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隴南市旅游

隴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禮縣西山遺址
  禮縣西山遺址位于隴南市禮縣城關鎮的西漢水北岸山坡上,北與鸞亭山遺址隔劉家溝相望,東距大堡子山遺址13千米。遺址自東北向西南由雷神廟、大雪坪、小雪坪等組成,總面積約120萬平方米。考古發掘出土大量史前和兩周時期的灰坑、墓葬以及部分陶窯、灶坑、動物坑、房址、城墻、建筑遺跡等200多處。文化層厚約0.5-2米,采集有仰韶晚期、周代、齊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的陶片,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西周晚期秦人城址。禮縣西山遺址史前遺存的發現,尤其是龍山早期遺存的發現,對全面認識甘青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的類型與分布及其與周邊地區史前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詳細]
徽縣酒廠舊址
  徽縣酒廠舊址位于隴南市徽縣伏家鎮伏鎮村蔡莊社,占地20萬平方米,由大門、綜合辦公樓、3間制曲車間、釀酒一車間、六層糧倉等組成。大門及蘇式建筑風格的四層綜合辦公樓建于20世紀60年代,制曲車間分為原糧庫房、稻草庫、踩曲房,釀酒一車間為原宋明老窖及隴南春酒老車間,現存老窖池364口,六層糧倉為圓形桶狀,以上加蓋仿古磚房4間,0-鋼構樓梯。徽縣酒廠是全省建廠較早的白酒釀造企業之一,1951年在“永盛源”等白酒(燒酒)作坊的基礎上組建而成。酒廠沿用明清以來老窖池窖泥,歷史悠久,是我省工業遺址較為突出的代表,反映了甘肅省輕工業發展歷史。……[詳細]
楊店古建筑群
  楊店古建筑群位于隴南市兩當縣楊店鎮,主要由明清時期修建的何家作坊、米店、藥房、銀匠鋪、車馬店、余圣宮、福興客棧等17處古建筑組成,分布在楊店全長700多米的主街道兩側。楊店古建筑群保存完整、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的特點,較為全面的體現了古鎮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宗族文化、商旅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紅崖河溝底中心線以東5米,南至曬麥場南側以南10米,西至國道316線東側,北至楊店學校路北側以北10米。……[詳細]
八峰崖石窟
  八峰崖石窟位于隴南市西和縣石峽鎮高燈村。石窟鑿建于距地面160米的一處長約60米,高4—15米的天然巖穴內,巖穴僅有一條依崖壁開鑿的棧道與山梁相連。現存窟龕為唐代,各類泥塑造像70余身,壁畫約50平方米,明、清碑刻5通。八峰崖石窟對于研究唐宋以來隴南地區民間雕塑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以及明清以來隴南地區佛教傳播情況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價值。2007年被隴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窟基準點為基點,向東、西各延伸200米,向南、北各延伸100米。……[詳細]
禮縣文廟大殿
  文廟大殿文廟大殿位于縣城東大街縣政府招待所院內。據《秦州新志》記載:“文廟始建于明萬歷38年,初建城東錦屏山麓,后遷縣之南關,順治13年(1656年)署縣事歐陽緘改遷茲地,后經康熙年間,乾隆4年(1739年)、道光19年(1839年)先后重修。”原以大殿為中心,有欞星門、魁星閣、鄉賢祠、名宦祠等群體建筑,規模宏大,計有3院,房屋40間。1958年由縣政府招待所占用后,逐年拆除改為新型建筑,現存大殿一座,面闊5間,長22米,進深4間,寬17米,重檐歇山頂。該殿除門窗該換外,其余保存完好,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栗川磚塔
  栗川磚塔位于徽縣栗川鎮郇家莊東側臺地上。始建于宋,第一層鑲清道光十二年(1879年)所立《修補塔序》。栗川磚塔為八角九級空心樓閣式磚塔,通高25米,塔基用石條砌筑。塔身自底部向上逐漸縮小。第一層最高,約7米,殘存仿木斗栱。第二層以上均施平座,勾欄、塔檐,出檐深度由下至上逐漸遞減。四面雕菱形窗,塔頂坍塌無剎。各層塔檐均施三朵雙杪華栱,轉角出雙杪挑角斜栱上承替木,有殘木構痕。再上雕出檐椽,椽上鋪二層磚。栗川磚塔設計科學,造型優美,其仿木結構磚雕精美逼真,是研究宋代建筑技術和藝術的實物資料。……[詳細]
馮家崖—任家坪遺址及墓葬
  馮家崖—任家坪遺址及墓葬位于武都區柏林鎮馮田家溝村東100米北峪河南岸。是一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遺址和寺洼文化墓葬共存的地點。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米,暴露有灰坑、紅燒土。采集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紋飾有繩紋及施黑彩勾葉圓點紋、變體鳥紋,器形有直口、斂口圜底缽及盆、罐、重唇口尖底瓶等。遺址南部為墓群,出土有寺洼文化的夾砂灰褐陶、灰陶淺繩紋馬鞍口雙耳罐、豆、鬲等。另采集有石刀、斧和陶環。遺址和墓葬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內涵和寺洼文化的特征有重要價值。……[詳細]
火燒關棧道遺址
  火燒關棧道遺址位于隴南市文縣城關鎮滴水崖村。遺址分布在關口東西兩面絕壁,其中東面呈四層分布。現存棧道孔63個,摩崖石刻1處。每孔長約35厘米,高約30厘米,深約20厘米。關口以西有1摩崖石刻,刻有“萬歷十四年九月內重修奉本府”等字樣。火燒關棧道遺址為研究蜀道、古代交通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科學價值。1993年被文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基準點為基點,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詳細]
49、旗布寺
旗布寺
  旗布寺院原建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木耳鄉大峪溝西曲果地方,后遷至曲寶灘,以后村名相沿成寺名,“旗布寺”為其諧音,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旗布寺 也稱“納道寺”,藏語稱“羅桑德慶林”(善慧大樂洲)、“噶丹曲林”(具喜法洲),位于洮河南岸木耳鎮轄境旗步溝口。旗布寺原建于旗布溝燕麥溝口的“斯哀告”臺地上,距現址1.5公里,遺址殘垣痕跡明顯,遺址內尚有土圍墻殘基,有碳層出現,后因改宗,于明末遷至今址,距今約800余年歷史。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木耳鎮旗布村……[詳細]
理川泰山廟
  理川泰山廟位于隴南市宕昌縣理川鎮上街村,現存建筑為清代重修。建筑面積1025平方米,坐東朝西,由大殿、前殿、經堂、鐘樓、鼓樓、十王殿等9座單體建筑組成。該建筑群布局合理、結構緊湊、建筑屋頂形式多樣,建筑彩畫、壁畫和磚雕圖案均以人物、花草、鳥獸、龍虎等祥瑞圖案為主。2007年被隴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泰山廟中心軸線上的中心點為基點,向東、西各延伸50米,向南延伸20米,向北延伸120米。……[詳細]
西垂陵園和秦公簋
  西垂陵園和秦公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甘肅禮縣鹽關、紅河一帶發現了著名的青銅器“秦公簋”,引起世人的關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禮縣縣城東十三公里的大堡子山及其附近的圓頂山,發現了大規模的秦人墓葬群,出土銅器、玉器、陶器、石器、金器、骨器、漆器等大批珍貴文物。這些墓葬和文物,被專家確定為早秦墓葬器物,從而確定大堡子山秦陵為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2001年7月大堡子秦公墓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垂陵園的發現,為尋找秦人早期都邑,探索秦文化淵源提供了重要線索和依據。……[詳細]
劉伯承和汪榮華結婚舊址
  劉伯承和汪榮華結婚舊址位于隴南市成縣城關鎮支旗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49平方米,建筑面積79.2平方米,房屋為土木結構三開間瓦房,是劉伯承和汪榮華長征中在成縣的結婚用房。1936年9月8日,紅二方面軍根據黨中央指示精神,在宕昌哈達鋪研究制定了《紅二方面軍基本命令》,實施成徽兩康戰役。9月17日四師攻克成縣后,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進駐成縣縣城。經任弼時和夫人陳琮英介紹,1936年9月30日,劉伯承在成縣支旗村與紅軍戰士汪榮華結婚,彼此成為親密戰友和終身伴侶。……[詳細]
寶成鐵路徽縣黃沙河段
  寶成鐵路徽縣黃沙河段位于隴南市徽縣嘉陵鎮嘉陵村,是寶雞端與成都端的接軌處,建成于1956年。包括西河灣2號隧道及鐵軌、寶成鐵路南北接軌點碑、5.12地震塌方掩埋鐵路現場及武警烈士墓1座。現存隧道400多米,鐵路600多米,護欄100多米。寶成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在傳統蜀道交通基礎上形成連接我國西南和西北的現代交通干線,有力促進了區域間經濟文化交流。黃沙河段具體體現了寶成鐵路橋隧密集、地質復雜、工程艱巨的特點。2018年寶成鐵路入選中國第一批工業遺產保護名錄。……[詳細]
欄橋遺址
  欄橋遺址位于隴南市西和縣蒿林鄉欄橋村,大多被房屋覆壓,遺址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約10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灰層、灰坑、墓葬等。從采集陶片特征分析,欄橋遺址屬仰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遺址。 該遺址1974年發現,197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聯合北京大學歷史學考古專業師生和西和縣文化館對該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發掘寺洼文化墓葬9座,出土陶、銅、石器200多件。欄橋遺址是研究西漢水中游聚落分布、文化譜系的重要資料。……[詳細]
萬象洞石刻題記
  萬象洞石刻題記位于武都縣漢王鎮楊寵村。該洞為天然溶巖洞。洞深10余公里,歷代游人不絕,碑刻、題記甚多。摩崖石刻有元祐六(1091)年秦鳳路刑獄公事游師雄、南宋紹興二十九(1159)年階州知州高基景、萬鐘、宇文景仁等人的巡游題刻6方,明代巡按陜西監察御史、階州知州巡游石碑2通。北周出巡大臣武定公、賀婁慈及宋、元、明、清墨書題記百余處,近千首。大部分詩詞為贊詠洞中之奇觀美景,頗有文墨兼勝者。保存完整。對研究民間文學和文化史有重要價值。也是旅游業的重要資源。……[詳細]
兩當兵變舊址
  兩當兵變紀念館位于兩當縣城南街20號(張家大院上1號),為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土木結構民居,三進院建筑格局,占地總面積1439平方米,建筑面積586平方米。1980年1月18日被兩當縣革命委員會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21日中宣部公布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9月,甘肅省有關部門對舊址進行了全面修繕,設有辦公室1個,接待室1個,展廳8個,陳列各類文物200余件。年接待觀眾1萬多人次。2009年5月,兩當兵變紀念館被中宣部授予全國第四批愛國主義示范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命名為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2013年被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命名為甘肅省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實踐基地。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詳細]
57、談家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談家院
  談家院位于隴南市康縣豆壩鎮栗子坪村,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大門開在東南角。正房除正中一間外,其余四間為上下兩層,東西廂房及南面房屋均為兩層單面樓房。整個建筑為土木結構,正面為木質結構,所有門窗均有花卉、鳥獸等透雕圖案,二樓樓道有“S”形立柱欄桿。正房臺基高1.5米,正立面用雕刻有動物花卉圖案的石塊砌成。院內地面用大小不等的石塊鋪成。據房屋住戶談占西口述,自己為該大院修建后的第二十四代居住者。談家院民居對研究甘肅隴南地區的鄉土建筑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黎氏民居
  黎氏民居位于隴南市康縣白楊鄉金釵峪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1),占地面積707.2平方米,建筑面積577平方米,是一座天井式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建筑布局合理,結構精巧,門窗雕有花鳥人物等圖案,門庭上有匾額“樹德務滋”,落款為清道光二十年黎氏民居為研究清代隴南民居建筑提供了科學依據,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建造工藝及特點。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院墻外側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3米。……[詳細]
大云寺摩崖造像及獅子洞題刻
  大云寺摩崖造像及獅子洞題刻位于隴南市成縣城關鎮廟灣村東南的鳳凰山麓,為一長條形天然石龕,唐稱大云寺、鳳凰寺,宋稱鳳凰山寺。寺內現存唐宋時期的摩崖題刻8處,碑石5方,摩崖造像群1處,散存柱礎、石臼等建筑構件等多件,題刻以唐元和九年(814年)《李叔政題壁》(墨書)最為珍貴。獅子洞為一處天然溶洞,現存摩崖刻石9處。大云寺摩崖造像及獅子洞題刻是隴南地區保存唐宋題記較集中的地方,在甘肅同類文化遺跡中具有典型性和獨特性。……[詳細]
徽縣文廟大成殿
  徽縣文廟大成殿位于隴南市徽縣城關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后期歷代均有補修、增建。現存大成殿與相關碑刻7通。大成殿建筑面積310.75平方米,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面闊5間,通長20.15米,進深3間,通寬14.5米,通高13米。2007年被隴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大成殿基座四周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婷婷久久夜夜亚洲最大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线路一 | 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