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慶陽市旅游

慶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1、周祖陵景區 AAAA
周祖陵景區
  周祖陵景區位于甘肅慶城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窋失農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于他功績卓著,死后人們把他葬于此山。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蜓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筑群用822個石臺階連接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范,錯落有致。首先是肇周圣祖牌坊,正面有楊成武上將題寫的“肇周圣祖”四個剛勁大字,字的兩邊四個柱子上刻有兩副對聯,正聯為“望天門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會,思慶洲岐傅李米人杰地靈萬眾來朝”。次聯是“絕頂始知世外境,憑欄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鐘靈毓秀”四個大字。穿過牌坊,正面就是周祖大殿,大殿建于平臺之上。殿內正面有周先祖不窋、兒子鞠陶、孫子公……[詳細]
合水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位于合水縣西華北街樂蟠西路1號,成立于2003年,是全省首家以古石刻展覽為主題的特色博物館。200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占地48畝,建筑面積4611平方米,已建成單檐殿展廳、重檐殿展廳、雙層殿展廳、側展廳(東西兩幢)、鐘鼓樓、宋代石雕造像塔地宮、“黃河古象”展廳等設施,設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時期石刻造像展和革命歷史文物展,館藏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古石刻藝術品436件。近年來,博物館先后被評為國家級AAA級旅游景點,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級文明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確定為甘肅首批免費開放博物館之一,被蘭州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和隴東學院確定為實習基地,民間美術研究實習、研究基地。免費開放以來,年接待游客9萬多人次。館長:陳柏樹門票:免費景點位置:慶陽市合水縣……[詳細]
天恩寺與四月八廟會
  天恩寺與四月八廟會傳說,古時鎮原縣南的平泉原面上,有一眼清泉,水質甘冽純凈,旺而不涸,是四周群眾飲用優質水的水源,平地上的水泉稱為“平泉”,平泉鎮之地名即由此而來。后來,原面開裂,分割出一條前闊后窄、形似“八”字的溝岔,清泉陷落溝底,溝北隆起一座類若佛掌的山峰,當地人稱它為“八山”。后來,整個村子也以八山命名。平泉鎮的八山溝掌開闊,莊戶窯洞錯落,樹木茂密,溝不深,坡不陡。明朝初年,有人看準這個地方,舉薦會長經理,集資化緣,獻工獻料,延聘能工巧匠,在八山修起一座氣勢恢宏、集亭臺樓閣、塑像壁畫于一處的寺院,名之曰天恩寺。天恩寺坐北向南,占地20余畝,樓閣宮殿40余間,從溝底至山頂呈長方形,將佛掌圈入其中。拾級而上,頂端為鎮山祖師無量殿,兩側飛檐0對峙,垂柳翠柏掩映。東有王公殿,西為王母宮,左右護……[詳細]
雙塔森林公園
  雙塔森林公園始建于1997年,占地3156畝。是華池縣委、縣政府歷時多年,以縣城東山森林資源為基礎,以雙塔寺搬遷保護為依托,投資近億元修建的一處集旅游觀光、避暑度假、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休閑娛樂場所。公園內建有重檐亭、天臺、文化大樓、雙塔寺、范公祠、碧玉山莊、射擊場、草原風情園等36個景點和游樂服務設施。春日楊柳吐翠,桃杏芬芳;夏夜霓虹閃爍、曲徑通幽;秋日彩林翻飛,漫山氤氳;冬季銀妝素裹、群巒如象。晨起鍛煉人群如織,夜晚噴泉噴珠吐玉。公園內通訊便捷,交通暢達,設施齊全,是城區居民休閑娛樂、聚會度假的理想之地,2006年被評定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詳細]
5、羅川古城
羅川古城
  羅川古城位于甘肅省正寧縣永和鎮北部的四郎河邊,沃土平疇,阡陌縱橫,古城遺跡尚存,“琴山、泰山、藥王山、北華山”四山合圍,風景優美。據史載,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朝廷即在這里設置陽周縣。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羅水出于川”,遂改陽周縣為羅川縣,唐時改為真寧縣,清改為正寧縣,延用至今,羅川作為古縣城直到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遷置,設縣長達1509年之久,是正寧歷史文化名副其實的“縮影地”。羅川古城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趙氏石牌坊三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承天觀碑、清鐵旗桿,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大殿、趙氏祠堂(1995年被慶陽地委命名為慶陽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名勝古跡。(趙氏牌坊由西向東依次為“清官坊”、“天官坊”、“恩寵坊”!疤旃俜弧焙汀扒骞俜弧笔敲魍醭癁榘劇[詳細]
6、肖金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肖金塔
  金城寺磚塔在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中,北距西峰鎮二十公里。塔始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肖金鎮原有金城寺,磚塔建于寺中,寺院早毀只留此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肖金磚塔八角七層樓閣式,現存六層,高二十一點二六米。與環縣、湘樂古塔似。第一層塔身很高,無臺基和基座,塔開正東門,為晚期修補,單磚券頂,高一點九、寬零點六六,進深一點四六米。高四點二米處始安裝斗拱,每面三朵,共二十四個,另外角斗共八個。整個子身科為仿木結構,一斗三升。其拱高出墻面一厘米。槽升子高出墻面。翹用兩塊長條磚對立,翹下弧為半徑作圓。三才升用長條磚鋸磨而成,上壓耍頭樣子和翹。耍頭三才升上托替木式,斗升全無斗耳。替木上砌平磚一層,兩條線挑尖狀花磚一層,雕刻蓮花瓣磚一層,又砌平磚、狗牙子磚各一層。假椽飛頭各一層,椽用方磚鋸磨而成。檐瓦也……[詳細]
寺村塬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舊址
  寺村塬革命委員會駐址位于正寧縣湫頭鄉新莊子村,北距縣道南羅公路1公里,駐址保存完好。1932年3月19日,謝子長、劉志丹帶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在寺村塬一帶發動群眾,打擊土豪劣紳,在廣泛動員群眾的基礎上,陜甘游擊隊于4月上旬的一天,在湫頭鄉新莊子村岳王廟附近的場里,召開了寺村塬農民代表大會。大會主要議程有5項:宣布土地法令和蘇維埃政府的決議和法令;成立革命委員會;分配糧食和游擊隊給養問題;建立赤衛隊;號召推翻正寧縣豪紳地主統治。會上經選舉成立的陜甘邊區革命委員會,由于成立地點在寺村塬,故稱其為寺村塬革命委員會。寺村塬革命委員會(又稱陜甘邊革命委員會、辦公地點在張進有家里)由15人組成,農民委員10人,游擊隊委員5人;其中常務委員7人,正副主席3人。李杰夫任主席,張進元(車家溝村貧農)、唐貴……[詳細]
蟠交古城遺址
  蟠交,即今城關鎮(城關鎮政府),又名老合水、合水老城、合水鎮。在今合水縣城東北、合水川(縣川)中段的北山麓。距縣治三十五公里。古城始建于唐初戍寅之歲(公元六一八年),以城在大小樂蟠二水(即今縣東川及縣北川)交匯處得名.此后直到一九四九年九月縣治遷西華池止,共有一千二百余年的縣級建治歷史。蟠交古城,又名“葫蘆城”。據府、縣史志記載描述,城建于大川之北,建水(今縣川河)之陽,北負尖嶺、面向平崗。北垣依山,高五丈,南在平陸,東西順山勢而壁立,高三丈,厚丈五;東西最長一百一十五丈,南北(平地)最寬九十五丈,周長三華里零九丈,登高北望儼若葫蘆.當地群眾對此城曾有生動的比喻:其根扎于城西北清水溝湫之中;其蔓由山后察家灣、萬家灣順山梁婉蜒而上;其把在城首北山之巔大有方丈之地;東西二垣起于葫蘆把,順坡而下層……[詳細]
羅川趙氏石坊
  羅川趙氏石坊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羅川鄉街中心。羅川趙氏石坊在羅川城中心共三座:恩寵坊、天官坊、清官坊。恩寵坊為明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于萬歷四十五年為其嫡母劉氏、生母高氏所立。天官坊和清官坊系當地府縣官紳為趙邦清所立。據《正寧縣縣志》記載:趙邦清,字仲一,號乾所,明時真寧(今正寧永和)于家莊人。曾出任山東滕縣縣令,后-為“吏部文選司主事”,官至“吏部稽勛司郎中”。他的父親趙應魁也曾-為“奉政大夫”。明萬歷二十五年,當湯顯祖在山東滕縣遇見這位羅川-時,他已經在當地任職五年。經過打擊豪強惡霸,重新丈量全縣土地,徹底稽查稅賦、招募饑民,以工代賑,興修水利,完善生產設施,推廣新耕作技術等一系列的工作,在他上任后五年,滕縣由一個“民眾吞樹皮、吃草根、賣兒賣女、逃荒要飯,背井離鄉”的窮縣變成了“禾穗登場……[詳細]
慶陽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區董志鄉境內,距市區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歷經數十個朝代增修擴建,形成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石窟群。北石窟寺俗稱大佛寺,是甘肅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對碧流,在長12米,高20米的赭紅色石崖之上,開鑿著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龕295個,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龕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長一百二十米,是隴東地區內容最為豐富的石窟。石窟分上中下三層,其中以奚康生創建的一百六十五號窟為最大,它是以七佛為內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偉精湛,莊嚴肅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彌勒菩薩、騎像菩薩、手持日月的阿修羅都是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還有240號窟的北周造像,顯示了敦樸厚重的風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詳細]
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寧縣石空鎮西北的雙龍山南麓。又名大佛寺,雙龍山古稱石空山,山東側石壁峭立,適於開窟造像。這里原有大佛洞、萬佛寺、百子觀音洞、靈光洞等,但如今除萬佛寺外,各窟均被流沙埋沒。石空寺原有大佛洞、臥佛洞、觀音洞、靈光洞、龍王洞等石窟,在石窟前的石壁下建有寺院,寺院中還置有各類塑神像。乾隆《中衛縣志》對石窟作過詳細的描述:“寺在半山,為兩院。東院山門內,重樓依山,樓下啟洞而入,中若著邃屋!瓋稍禾萆想A而上,有真武閣、亦因山窟而室。轉西則新建佛殿巍然,內外各六楹。其前因山筑臺,憑欄遠眺,河流環抱,村堡錯落。”由于這里是格里騰大沙漠的南緣,風沙很大,加上晚清時期,社會--,農村調敝,寺院荒廢,無人維修,石窟逐被流沙淹埋。到了本世紀40年代末,僅存一個群眾稱為“九間沒梁洞”的石窟,洞前有寺……[詳細]
秦一號兵站遺址
  秦一號兵站遺址位于調令關南側的大古山梁上,北窄南寬,形似葫蘆,分布在三面臨溝,一面依山的平臺上,北面只有三十米寬的出口緊貼秦直道,形成天然屯兵營地,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據推斷可屯兵數千,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1986年全國文物普查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用姜石鋪成的院落地面和夯土墻基、素面方磚,幾何紋路與繩紋方磚、瓦等十四種建筑材料。據推斷可屯兵數千。同時還發現了石窟寺群和瓦槨秦墓。這都是我國首次發現。石窟寺里十三處壁畫栩栩如生,彩繪則色澤透亮,白描亦線條清晰。瓦槨秦墓的槨室全用板瓦和筒瓦筑成,墓內尸骨無存,但有一對玉鹿,一對玉龍和一個紋飾細膩的玉璧,色澤依然純正。墓內出土的一個黑底間有紅倏的木質漆盤,雖然木已全腐,但漆層結成的外殼完整無缺,足以表明秦代涂漆藝術之高。從瓦礫散布的面積……[詳細]
塔兒灣石造像塔
  塔兒灣石造像塔合水縣城東北部約70公里的太白鄉苗村川塔兒灣村,堪稱中國造像像塔而聞名,那一座造像塔,始建于宋代,以鑿磨的紅砂巖石條塊疊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筑,共十三層,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吨袊芬粫J為它是中國最為纖細的古塔,將其列為稀有的古建筑和珍奇的名勝之一。高約12米,經寬一點四米,原無臺基及基座,形體清癯纖細,塔身第一層特高,達兩米。第二層以上逐漸縮短,二、四層南面各設一假門,各層有塔檐,檐下出疊澀兩層。檐角有仿木轉角斗拱,檐下雕出檐緣,檐上雕出筒狀瓦櫳。塔頂為石雕剎柱,剎基以上為相輪三匝,華蓋一層上置寶珠。塔身第一層,每面約有浮雕石刻造像,雕刻技法纖巧細膩疏密相間,每面雕像分為五幅,共四十副,每幅雕像法纖巧細膩,疏密相間。每面雕像分為五幅,共四十幅,每幅雕像十三至十五……[詳細]
抗大七分校大鳳川一大隊隊部舊址
  抗大七分校大鳳川一大隊隊部舊址位于慶陽市華池縣林鎮鄉大鳳川新莊臺,東距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校部舊址2.5千米。舊址分布在大鳳川新莊臺以北,依山而建,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130米,分布面積約7800平方米,現存窯洞50余孔,分前后三排,第一排石箍窯20孔,第二排石箍窯18孔,第三排窯洞10余孔,保存基本完整。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于1941年7月成立,以一二〇師教導團為基礎組建,1943年奉命西渡黃河,由山西興縣遷到華池縣東華池村,1943年6月1日開學,1946年6月20日結業,歷時三年多。彭紹輝任校長,學員5200多人,下設三個大隊。一大隊于1944年4月由合水老城鎮遷到東華池,后移駐華池縣大鳳川,總人數達1500余人。為了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隴東分區黨政軍民貫徹黨中央提出的“發展經濟、……[詳細]
15、凝壽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凝壽寺塔
  凝壽寺塔位于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政平鄉政平村,塔因寺得名。該寺塔地處馬蓮河、無日天溝河、涇河三河交匯處,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唐代在此設過定平縣,明代設政平驛,清代為鎮。清代山洪沖毀寺院,僅存此塔,依外觀推測約建于唐宋。凝壽寺塔建于五代時期,通體磚結構,平面呈正方形樓閣式,共五層。通高21.2米,基寬6米。第一層正面開南門,門高2.2米,寬1.58米。第二層開東西直門洞,第三層開南北直門洞,以此規律開門洞至五層。塔上疊澀出檐,第一層檐部斗拱每面兩朵,一斗三升,隱出泥道拱一跳,用普柏枋承擔。在拱眼上繪有牡丹、蓮花、菊花,上承疊澀出檐九層,檐上方椽鋪以筒瓦。第二、三層有磚雕仿木欄桿,欄桿所砌磚面雕刻各種花紋,第四層以上無座。塔內有室,南北進深2米,東西寬2.11米,依梯形直通塔頂,各層均設木樓板,現樓……[詳細]
康濟寺塔
  康濟寺塔建筑結構系平地而起密檐式空心磚塔,由塔身、塔座、相輪寶頂三部分組成,位於寧夏同心縣韋州鎮的古韋州城東南的康濟禪寺廢址內,塔建於西夏年間,塔高三十九.二米,外形呈八角形,為平地而起的密檐式空心磚塔,時代曾兩次增修?禎U寺逢西夏(一○四八年至一○六八年)初建盛八百多年,後毀於清朝同治年間?禎滤伤、塔座、相輪寶頂三部分組成。塔的底層較高,二層以上被層層密檐平座緊箍向上,逐級收縮,與塔剎寶頂有機結合,形成剛勁有力的拋線外輪廓,顯得凝重柔美,體現了我國早期密檐式佛塔的風格。毗鄰有覆缽式磚塔一座,高度約為康濟寺塔的一半,具有藏式風格![詳細]
17、輯寧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輯寧樓
  輯寧樓暨“印象寧縣”展館輯寧樓建于五代后梁龍德二年暨公元922年,為時任寧州刺史的牛知業所建的州衙門樓。清同治年間,陜西回民起義攻破寧州,州衙被大火焚燒。平亂之后,楊大年主政寧州,復修輯寧樓。輯寧樓不僅是寧縣的標志性建筑,還是紅色革命遺址。1936年12月,為支援“西安事變”,紅軍主力南下陜西,途徑寧縣。彭德懷、左權率前敵總指揮部抵達寧縣城時,國民黨寧縣縣長王序賓率眾歡迎,并在輯寧樓設宴接待,迎接彭德懷等紅軍將領。1937年2月,國共兩黨進行“紅白劃界”談判,談判地點就在輯寧樓。1939年4月,國民黨在寧縣搞摩擦,白方的寧縣縣長方鎮武及其手下遭八路軍攻打,曾在輯寧樓躲藏兩個月之久。為了回顧歷史、傳承優秀文化、展示當前建設成就,讓更多的人了解寧縣,學習寧縣人民創造歷史的勤勞智慧,發揚革命英雄人……[詳細]
山城堡戰役舊址
  山城堡戰役遺址位于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山城鄉,距縣城45公里,F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城堡戰役是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于11月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親自部署,彭德懷前線指揮,一、二、四三個方面軍聯合作戰,在寧夏海原、預旺和環縣山城堡一帶與國民黨軍蔣介石嫡系胡宗南部決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山城堡戰役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是紅軍長征最后一戰,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最后一戰。這次戰役的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對陜甘寧根據地的進攻,改變了紅軍面臨的被動局面,促使了“西安事變”的爆發,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國內革命戰爭,宣告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徹底失敗,實現了國內和平,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奠定了基……[詳細]
關中蘇維埃政府舊址
  關中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慶陽市正寧縣五頃塬鄉南邑村,由習仲勛舊居、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關中特委舊址、新正縣委舊址、新正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五頃塬鄉蘇維埃政府舊址6處舊址組成,占地面積約4820平方米,從下向上呈梯臺式分布。第一梯臺為習仲勛舊居,現存窯洞7孔;第二梯臺為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現存窯洞7孔;第三梯臺為關中特委舊址和新正縣委舊址,現存窯洞21孔;第四梯臺為新正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現存窯洞8孔;第五梯臺為五頃塬鄉蘇維埃政府舊址,現存窯洞10孔。1936年1月,關中特區在此成立,同時,成立了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賈拓夫任關中特委書記,秦善秀任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任副主席兼黨團書記,張邦英任副主席。9月,習仲勛任關中特委書記。為了發展當地群眾積極參與革命活動,壯大隊伍,新正縣委、……[詳細]
慈云寺女真文鐵鐘
  慈云寺鐘樓在慶城縣城西南角,有一座意韻雋永、極具魅力的古典建筑藝術,已成了街肆之中富有生機的“點睛”之筆。它就是遠近聞名的慈云寺鐘樓。慈云寺幾經改建,現已成為博物館的住所。巍峨的鐘樓以其獨特的閱歷,婷婷玉立于如今高樓云集的叢林里,深沉地觀望著這個城市的變化,吸引著無數游客登臨觀光。鐘樓坐落在兩層10多米高的石砌基座上。一層基座東西北三面有廈房環衛,南部為寬闊的月臺。在月臺北部有一券形門洞,進門左折,攀登陡峭的石梯,便登上了2層基座。只見8根大木柱矗立在石基之上,支撐著青灰色的歇山式樓頂。頂飾飛檐回環,鴟吻俯仰對峙,筒瓦板瓦上下扣連,附有獸紋的瓦檔、滴水組成連續圖案,簇擁著樓檐四周。樓內,有一口周可3人合抱、徑逾2米、重達4,000公斤的偌大鐵鐘,在二龍交蟠鈕的連接下,高高懸掛于樓中橫梁之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最新国产AV资源网 | 亚洲欧洲的州日产国码在线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欧美综合网 |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