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青海省 > 黃南州旅游

黃南州文物古跡介紹

隆務寺
  隆務寺位于青海省同仁縣城隆務鎮西南,是-教寺院。藏語稱德欽曲科爾郎,意為“隆務大樂0洲”。寺院依山傍水,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早于甘肅拉卜楞寺和青海塔爾寺,位居安多諸寺之首。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以后多次擴建修繕,為藏漢合璧式建筑風格。1958年前,全寺建筑占地380畝,有大小殿堂31座1730間,-昂欠43座4201間,僧舍303院,計2734間。全寺共有耕地區性1000畝,馬2000匹,牛7200頭,15500只,寺僧1712人(其中-43人)。該寺于“文革”期間拆毀大部,僅存經堂3座353間,昂欠5座623間,僧舍24院225間。1980年12月批準開放,現重建天女殿、靈塔殿、觀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學院,僧舍10余院。寺院依山而建,布局錯落有致,裝飾華麗宏偉。大……[詳細]
和日寺石經墻及和日寺
  和日寺:亦稱“切更寺、“切更爾寺”,藏語稱“和日貢特卻扎西林”,意為“和日妙乘吉祥洲”。位于縣治西北90公里處,在今和日鄉政府所在地南2公里的智合加。該寺為寧瑪派寺院,早年為帳房寺。約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該寺第一世德爾敦(意為掘藏師)-德欽卓多在和日部落頭人昂欽的支持下,于寧秀臥杰額頓浪山始建土房寺。此后,第二世德爾敦·牟盤噶瓦羅哲(1862年生)擴建經堂,塑立佛像,彩繪壁畫,并建立扎倉,開講經說法之制,寺院有了較大發展,寺僧多達300余人。第三世德爾敦·晉美桑俄合丹增(亦云晉美桑杰丹增,1893年生)時期,鑒于寺院飲水困難并遭搶劫等原因,遷寺于現址。第四世德爾敦·晉美鄂賽,同仁隆務莊人,1935年生,現任澤庫縣政協副主席。據澤庫縣委-部1955年統計,當時和日寺有佛堂2座34間,僧……[詳細]
阿瓊南宗寺
  阿瓊南宗寺(藏語稱桑額旦杰朗)位于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丹霞地貌中心景區,南宗溝5公里處,是一座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是九世紀中葉吐蕃贊普朗達瑪滅佛時期從西藏來此修行、傳教的三位高僧居住過的古跡,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比塔爾寺還早600來年。峰北有一座形如藏文字母的石山,高聳入云,故名“阿瓊南宗”。作為佛教勝地,是一千多年來香火不絕、信徒們遠近必拜的圣山之一。清康熙年間,尖扎寧瑪派-班瑪仁增在山峰下主持修建了阿瓊南宗寺。原有小石窟5所,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屬人工開鑿,窟門人工建造,飛檐依山,雅致幽美。而今,阿瓊南宗寺是尖扎、貴德兩縣寧瑪派教徒集中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年農歷三、四、九、十二月各-一次,其中四月十三日法事規模較大,有跳欠活動,前去觀看的信徒很多。 南宗寺建筑風格華麗,大經堂內供有金……[詳細]
鮑下藏村遺址
  鮑下藏村遺址 位于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直崗拉卡鄉鮑下藏村南、黃河南岸第二臺地上。遺址分為東西兩區。1991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李家峽水電站工程建設對遺址進行了發掘。共揭露面積850平方米。清理出以河卵石為建筑材料的遺跡6處,墓葬8座。以河卵石為材料的遺跡中,有3座房屋,房屋墻壁用石壘砌,房屋大小不一,有單室與雙室之分,最大的一座長10米、寬2.6-4米、殘高0.6-1.2米,分大小兩室,小室內設有灶,大室內設火膛,火膛長徑2.4米、短徑1.2米,膛壁紅燒土厚8-10厘米,內為較堅硬的白灰燒土。房屋墻外東北側排列數個柱洞.此房屋周圍還分布著23個圓形或橢圓形窖穴,窖穴為直壁,平底或圓底,有的還在坑壁上砌以石墻,窖穴內有大小不一的石塊、陶鬲、陶壺、石器等。 8座墓葬都是長方形土……[詳細]
保安古屯田寨堡群
  保安古屯田寨堡群包括保安古城、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和吾屯城堡,位于同仁縣隆務鎮以北8公里的隆務河中游東西兩岸臺地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明萬歷二年(公園1574年)重新擴建。明萬歷后,保安四屯在保安堡中軍千總王延儀帶領下,忠于明朝,守衛此地,并在計屯(年都乎城堡)、吳屯(吾屯城堡)、李屯(郭麻日城堡)、脫屯(保安古城)等四屯筑建城堡,防御“西海蒙古”。明末清初,兵源和糧餉仍出自四寨堡。清代雍正后增設營制,增設都司衙門,在堡內修建兵營、兵房及馬房共500間,增募兵騎500余人,形成甘青地區歷史上重要的口外重鎮和軍事陣地,成為明清中央政府在隆務河流域控制各部落的一個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詳細]
德千寺
  德千寺德千寺位于尖扎縣能科鄉西一華里,離縣城馬克唐鎮15公里,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是尖扎地區最大的格魯派寺院。1958年前寺僧達522人。寺主-稱“白佛”藏語為“夏茸尕布”,七世夏茸尕布在民國初年-為“廣大明智汗王”,八世夏茸尕布曾擔任青海省人大副主任。1980年后,該寺重建,現大經堂一座,-昂欠九座及僧舍136座,寺內有赤金度母、檀香木度母、金燈及歷代-靈塔等文物。歷史上德千寺屬寺從多且轉世-多而出名,傳說-最多時達到51人。現有屬寺31座,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跳欠活動。……[詳細]
勒加遺址
  勒加遺址 位于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年都乎鄉勒加村北,面積120×120米,文化堆積厚約80厘米。遺址辟為農田,覆蓋層部分地區被移去,有的地方文化層裸露,地面散布有雜骨、石塊和較多的陶片,所見陶片有加砂灰陶雙耳罐、壺、鬲等殘片,石器多見打制的石片,完整的只有石刀1件。據陶器判斷,此遺址為卡約文化阿哈特拉類型遺存。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尼遺址
  新尼遺址 位于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賈加鄉安中村北。遺址面積200×150米,文化堆積厚50-80厘米。地面散布有較多的陶片,能辨出器形的有雙耳罐、壺、甕、鬲等。屬卡約文化上孫類型。此遺址面積較大,遺物豐富,保存良好。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囊拉千戶院
  昂拉千戶宅院昂拉千戶宅院位于昂拉鄉尖巴昂村。昂拉千戶宅院始建于公元1949,原為居住在尖扎地區昂拉千戶的宅院。據歷史記載,昂拉千戶是吐番王朝赤熱巴堅的后代,為了守衛邊界和征稅,公元492年吐番王朝赤熱巴堅大臣(譯征稅者)貢葉西達杰到這一地區居住生活,成為尖扎兩岸的頭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間將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為昂拉千戶。項謙為第七代千戶,這個莊院是項謙繼位后新建的。至今已有51年的歷史。是目前我省諸多舊宅中保存較完整的藏式莊院之一。該莊院建筑風格獨特,完全用木質結構建造。以四合二層木質結構建筑為主,坐西向東,第一進院四面皆為面寬七間進深兩間的丁頂土木結構二層樓,第二進院正面為單層山頂磚木結構正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西面建平頂土木結構廂房,正面兩側各有一座小角院,為佛堂。大門為磚木雕……[詳細]
洛多杰智合寺
  洛多杰智合寺洛多杰智合寺位于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馬克唐鎮以北4公里處,距省會西寧130公里,距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75公里。其文物歷史系列與坎布拉阿瓊南宗寺、西寧大佛寺、平安白馬寺和循化丹斗寺息息相稱,為史屈首。因其山形獨特,地貌奇異而獨成一體。該寺屬藏傳佛教顯密合一系列寺共存圓融之典范性寺院。寺院史襲寺主查汗·達諾門罕拉茂夏榮尕布-。現有僧才16位,具體由德欽寺洋瓊·拉熱巴格簽凱增嘉措主持。該寺歷來屬于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佛教史源流之重大圣基之所。現國內外人士稱之為“青藏高原莫高窟”。故在國內外佛教國家和地區享有較大知名度。寺院點現有面積188畝,地面平展,視野開闊,北高南遠,夏涼冬暖,佛剎矗立,麥河東流,村落四布,令人神奇留念。洛多杰智合寺始有泛藏區佛教界三大賢哲瑪釋加牟,肴格迥,藏繞色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 | 日本丰满的少妇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