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商洛市旅游

商洛市文物古跡介紹

1、塔云山景區 AAAA
塔云山景區
  塔云山景區塔云山,位于鎮安縣城西南35公里處,距西康高速公路東坪出口21公里,主峰海拔1665米,俊秀、高聳、險峻,遠眺如破土而出竹筍,清新秀麗,近看又像聳入天際的高塔,雄偉壯觀。山上十余處古樸、奇巧的殿堂樓閣,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2003年被列入省二級文物保護單位。塔云山地形陡峭,奇石嶙峋,有峰嶺、峽谷、絕壁等各式地貌。森林茂密,風光旖旎,大樹參天、空氣清新,山上道教建筑依山勢而筑,雕梁畫棟,建筑風格十分獨特,歷經400多年,依然保留尚好。特別是高聳于萬丈懸崖上的金頂,更是遠近有名。金頂不足3平方米,建于塔云山頂,三面為千仞絕壁。登臨金頂朝拜,腳踏流云,聽松濤、賞圓月,素有“金頂刺青天、松海云霧間”之說。塔云山景區旅游資源品種繁多,結構布局合理,依據國家標準《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塔云山……[詳細]
商南觀音寺
  商南觀音寺北出縣城二里許,兩山對峙,中虛一峽,名為峙溝。在峽半腰之上的崖壁上有一仙洞,洞前環山依崖坐落著一座建筑宏偉,雕梁畫棟,紅柱寶鼎,飛檐重閣,金壁輝煌的廟宇——觀音寺。觀音寺廟宇由停車場,寮房、天橋。僧樓、正殿五個部分組成,占地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600余平方米。寺廟建在八十坡度的山崖上,建筑部局環山為S形,兩山中架一橋廊,貫穿東西,左右聯通。停車場設在寺廟腳下,從停車場順六十二級臺階拾級而上,進人天橋甬道,左向轉人房大院。順寮房大院登十二級臺階上天橋,過廊坊,進人觀音寺正殿大院。大院與正殿座基全用山石水泥依山砌成,高于停車場二十余米。大殿坐落在大院正后方,坐西朝東,為三間三層空虛肩歇式構造。一層為正殿,二層為空間,三層為藏經樓。大殿以仿古結構建造,飛檐重閣。雕梁畫棟,木……[詳細]
王柏棟故居
  王柏棟(1910-1938),陜西省丹鳳縣商鎮顯神廟村人,1927年初,馮玉祥率領的國民革命軍孫連仲部經龍駒寨,王柏棟毅然投筆從戎,隨軍出師河南攻打軍閥吳佩孚。不久,馮、蔣、汪相勾結,鎮壓工農革命,他即憤然離隊,在河南省荊紫關學商,聞知楊虎城在南陽辦教導隊,便欣然再次從軍,并于1930年在該部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在楊子恒旅任警衛排長。1932年,中共陜西省委派王柏棟到三原縣渭北游擊隊任第二分隊長,曾三下三原縣南,一下富平南區,打擊豪紳地主,擴大革命武裝。翌年,紅二十六軍南下商洛在藍田張家坪嚴重受挫,為重振軍威,把正在迅速壯大的渭北游擊隊改編為二十六軍四團。7月14日,在三原武字區小道口召開紅四團成立和受旗大會,王柏棟任一連指導員,旋任該團政委。8月14日,他參加中共陜甘邊特委在照金陳家坡……[詳細]
洛南縣博物館(文廟)
  洛南縣博物館位于洛南城關中甫街37號文廟院內,是依托文廟建筑群而建立的一座歷史類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洛南縣文物旅游局。洛南縣博物館成立于1984年,是從洛南縣文化館分離出的一個新單位,前身為洛南縣文化館文物組,1984年4月依托文廟古建筑群成立洛南縣博物館。全館占地面積3115平方米。洛南縣博物館成立之初,接管原文化館所藏各類文物千余件,初步形成了館藏體系。同時,博物館對全縣各地分東、西、北三路展開了廣泛的調查與重點征集工作,征集文物2000余件。洛南縣博物館藏品門類廣泛,涵蓋化石、石器、銅器、鐵器、陶器、古錢幣、古字畫、古籍版本、革命文物、雜品十大類別。博物館現有文物藏品總數4455件。其中化石124件、石器248件、銅器272件、銀器137件、陶器443件、古錢幣1836件、古字畫337……[詳細]
船幫會館
  船幫會館位于商洛丹鳳縣的龍駒寨,建于清光緒十七年,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丹鳳縣博物館也設在此處。由于建筑華麗,又被稱之為“花廟”或“花戲樓”,即“丹鳳花廟”。花廟與花戲樓——船幫會館是座十分美麗的古建筑,座北向南,面臨丹江。整個建筑是土木結構。做工精細,雕刻講究。晨曦陽光中,屋頂的琉璃瓦顯得金碧輝煌。因建筑宏偉華麗,其中又祭祀著丹江水神,故俗稱“丹鳳花廟”。大門形似一座三開間的牌坊,頗有江南水鄉建筑的風格。南面的花戲樓建筑特殊,高36米,第二層不用柱支撐,而是用巨木構成多角形構架相疊,層層向上遞縮,形成一個錐體籠形結構。從舞臺中央仰望,猶如急流中的漩渦,很是巧妙。全國有“花戲樓”之稱的建筑只有兩處,一處為安徽亳州(曹操故鄉)的著名花戲樓,為南戲樓;另一處即此處,為北戲樓。花廟之花,主要表現……[詳細]
四皓墓
  四皓墓,位于丹風縣商鎮城西。由丹鳳縣城乘開往商鎮或西安、商州的班車(幾乎5分鐘一趟)1元。到商鎮后徒步去四皓墓只要3-5分鐘就可到達。四皓墓,州西三里許,傍金雞原,坐鹿跡村,高冢星羅,蒼茫磊落。陵前棟宇數楹,中有四短碣,分鐫皓圖,古貌儼如。名流經此,每多留題焉。“白發四老人,昂藏南山側……飛聲塞天衢。”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途經今丹風縣商鎮拜遏四皓墓留下的詩句。四皓,是四位皓首銀須老人,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鹿里先生周術和綺里季吳實,皆秦博土,后因逃避焚書坑儒來到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見千山蒼蒼,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繩繩嗡嗡的京都咸陽,真是人間凈土。這兒聽不到刀槍鼙鼓的驚鳴,看不見殘暴無道的殺戮,見不到爭寵斗勢的惡棍,覺不到爾虞我詐的寒慘,也沒有賣官賣爵的小人,遂決心“巖居穴處”……[詳細]
洛南柏峪寺·羅漢洞
  羅漢洞位于洛南縣城東20公里之柏峪寺洛河北岸崖上,始建于西漢。清代,把原彩塑羅漢像改為鐵鑄。據《洛南縣志》記載:東漢光武帝劉秀為光復漢室逃避王莽追兵,曾在此避難,后脫險稱帝,建都洛陽。曾于公元25年,重返羅漢洞,在“三教殿”石壁題古詩一首“古洞萬載記,常聞水響鳴。上透秦嶺頂,下串洛陽城。”至此香火旺盛,名聲遠揚,若逢廟會,更是香客游人云集。相傳古時候,有一樵夫崖下砍柴,只聽見頭頂沙沙作響,抬頭見半崖上有一白蛇游弋,樵夫停止砍柴,仔細端詳,突見崖上銀光一閃,蛇影頓失,樵夫感到蹊蹺,緣藤蔓攀上懸崖,見一小洞,里面云霧繚繞,紫氣外溢,仙樂陣陣……樵夫很是驚奇,講于相鄰。眾說:乃是仙女下凡,便在洞內豎觀音菩薩像一尊,供人信奉。唐代,常有十八個乞丐,白天逐村沿戶乞討,晚上宿于洞內,常因爭食奪衣爭吵不休……[詳細]
武關秦楚分界墻
  秦楚分界墻武關在陜西丹鳳,昔為關中的南門,其遺跡現在還有殘碎的城樓,幾間老屋,幾棵古樹,一種沿襲久遠的氣息。人到斯地,往往喟嘆而徘徊。武關以東五公里有一處秦楚分界墻,鮮為人知。五公里全是溝坡,好在遍野蔥綠,空氣也爽,偶爾還見驚兔孤鷹。一段隆起的是墻非墻是建筑非建筑的山嶺便是秦楚分界墻。所謂的秦楚分界墻呈南北走向,乍看它與山嶺融為一體,甚至它就是山嶺,但細辨它卻明顯地高出山嶺,仿佛是依山嶺砌起的屏障,只是原始的墻倒塌了,形成了一種模糊的形勢。墻的西側很是平緩,而東側則峭立起來,并可見磚石,尤其是在東側有一條由磚石鋪成的斜徑,掩埋于荒草之中,其加深了墻的印象。墻斷斷續續,蜿蜒而去,遠上便消失于藍天之間,遂產生虛幻和茫然的感覺。秦楚分界墻設于這里,多少是有可能的,因為斯地本是秦楚接壤之處。然而時過……[詳細]
商洛崖墓群
  商洛崖墓群在陜西省東南部的商洛地區,東起丹鳳丹江河谷,西至柞水乾佑河兩岸約百余公里范圍內的高崖上,密布著數千個如燕子窩一樣的山洞。數百年來,關于這些山洞的由來眾說紛紜,當地相傳稱之為“躲反洞”、“跑匪洞”、“藏兵洞”。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考古人員進入洞穴后驚奇地發現,洞內廳、臥、灶、井、池和廁所等一應俱全,有的還飾有壁畫……這些開鑿在懸崖峭壁上的神秘山洞到底是做什么的?“跑匪洞”實為古代崖墓群1月5日,記者來到商州區楊峪河鎮老虎崖。這是一面目測近百米高的砂石山崖,中部鑿有數層洞窟,常人極難攀爬。所幸在靠近山脊緩坡的一側,當地人用鋼管焊接了一條半懸空的棧道,記者得以進入山崖最靠邊的一處山洞。山洞洞門僅容一人出入,但洞內十分寬敞。方形的洞室高約4米,占地10平方米左右,頗似現代人住的“單元房……[詳細]
洛南倉圣祠
  洛南倉圣祠距洛南縣城西北22公里的眉底,有座元扈山,山勢巍峨秀麗。據《雍勝略》記載:“倉頡造書于此”。倉頡造字事出于五帝時代,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策海·大書》載曰:“倉頡登陽虛之山,臨于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倉帝受之,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指掌而創文字。”陽虛山下原有石刻倉頡手書28字。古拓其字,視為至寶者代不乏人,后不幸原字被毀于火,不便辨認。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洛南知縣王森文從民間征得拓印真本,摹勒于石,建碑樹于陽虛山下許家廟村,其碑高1.6米,寬0.65米,正面題為:“龜鳳呈瑞”,下大書“倉頡授書處”,背面額題:“陽虛鳥跡”,下書二十八字,碑文流傳至今,信而有證。洛南人民為了紀念文字始祖倉頡,褒揚他對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做出的巨大……[詳細]
11、松云寺
松云寺
  松云寺在商州城西南30公里的楊斜鎮,有棵形似云浮、狀如蒼龍的勁松,人們以松建筑了寺院,謂“松云寺”,舊稱“東寺”,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舊有戲樓、鐘鼓樓,均早已毀,古歷十月八日的廟會亦廢,今存前殿3間、后殿3間、偏房7間、千年古松一棵。人們常常形容松樹是“挺然屹立傲蒼雄”可眼前這棵巨樹蜿蜒曲折,如蒼龍翻騰,頂上枝葉又同盤江蹈海般的云海,覆蓋在整個寺院上空。老松非常滄桑,每個縫隙的裂紋里都在記錄著歷史的起落和悲涼的故事。看碑文,查資料知道《松云寺,因寺內有棵千年古松而得名。古松樹枝曲折盤旋,主干像一條活脫脫的蒼龍,昂首搖尾,密實的枝葉像一把巨傘遮蓋著寺院上空,幽靜的院落里,游人香客三三兩兩。相傳當年王莽廢漢稱帝時追殺皇族劉秀,劉逃進商洛山,躲在松樹下化險為夷。后人因其狀似蒼龍浮……[詳細]
趙川鎮前坡嶺戰斗遺址
  趙川鎮前坡嶺戰斗遺址位于趙川鎮,距商南縣城86公里,2002年10月投資60萬元建成前坡嶺戰斗英雄紀念碑,碑高 19.74米,紀念場地長46米,寬7米,總占地322平方米,正前、左右方均有臺階。王鋒(在中原突圍中負責接應工作)同志題有“前坡嶺戰斗紀念碑”。2003年1月16日, 趙川前坡嶺革命烈士紀念碑正式竣工落成。縣上領導周樹紅、上官宏、楊福魁、賈小玲、田麟角和縣民政、旅游、城建、林業、教育、史志等部門負責人及趙川鎮千余名干部群眾參加前坡嶺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典禮。每年至少有3000人次前來悼念英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2009年,被縣委、縣政府定為商南縣廉政教育基地。2010年新的城鎮規劃將紅色景區與綠色生態、民俗民情、山水風光結合起來預留有商業休閑度假區,城鎮規劃為該區域預留300畝的旅游……[詳細]
丹鳳二郎廟
  二郎廟位于丹鳳縣城以西15公里的棣花鎮賈塬村,這里也是文化名人賈平凹的故鄉。這里有二郎廟和關帝廟兩處古跡。二郎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郎廟修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距今已有790多年的歷史。相傳金國侵略南宋到龍駒寨后,遇到這里的南宋將士奮力抵抗,久戰不分勝負,當朝宰相秦檜力主求和,便割商給金,金國為了立標志界,按照-寺的造型,融合漢人建筑藝術,建成棣花街二郎廟。二郎為金、漢建筑工藝之合壁,由于金代歷史短暫,遺存下來的文物古跡很少,全國只有三座具有金代建筑風格的廟宇,其它兩座在山西省,所以就更加珍貴。二郎廟面闊三間,磚木結構,廟頂為歇山轉角式,頂部有五脊四坡,用五彩琉璃瓦覆面,廊檐斗拱呈矛頭型,代表了金人好戰的性格。二郎廟原供奉的是“二郎神”李二郎,他是秦朝李冰的次子,因治水有功……[詳細]
洛南華嚴寺
  華嚴寺位于巡檢鎮花紅村,興于隋毀于元,重建于明,距今千余年。當時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諧得體,肅穆壯觀,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曾是興盛之所。僅次于北京大華嚴寺,原封地輻射陜西、河南、湖北、山西等眾多省份。寺廟留存稀世罕見彩繪壁畫,歷經五六百年,栩栩如生,色彩鮮艷。時代:明地址:商洛市洛南縣巡檢鎮三元村A區:院落四周外延15米。B區:A區外延50米。……[詳細]
商南縣烈士陵園
  商南縣烈士陵園商南縣烈士陵園位于縣城東環路北段,始建于1959年,總面積11.6畝,有英烈紀念廳、英烈牌樓、紀念亭、大門樓、辦公室等13座建筑物,四周紅墻環繞,園中松柏成蔭,仿古建筑疏朗,英烈忠軀永垂,依山造景北高南低,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次國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商南縣犧牲的革命烈士有3000多名,由于各種原因,商南陵園共安葬烈士217人,有59個墓冢,其中有一座女烈士墓。在墓區最高臺階處,安葬有11位紅軍烈士。從碑文看,有名有姓的45人,有名無姓的48人,無名無姓的124人。1986年,將158名無名烈士合葬在一座大墓中,集中體現了革命烈士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和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陵園以蒼松翠柏、常綠草坪為輔件,以褒揚英烈、教育人民為宗……[詳細]
16、豐陽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陽塔
  豐陽塔山陽縣城西北隅的蒼龍山之首,矗立著一座宏偉古樸的唐建古塔,這就是豐陽塔,它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相傳原為9層,后來塔兒埡下母豬潭(今鎮安縣白塔鄉白皮關)的母豬-成害人精,天神察覺,即移豐陽塔3層落于塔兒埡鎮妖,故豐陽塔只有6層,且殘缺塔頂,而塔兒埡處也確有塔尖殘跡存在。豐陽塔高21米,底圍15.26米,外形6棱,呈橄欖狀,腹部空心,為密檐式,下層最高,以上各層間距較短,各層有不同的磚砌圖飾,或為禽獸,或為花卉,傳神生動。層底有拱門,其余層相間有券門。全塔以紅泥燒磚壘成,工藝獨特。豐陽塔雄居縣河與州河之交匯處,隔水與云臺山、翠屏山、蓮花山相望,登塔可覽古城山陽全貌,20千米的豐陽景物盡收眼底,素有“塔乃豐陽圖畫”之稱。史載“彼時置豐陽縣,始有豐陽塔,縣之徽兆也”,這是山陽縣……[詳細]
隋李密墓
  隋李密墓隋李密墓在洛南縣秦嶺南麓的永豐鎮西北約5公里處。李密(582—618),字玄邃,京兆長安(今西安)人,父寬,為隋上柱國。隋煬帝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楊玄感起兵黎陽,邀他參加,但其建議多不為玄感采納。玄感失敗,他被捕,押送至邯鄲,穿墻逃亡。十二年入瓦崗軍,獻計翟讓,擊殺隋將張須陀。次年襲興洛倉(在今河南鞏縣境),發粟賑濟窮乏.士眾大增,于是翟讓推他為主,稱魏公。繼又襲取回洛,黎陽等倉,移檄郡縣,列舉煬帝十大罪狀。由此中原一帶起義軍及隋地方官吏,紛紛降附,遂成為推翻隋朝統治的主力軍。但后用陰謀手段擊殺翟讓,并起用隋朝投降官僚。宇文化及北上,他為避免兩軍作戰,向稱帝的越王楊侗稱臣。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九月,因麻痹輕敵,為王世充擊敗,部眾或降或散,率殘部投降唐朝。不久,又叛逃東……[詳細]
小圓坪遺址
  小圓坪遺址位于商州區夜村鎮楊塬村蘇家 灣西側小塬坪之上,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至龍 山文化村落遺址。1985年5月商洛地區文物普查 隊發現。遺址背依山坡,西臨丹江,自然條件優 越,公路從遺址前通過,交通便利。遺址東西長310米,南北寬160米,總面積 約49600平方米,文化內涵豐富,地面可見灰土, 陶片遺物俯拾皆是。出土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 并有少量夾砂灰陶。紋飾以刻劃紋、繩紋、素面 為主。可辨器形有缽、盆、罐、瓶等。它的發現,為研究商洛的史前文化提供了 實物資料。小圓坪遺址現保存較好。1992年4月20日 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同時公布了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 為: 東至蘇灣村,西、南均至丹江邊,北至楊塬 坡根。一般保護區與建設控制地帶為: 東至蘇……[詳細]
喬村遺址
  喬村遺址屬于新石器(仰韶)時代,位于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鎮喬村靳家河以西,漫川鎮喬村的一塊二級臺地上。遺址東西100米,南北200米,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整個遺址分布在兩層臺地上。臨河的第一層斷崖上有2—3.5米厚的文化層;第二層斷崖上有1—2.5米厚的文化層。采集的陶片有細泥紅陶、細泥灰陶、夾砂紅陶、夾砂灰陶,薄如蛋殼的細泥白陶、細泥彩陶,細泥紅陶有碗、缽、盆類器殘片。夾砂紅陶為灶類或釜類器的殘片。夾砂灰陶大部為罐類器殘片。另外還有胎較厚,腹部飾兩周突弦紋,通體飾籃紋的缸型器殘片。該古遺址內涵有老官臺文化,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以及其它較晚的文化遺存。1992年4月20日陜西省人民政府以陜政發〔1992〕34號文件公布喬村遺址為陜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花石浪遺址
  花石浪遺址是距洛南縣城北5公里之縣河、石門河、洛河三段交匯的夾角村東河花石浪。在花石浪東面的山坡上,有一個高約4米、寬約2米,洞深8.8米,面積20平方米,洞內堆積有3層古人類居住面的普通小洞。花石浪龍牙洞洞穴遺址最初發現于20世紀60年代,遺址范圍包括龍牙洞內部以及洞外附近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門河二級河流階地坡積物部分。龍牙洞為發育在石灰巖山體上的裂隙型深洞,洞內面積約20平方米。1995年至1997年經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區文管會及洛南縣文管會連續三年的發掘清理證實,龍牙洞遺址是一處罕見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內涵十分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文化遺址。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以熱釋光測年法測定其文化層堆積的時代為距今約50—25萬年間。花石浪龍牙洞遺址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早期人類文化遺跡及遺物,它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在线精品视频第二页 |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 亚洲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网 | 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91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