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隴南市旅游

隴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江峽洞天掛壁公路
  江峽洞天掛壁公路位于隴南市徽縣柳林鎮柳林村-江口村的“柳江”通村公路中段石崖上。1972年始修,1974年7月通車,1977年9月竣工。公路全程南北走向,依永寧河河谷西岸山崖開鑿而成,路在絕壁中,險峻異常,全長600米,寬10米,東側邊沿修有水泥護欄兩段,北段護欄水泥柱上刻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等標語。江峽洞天掛壁公路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創舉,也是一處重要的現代文化景觀。……[詳細]
平洛龍鳳橋
  平洛龍鳳橋位于康縣平洛鎮團莊壹天門間溝上,是康縣境內唯一的古代木結構橋梁。初建于明洪武三年 (1370)。清光緒三年 (1878)進行過修繕。橋廊亭五間,全長16米,寬3.3米,高3.6米,油漆彩畫山水花鳥,栩栩如生。尤其是引橋兩端基座,由數層圓木縱橫排架自上而下漸次伸出,以負擔橋面及廊亭重量。橋亭兩邊有對稱的24根木柱連接坐扶手,可供歇息。該橋結構奇特,工藝精巧,具有一定的科學、藝術價值。……[詳細]
高寺頭遺址
  高寺頭遺址位于禮縣石橋鎮高寺頭村。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5--3米,1986年10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發掘。遺址有房址、灰坑、灶坑等。出土陶質有泥質紅、橙黃陶和夾砂灰陶片,彩陶紋樣有施黑彩勾葉圓點紋、網紋,器形有盆、甕、缽、罐、瓶、人首形器蓋等。另出土有陶環、紡輪和陶刀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內涵、發展變化及與齊家文化的關系有重要價值。……[詳細]
白馬關城址
  白馬關城址 位于康縣云臺鎮。建于清光緒三年 (1877)。雍正七年(1729)在此設白馬關州判,乾隆元年(1736)設階州直隸白馬關分州,1914年,改設白馬關警察所,1929年始置康縣,初稱“永康縣”,縣治仍設白馬關。該遺址是康縣唯一的一處古城廓遺址。東城門及其記載碑文和東面126米長的城墻保存完整,而城門樓和鐘樓殘缺不全。全為石頭壘砌。2000年,曾對東城門進行了維修。……[詳細]
隴蜀道(徽縣段)
  位于隴南市徽縣南境水陽鎮、大河店鎮、嘉陵鎮、虞關鄉四鄉鎮之間,具體包括宋、明、清、民國時期的“遠通吳楚”碑、“玄天神路”摩崖題刻、馬家梁修路摩崖題刻、八渡溝棧道遺跡、八渡溝修路摩崖題刻、青泥村吊溝碥道遺址、關坪山石碥道遺址等7處文物遺跡,見證了宋以來隴蜀之間交通道路的多種形制和修筑、管護歷史,以及由蜀道交通產生的宗教活動與文化交流成果。……[詳細]
老莊青羊寺
  老莊青羊寺位于隴南市宕昌縣沙灣鎮老莊村,始建于明代,由山門、過廳、左耳房、右耳房、鐘樓、鼓樓、廂房、觀音菩薩殿、正殿、歇馬殿組成,建筑面積160平方米,占地面積2480平方米。大殿后焚毀,清嘉慶三年(1798年)在維修觀音菩薩殿時重建,坐北朝南,面闊3間,間寬3米,進深4米,高5米,建筑木構雕刻簡潔明快,彩繪地方特色明顯。山門左右有清代石獅1對。……[詳細]
67、云屏寺
云屏寺
  云屏寺云屏寺建于唐天寶中年,是大唐帝國自玄奘從印度取經到中原后,大興佛教之風時所建造的。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公元765年,安祿山-攻破長安,李氏王朝危在旦夕,唐明皇面臨著江山與美人的痛苦抉擇,攜楊玉環南逃成都,途中在馬巍坡兵怒,玉環自縊,唐明皇心碎力竭,夜宿云屏寺,將爬山時折來作手杖用的銀杏樹枝插在了山門前,即有了這棵古樹。……[詳細]
寧家莊遺址
  寧家莊遺址位于隴南市西和縣長道鎮寧家莊,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50米,面積約1.75萬平方米,主要有灰坑、灰層、窯址、房屋白灰地面,遺址上分布有大量紅陶片,彩陶片和少量石器。初步判斷,寧家莊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中心,是研究西漢水流域聚落分布、區域類型、文化譜系的重要資料。2007年公布為市級保護單位。……[詳細]
文縣觀音樓
  文縣觀音樓位于隴南市文縣石雞壩鄉岷堡溝村,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主樓與抱廈構成,建筑面積為162平方米,占地面積為487平方米。主樓外觀體現“天圓地方中八卦”的營造理念,建筑為4層,1、2樓為正方形,3層為八角形,四面開月洞窗,4層為攢尖頂封閉小亭。抱廈為兩層,歇山建筑,四面翹角由牛腿支撐。……[詳細]
四角坪遺址
  四角坪遺址位于隴南市禮縣城關鎮周家山村,東西長約160米,南北長約180米,面積約為2.8萬平方米。考古發現大型中心祭壇遺址與回廊結構附屬建筑三圍,遺存有大量柱礎、房基、板瓦、散瓦、瓦當等建筑遺跡與構件。四角坪遺址是秦統一后代表國家意志的禮制性建筑,也是目前僅見秦代唯一代表國家禮儀的系統性建筑實物遺存。……[詳細]
鹽官鹽井遺址
  鹽官鹽井遺址位于隴南市禮縣鹽官鎮新合村舊城南門外的鹽井祠內,現存鹽井1座,井口面積約4平方米,井深10余米,至今鹽水豐盈。當地鹽井始鑿于西周秦先祖非子在西犬丘牧馬時期,戰國后期秦國設“西鹽”官吏,漢武帝時置鹽官,三國時其地稱鹵城。鹽井祠內尚存晾曬鹽土制作水鹽的場地和工具,井鹽制作工藝流程仍有傳承。……[詳細]
西峪坪遺址
  西峪坪遺址位于西河縣西峪鎮上坪村。屬齊家文化。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5米,暴露有灰坑、墓葬等。采集有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灰、黑陶片,器表多飾繩紋、附加堆紋、方格紋、錐刺紋,器形有單、雙耳高領大口罐、盆、鬲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涵和發展演變有重要價值。……[詳細]
陰平棧道遺址
  陰平棧道遺址位于隴南市文縣尚德鎮,據載為三國時修建,總長約15公里。遺址現存4處,分別位于尚德鎮周家壩村及金口壩村,現有正方形棧道孔30余個。陰平棧道遺址作為陰平古道的組成部分,對研究古代隴蜀地區政治、軍事、交通、經濟社會發展、文化交流、民族關系等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周家壩西古棧道遺址:遺址主體邊緣向東、西各延伸20米,以棧道所在崖壁山脊線為基準向北延伸30米,南至212國道北側。周家壩東古棧道遺址:遺址主體邊緣向東、西各延伸10米,以棧道所在崖壁山脊線為基準向北延伸30米,南至212國道北側。曹字頭古棧道遺址:遺址主體邊緣向東延伸20米,向西延伸100米,以棧道所在崖壁山脊線為基準向南延伸20米,北至白水江南岸。曹家河壩……[詳細]
康縣朱氏民居
  康縣朱氏民居位于隴南市康縣岸門口鎮街道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屬穿斗式四合院民居,坐東向西,正房5間,1門3進。占地面積340平方米,單層建筑面積288平方米。正房臺基立面有石刻浮雕圖案。建筑建制完整、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隴南地方建筑建造工藝及特點。……[詳細]
首陽洞墨書題記
  首陽洞墨書題記位于于隴南市徽縣虞關鄉山岔村臥龍山頂峰首陽洞內巖壁,洞內壁面遺存有宋代以來墨筆文字題跡80余處。內容包含宋、明、清時期的賦詩、題記、落款、人名、地名、年號、游人身份、事由等信息。記載了宋代以來的青泥古道及洞內外自然環境等相關情況。……[詳細]
祁山堡址
  祁山堡址位于隴南市禮縣祁山鎮祁山村南,城址南北長約250米,東西長約140米,分布面積3.5萬平方米,夯土城墻,堡門坐東朝西,是祁山三國古戰場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是三國時諸葛亮“六出祁山”率兵伐魏的駐師之處。堡頂保存有清代重建的武侯祠。……[詳細]
77、唐公墓
唐公墓
  唐公墓位于陽壩梅園溝油房壩村西南隅,建于清代咸豐七年,占地80平方米,墓座高4.5米,墓庭闊12平方米,由石質雕鑿鑲套而成。形制典雅,恢弘壯觀;書體文理規整,浮雕形象逼真。包羅了天地人和、祈福納祥的人文思想,具有較高的藝術和考古價值。……[詳細]
宕昌關帝廟
  關帝廟這處舊址是當年紅軍干部會議會址,也叫關帝廟。最早建于咸豐六年,在文革中遭到破壞,1989年按原貌重新恢復修建。占地面積2331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75.17平方米。中間是正殿,左右兩邊各一個偏殿,前面是過廳。……[詳細]
西京觀大殿
  西京觀大殿位于隴南市文縣哈南村,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建筑面積304平方米。建筑坐西朝東,由正殿、抱廈、偏廈構成。正殿為單檐歇山頂,殿前抱廈為卷棚頂,5架梁。建筑梁柱用料碩大,彩畫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詳細]
兩當文廟大殿
  兩當文廟大殿位于兩當縣城關小學院內。明清時多次維修,建國后曾兩次部分維修。 土木結構。面闊五間(長14.185米),進深8米,彩繪椽檁門窗并有雕刻,祀有孔子和七十二賢及歷代儒家弟子塑像百余尊,殿前有唐柏5株。……[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五月天激情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