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 > 日喀則市旅游

日喀則市文物古跡介紹

21、納唐寺
納唐寺
  納唐寺距日喀則15公里,于公元1033年由噶當派高僧洛佳扎始建。它雖遠沒扎什倫布寺那么宏偉浩大,但歷史卻比扎什倫布寺長四百多年。納唐寺建成以后,前后有不少有名僧人到這里講經傳法,如八思巴的主師欽木·朗嘎扎曾住在這里;一世0-根郭珠巴也曾在這里受戒,并學佛法,長達17年,以后建了扎寺,才搬到日喀則。納唐寺最為著名的是其印經院。公無1730年,當時西藏地區政府噶倫兼管后藏事務的頗羅鼐,為了搶救和發揚西藏古籍及經書,主持創建了這個印經院。這個巨大的印經院,修建了20多年。為完成這一浩大工程,頗羅鼐下令全-民,支差服役,建設經院;同時,又調集全藏書法家、刻工和畫師,并結集了一批青年學習刻板技術。經過相當長時期的努力,納唐寺的印經院刻成和印制出大量藏文巨著,如大藏經《甘珠爾》108部,佛經疏注的《丹珠……[詳細]
江孜城堡抗英遺址
  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因年楚河流經這里,歷史上人們又稱江孜地區為“年”。清代為江孜宗,屬前藏噶廈地方政府管轄。在歷史上,江孜是古代蘇毗部落的都城,松贊干布的父親囊日松贊降服了蘇毗,江孜便成為貴族的封地。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則稍早,由于地處薩迦、后藏經亞東通往錫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豐,因此成為商旅往來的交通要道,發展成為溝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為西藏一大重鎮。它位于前藏最西端,距離拉薩254千米。 在鎮上,黃土蓋掩的石板路,藏漢共處的商店,不停轉動佛珠和念經輪的藏族店主,錄像室里不斷發出的港產片喧鬧的聲音,使江孜構成很典型的現代西藏城鎮。然而,江孜最享盛名的,還是它作為一座“英雄城”的光榮,在這里,曾有過一段可歌可泣的抵抗外侮的歷史。在江孜縣中心的山頂上,屹立著一座城……[詳細]
23、達熱寺
達熱寺
  達熱寺位置坐落于仲巴縣帕羊鎮達熱村往北20公里處,系藏語達是馬的意思,熱是圈的意思,達熱放馬的地方。達熱寺傳說曾格薩爾王前往西部攻打達爾斯王時,經過柴曲河的源頭,也是現在建寺的地方,覺得這里的草原遼闊無邊、草地肥熬,動物和泉水繁多,在倫布雪山的點綴下景色顯得格外亮麗,特別是傍晚,從遠處看望此地,象一張虎皮鋪在此地,寺廟背后的這座山象一頭大象鼎立在此地,整個環境給人一種神奇而向往的感覺,于是格薩爾王采納了軍師的主張,此草原便成了格薩爾王及英雄們放馬的地方。戰爭結束后,為了紀念格薩爾王打敗達爾斯王的偉大功績,馬圈修建了由16根柱子組成的一間殿堂,名為——達熱寺。公元15、16世紀,香巴噶舉的高僧,著名的藏戲創始人和橋梁專家唐東杰布和香巴(屬于西藏南木林縣)喇嘛格隆格桑群培先后到仲巴一帶進行講經說……[詳細]
那唐寺(納唐寺)
  那唐寺建成以后,前后有不少有名僧人到這里講經傳法,如八思巴的主師欽木·朗嘎扎曾住在這里;一世0-根郭珠巴也曾在這里受戒,并學佛法,長達17年,以后建了扎寺,才搬到日喀則。那唐寺最為著名的是其印經院。公無1730年,當時西藏地區政府噶倫兼管后藏事務的頗羅鼐,為了搶救和發揚西藏古籍及經書,主持創建了這個印經院。這個巨大的印經院,修建了20多年。為完成這一浩大工程,頗羅鼐下令全-民,支差服役,建設經院;同時,又調集全藏書法家、刻工和畫師,并結集了一批青年學習刻板技術。經過相當長時期的努力,那唐寺的印經院刻成和印制出大量藏文巨著,如大藏經《甘珠爾》108部,佛經疏注的《丹珠爾》215部,都是完整的精刻,經板上除文字外,還有套色板畫。此外,又如《釋迦百行傳》等許多有名巨著,都是出自這個印經院。那唐寺印……[詳細]
宗山古堡(宗山抗英遺址)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位于江孜縣宗山廣場,包括抗英炮臺、抗英勇士跳崖處、江孜宗政府議事廳。另設有抗英遺址展廳(在縣歷史文化陳列館內),收藏當年江孜抗英軍民使用的藏槍、藏刀、土槍、土炮、弓箭、盾、矛、吾爾多(拋石繩),以及抗英照片、抗英雕塑等。江孜城原為西藏三大城市之一,它處于亞東、拉薩、日喀則和澤當的中間位置,是亞東口岸至幾個城市的交通要道,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從東往西于江孜西南折而向北。公元967年,吐蕃贊普后裔班闊贊在江孜宗山建造宮堡式建筑,統治年楚河流域。后宮堡式的建筑又經過擴建,使江孜宗山成為衛藏13大宗之一。清朝時期,嘎廈在江孜仍設宗。江孜宗山至今完整地保留著宗政府、經堂、佛殿、監獄、城垣、碉堡、倉庫等,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宗政府遺跡。鴉片戰爭以后,英帝國主義為了其利益,覬覦中國西藏這塊……[詳細]
乃甲切木石窟
  乃甲切木石窟寺乃甲切木石窟寺位于崗巴縣昌龍鄉納加村。昌龍鄉與錫金國相鄰,海拔5000米,南北兩側為大山,中為一片廣闊的草場,苦曲藏布河從草場偏北部流過。石窟寺即座落在河北岸一座礫巖小山的斷壁上,共有5座洞窟,洞口皆南向,距地面高約十余米,按從西至東的順序,將5座洞窟分別編號為K1—K5。正面窟壁上的身飾金彩的佛像為大日如來佛。東壁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象須彌座,佛像上身-,胸前斜結一帶,左手禪定印,右手指地印,身飾黃彩,應為寶生佛。東壁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馬須彌座,佛身上穿裸右肩貼身衣,左手禪定印,右手與愿印,身飾藍色彩,應為阿佛。西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一對類似金翅鳥王的小矮人抬舉的須彌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帶,左手禪定印,身飾綠彩,應為不空成就佛。西壁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詳細]
熱拉雍仲林寺
  在日喀則南木林縣境內,位于奴馬鄉玉拉杰桑山腳處,距日喀則市90公里(大竹卡渡口過江北行4公里),海拔3750米。寺院周圍林木環繞,氣候宜人,環境幽靜。熱拉雍仲林寺是西藏四大苯教寺廟之一,始建于公元七世紀藏王松贊干布執政時期,但在公元八世紀朗達瑪掌權時被毀。公元1834年苯教怙主達瓦堅贊修復了該寺。1959年,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寺廟。其怙主殿內有怙主達瓦堅贊靈塔等5座,拉章南捷殿內供有高約12米的苯教南巴捷瓦神,藏經殿內有苯教甘珠爾和丹珠爾金汁寫的經書。1982年,又修復了4個殿堂。每年-12月29日,該寺舉行驅鬼跳神儀式。由江袞·達瓦堅參于-十四甲子木馬(1894)年創建的熱拉雍仲林寺是名揚區內外的本教主寺。有關熱拉雍仲林寺的形成,傳說眾多。早在三千年前,仁增·占巴朗卡(本教經典中蓮花生的父……[詳細]
亞東東嘎寺
  亞東東嘎寺 東嘎寺,黃教寺廟,位于日喀則亞東縣上亞東鄉水電站西側的一形似海螺的山坳上。“東嘎”藏語意思為“海螺”。該寺是扎什倫布寺的屬寺,也稱“東嘎·扎什倫布寺”。該寺有500多年的歷史,1982年在舊址上重建,現有固定僧人11名。是亞東最大的格魯派寺院之一。東嘎寺為四合院布局,寺后有新舊佛塔各一座,寺前有一排轉經輪。再前面是寺僧過節時的場所,壩周圍石頭上有摩巖石刻、天然吉祥圖案、佛塔及經幡等。該寺大殿為二層建筑,一樓為八柱經堂,主供高約3米的強巴佛、金剛佛、阿底峽、宗咯巴等。經堂內置前世-寶座。二樓走廊盡頭懸掛有清朝駐防濟南使所書的“光明世界”牌匾,殿堂有0殿、千尊宗喀巴殿、-經堂、十四世0與張經武將軍會晤室等。1950-1951年間,十四世0曾旅居東嘎寺達8個月,期間(1951年7月16……[詳細]
29、白朗嘎東寺
白朗嘎東寺
  位于日喀則白朗縣境內,嘎東寺歷經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到十七世紀中葉開始盛行格魯派。寺中珍藏有舉世罕見的寶物,即該寺第四任堪布桑布欽布的兩條徑骨和空行母絲薩曲珍的頭顱。在桑布欽布右徑骨上端的骨縫四周天然生成著微小的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無量光佛、0神、度母五尊佛像;左脛上端天然生成著微小的釋迦牟尼佛像和4個白色舍利;在度母化身空行母絲薩曲珍的頭顱上天然生成著三個藏文字母和度母像.原嘎東寺已被毀壞,1985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嘎東寺。每年-7月29日,寺院舉行“驅鬼”儀式。交通從拉薩乘車沿中尼公路經浪卡子至卡若拉山口,行程187公里。大本營設在海拔5000米的卡若拉冰川末端,主峰的南麓。地址:日喀則市白朗縣類型: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開放時間:8:00-19:00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乃寧曲德寺
  乃寧曲德寺,亦稱“南尼寺”,在日喀則地區康馬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北的南尼鄉,屬年楚河上游的河谷地帶,寺廟北距江孜縣城10公里,南距康馬縣城40公里,東依札西達節山,西臨年楚河,海拔4100米。創建于吐蕃王朝時期,創建人為阿羌甲·強拜桑布。傳說阿羌甲·強拜桑布為古印度僧人,系蓮花生大師的弟子。他在蓮花生大師建立桑耶寺以后來到年楚河上游的谷地,見河西岸的山勢猶如一頭匍匐在地的大象,是弘揚佛法之地,即主持修建了乃寧曲德寺。乃寧曲德寺是后藏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盡管多次遭到破壞,但從其遺址上仍能看到其往日的繁華與宏大,它所遺留下的各個時期的建筑遺址,對于研究西藏各時期寺廟建筑的風格、布局、用材等都具有十分寶貴的價值,而且該寺在近代西--民抗英斗爭史中也具有紀念意義。因此,現在的乃寧曲德寺不僅是人民……[詳細]
31、納塘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納塘寺
  納塘寺位于318國道從日喀則往薩迦的路上,隸屬日喀則市曲美鄉管轄,納塘寺于公元1033年創建。納塘寺改宗格魯屬扎什倫布寺,之后頗有興建。18世紀發展雕印事業,曾多次維修。約自19世紀后期始,寺漸蕭條。所以,納塘寺雖不乏較早文物,但大小建筑多非舊貌。1959年國家文物局專家調查此寺時,頹坦殘壁已趨荒涼,納塘寺在到十年動亂中遭到破壞,是西藏三大印經院之一。納塘寺1962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塘寺是西藏雕印佛經、幡畫的重要地點,特別是18世紀發展雕印事業,納塘寺多次維修,擴大規模。納塘寺為搶救和發揚西藏古籍及經書,做出了重要貢獻,納塘寺的印經院刻成和印制出大量藏文巨著,如大藏經《甘珠爾》一百零八部,佛經疏注的《丹珠爾》二百一十五部,都是完整的精刻。經板上面除文字以外……[詳細]
白居寺壇城
  壇城的全名“大幻化網壇城”,位于山頂,大氣而輝煌白居寺內有壇城, 壇城其他很多寺廟也有, 共同特點就是狹小,肅穆,充滿了宗教氣息。白居寺被低估的厲害,這個壇城也受到牽連, 名氣遠不如佛塔大。壇城,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動,作為象征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是變化多樣的本尊神及眾神聚集的微縮模型。如今,在藏傳佛教界,壇城已成為宗教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扎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須彌”,位于西藏日喀則尼瑪山腳下,占地23.7萬平方米,寺廟建于1447年,1713年成為歷代班禪的駐錫地。1961年3月,扎什倫布寺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座鎏金壇城是嚴格按照經書中描述的尺寸量度、歷時三年時間建造完成的。“將這種修行場所塑造成具像的表征,就是為了供修行者觀想、意會”。主要供寺廟僧眾修行以及開展宗教活……[詳細]
熱拉擁仲林寺
  熱拉擁仲林寺位于奴瑪鄉熱拉村境內,由達瓦堅贊創建于1834年,信奉西藏原始教苯教,曾在鼎盛時期-近600人。何謂“原始苯教”,是因為那時人們對自然界的變幻和風、雨、雷電、冬、夏、生死等現象不能理解,只好崇拜自然,認為世界上萬物都有“神”、有“鬼”,處在自然拜物教——西藏的學者稱之為“原始苯教”的階段。苯教的創始人興繞生于象雄畏莫隆仁,在今西藏阿里的扎達縣境內。在歷史上該寺在苯教派中享有較高的威望,也是苯教最大寺之一。信教群眾大多在四川、甘肅、青海和區內的那曲、昌都、拉薩等地。1956年以陳毅副總理為首的中央代表團向該寺贈送了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萬歲“錦旗”。熱拉擁仲林寺于1982經有關部門批準,并由國家撥款20多萬元及廣大信教群眾的捐助下進行了修復,修復后的熱拉擁仲林寺占地……[詳細]
34、艾旺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艾旺寺
  艾旺寺是吐蕃時期寺廟。位于康馬縣薩瑪達鄉沖堆村西北900米,沖巴涌曲河北岸。始建于8~9世紀。坐西朝東。面積925平方米。圍墻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7米,南北寬25米,高3米,墻上砌石塔108座,北面圍墻正中開有9米寬大門。圍墻內殿堂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南為正殿,東西為配殿,中間為長17米、寬12米的庭院。殿堂與圍墻之間為回廊。殿堂外墻體均涂飾紅色顏料。正殿殿堂東西長11米,南北寬5.5米,墻周砌有一周石臺座。艾旺寺原信寧瑪派,后改奉格魯派。正殿塑像文雅清秀、廣袖寬袍、輕盈質樸,受漢地文化的影響十分明顯,具有云岡、龍門石窟中唐代佛教造像的風格;東配殿泥塑與中亞寺廟中塑像十分相似;西配殿神龕、浮雕的印度風格也十分明顯,可以說艾旺寺的雕塑匯集了漢地、印度、于闐三咱不同的藝術風格。2019年10……[詳細]
35、尼姑寺
尼姑寺
  拉孜尼姑寺坐落在白居寺背后的一個小山坡上,坐北朝東,寺前有一條小河蜿蜒而過。寺的斜對面便是著名的白居寺。傳說,拉孜尼姑寺的前身是一個叫仁青崗的歷史悠久的寺院。據有關史料記載,寺院修建于五世0-時期。“0”之前,這個寺院有尼姑70多人,是當地很有影響的尼姑道場之一。80年代以后,早年的仁青崗寺才從別的地方遷移到了今天這個地方,以前的寺名也改成了今天的拉孜寺。格桑曲珍是拉孜尼姑寺的寺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她介紹說:目前寺里有尼姑30人。從1985年她們就開始了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活動一直到現在。當時她們只有7個尼姑。一個大-捐錢修建了三座大佛塔。后來到這個寺院出家的人也多了起來。寺里的尼姑,大多數來自附近的農牧民家庭。除了在寺院念經舉行佛事活動外,她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開放時間08……[詳細]
江孜萬佛塔
  江孜位于日喀則東偏南70多公里處,“江孜”的漢語意思是“勝利城堡之頂”。白居寺位于江孜西端,萬佛塔是白居寺中的主要建筑,萬佛塔被譽為西藏群塔之冠,萬佛塔于公元1414年動工興建,歷時10年才完成,塔高42.2米,塔座占地2200 平方米,塔內有77間佛殿、佛龕,總計供奉的佛像多達10萬尊,故人們又稱之為“十萬佛塔”。 萬佛塔逐層收緊、漸迭而上、造型華美、構圖嚴謹,是西藏佛塔中的珍品。有意思的是萬佛塔中的每個小佛殿殿內寬大,而殿門卻低矮到只有一米四五的樣子,導游招弟對我說這是為防僵尸,因為僵尸不能彎腰,自會在門口被擋了回去,可我僵尸到是沒看到,卻被它磕了好幾次腦袋。 ……[詳細]
37、南尼寺
南尼寺
  在日喀則康馬縣境內北部,距江孜縣城12公里。建于吐蕃王朝時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該寺曾信奉過寧瑪派、噶當派,現信奉格魯教。在寧瑪派盛行時期,該寺有6個扎倉,近萬名僧人。1904年,英軍入侵南尼地區,一名-英雄挺身而出,手持大藏刀砍殺英軍首領,解救了眾多的群眾和僧人。該寺的主供佛為釋迦牟尼師徒3尊,大經堂內珍藏著一幅沐浴釋迦牟尼的唐卡。每年-4月15日,該寺舉行3天跳神活動。地址:西藏日喀則市康馬縣南尼村的郎欽山山麓類型:古跡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開放時間:8:30-18:00門票信息:門市價:30.0元……[詳細]
扎寺廣場
  扎寺廣場不僅具有濃郁的藏民族風格,而且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廣場中軸線與扎什倫布寺的中軸線相吻合,呈對稱布局,沿中軸線建設旱噴泉、電子屏幕,四周配以園林綠化,沿旅游線路幾吉朗卡路設置了后藏風情街,以半圓的形式向游人們展現了藏族人民傳統的建筑風格,休閑廣場則重點突出了江南園林的風格。扎寺廣場是上海援建的,不僅具有濃郁的藏民族風格,而且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廣場在扎什倫布寺對面,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很大的電子顯示屏,周圍綠化的很好,周邊沿路是茶館和店鋪,很多人在曬太陽,到處洋溢著悠閑、愜意的幸福味道。景點位置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日喀則市普彰路……[詳細]
亞東海關遺址
  清朝亞東海關遺址位于日喀則市亞東縣下亞東鄉,海關建筑群總面積約6.5萬平方米。清朝亞東海關遺址由6座建筑廢址與穿越遺址的驛道組成。整個建筑廢址殘存大量倒塌堆積,大量殘留的瓷器、鐵器、銅器等物件被發掘。依據布局、規模、室內結構等分析,初步推測建筑功能屬性分別為海關官署、關帝廟、海關工作人員及駐軍宿舍、海關辦理通關手續場所、海關日常用品交易場所。此外,在遺址周邊調查發現了一批與海關有關聯的建筑遺址群,經初步考證,認定其中包括關墻及哨卡遺址、馬廄遺址、英國商務代理處等。陳祖軍認為,它們與海關遺址構成了不可或缺的整體,這對全面了解海關提供了資料![詳細]
扎西堅白寺
  扎西堅白寺在日喀則謝通門縣境內,位于謝通門鄉吉村。系珠妥貢培創建于14世紀,始奉噶舉派教法,為尼姑廟遂變為僧尼各半的寺廟,15世紀改宗格魯派。1613年,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對該寺進行了全面整頓,將其編入哲蚌寺阿巴扎倉的分寺。1933年,第九世班禪曲吉尼瑪把該寺交給羅桑丹增旺吉住持。建筑規模宏大,面積為1200平方米。主體建筑有大殿、夏大殿、次尼拉康、甘丹拉康、能怖金剛0神殿、牛頭金剛0神殿和次尼、格茹、仆珠0神殿,主供三世佛、無量壽佛、釋迦牟尼佛、強巴佛、藥師佛、空行佛母、宗喀巴師徒三尊等塑像![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精品国产拍精品福利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资源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 | 亚洲步兵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国产另类 | 亚洲另类综合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