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安康市旅游

安康市文物古跡介紹

21、奠安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奠安塔
  在安康市區東部6公里處,黃洋河與漢江交匯夾擊形成的陡峭巨巖----八公巖頂,巍然屹立著氣勢軒昂的奠安塔。它建于1917年,塔分七級,高約30米,面西而立,第一層正對市區的一孔石門上方嵌有青石鐫刻的“奠安塔”楷書匾額。塔名取“長安永康,奠定宏基”之意。據說建此塔是為了鎮安康地氣,配金州風物。通過塔內樓梯,游人可逐級攀登。上面六層四方均留有圓形或拱形門洞,可以從中欣賞四方各不相同的美景。在第四層的四面塔壁上還有彩瓷拼鑲的“博厚高明,中天一柱,永奠安康,亦孔之固”16個楷書大字。塔頂,有七彩蓮座,座上有兩個3000斤重的銅球。奠安塔七級飛檐皆用磚石浮雕裝飾,圖案鮮明,形象各異,最頂層的飛檐翼然外伸,大有展翅凌云之勢。遠觀奠安塔,昂然挺立在高峻山巖之上,神圣威武,儼然如一壯士,忠誠地守衛在安康東大門……[詳細]
柏樹嶺遺址
  柏樹嶺遺址位于本縣花園鄉柏樹嶺,1959年調查漢水流域文物時發現。遺址由北向南延伸,東西兩側有水溝,南接越河北岸階地。修陽安鐵路時,遺址有三分之二被毀壞,尚余4萬平方米左右。該遺址文化層表露,厚約1~2米,含石器、紅陶片、彩陶片、紅燒土、炭渣、骨器等。石器多為磨制,部分打磨兼制。器物有斧、錛、鑿、磨盤、磨棒、鋤、葉形小刀和兩面有脊的箭頭。陶器以夾沙紅陶、泥質紅陶為主,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等。器物有紡輪、陶銼、鼎形釜、碗、罐、缽、盆、盤、甑、缸、甕和尖底瓶。還有一件飾辮索形紋的陶環,制作十分精美。大部分陶器飾有黑色或紫色彩繪,有細線紋、繩紋、弦紋、劃紋、錐刺紋、波折紋和附加堆紋。骨器多是殘片,較完整的有骨錐、骨鏟。另有蚌刀兩件。該遺址文化內涵基本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陶器中的單唇小口尖……[詳細]
中渡臺遺址
  中渡臺遺址位于本縣中渡臺村,1981年文物普查發現。遺址緊臨漢江北岸,與今安康城隔江相望。東起安康鐵路分局寮屬區,西至漢江大橋北端,長2000余米。遺址附近的魏家臺、寇家溝,有兩處漢代陶窯址,并有云紋瓦當模具、瓦當、流渣等遺物。安康鐵路分局在遺址內取土基建,探知文化層厚約2米左右。上層含戰國、秦漢時期遺物,主要有“半兩”、“五銖”、“貨泉”等幾種銅錢和銅馬刺、銅鏃等。陶器有施繩紋或籃紋的板瓦、筒瓦、瓦當及方格紋陶片、陶管道等,并有屋基遺址,鋪設有整齊的幾何紋大方磚。下層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層,主要遺物有陶銼、陶錛、陶盆、石斧、石錛、石磨棒及管狀骨器。1984年,安康鐵路分局施工時,又在地表0.80米處發現新莽貨幣窖藏,出土“貨泉”圓錢170余公斤,存安康地區博物館。遺址的位置,與史籍中關于舊西城……[詳細]
魚翅遺址
  魚翅遺址位于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早陽鎮龍泉村,東經109°9′51″~109°10′20″,北緯32°46′09″~32°47′07″,海拔高度253.9米~295.5米。,面積20萬平方米。遺址位于安旬公路與漢江北岸之間的緩坡臺地上,襄渝、西康鐵路橫穿其中。鐵路干線以南至漢江北岸崖坎之間地勢較平坦,地面散布商周、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繩紋泥質紅陶片、板、筒瓦殘片和幾何紋、魚刺紋殘磚。鐵路干線北至安旬公路南之間為緩坡丘陵地帶,地面散布秦漢、南北朝時期板、筒瓦殘片和菱形、幾何紋、魚刺紋磚及畫像磚。鐵路北緩坡東側有厚約2米文化層,可見大量燒土,含板瓦、筒瓦和陶片。魚翅遺址是陜南較少的同時是最大的秦漢時期村鎮遺存,且其文化層內涵豐富,還同時可見大量秦漢、南北朝直至唐宋時期遺存,具有清晰的歷史延續性,為我們……[詳細]
漢陰文峰塔
  文峰塔文峰塔是山城漢陰的象征,是百多年來滄桑變遷的歷史見證。文史記載:“清同治十二年(1873)籌資興建,次年落成,筑于明城墻東南角隅垣上,是當時縣令及地方紳士為“文出臥龍”而捐資所修。文峰塔造型之美,設計之巧,構思之奇,匠藝之工,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塔高十二丈,塔體五層,通體均為磚結構,呈六棱樓閣式錐形。各層均為磚砌的檐、椽、斗拱,六角端外伸,石雕龍頭似螭首,翹首下懸鐸鈴。一樓側東面有拱券洞門,其他五面上方嵌圓眼透窗,二層以上六面均有洞門,側東門上方俱有闌額字匾,襯以美侖美奐的花紋圖案,塔身自下而上逐漸收縮,塔成之時,即成山城一景。其正月初一登城墻,會帶來蒸蒸日上的運氣;進塔游觀,可帶來步步高升的福氣;上塔樓拜叩魁星點斗神像,能帶來文星下凡的才氣。外地人來此,也敬慕這樣的風俗,游塔再參觀“三……[詳細]
蜀河楊泗廟
  楊泗廟位于蜀河古碼頭巖壁之上,處于蜀河古鎮的最南端。座西向東,西依后坡而南臨漢江,大門正對著蜀河與漢江的交匯之處。楊泗廟為清代蜀河“船幫”的會館,按殘碑推斷,應該是創建于清朝中期。據旁立的殘碑記載,建于清乾隆十年(1754年)。進楊泗廟大門,步上十幾級石頭臺階就是一個能容納近兩千人的大“天井”院。五、六十年代這是曾是“蜀河漢劇班”和“蜀河電影院”是蜀河人的文化娛樂之場所。現存建筑主要有上殿、拜殿、樂樓和門樓,形式與黃黃州館基本相同,只是規模與精細程度不敢與黃州館相提并論。拜殿面闊11.1米,進深7.45米,檐柱高4.6米,為硬山式屋頂。上殿前為拜殿,面闊與正殿相同,進深8.3米,檐柱高4.7米,也是硬山式屋頂。拜殿正對面是樂樓,樂樓為高臺式建筑,通面闊10.15米,進深4.79米,柱高7.8……[詳細]
白河縣革命烈士陵園
  白河縣革命烈士陵園白河縣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2年,原地魁星山南側山凸處。1972年在鐵道兵13師的幫助下,遷移至魁星山西坡。陵園占地近百畝,四面環城。北臨東流漢江,南跨“鐵龍”滾滾。整座園陵綠陰聳聳。園內建有紀念碑、魁星樓、碑亭、清風亭、革命烈士陳列室、革命烈士紀念碑等重點仿古建筑物。1989年9月被列為縣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陜西省委授予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共安葬著158名烈士,他們當中有兩次解放白河英勇犧牲的烈士,有為三線建設貢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鐵道兵戰士,還有在-中榮立一等戰功的劉安林烈士,是白河縣和鄰近縣、市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清明節及“五一”、國慶等重大節日,趕來掃墓瞻仰的干部、學生絡繹不絕,年平均接待外來游客近4萬人次。……[詳細]
南宮山蓮花寺遺址
  南宮山蓮花寺遺址位于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南宮山蓮花寺遺址原有蓮花寺一座,初名南宮觀,始建于北宋靖康二年,清嘉慶年間改為觀音殿,成為佛教寺廟,清道光年間改名蓮花寺。寺內遺存的達鑒真身已近兩百年歷史,完好無損,不腐不爛。“文革”時期,蓮花寺被毀,遺有石砌墻基、石臺階和石銘一方。1997年,當地旅游、文物部門在原址建真神殿,將真身長期供奉于內。達鑒真身百年不腐,聞名省內外。2008年南宮山蓮花寺遺址北公布為陜西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清地點:嵐皋縣溢河鄉南宮山中峰保護范圍:東至千年古櫟根部,南至平臺外沿,西至本寺后沿邊,北至大北殿石欄下。東西長38米,南北寬15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蓮花盆側面小溝,南同保護范圍,西至本寺后面小溝邊,北至金頂崖根![詳細]
29、松林寨遺址
松林寨遺址
  松林寨遺址松林寨遺址位于嵐皋縣城關鎮東風村東500米的松林山頂,明清時代。該遺址始建于明朝,據當地人講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曾駐扎此地。遺址分為前寨、后寨、營寨,總面積約750平方米。前寨位于松林山東側的山峰上,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長徑約35米,短徑5——15米不等,作為瞭望之用,僅存部分寨基,皆用塊石壘砌。后寨位于松林山主峰頂,前寨西側,呈不規則圓形,長徑約10米,短徑約6米,是舊時安置滾木,發射武器之地,寨墻已毀,僅存部分寨基,塊石壘砌。營寨位于后寨下方45米左右,呈不規則長方形,長約40米,寬約10米,作為住宿,庫房之用,寨基基本完整,有一條石階蜿蜒通往后寨,每級石階高0.15米,寬0.9米,進深0.25米,F前寨基址上建有移動通信的發射基站,后寨基址上建有電視發射站![詳細]
卡子黃氏民宅
  卡子黃氏民宅·清代·白河縣卡子鎮桂花村、倉房村。1、桂花黃氏民宅:保護范圍:民宅院墻四面外延,東、西、北各6米,南3米。建設控制地帶:西至水溝,其余三面外延,東11米,南5米,北9米。2、老爺灣黃氏民宅:保護范圍:民宅院墻四面外延6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西、北外延4米,南外延5米。3、大房灣黃氏民宅:保護范圍:民宅院墻四面外延6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西、北外延12米,南外延11米至公路。4、黃氏祠堂:保護范圍:祠堂院墻四面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面外延,東10米,西至舊漢白公路,南5米,北10米。2003年,卡子黃氏民宅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望江寺遺址
  望江寺遺址望江寺遺址位于縣城西南十公里的曾溪火車站上方,210國道旁,煙波湖南岸,交通十分便捷。舊寺廟已不存在,僅遺留: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三尊石像和三塊功德記事碑。三尊石像石質為花崗巖,坐像造型,比例與真人大小相等。如來佛像十分完整,面部鼻高眼大,目光略下視,雙手在胸前作手;釋迦佛身部完整,原佛像頭被毀,現已補塑一頭像,但造型低劣;阿彌陀佛整體基本完整,面部五官略有損傷。三塊功德記事碑,石質均為綠豆石,其中二塊為清嘉慶16年,咸豐3年,另一塊無年限落款,碑文記載有《望江寺供石佛三尊,自漢而興歷時久遠……》等證明望江寺興建于漢代,另外還有生鐵鑄三足香爐一個。當地村民在原址修簡易瓦房一間,將三尊石佛供置其內。……[詳細]
32、靈崖寺
靈崖寺
  靈崖寺在旬陽縣城東面一公里處,它建在一座東臨漢江、西依旬河的陡峭的石山上。古稱臨崖,后因盛產靈芝便改名靈崖。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僧人明顯在此山上建造寺院,因山取名靈崖寺。它與老城隔河相望,是旬陽地界上一處佛教勝地。靈巖寺現有山門,大殿三間,僧房八間,庭院里紅墻綠草,環境幽雅。周邊森林茂密,風景秀麗。附近的人文地理也比較豐富,現已辟為森林公園。 每逢節假日,靈崖寺森林公園里游人如織,進香的、爬山的、野餐的、打牌的、觀鳥的、看景的各行其事,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陶醉在家鄉的美景中心曠神怡。1998年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站在靈崖寺森林公園青龍山脊眺望太極城陰魚島,恰似金線吊葫蘆,又稱葫蘆島![詳細]
旬陽文廟
  文廟現在是旬陽縣博物館。它修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座北朝南,自前至后共三重院落,隨山勢躍升為三個臺地。文廟里的主要建筑有照壁、欞星門、月臺、大成殿、憩息室等。為中國傳統的宮殿式結構,左右對稱,雕梁畫棟。院里草綠花紅,丹桂飄香,其中一棵古柏已有1600年的樹齡,枝桿遒勁,伸向云空。旬陽文廟目前是陜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為太極城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博物館現館藏各種文物3000余件,包括石器、陶器、玉、骨、銅、鐵、瓷器等種類豐富,品位較高,反映了漢水中游地區以秦漢文化為主,又融匯了巴蜀文化和荊楚文化而形成的地方特色,對研究中國南北文明的相互交流與滲透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詳細]
34、太山廟老街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山廟老街
  太山廟老街 時代:清 地址:安康市寧陜縣太山廟鎮太山村 保護范圍:(1)老街:老街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40米,包括節孝坊。(2)戲樓:戲樓距老街200米,保護范圍為建筑本體。(3)太山廟:太山廟距老街100米。保護范圍為建筑本體。 建設控制地帶:(1)老街:南面A區外延30米、北至河邊、東至公路外沿、西至山腳。(2)戲樓:東面A區外延5米;西至關鐵公路外沿;南面A區外延20米;北至村民住房南墻。(3)太山廟:東至池河邊;西至關鐵公路外沿;南面A區外延10米;北面A區外延20米。2014年,太山廟老街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豐遺址
  永豐遺址位于本縣千工鄉新街、慶豐、永豐三村之間。1985年,安康地區文管會勘查越河金礦采掘區文物時發現。南臨越河、北靠漢白公路,寬約一華里,東起地區農科所,西至恒河邊,長約五華里。遺址靠越河、恒河交匯處有大量瓦礫、磚塊和繩紋陶片。新街村村民用南北朝時銘文磚砌渠壘坎,慶豐村村民建房、打窖時挖出過銅器、陶器等。該遺址又經幾次勘察,征集有漢代銅釜、銅鈁、銅鏡、陶盆、陶罐和魏晉六朝青瓷器等。還出土有紀年磚,其文曰:“西城縣都鄉長樂里姓王造”,“永平九年大歲在辛巳魏興王造”。還有石質“半兩”錢范一件。遺址是漢至魏晉時的村落、作坊遺址![詳細]
36、黃州會館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州會館
  黃州會館黃州會館位于距旬陽縣城63公里處的蜀河古鎮,為清代“黃幫”,(即黃州籍客商)所建,據現存光緒元年(1875年)碑記推斷,其始建年代約為清代中期,后經分期造作,至同治十二年(1873)全部建筑竣工。現存整個建筑座西北面東南,面對蜀河,南靠漢江,背依山坡,自前至后依據地形作臺階式上升,主體建筑皆以中軸線為基準,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基本保持我國傳統的宮殿建筑布局,尤能鮮明體現出濃郁的南方建筑特色。2003年9月24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州館位于蜀河街后坡,坐西向東,背依山坡,南傍漢江,面向蜀河,俯瞰蜀河老街。自前向后作臺階式上升,分別建有門樓、樂樓、拜殿和正殿。建筑雖是分期造作,但以中軸線為基準,左右對稱,層次分明,風格統一諧調。黃州館為傳統宮殿式格局,并具有濃厚的南派……[詳細]
左溪天池寺
  左溪天池寺左溪天池寺,位于縣城西南15公里的曾溪鄉立新村,以天池瑞蓮而聞名四方,是我縣古八景之一。據遺址碑文記載,天池寺始建于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解放時毀,后作為學!,F在遺址上發現清乾隆至道光碑六塊,均為功德碑,最為珍貴的是發現明代成化二十三年記事碑一塊,上刻有贊天池八景七律詩一首,其詩意境高遠,對仗工穩。遺址上還有古桂花二棵,十分茂盛。遺址下方約50米有5畝大一水池,水已被當地農民放走,現在荒草叢生,早已不見天池瑞蓮的美景。遺址四面峰戀疊嶂,竹木掩映,景色如畫![詳細]
安康五龍山祖師殿
  祖師殿祖師殿位于流水鎮七里村,因五個山頭直對其中,故稱為五龍山祖師殿,古有玉帶纏腰、五龍捧圣之說。面臨瀛湖,山勢險要,四周環水,湖水山色如畫。登山遠跳,流水集鎮盡收眼底,是漢濱區境內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祖師殿最早建成時間已無從考證,但據碑文記載,清嘉慶十八年重修,文革期間遭嚴重毀壞。公元2000年經多方籌款,重修祖師殿。現分為上下兩殿和鐘樓等建筑宏偉,古色古香,精雕細琢,巧奪天工。上殿門牌上鑲有原陜西省常務副省長徐山林親筆書寫的“道法自然”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閃光![詳細]
白河雙塔寺
  雙塔寺雙塔寺座落在白河縣雙河鄉雙寶村七組的一座高山坳中,原有二塔,相距三米,五十年代其中一塔及山后面的另三座塔被摧毀。雙塔寺附近,山泉叮咚,怪石橫陳。此地原稱紅安寺。據傳唐朝此地有廟宇48座,佛門弟子過萬人。后有弟子為非作歹,且武功高強,朝庭派開國元勛胡敬德到此予以征剿,48座廟宇被焚毀,因此被稱為火燒紅安寺。貫通大山兩面的二里長地窨子-,后專修此塔以鎮此地-。因石碑散失,昔時唱遍秦楚大地《火燒紅安寺》大戲的紅安寺所在地有待考證發掘![詳細]
太平寨遺址
  太平寨遺址太平寨遺址位于嵐皋縣曉道鄉黃興村東南約500米的太平山主峰,清代。遺址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東西長徑82米,南北短徑4米—9米,占地面積約450平方米。寨墻基本完整,高為2.5米-5米不等,厚0.8米,塊石壘砌而成,寨墻上有垛口、瞭望口、射槍口等。共有前門、二道門、三道門和后門四道寨門,皆為抬梁石門,條石壘砌而成,高1.8米,寬1.2米,厚0.8米,現后門坍塌,其余三道門保存基本完整。舊時曾是當地百姓防御土匪之處,現已廢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观 | 五月天激情视频A级在线版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五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