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甘肅省
>
平涼市旅游
平涼市文物古跡介紹
甘肅省
崆峒區
莊浪縣
華亭市
靈臺縣
涇川縣
靜寧縣
崇信縣
平涼市文物古跡
平涼市紅色旅游
平涼市博物館
4A景區
平涼市十大景點
全部
平涼市特產
平涼市美食
平涼市地名網
平涼市名人
[移動版]
41、
關帝廟戲樓
關帝廟戲樓位于平涼市莊浪縣南湖鎮南門村,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建筑面積114平方米,坐南朝北,單檐歇山頂式建筑,面闊三間,通長10米,進深一間,通寬5.7米,通高8米。該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建造工藝及特點,是研究清代隴東地區雜式建筑的珍貴實物資料。1992年被莊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戲樓基座底邊為基準,向東延伸10米,向南延伸10米,向西延伸20米,向北延伸20米。……
[詳細]
42、
明代平涼寶塔
明代平涼寶塔位于平涼市城區,建于明弘治年間,為七級八棱錐狀體仿木樓閣式磚塔,高27.54米,底部直徑12米。其第一層南面有拱形塔門,上嵌“大明”石匾。經上各層四面有門和龕。出檐部分為磚雕斗拱,有云頭花卉,上復琉璃瓦件,各角有曾頭鳳鈴。圓形尖頂,上有鐵鑄寶剎。塔內設木結構樓板、樓梯,可供登臨。整個塔體雕工精巧,綠瓦黃墻,金碧輝煌。登塔遠眺,城區景色盡收眼底,是平涼城區主要風景之一。196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雙擁路……
[詳細]
43、
棗林子遺址
棗林子遺址 位于涇川縣豐鄉棗林子村西南2公里 。是一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齊家文化、周代文物并存的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7--1米。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陶片為細泥和夾砂紅陶,器表素面或飾繩紋,彩陶紋樣有弧線三角紋、勾葉圓點紋,器形有盆、罐;齊家文化陶片為夾砂紅褐陶,飾附加堆紋、錐刺紋、菱形刻劃紋,器形有罐、鬲;另有周代夾砂、泥質灰陶,飾繩紋,器形有罐。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發展和與齊家文化的關系、周文化的分布有重要價值。……
[詳細]
44、
宋家遺址
宋家遺址位于平涼市涇川縣涇明鄉莊頭村宋家社東部臺地上,遺址南北長700米,東西長200米,分布面積約14萬平方米,包含有舊石器時代及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常山下層文化、齊家文化遺存。地表散落有大量陶片,遺址斷崖有堆積豐富的文化層,厚2-6米,含有大量夾砂、泥質紅陶、橙黃陶、灰陶殘片及動物骨骼、石器,暴露遺跡有白灰面房址、灰坑等。采集有尖狀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器及紅陶口沿殘片、素面灰陶片、紅陶彩繪片、細繩紋紅陶片。宋家遺址是涇河流域一處重要的史前聚落遺址。……
[詳細]
45、
華亭盤龍寺塔
華亭盤龍寺塔位于華亭縣西華鄉賀寨村北50米。塔原在云峰山后盤龍寺舊址,寺已毀。現被遷至現址。塔通高3.87米,共十層,通體用十塊石料套裝組成,塔基呈四方形,四面刻鹿、麒麟等。第二層呈八角形,五層、七層呈圓形,三層均刻仰蓮紋花瓣,第三層呈橢圓形,刻有紋飾,第六層呈四方形,四面刻有銘文,西面陰刻楷書:“重修盤龍寺”、“明隆慶二年”,東面刻“鳳翔縣洪水寨秦水孝等人刻制”,南北刻捐資人姓名。塔剎為寶瓶狀。保存較好,對研究造塔史、造塔技術和工藝美術史有重要價值。……
[詳細]
46、
瓦窯山遺址
瓦窯山遺址 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四十里鋪鎮下甲積峪村東南600米。是一處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共存的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1.5米,暴露有陶窯、墓葬。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陶片為泥質和夾砂紅陶,主要飾細繩紋,器形有尖底瓶、缽、盆;齊家文化陶片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有少量灰陶,飾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器形有高領折肩罐、鬲、盆等;周代陶片為泥質灰陶,多飾繩紋,器形有鬲、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甘肅東部古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價值。……
[詳細]
47、
銅場溝銅礦址
銅場溝銅礦址位于華亭縣麻庵鄉三角城村銅場溝內。是一處開采銅礦石的礦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礦址和料場兩部分,原有露天礦坑20口,礦井1口。井呈方形,邊長1、深2米。附近有3處礦石、煉渣堆積場,溝內有冶煉殘渣。采集有石臼和青花、黑釉瓷碗、碟殘片。據《宋史》記載:“慶歷年間,陜西都轉運使張奎,採儀州竹尖嶺之銅鑄錢”系指該礦。礦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宋代隴東的經濟發展和手工業狀況有重要價值。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0米。……
[詳細]
48、
劉家溝墓群
劉家溝墓群位于崇信縣錦屏鎮劉家溝村。是一處西周、戰國、西漢墓共存的墓葬區。面積約2.5萬平方米,曾發掘20多座墓葬,形制有豎穴土洞墓和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深2--8米。出土陶器有鬲、罐、盂、盆、繭形壺、釜、斝、鼎、盉,銅器有敦、鍪、壺,以及各種玉飾等。其中有西周泥質灰陶繩紋柱狀足鬲;戰國(秦)夾砂灰陶袋狀鏟足鬲、泥質灰褐陶弦紋罐及灰陶弦紋繭形壺;另有漢代泥質灰陶淺腹子母口鼎及平沿折腹盆。墓葬保存較好,對研究商周、戰國、秦漢考古學研究有重要價值。……
[詳細]
49、
廟兒坪遺址
廟兒坪遺址 位于靜寧縣李店鄉王家溝村西300米。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與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1986年調查。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米,暴露有灰坑、窯址、白灰面居址和墓葬。采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泥質紅陶、橙黃陶和夾砂紅、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飾附加堆紋,彩陶飾帶紋、水波紋、弧線三角紋,器形有瓶、缽、碗;齊家文化泥質紅陶、夾砂紅褐、灰陶片,飾繩紋、籃紋,器形有罐、鬲、瓶。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與齊家文化的關系有重要價值。……
[詳細]
50、
向明西坪遺址
向明西坪遺址位于涇川縣王村鄉向明村西南100米。是一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齊家文化及周代遺物共存的遺址。面積約1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3米。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陶片為泥質和夾砂桔紅陶,器表素面或飾繩紋,彩陶飾弧線三角紋、圓點紋、鳥紋,器形有重唇口尖底瓶、盆、缽;齊家文化陶片為夾砂紅褐陶,飾附加堆紋、籃紋,器形有侈口罐、高領雙耳罐、鬲;另有周代泥質灰陶,飾繩紋,器形有鬲、罐。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與齊家文化的關系和周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價值。……
[詳細]
51、
觀音殿旅游風景區
觀音殿旅游風景區觀音殿旅游風景區位于崆峒區北塬香蓮鄉境內,距城區30余公里。周圍層巒環抱,寺院古木森森,山巖細流吐珠,匯集成半月狀清泉,世稱靈鷲潭。據碑載,此處舊有殿宇始建于宋元之間,明清時期曾多次補葺重修。民國十七年(1928年)經大規模整修,建觀音菩薩大殿、子孫宮、韋陀寺、文昌閣、打兒窩、龍泉滴珠、靈鷲池等,終年香火不斷,四季游人不絕。每逢農歷二月十九廟會,屆時遠近各方進香信士及趕會鄉民絡繹不絕,熱鬧非常,為西部塬區最大的廟會。……
[詳細]
52、
建溝石佛群
建溝石佛群位于華亭縣河西鄉建溝村西北1.6公里。均系佛寺遺存,始建于金元時代。分布在建溝村的劉家溝和易家溝。劉家溝現存一佛二菩薩石造像一尊。通高1.7--1.8米。一佛一菩薩頸部斷裂,另一菩薩手部斷裂。易家溝另有造像15尊,除一佛一菩薩外,東西兩邊為12尊羅漢像,高0.55--0.9米,頭部多斷裂,現遷于朝陽宮舊址內。造像均雕鑿精細,人物面部形態、服飾有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特征。對研究古代漢族和少數民族關系以及文化藝術發展史等都有重要價值。……
[詳細]
53、
吳家溝遺址
吳家溝遺址位于平涼市莊浪縣朱店鎮吳溝村。北至秦隴公路,南至鳳頭嘴,東至吊溝,西至張家溝,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1000米,分布面積約5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3米,地表暴露灰坑、白灰面居址、土坑墓、磚室墓等。2004年在該遺址內發現三座戰國時期土坑墓,出土文物以青銅器和玉器為主,另外在該遺址還發現10余座漢代磚室墓,保存狀況較差。吳家溝遺址范圍廣,文化內涵豐富,遺址分布比較集中,是兼有仰韶文化、戰國、漢代時期聚落遺址和墓群的重要遺存。……
[詳細]
54、
大嘴梁遺址
大嘴梁遺址位于平涼市莊浪縣岳堡鄉岳堡村大嘴梁。東至南佛寺,西至崖岔嘴,南至大嘴梁山頂,北至南灣、簸箕灣。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00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遺址依山勢分布,平面大體呈三角形。遺址斷崖上暴露灰坑、灶坑、白灰面房址,紅燒土及白灰窯等。采集有細泥紅陶片、黃陶片、夾砂紅陶片及大量仰韶文化中期至晚期彩陶片,從采集標本分析,本遺址屬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存。大嘴梁遺址文化內涵豐富,保存現狀較好,在同類遺址中具有典型性。……
[詳細]
55、
崆峒山塔群
崆峒山塔群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分布于崆峒山北臺、中臺之上,由道成和尚塔、懷睿和尚塔、靈峰塔、靈秘塔、普通塔、隱相塔、大徹塔等7處塔組成。其中道成和尚塔建造于民國時期,其余6座均為清代佛塔建筑遺存。崆峒山塔群是清代崆峒山景區佛教盛行、規模龐大、香火旺盛的重要歷史見證,是研究隴東地區磚石建筑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每座塔塔基四周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米。……
[詳細]
56、
別家溝墓群
別家溝墓群位于平涼市崆峒區白水鄉別家溝村東南200米疙瘩山上。是一處漢代墓和元代墓共存的墓區。分布在東西長1000、南北寬200米的山坡臺地上。現存圓形封土數座,東西排列,夯筑,封土高5--13、底徑12--30、夯層厚0.1--0.12米。清理1座小型漢墓,出土有灰陶罐、石刻人頂燈臺、鐵鏡、彩繪鑲銅邊木器口沿、銅駑機、銅杓、黃釉陶罐等。墓區地面散見繩紋磚瓦塊和元代瓷片。墓葬保存較好,對我省漢代和元-古學研究有重要價值。……
[詳細]
57、
大園子遺址
大園子遺址位于平涼市靜寧縣新店鄉新店村大園子社,遺址長約500米,寬約320米,面積約1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4—3米。暴露有灰坑、灶坑、窯址、白灰面居址。遺址內包含有兩種文化類型:一是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器形有缽、盆、壺。采集有泥質紅陶、橙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器表素面或飾繩紋,彩陶紋飾有圓圈紋、漩渦紋、網格紋、弧線三角紋;二是齊家文化遺存,器形有盆、罐。采集有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片。199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58、
靜寧古城遺址
靜寧古城遺址位于平涼市靜寧縣古城鎮鄒河村古城社。據《靜寧州志》載:“劉滬進城章川,收美田數百頃以屯兵。”據考此城址即為宋與西復對抗時期劉滬所筑的章川堡。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30米,分布面積約10萬平方米,現存四分之三的城墻,為夯土版筑,夯層厚0.08—0.1米,城墻殘高3.5米,基寬3米,設東、南、北三門。依地勢東北較高處有村民10余戶,其余為農田。采集有耀州窯綠釉瓷片和豆青釉、影青、黑、白釉瓷片。……
[詳細]
59、
莊浪吳玠墓
莊浪吳玠墓 位于莊浪縣白堡鄉趙家墳山村西北200米。吳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將,水洛城人,紹興九年(1139)卒。墓地原有封土2座,坐北面南,面積約300平方米。已夷平。中為吳玠墓,左上為其父墓,原有石雕華表、翁仲、武士、獸等已毀。現殘留石羊、石猴各1對,石碑座1個。石猴坐式,高1.47米,石羊跪式,高1.3、長1.7米,碑座為龜趺,長2.28、寬1.33、厚0.65米。墓葬保存較好,對研究抗金史有重要價值。……
[詳細]
60、
靜寧清真寺
位于靜寧縣城關鎮站院巷北端。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5),明清時期多次增修擴建。原建筑面積約3400平方米,按中軸線自西北向東南依次為禮拜大殿、邦克樓、牌坊,兩側配建廂房,文革中除禮拜大殿外其他建筑均被拆毀。禮拜大殿保護完好,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積377.84平方米,其建筑結構采用中國傳統建筑樣式,由重檐歇山頂與卷棚勾連搭組合而成,精巧獨特,是甘肅現存不多的的明代創建的清真寺,結構獨特,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平涼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平涼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平涼市A級景區名錄
·
平涼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甘肅省第一至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甘肅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甘肅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甘肅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甘肅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五月激情中文字幕
|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看
|
亚洲五月天婷婷狠狠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专区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