寺注卿鄒廷望解袍歸里,在閣南創辦三鄉學社,邑中北子莫不咸集。乾隆丙午年(1787年),當地士紳在此山石之上建閣,會文講學,而榜其名曰回瀾公所;至光緒戍子年,才增設三層樓閣,改回瀾公所為回瀾閣。1981年12月,由新化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羊牯嶺碉樓
  “羊牯嶺碉樓”位于錫礦山街道辦事處聯盟居委會冷錫公路旁的羊牯嶺上,羊牯嶺碉樓高14米,長10.4米,寬6.8米,墻厚0.8米。共設瞭望孔6個,射擊孔195個,磚木結構,墻體保存良好,屋面、樓板及樓梯已損毀。羊牯嶺碉樓是湖南省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碉樓建筑,始建于民國二十年(1932年),是錫礦山的開源公司大礦主段楚賢為壟斷銻礦開采而建。是資本家壟斷銻礦開采權,殘酷壓迫工人、鎮壓工人運動的歷史見證,碉樓內有水牢,并置列刑具。1994年6月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龍潭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潭橋
  龍潭橋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新化縣溫塘鎮及田坪鎮。為油溪河谷上具有懸臂式特色的木構風雨橋。龍潭橋在新化縣城東北約70公里之雪峰山系南側,地處溫塘鎮龍潭村與田坪鎮大同村之間,油溪河流經橋下匯入資江。龍潭橋建于清咸豐八年(1858),為石墩懸臂式純木結構的風雨橋,全長58米,寬5米,造型精巧,結構奇特。橋由清咸豐年間“三潭、五村”村民及鄉紳捐資修建。該橋由于年久失修,許多木質梁柱被蟲蛀霉爛,導致橋身整體傾斜,現已矯正。該橋造型精巧,具有較好的建筑風格及一定的歷史價值。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49-8。……[詳細]
湘安古道
  這是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驛道,名稱“湘安古道”,起點湘(潭),終點安化梅城。這條古道雖然蜿蜒曲折,三尺來寬,卻是古代大梅山地區進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見縣志、族譜記載。其名,根據仍殘存于古道上的光緒三十一年(1905)《復修半排上樂善亭碑記》,當地人現稱呼該道路為“湘安古道(湘鄉至安化)”。現存完整古道7.5公里長。寬度均勻,為1.3米(符合清代古制的“三尺三”)。臺階長約1.3米,寬約50厘米,高度10厘米。主要使用本地常見的六面青片石拼鋪,少量路段使用一塊完整的本地青片石鋪裝。2019年3月,湘安古道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
  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位于湖南省新化縣奉家鎮上團村(今奉家鎮上團管區辦公樓)。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680平方米。大門正面為圓型拱門,兩邊為一層磚木結構房屋,其它三棟為凹字型雙層磚木回廊式風格,回廊與欄桿、門窗對稱,共有房屋80余間。1935年12月12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進入新化縣奉家鎮上團村,設軍團部于此。舊址反映了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率領紅二軍團在紅軍長征時期為戰勝強敵,順利實現戰略性轉移,沿途積極開展革命斗爭,進行革命宣傳的一段難忘的歷史,是典型的紅色教育基地。2011年入選“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詳細]
新化文昌塔
  文昌塔位于新化縣洋溪鎮新化五中校園內,市保名洋溪文昌閣,省保名文昌塔,其實建筑上的題刻“文昌閣”很清晰。塔始建于乾隆甲辰年(1784),重修于光緒十四年(1888),系四合院式,占地面積520平方米,磚木結構,座北朝南,正中樓閣式三層,八角,上游風鈴,攢見,置彩色寶頂。塔路一層南開前門,北開后門通天井,門楣上有精美“廻瀾”二字。兩旁有對聯“日月光華瞻圣教,山川靈淑蔚人文”,充分表達了前人建塔的真實內涵。院內四壁有碑文四塊,主要記述士林鄉紳創辦三鄉社學,會文講學及修塔之事。該塔2006年被列為湖南省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1、新車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車橋
  在漣源市藍田鎮東郊的溫江,有一古風雨橋,名新車橋。始建不詳,從古碑中可知,該橋曾多次補修。清咸豐六年(1856年)重修,長35米,寬5.6米,石墩、木梁、木板路面,柱式木結構,重檐小青瓦屋面,上覆亭廊,橋廊柱子上掛聯數幅,橋北柱聯曰:“春秋浩氣光青史,日夜溫泉下大江”。1989年,漣源市政府將該橋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當地易承乾老人為首倡議籌款,對橋進行了大修。1995年,市政府又劃定橋南20米、北、西、東各50米為保護范圍。(黃義志攝)2019年,新車橋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扶田庵古寺
  扶田庵古寺古寺位于伏口鎮伏口村境內,坐落于伏口鎮政府所在地西南面的鎮南山半山腰之中,前靠歸水河和國道207線以及正準備動工的二廣高速,面對獅子山,背依湄江勝地,左鄰梅城古鎮,右靠漣源新城,始建于明朝初年,內供24位諸天佛祖,關圣帝君,觀音圣母,乾隆三十六年,幸得復修,增其舊制。此后善男信女盡皆朝拜,香火愈盛,聲名遠播。1917年,毛澤東游學伏口,與羅馭雄、羅卓雄、羅宗翰等幾位同學曾到此探古尋幽。……[詳細]
漣源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始建于清代,石基磚木青瓦結構,四合院建筑風格,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370.4平方米,風火墻及牌樓式大門突出,縱向中心軸線上有樂樓、主堂、享堂、關公堂,廂房和雜房均衡配置。祠內有碑文和族譜等文獻資料,對研究地方歷史和家族文化的人文歷史發展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現楊市鎮彭氏人口約有兩至三萬。彭氏是一個宗族系統保護完整的宗族,彭氏先祖在明朝便修建了彭氏宗祠。彭氏也是湖南婁底漣源楊市鎮的一個大姓。……[詳細]
楚怡高級工業學校新化舊址(含陳潤霖墓)
  1914年新化籍著名教育家陳潤霖在長沙創辦楚怡高級工業學校。1938年陳潤霖先生將該校遷移至新化縣游家鎮白沙村。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等一批外地年輕學子曾在此求學。抗戰勝利后,陳潤霖先生因勞累過度,不幸病逝,遂就地安葬在學校舊址內。目前,舊址內有磚木結構房屋3棟,部分圍墻遺存和陳潤霖先生墓。2019年,楚怡高級工業學校新化舊址(含陳潤霖墓)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錫礦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錫礦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市內錫礦山礦務局北礦山頭,碑高8米,方形。1949年9月9日,為了解放錫礦山,人民解放軍第47軍106師478團在勝利山黃土坑(今錫礦山礦務局北選廠后面),圍殲-部隊63師殘部。在戰斗中,營教導員吳振宗、連長呂庭軒等6位同志壯烈犧牲。當地人民曾在烈士犧牲的地方修成烈士墓。1974年8月1日,為紀念革命先烈,將原烈士公墓遷移現址并建成此碑。……[詳細]
賀國中故居
  賀國中故居,位于婁星區雙江鄉新莊村,建于清宣統年間,占地211平方米,正房八間,磚木結構、土磚青瓦,坐北朝南,東面有婁星區第一高峰洪家大山,北臨勝仙洞,清澈的杉山河從旁流過。1904年1月,賀國中誕生于此。賀國中故居是婁底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婁底紅色旅游的五大基地之一。故居建于清宣統年間,占地211平方米,正房八間,具有典型的湘中民居特色。……[詳細]
蔡和森、蔡暢故居
  蔡和森、蔡暢故居蔡和森、蔡暢故居光甲堂,位于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楊球村,東經112°24′54.4″,北緯27°25′43.6″,建于清朝末年,磚木結構,總面積550余平方米。是蔡和森、蔡暢同志親少年時期的故居。1900年5月14日中國婦女運動卓越領導人蔡暢誕生在這里,并與哥哥蔡和森在這里度過了8年多的童稚時光。故居為清末民居建筑,是一棟一縱三橫的平房,成“凹”字形,土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占地面積65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余平方米。1985年鄧小平題寫的“蔡和森故居”金字紅木匾懸掛于故居大門。2011年列入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蔡和森、蔡暢故居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湘西雪峰山會戰桃林阻擊戰-傷員臨時救護所蕭氏宗祠
  湘西雪峰山會戰桃林阻擊戰-傷員臨時救護所蕭氏宗祠位于新化縣科頭鄉桃林村,湘西雪峰山會戰桃林阻擊戰-傷員臨時救護所蕭氏宗祠為新化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外墻墻基為起點,東向外延伸3米處;南向外延伸32米處;西向外延伸4米處;北向外延伸1米處。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向各至2米處。……[詳細]
正龍民居群
  正龍村位于新化縣水車鎮西部,紫鵲界核心景區海拔800米的山坳內。正龍村民居,則鑲嵌于田園阡陌之間,200余戶居民的干欄式木房相互交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其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一座充滿奇異的自然風貌、燦爛的人文景觀及厚重的歷史文化古村。……[詳細]
下團民居村落
  下團村則位于新化縣奉家鎮,是當年紅二軍團扎營地,后又被粟海等學者考證為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行筆路線。居住在這里的瑤人,在宋、明王朝的逼迫之下轉為漢族,但現在依然中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瑤族文化特質。村民好客,民風淳樸,村子里栽滿了多種桃花樹,初春,成為桃花覆蓋的村莊,素有“桃花源”之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自拍 | 亚洲国产精品青青网 | 亚洲s图欧美中文字幕 | 午夜影院小视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思思96热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