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寧夏自治區 > 石嘴山市旅游

石嘴山市文物古跡介紹

平羅玉皇閣
  平羅玉皇閣景區位于平羅縣城北大街,是縣境內繼沙湖之外的又一處較具規模和成熟的旅游景區,同時,也是自治區級文明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景區。平羅玉皇閣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距今已有580多年。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400平方米,后經多次續擴建形成了寧夏最大的道觀,內有城隍殿、三清殿、無量殿、玉皇殿等十六個殿宇樓閣,供奉著72尊職司不同,形態各異的道家仙宗。是西北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新千年,舉社會之緣力,尊請了高達21.9米的西北最大的觀音金像。興建了人工湖、九曲回廊、噴泉、雕塑、假山、游樂場。同時,增添了八仙過海照壁、玉佛殿等人文景觀。2007年,平羅縣投資788萬元對玉皇閣主體建筑進行落架維修,拆除四周仿古營業房屋,不斷完善景區各項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吸引了區內外……[詳細]
北武當廟(壽佛寺)
  北武當廟(壽佛寺)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名揚寧蒙周邊的古寺。史上就有“西夏名蘭、山林古剎”的美譽。始建于盛唐時期,距今有900多年的歷史。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式在此建廟。清慈禧太后曾欽賜“護國壽佛禪寺”。北武當廟(壽佛寺)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300平方米。古剎依山而建,將山的氣勢攬入寺中。廟宇格局與群山險峰相得益彰,彼此互為點綴、互為風景。整座廟宇自北朝南,四進院落布局嚴謹、莊重秀美。中軸建筑山門樓、配殿相互對稱,和諧自然。晨鐘暮鼓,北武當廟寺廟音樂悠揚如訴。遠遠望去,巨大的“佛”字和群山仿佛遮在云霧之中,若隱若現。清風拂過,回歸自然,小覓一下清凈怡然的心情,讓人不覺頓悟人世的一絲禪意。多少年來,它曾引來多少信徒、香客、游人,已無法統計。但是山門下的石級的磨損情況可以……[詳細]
大水溝西夏離宮遺址
  沿110國道北上平羅縣上廟鄉沿西側路口上行到賀蘭山大水溝溝口。溝口右側有一高66米,底寬133.2米的土筑平臺,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穆桂英點將臺”。據專家考證為西夏時期李元昊離宮遺址。遺址下方曾多次出土過西夏窖藏錢幣和大量的西夏磚、瓦等建筑構件。山口1千米處有保存基本完整的明代長城。三公里處有古寺廟遺址一處。稱“上廟”周圍多處發現有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巖畫。溝口山泉常年不斷,兩岸山勢峻峭,山內林木蔥郁,空氣清新,是郊游、登山的好去處。 據史書記載:李元昊登基稱帝后,除大規模擴建都城興慶府(銀川市)外,還在賀蘭山東麓大興土木,沿各個山口修建了大批離宮、寺院,有“綿延數百里”之說。經考古證明,賀蘭山東麓由南向北的滾鐘口、黃旗口、拜寺口、大水溝口都有大量的西夏建筑遺址,其中大水溝為西夏最大的離宮遺址。……[詳細]
省嵬城址
  省嵬城遺址位于石嘴山市惠農區廟臺鄉境內,現存城址略呈方形,城墻為黃土夯實,殘墻高2~4米、基寬13米。北墻長588米、南墻長587米、東墻長593米、西墻長590米。南墻有一座城門,城門僅有一個門道,長13米,厚約4米。門洞兩側鋪有一層長條石,其上有四個圓形石柱礎。門道中有一石門檻,高出地面0.3米,石門檻兩側各有一個石門枕,上面有安門框的溝槽。遺址最高處是一座4米多高的烽火臺。據文獻記載,這里曾發生過大地震,整個城池陷入地下,只有一老一少在外打水,才幸免遇難。現在省嵬城僅留下的是殘坯斷壁。經過一千年風霜雨露的洗禮,城墻變得矮短,并且斷斷續續。東墻已面目全非,被人鏟平,建造了房屋和院落,南北墻保存較完整。人們就地取材,把幾段城墻改造成了磚窯!雖磚窯已被廢棄,但一塊塊紅磚換來了省嵬城一處處抹不……[詳細]
田州古塔
  田州塔,亦稱田州古塔,俗稱姚伏塔,聳立在寧夏平羅縣姚伏鎮東一公里的柳蔭叢中,位于皇祇禪寺院內,距平羅縣城20公理。塔高38米,平面呈六角形,為九層閣式磚塔,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以供人出入。塔的基座南北長100米,寬80米,高4米。塔的每層開有6門,6個竄角,共48門;每門都鐫刻有一佛龕,共48個佛龕;殊每個竄上懸掛鈴鐸一枚,共計48枚。塔從底到頂層,皆為青磚研磨對縫砌成;塔頂覆以黑色琉璃瓦,呈錐體;塔的底層采用線刻藝術;在青磚上雕刻有飛檐竄角,壓術基方、升門鵝脖、山水人物和花卉飛鳥等。其工術之嫻熟,雕刻之精美,為寧夏自治區內怕僅見,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底層檐下雕刻著足以亂真的仿木結構的瓦壟、椽頭、橫額、頭拱和下垂的荷花頭。還雕飾有佛像、人物故事。這些磚雕玲瓏剔透、工藝嫻熟、異常精美,顯示出高……[詳細]
渾懷障遺址
  導 游 渾懷障遺址是秦代重要歷史文化遺存,位于平羅縣境內,西距銀川市40公里。    介 紹 渾懷障是迄今已知市境內最早的古代建置。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將蒙恬北逐匈奴,收河南地(今黃河河套西北地區),設44縣,筑長城,設亭障,御匈奴,在今平羅縣境(今兵溝漢墓附近)設渾懷障。 寧夏石嘴山市……[詳細]
大西峰溝巖畫
  大西峰溝巖畫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大西峰溝內,年代為新石器—隋唐。2005年9月15日,大西峰溝巖畫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芨溝赭色巖畫
  白芨溝赭色巖畫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汝箕溝內,年代為漢—唐。2005年9月15日,白芨溝赭色巖畫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田州塔
  田州塔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姚伏鎮,年代為唐—清。2005年9月15日,田州塔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干溝題刻
  干溝題刻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干溝內,年代為明。2005年9月15日,干溝題刻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水溝題記
  大水溝題記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大水溝內,年代為明。2005年9月15日,大水溝題記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羅鐘鼓樓
  平羅鐘鼓樓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城西,年代為清。2005年9月15日,平羅鐘鼓樓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昊王渠遺址
  昊王渠遺址位于銀川市賀蘭縣、吳忠市青銅峽市、石嘴山市惠農區,年代為西夏。2005年9月15日,昊王渠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漢代墓群
   介 紹 兵溝北岸與黃河東岸之間不規則分布著百余座葬墓群,有單葬墓、合葬墓,從內部結構看有磚墓室、木墓室、石墓室、土墓室,是寧夏目前發現最集中,數量最大的漢代墓群,具有較高的文物考古價值和旅游觀光價值。寧夏石嘴山市……[詳細]
西夏離宮遺址
  介 紹 沿110國道北上平羅縣上廟鄉沿西側路口上行到賀蘭山大水溝溝口。溝口右側有一高66米,底寬133.2米的土筑平臺,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穆桂英點將臺”。據專家考證為西夏時期李元昊離宮遺址。 據《西夏書事》載:夏國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年)五月,西夏第一代皇帝嵬名氏元昊,為太子寧令哥娶妻沒移氏,因見兒妻美貌,便自納為新皇后,于賀蘭山大水溝之東建離宮,臺閣高十余丈,日與諸妃游宴其中。經寧夏博物館考古認定,西夏離宮遺址,位于市境平羅縣城西南45公里的大水溝溝口兩側,南北長約4公里。 遺址上有建筑臺地數十座,溝口南側,有建筑臺地十余座,其中最大的臺面長100余米,前后寬70余米,高出地面12米左右,最小的臺面長20余米,前后寬10米,高出 地面8米,其余臺地高低不一,在5-15米左右。溝口北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 一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精品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