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疆 > 和田地區旅游

和田地區文物古跡介紹

達瑪溝佛寺遺址
  導游遺址位于和田策勒縣城東北25公里處。以老達瑪溝為中心,周圍還有許多其他遺址。該遺址西北四、五公里處有吳六雜提麻扎,西南-里多有力濟阿特麻扎,東北四、五公里有蘇甫其麻扎,東南四、五公里有喬潘阿特麻扎,正北六、七公里處有卡納沁城,往正東十多公里處還有南北相距-里的佛塔遺址兩處。因此,老達瑪溝實際上是范圍廣大的古遺址群。黃文弼教授在他的《塔里木考古記》中記述道:“過達摩戈村向北東行,入沙磧約五、六公里地,即有紅色陶片散布,顯示已逼近古代住宅區域也。轉東行,至一為數眾多瓦礫場,地名特特爾格拉木,西南東北一線,綿延約數里,房屋雖已毀敗,但審其痕跡,街衢巷陌尚可辯識,中有大道一條通向東北,顯然為一舊城鎮之殘跡……”。該遺址出土有漢代五侏錢至喀喇汗王朝時代的眾多古錢,各種生活用品和裝飾品,帶佛教標志的……[詳細]
麻扎塔格山
  麻扎塔格山麻扎塔格山(又叫紅白山)位于墨玉縣境內的和田河下游西岸,呈東西向橫臥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南部,被和田河攔頭截斷。山體呈長條形,東西向分布,山體東臨和田河沖積平原綠色長廊,西側被沙漠環繞,處于極端干旱的沙漠區,它是受新構造運動的單面山,對研究塔里木盆地古環境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研究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好材料。由下第三系的紅色泥巖、石膏和灰巖組成為白山,由上第三系的棕紅色砂巖、泥巖構成為紅山,兩山形似臥龍飲水。山體延伸至和田河而斷陷地下,翹首挺立于河邊;平均坡度30°,海拔1300-1570米,主峰海拔1570米,西高東低。山體受干燥剝蝕與風蝕作用,基巖裸露,多殘坡積物。麻扎塔格與南北走向的和田河交相輝映,塑造出令人生畏而獨具特色的荒漠景觀。在紅山嘴上有一古戍堡,背依紅山山……[詳細]
熱瓦克佛寺遺址
  導 游 熱瓦克佛寺遺址位于和田洛浦縣玉龍喀什鎮40公里的庫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圍沙丘茫茫無邊人跡罕至。熱瓦克,維吾爾語意為亭臺樓閣,因佛塔中土塔聳立,故名熱瓦克,又譯洛瓦克、姚瓦克、拉瓦克。介 紹 熱瓦克是一組以塔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廟宇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兩個門形缺口,院墻每邊長45米。東墻外有一小廟,部分墻壁殘存,內壁涂石膏,廟東墻內壁有穹形壁龕,壁上滿刻逐層縮小的穹形紋路,線條規整流利,據說曾有立佛在內,此廟現毀壞殆盡。 四面院內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殘跡,以西、東墻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則毀壞不存。佛高約3米,每隔0.6米即有一尊。在未風化的墻壁上均有壁畫,供養人像,此丘云氣紋和圖案插于佛佝之間,色彩單調,以褚色為主,泥塑佛像有明顯……[詳細]
麻扎塔格戍堡址
  麻扎塔格古城堡位于和田河下游西側麻扎塔格紅山嘴上。麻扎塔格當地人亦稱紅白山,《宋史·于闐傳》稱“通圣山”。漢唐時是南北東西交通樞紐。該山從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部迤邐而來,至新疆和田河處戛然而止,翹然挺立,北有白山嘴,南有紅山嘴,自然景觀蒼茫獨特。城堡南距新疆和田市180公里,在和田墨玉縣境內,初步斷定為唐代遺址。城堡保存完整,城門口、了望臺、城墻歷歷在目。古城堡所有建筑由棕紅色膠泥夾胡楊樹枝壘成,城堡的下部有地道與地下倉庫相通。在城堡西50米處有峰火臺一座,高7.5米。城堡東北山坡20米處的臺地上,有一處佛教寺廟遺址。城堡東45米處,河岸的山腰上有一麻扎,據傳在十一世紀初的宗教戰爭中,有一個叫瑪江汗的和田佛教徒暗中為伊斯蘭教軍隊傳送情報,后被佛教徒察覺處死。-隊占據和田后,為他立了此墓,供……[詳細]
山普拉古墓群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洛浦縣城西南14公里的戈壁臺地上,該墓的年代為戰國至三國之間,公元前217至283年。墓葬分東、西兩部分,分布在東西長6公里,南北寬1公里,面積6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墓群結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二是菜刀形棚架式墓。前者為單人葬與合葬,后者為多人叢葬。己發掘墓葬38座,馬坑2座。出土文物豐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絲織品、漢代銅鏡和帶有異域風格圖案的毛織品是東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證。(國家文物局)……[詳細]
于田艾提卡清真寺
  艾提卡爾大清真寺于田縣艾提卡爾大清真寺建于公元1200年前,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13449平方米。其中:寺內面積3066平方米,院內面積10439平方米,大清真寺共由11層,153個大立柱建成,面積比新疆最大的喀什艾提卡爾大清寺還要大,是和田地區規模較大的一座穆斯林群眾的一座大型宗教活動場所,一般居瑪日(星期五)做禮拜的信教群眾達4000-6000人左右,肉孜節、庫爾班節可容納信教群眾10000—16000人做禮拜。于田縣艾提卡爾大清真寺從始建到現在共有7次擴建維修。1947年—1949年解放前夕,進行過一次民族建筑風格為主的擴建維修。解放后,從1985年—1988年做第6次維修,在歷次維修中都保持了原貌。1997年—1998年重建北門,門塔總面積227平方米,這是第7次擴建。北大……[詳細]
丹丹烏里克遺址
  導 游 丹丹烏里克遺址位于和田策勒縣達瑪溝鄉北約90公里的沙漠中,知名度很高,具有很強的神秘色彩,是文物工作者及旅游探險者的向往之地,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介 紹 該遺址從建筑材料上看,殘存的墻壁和寺塔都是用曬干的土坯壘成的,有的還使用了燒過的磚。房屋則是用胡楊木構成,墻壁是蘆葦紡織的,纏得緊緊的一小捆一小捆蘆葦夾在棍子上,再在直豎的蘆葦把子上涂抹一層和著碎草的墻泥。墻內外兩面都刷了白灰,再繪制出優美的壁畫。城區曾出土有佛像、壁畫、陶器及古文字等,還有一些由成排的胡楊、杏樹、李樹等組成的花園。 遺址周圍沙丘連綿高大,遺址相對處于低洼的地帶,有枯死的胡楊林樹干。從遺址所處位置看,可能是達瑪溝水系的末端綠洲或克里雅河分支所形成的綠洲。從遺址0土文物分析,遺址可能屬于漢至唐時代的遺址,與約特干……[詳細]
阿克斯皮力古城
  古城位于和田洛浦縣城西17公里處的沙漠邊緣,東距杭桂鄉祖拉吾綠洲3公里。阿克斯皮力,維吾爾語意為“白城堡”或“白城墻”,為古城廢棄后的名稱。古城大部分被流沙埋沒。現殘存北面城墻一段,其余三面墻已無跡可尋,墻為弧形,殘存的城墻長約百米,高約2.60米,厚約1.80米。城墻用的土坯砌成。土塊底面有刻劃出的符號,這些類似文字的符號,系用手指或樹枝刻劃而成。城墻有兩個部分:下部較寬,可供城內守衛者巡回行走,上部為胸墻,有一排間隔距離相等的方形了望孔,用于觀察防守,因多年風蝕,古城已低于墻下原地表約4~5米。阿克斯皮力古城周圍古跡范圍十分廣闊,古城遺址其實只在此范圍的東側,古跡處于沙丘綿延的沙漠,東西寬約5、6公里,南北長20公里以上,南接玉龍喀什綠洲,東鄰杭桂鄉,西靠吉亞鄉、北至沙漠縱深處,在這片沙……[詳細]
亞尕其烏依呂克古城
  介 紹 位于新疆和田皮山縣城北140多公里處的沙丘中。為漢代遺址,該遺址由五個部分組成,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出土文物特別多。 第一部分稱巴什巴扎,方圓五公里。內有十字街道,殘墻斷垣。有古墓遺址,曾挖掘出干尸,地面布滿陶片。第二部分為布拉克庫勒,距巴什巴扎10公里,有一干涸湖泊,方圓約7公里,周圍有古房遺址和渠道農田遺跡。地面有殘陶片,能拾到古錢幣,有核桃、棗核、麥子、玉米稈殘跡。有古墓,古墓內可見殘破干尸。第三部分為寺廟,方圓10公里,佛寺遺址附近有墓葬群,還有水磨盤等。第四部分為賽皮勒克,是該遺址的中心區域,占地25平方公里。有殘城墻依稀可以看出當時城內街道縱橫交錯,房屋鱗次櫛比。出土文物有銅錢、圖章、木筒等。墓葬區露出棺材多具,有干尸。 亞尕其烏依呂克古城遺址于1957年被定為新疆自治……[詳細]
圓沙古城
  介 紹 圓沙古城,又名尤木拉克庫木古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大河沿鄉北部、克里雅古河床的東岸。古城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幾乎全被沙丘覆蓋。墻體大多不直且有損毀。城墻結構為木骨泥墻,外側有護墻坡。在南墻中部和東墻北部各有一城門,其門道、門柱、門板的痕跡尚存。城內暴露于地表的建筑遺跡有6處,所出遺物有陶、石、金屬、料器等類型。從發掘清理的情況看,該城始建于漢代,社會經濟以飼養業和畜牧業為主。 圓沙古城的古代居民代表了歐洲人種中的地中海東支,即印度-阿富汗類型。他們大概在公元前幾個世紀或更早些時候由中亞地區進入新疆西部.并沿著塔里木盆地南緣進入了羅布泊地區,其類型與古歐洲人類型無論在體質特征上還是在來源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古城于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桑株巖畫
  桑株巖畫刻在新疆和田皮山縣城東南100多公里桑株鄉烏爾其村的一塊巖石上,畫面正對著河灘。歷史上,這里曾是通往西藏及印度的一條小道。巖畫長3米多,高1.3米。畫面上的形象有各類人像:有人作彎弓射箭狀、有人跟隨于馬后作行走狀、有人騎馬而行狀;有獸像,多為頭上有雙角的動物,類似大角羊等。畫面左上方還有象文字一樣的符號,利用硬物在巖石上敲擊勾刻而成。巖畫附近和河谷中沒有找到什么古代遺物,在民間也無傳說,一般人認為是原始氏族社會時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遠古時代畜牧和狩獵的生活。1962年被定為新疆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買力克阿瓦提故城
  導 游 位于和田市南25公里處的玉龍喀什河西岸。這是絲路南道上又一座重鎮。也有專家認為,它是漢代于闐國都城遺址,興于西漢初年,衰至唐代末年。介 紹 故城西有沙山環峙,南倚昆侖山麓。早年尚有內外皆為方形的二重城墻殘跡,現已不存,僅留下大小高低不等的若干土墩,而以該城西南部為多。遺址上現有相當數量的陶窯堆積物和建筑柱石。地面上遍布紅、綠、灰色陶片,器形有盂、缽、單耳罐等等。城南約1公里處,臺基分布密集,疑為舊日王宮,也有人認為是官衙或貴族居住區。近旁還有一方形土臺,高約3米,長約百米,似為一古代大型建筑,近處多有紅色陶片。往南行約10公里,有一座石塔,周長約60米,殘高約6米,周圍散布許多泥塑殘件。據傳附近有屋舍遺址,已被流沙淹沒。此處曾發現泥塑佛頭,上飾金葉,制作精美。 故城遺址北端曾發現一口……[詳細]
伊庥木加帕爾特合蘭古墓
  介 紹 位于和田策勒鄉拖萬加依村麻扎阿勒迪,距縣城直距4.5公里,占地379.5畝,長550米,寬460米,是現存的歷史悠久、規模宏偉、保存比較完整的—處古跡。保存下來的主要有三大建筑物:艾提喀美其特寺院、主麻美其特寺院、斯-墓。 相傳,伊庥木加帕爾特合蘭同伊斯蘭教圣穆德為堂兄弟,于回歷八年在夏木(今敘利亞國)作戰陣亡,死亡后飛至此地。未見尸體,僅有葬墓,因而得名伊麻木加帕爾特合蘭麻扎。距今約有1400年的歷史。 此地是穆斯林進行禮拜、聚禮和節日會禮之處,每逢肉孜節及古爾邦節,除本縣各鄉教徒外,還有上萬人從外縣趕來。  新疆和田……[詳細]
贊木廟遺址
  導 游  公元399年,晉代高僧法顯一行四人從長安出發,前往印度取經。經過兩年的艱苦跋涉,401年他們來到于闐,在于闐國王的挽留下,法顯在于闐呆了三個月,參加了當地一年一度的行佛大典,然后又繼續西行,一年后,終于到達了印度。回長安時,除帶回大批的佛教典籍外,法顯還把他取經途中的游歷寫成一本《佛國記》,關于“贊木廟”的情況就記載在這本書中。介 紹  該廟地處和田西南36公里處,又名“庫克瑪日木”(波斯語音譯,意為“蛇山”),相傳伊斯蘭修行者曾在此與蛇一-行,故爾得名。遺址現存兩層石窟,西面有3個深坑。山后有一座麻扎,葬的是以前各大戰役中陣亡的將士,每年七八月份,遠近的穆斯林都會到這里來拜謁。交 通   乘和田到拉依喀鄉的班車,然后再從當地租車到景點。新疆和田……[詳細]
塔吉克民族風情園
  塔吉克民族風情園塔吉克民族風情園距315國道69公里,據縣城77公里。主要景點是:彩虹瀑布。在塔吉克鄉政府東200米處,有座石橋。在橋下抬頭可望見自然形成的高20米的彩虹瀑布。領略彩虹突現,有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景象。瀑布周圍可以騎馬或騎驢,采集野生沙棘、中草藥等植物,同時可以領略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優美圖景。康阿孜河上游閘口懸崖峭壁的巖畫。巖畫再現了古代塔吉克人的狩獵生活。康阿孜北部河谷有山崩地裂一線天。在去往塔吉克鄉路口1公里處,有高聳的巖石、地勢險峻。這里山石聳立,水流湍急、氣勢雄偉。由谷底向上仰望,只見幽幽一線藍天,號稱“山崩地裂一線天”。以布瓊村天然高原溫泉為中心可開展高原溫泉保健浴,沖浪浴。該鄉有4萬余畝原始森林,是我區唯一的天然松柏林,可以開……[詳細]
毛主席語錄塔
  毛主席語錄塔民豐古稱尼雅,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所在地。縣城很小,只有兩條主要街道,如字母[T]。每條街長不過三,四百米。縣城的中心是一座“文革”期間建立的語錄塔,上寫[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其它一些毛主席語錄,使人聞到一點舊年的氣息。“毛主席語錄塔”始建于1964年,塔身有四面,分別用漢語、俄語在塔身四面雕刻毛主席關于社會主義和人民思想的深刻闡述。此塔在0期間局部遭到破壞,七十年代中后期修復,2002年民豐縣進行擴建時對是否拆除此塔,展開了廣泛的意見征求,這個偏遠小縣城的居民一致認為不應拆除,并將其修葺一新。“毛主席語錄塔”在全國曾經修建了4座,0期間有兩座被毀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云南拆除一座,現僅民豐縣這座“語錄塔”得到了很好保護,現今“毛主席語錄塔”已成為民豐縣標志性建筑。……[詳細]
策勒小佛寺
  策勒縣達瑪溝鄉小佛寺遺址于2000年3月被一牧童發現。佛寺面積為4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小的佛寺。門朝南開,坐北朝南有一蓮花座佛,佛的頭部、雙手已失,墻壁內繪有精美的壁畫,從佛像的制作技法判斷,系南北朝遺跡,距今1500-1800年。該佛寺周圍是一個龐大的佛寺群,曾出土千手觀音手托帶有老鼠圖案的法器,是世上首例印證“萬民崇拜鼠王”這一典故的重要文物。它的發掘被考古界列為2005年中國考古七大發現之一。現又在該佛寺附近發現了2號小佛寺,佛寺內發掘出許多精美的壁畫和佛頭,這些發現印證了唐玄奘《大唐西游記》中關于古于闐國的記載。新疆電視臺制作專題片《策勒風物》和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新絲綢之路》對小佛寺都有專門的報道。其具有較高的考古和學術價值,現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發潛力大。……[詳細]
南橋水電廠
  南橋水電廠位于開遠市城南冰泉山下,因鄰南橋而得名,原稱“云南礦業公司開遠水電廠”。1937年開工,1942年落成。分引水、發電、供電三大部分,由主廠房、辦公樓、水倉、引水渠、引水壩、碉樓、倉庫等組成。南橋水電廠由德國西門子洋行工程師李必顯勘測設計,廠區建筑面積6畝多,建廠時配置德國西門子制造的896千瓦水輪發電機兩臺,總容量1792千瓦。1955年增設哈爾濱電機廠制造的1000千瓦水輪發電機一臺,裝機總容量增至2792千瓦。南橋水電廠創建于抗日戰爭時期,是云南第二座水力發電廠,是當時云南地區設備最先進、總裝機容量最大、引水流量最大、設計水頭最高、輸電電壓最高的水電廠,是云南省重要的工業文化遺產之一。2011年9月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賽圖拉哨卡遺址
  1878年,光緒四年,左宗棠至苦至難收復整個新疆。為加強和鞏固新疆境內的防務,左宗棠在南疆地區布置了一條漫長的軍事防線。這條軍事防線蜿蜒盤旋,起自吐魯番,經庫爾勒、阿克蘇、喀什,最終抵達新疆最南端的和闐,全長5000多里。這條漫長的軍事防線上,左宗棠大軍共設站臺67座,每處分兵駐守。左宗棠對南疆防務極為重視,命令大將董福祥駐節喀什噶爾,總統南疆西四城馬步各軍。南疆西四城,是指喀什噶爾、英吉沙而、葉爾羌、和闐。不久,董福祥派遣一支上百人的騎兵,駐進喀喇昆侖懷抱,夯土壘石,創設至為重要的——賽圖拉哨卡。這個名叫賽圖拉的哨卡,正是左宗棠5000多里軍事防線的最末一個哨卡。2019年10月7日,賽圖拉哨卡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瑪利克瓦特故城
  瑪利克瓦特故城位于和田城東南25公里的玉龍喀什河西岸,相傳是漢代于闐國國都舊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遺址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兩端上寬下窄,分別為750米和450米。遺址上有石礎數百個,西南部分布密集,似為官署所在地。從這些石礎可以推斷當年地面建筑之宏偉。遺址中央有陶窯廢址,似為工商業區。東北方可能為居民區,佛教寺院也在這里。周圍沙山環繞,極目四望,還可以看到昆侖山脈的影子。這處遺址內出土了大量古錢幣,如漢代五銖錢,此外還有銅佛像、玉器、泥塑、壁畫等。新疆和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制服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色婷亚洲五月hd免费在线观 | 日韩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