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青海省 > 海東市旅游

海東市文物古跡介紹

高家遺址
  高家遺址 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轉導鄉高家村南。遺址面積約200×200米。遺址北緊靠村莊,南臨馬營河,東部有一條大的洪溝,西部與耕地相連,地面散布有陶片、雜骨,東部多于西部。東部及北部大路及溝邊斷崖處暴露有較厚的灰層與灰坑,灰層厚達120厘米,灰坑為敞口圓形;覍雍突铱又袏A有較多的雜骨、陶片及零星石器,公路北部斷崖上暴露有殘墓葬及人骨。所見陶片皆為辛店文化加砂粗陶片,陶器器形有白色陶衣飾雙色羊頭紋飾,或S形紋、變形S紋、雙條豎線紋的雙耳罐、盆、壺或素面及飾有繩紋的罐、鬲等。調查時曾征集有1件雙勾紋彩陶罐,采集石斧、石刀各1件。此遺址面積較大,文化堆積較厚,屬辛店文化張家嘴類型。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拉族古清真寺,均為明、清時期所建或重建后的遺存,木磚青瓦混作結構,建筑形制大同小異,各有其特點。均由中國傳統建筑殿堂式禮拜殿、牌坊式大門、六角攢尖樓閣式喚禮樓、單面坡南北配房等建筑體座組合而成。它們歷經數百年的滄桑歷史,迄今,還保留著各自原始的建筑形態,展示著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風格。 這些撒拉族古清真寺建筑群規模宏大,工程浩繁,氣勢雄偉壯觀,風格獨特。每一處建筑群的環境布局以及建筑結構的裝飾尺度與彩色,都融進了伊斯蘭文化,具有獨特的民族建筑特征。這些建筑群記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歷史,是明、清時期統一西部邊疆文化的見證![詳細]
23、卻藏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卻藏寺
  卻藏寺卻藏寺位于互助縣18公里處,距青海省會西寧58公里。周圍四面大山環抱。整個山勢,就像盤龍繞臥。左有鳳凰山,前有獅子山,山上松柏蒼翠,寺前良田千畝一片翠綠。卻藏寺由一世卻藏南杰班覺始建于清朝順治六年即公元1649年。清朝雍正元年因為羅卜藏丹津事件被毀壞,以后又重建。1985年常住寺僧150余人。寺院有大小經堂和千佛殿,并有卻藏、章嘉、賽赤、歸化、蓮花、阿群、夏日等-的“拉讓”(-住的地方)建筑宏偉,主要建筑物釋迦千佛殿高三層,九十九間。全寺有顯宗、時輪學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倉教程,并在扎倉內設有本寺“卻藏康村”。現在的主持是六世-羅桑丹貝旺秀![詳細]
循化西路紅軍革命舊址
  近現代(1939-1946年)重要史跡。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紅光村。紀念館座北向南,東西寬46.1米,南北深44米,占地面積2030平米,一九八七年由青海省海東行署撥款修建,院內栽種了17棵柏樹。大門為簡易砼體結構,瓷磚面門樓,安兩扇鐵柵門,大門門額上鑲銅字“西路紅軍紀念館”,進入大門十米開外是西路紅軍紀念碑,砼體結構,水泥抹面,由四面出踏跺的園形基座,方形碑身,尖頂置鐵制紅星組成,高11米。紀念碑后是高2.3米的簡易的西路紅軍失散人員經歷碑,砼體結構,正面刻有西路紅軍在河西走廊戰役中失利被俘。再后面是三間混凝土結構簡單的陳列室![詳細]
互助縣古城
  景區集農業觀光、土族歌舞、土族服飾、土族花兒、輪子秋、土族婚俗等為一體,是土族民俗文化較集中典型的民族文化村。景區主要以土族獨特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淳樸、善良、好客聞名遠近,土族民俗風情已成為青海省最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土族有自己的語言、能歌善舞,土族姑娘心靈手巧,擅長刺繡、盤繡工藝舉世獨有。土族有自己的節日—納頓節,每逢節日土族人民身著盛裝,跳“安召舞”、轉“輪子秋”、賽馬、唱花兒等。此外,土族民居、婚喪嫁娶習俗獨具特色,土族婚禮十分有趣,整個婚禮在歌舞中進行。還有土族服飾,配以七彩顏色,艷麗無比![詳細]
阿河灘清真寺
  阿河灘清真寺位于黃河北岸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阿河灘村,始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撒拉族先民由黃河南岸遷駐于此所建,明萬歷年間進行了擴建,至今保留了元明時期的建筑風格。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由禮拜殿、學房樓、宣禮樓、牌坊、照壁組成長方形四合院。照壁正對牌坊式寺門,木結構的牌坊高6米,風格獨特,氣勢輝宏。寺門上方橫書有“念、禮、齋、課、朝”5字。進入寺門,為3層塔亭式宣禮樓高9米;院內正中央為禮拜殿,大殿為宮殿式,分前三間后三間,共540平方米。大殿和宣禮樓兩側為學房樓和平房。寺內所有建筑都保持了古樸的原始風。……[詳細]
張卡山遺址
  張卡山遺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松多鄉張卡山村西。張卡山屬腦山區,地勢較高,遺址西北接連山地,東靠村莊、南為緩坡,面積約120×100米。遺址西北有條大水渠穿過,水渠對遺址北部有所破壞。斷崖處暴露有灰層、灰坑及殘墓葬。地面散布有陶片,灰層及灰坑中夾有較多的雜骨、陶片及碎石。所見陶片皆為“唐汪式”陶器,計有加砂素陶及飾有繩紋、附加堆紋的雙耳罐、無耳罐、甕、壺和彩繪旋渦紋、回紋、變形S紋的雙耳罐、豆等殘片。1958年,在建水渠時曾征集完整的彩繪旋渦紋雙耳罐及素面回紋雙耳罐各1件。此遺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七里寺藥水泉
  七里寺藥水泉七里寺藥水泉位于縣境中部古鄯鎮西南七里寺峽口,流量50噸/日,經國家礦泉水權威機構鑒定,該水為含鍶、偏硅酸及碳酸的復合型飲用天然礦泉水,內含4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對腸胃、心血管、皮膚等多種疾病療效顯著。該泉水歷史悠久,老百姓敬為神水,慕名前來飲用者絡繹不絕。藥水泉周圍峰巒疊嶂、樹木蔥籠、奇勢突兀、空氣清新,身臨其境,使人心曠神怡,實為避暑度假旅游療養之勝地。每年農歷“六月六”,是七里寺傳統的“花兒”盛會。盛會之時,游人如潮,各族歌手踏歌而來,“花兒”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詳細]
29、達拉卡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達拉卡遺址
  達拉卡遺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縣黑城鄉拉公麻村南約200米處。達拉卡是一處大山余脈的山嘴臺地。遺址東西為大沙溝,南連山地,北為山坡。面積約200×120米,文化堆積厚30-13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雜骨、河卵石。斷崖處暴露有灰層、灰坑,灰層及灰坑內夾有較多的陶片、雜骨、紅燒土塊。所見陶片皆為卡約文化的加砂陶素面或飾繩紋、錐刺紋、附加堆紋的雙耳罐、壺、盆、甕及少量的彩繪回紋雙耳罐殘片。遺址在平整土地時覆蓋土及上層文化層略有擾動。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0、尕山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尕山遺址
  尕山遺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大寺路村西南。尕山系縱橫相列的幾個小土包,遺址處于西部3個土包之中,面積約200×100米,文化堆積厚100-150厘米。地面散布有較多的陶片、雜骨及零星的石器,斷崖處暴露有灰層和不規則的灰坑,灰層及灰坑中夾有雜骨、河卵石及陶片。所見陶片皆為卡約文化時期加砂陶雙耳罐、盆、無耳罐、鬲等殘片。土包的斷崖處還暴露多座漢晉時期的磚室墓葬。此地既是一處卡約文化遺址,又是漢、晉時期的墓葬群。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土莊遺址
  白土莊遺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縣德加鄉白土莊村。遺址面積約80×80米文化堆積厚30×150厘米,遺址部分被壓在村莊之下,地面散布有陶片,斷崖處暴露有灰坑。遺址東部有一條長20余米、寬1.5 米的“V”字形灰溝,灰坑中及灰溝內有大量的陶片、碎石塊、雜骨及零星石器。所見陶片皆為卡約文化遺物,可看出器形的陶片有加砂陶素面雙耳罐、腹耳罐、大口甕、 豆、鬲等,石器有石磨盤、盤狀器、石斧等。此遺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豐臺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臺遺址
  豐臺遺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紅崖村,豐臺遺址又名豐臺(甲)遺址,面積約100×90米,遺址靠紅崖村,東臨沙塘川河,北有一條沙溝,原系一處緩坡地,后改為梯田。對上層覆蓋土及文化層略有改動,地面散布有被改動的灰土、雜骨、陶片及零星石器,斷崖處暴露有灰層,灰層厚達到厘米,內夾較多的陶片。陶片都系卡約文化上孫類型加砂紅陶的雙耳罐、盆、鬲等碎片。該遺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佑德酒作坊
  “天佑德”青稞酒作為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最有傳承性的高端產品,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天佑德”始于明末清時期互助縣有名的八大釀酒作坊之一的“天佑德”酒作坊。明清時期,互助民間有青稞為原料土法釀酒的歷史,隨著社會的發展,釀酒工藝進一步完善,在威遠鎮逐步形成實力雄厚、聞名遐邇的“天佑德”、“義永合”、“世義德”、等八大釀酒作坊。因釀造出了清香甘美、醇厚爽口的青稞酒而馳名中外。2013年5月,天佑德酒作坊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樂都柳灣墓地
  位于樂都縣東17公里柳灣村一帶,也稱樂都柳灣墓地。總面積11萬平方米,是我國迄今已知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墓地之一。 按照原始社會不同文化類型的墓葬可分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齊家文化與辛店文化等類型,其中以馬家類型為主。墓內多有木棺,葬法既有單身葬,又有兩人以上的合葬。一般都有隨葬品,既有石制的斧、錛、鑿、刀等生產工具,又有陶制的各種生活用具。……[詳細]
東村遺址
  東村遺址 位于平安縣三合鄉東村東北。遺址西南邊緣壓在村莊之下,現存面積約130×100米,文化堆積厚30-120厘米。耕地及水渠崖坎處暴露有灰層、灰坑遺跡,灰層、灰坑內夾 有較多的雜骨、陶片及零星石器,地面散布有灰土與陶片、雜骨等遺物。從陶器的殘留口沿與器底看,陶器器形存有泥質紅陶雙耳罐及加砂陶繩紋雙耳罐、鬲等。此遺址為齊家文化遺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6、楊宗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宗寺
  楊宗寺(1)如來殿保護范圍:以本體為準,四周向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5米。(2)仙家殿保護范圍:以本體為準,向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5米。(3)神仙洞保護范圍:以本體為準,向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8米![詳細]
37、喇家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喇家遺址
  喇家遺址喇家遺址在官亭鎮南部喇家村黃河北岸,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型村落遺址,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反映了4000年前喇家村落的生活水平和較高的社會等級,揭示出前所未有的史前災難遺跡,被列為2000年中國十大文物考古發現之一,其中發掘的“黃河磬王”為目前中國考古發現最大的磬![詳細]
白土城遺址
  白土城遺址白土城遺址在縣境南部中川鄉清泉一村,俗稱黑城或丹陽城。該城居中川臺地最高處,背山面河,東西南北來往之沖,形勢開闊險要。傳說楊家將當年據此,夤夜筑城,故名黑城。又因城北依鳳凰山,鳳凰山為紅土山,居中川北,兩翼向東西延展,呈丹鳳朝陽之勢,故此城又名丹陽城![詳細]
允吾古城遺址
  允吾古城遺址允吾古城遺址位于縣城以東馬場垣鄉下川口村西北,靠近湟水高出水面40多米的臺地上。該古城遺址為漢金城郡治允吾縣古城遺址,現殘存的東、西墻南半部和整個南城墻遺跡尚清晰可辨![詳細]
廉川城堡遺址
  廉川城堡遺址廉川城堡遺址在川口鎮西北史納村,為后梁河西鮮卑大都統禿發烏孤所筑,F存城墻及城堡墩臺,城堡背靠阿拉古山,面臨湟水,右控老鴉峽,左挾享堂峽口及浩門河,憑險據要![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亚洲国产天堂91久久 | 秋霞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在线的中文字幕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