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 > 日喀則市旅游

日喀則市文物古跡介紹

1、扎什倫布寺 A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的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是西藏佛教格魯派在后藏地區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明正統十二年,經歷代班禪修繕、擴建,形成了如今氣勢磅礴的建筑群。扎什倫布寺為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0根敦珠巴主持創建的,始建于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以后經過歷代班禪的修繕、擴建寺院規模不斷擴大,今占地約20萬平方米,周垣長約2000米。步人寺院大門,呈現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措欽大殿。措欽大殿門外是由回廊圍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講經場。過去班禪大師經常在這里向全寺僧人講經布道,也是-們進行宗教答辯的場地。大殿前部是大經堂,經堂的中央是班禪的寶座,經堂后面的三間佛殿,釋迦牟尼殿居中,西側是彌勒殿,東側為度母殿。釋迦殿內供5米多高的釋迦牟尼鎏金銅像,據說像體內有釋迦舍利……[詳細]
2、白居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居寺
  白居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藏江孜縣境內。十五世紀初始建,是藏傳佛教的薩迦派、噶當派、格魯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廟。白居寺是漢語名稱,藏語簡稱“班廓德慶”,意為“吉祥-樂寺”,位于江孜縣城東北隅,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歷時10年竣工。白居寺有兩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萬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標志。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這座佛塔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的塔,人稱“塔中有塔”。塔內佛堂、佛龕以及壁畫上的佛像總計有十萬個,因而得名十萬佛塔。白居寺,意為“吉祥輪勝樂大寺”,通常簡稱為“吉祥輪寺”,漢文“白居寺”即成一藏語簡稱的音譯,創建于15世……[詳細]
3、薩迦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薩迦寺
  位于日喀則西南130公里處的薩迦縣城里,是薩迦派第一座寺院,由薩迦的創始人昆·貢卻杰布于公元1073年創建。薩迦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寺中藝術珍品浩瀚,文物價值又極高,因此被人們稱為“第二個敦煌”。薩迦寺分南北兩寺,以仲曲河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始建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北寺規模宏大,為一片重疊逶迤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毀滅性破壞。現在只有薩迦南寺尚存。星羅棋布的村舍沿山腳向平原展開,直至與縣城連接起來。那些別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著,古樸的街巷也很有規矩,這種形制獨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見。薩迦南寺坐落在日喀則地區薩迦縣仲曲河南岸的平原上,始建于1268年,面積為147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有兩圈城墻,城墻上有垛口,為了利于防守,除修有堅固的寺墻外,還修建了四……[詳細]
4、強欽寺 AAA
強欽寺
  強欽寺全名強欽卻德寺,座落在仁布縣城強欽村宗山腳下,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右傍縣政府,左臨門曲河,占地90余畝。該寺是在1367年由宗喀巴六菩薩弟子迅努杰喬在仁蚌第巴的資助下修建的。相傳當時有九層高的慈氏神殿,有間闊三十六根柱子的經堂和規模較大的上下0神殿以及凈廚、圍廊等,僧侶總數近五百人。原屬薩迦派,五世0時改為格魯派,是該寺鼎盛時期。據史料記載,寺內供俸著由薩迦-貢嘎扎西建造的一尊高13米的銅底鍍金彌勒佛像,此佛腹中鑲嵌著金、銀、玉、珍珠等寶物。系西藏三尊彌勒佛像中最精致、最聞名、最高大的,被稱之為今生來世積善積德之至高無尚的圣尊。還敬著忽必烈賜予八思巴的一尊由果謝喀檀香木制成的印度果恰王六本尊大悲佛(現名菩薩),相傳其高與一箭射程長度相當。隨著歷史的變革,該寺在和平解放后文革時期遭到的砸……[詳細]
5、帕拉莊園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帕拉莊園
  帕拉原是不丹一個部落的酋長,因不丹內亂遷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銜。隨著帕拉家族權勢的增大,帕拉莊園的規模日益擴展。1904年,英侵略軍焚毀了原在江孜附近江嘎村的帕拉莊園。抗英戰爭結束后,帕拉莊園遷到班久倫布村,歷經數十年其家族勢力不斷擴大。帕拉莊園主旺久當過林布寺小-,還俗后主持莊園的日常事務。他整頓莊園經濟,擴充莊園規模,加強對農奴的統治,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帕拉擁有小莊園22個,占有土地8600多克(面積丈量單位)、牧場6個、總牲畜14250余頭(只),占有朗生(農奴)2440余人。1959年,帕拉旺久參與叛亂并外逃,其莊園理應全部沒收,當時的江孜分工委考慮到帕拉莊園系西藏十二大莊園之一,具有特殊意義,對其進行了妥善的保護。隨后,縣委、縣府對其進行了多次維修。帕拉莊園是如今唯一保存完……[詳細]
6、帕巴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帕巴寺
  帕巴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吉隆鎮東部,海拔2850米。建于公元637年左右。與松贊干布聯姻的尼泊爾赤尊公主進西藏時隨身帶有三尊釋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鎮,并為它建造了帕巴寺。帕巴寺整體形狀為一樓閣式石木結構建筑,塔身方形,塔中心有樓梯可盤旋至頂。從下至上共有四層,層層出檐,逐層收分,每層檐角上套有黃銅制成的火焰套飾;底層為佛殿,是寺廟的主體部分,由門廓及主殿兩部分組成。外環繞以外環廓,內有暗回廓相繞,供信徒轉經之用。寺外墻壁和門廓南壁分別繪有三世佛、大成就者、護法神、觀音像等早期壁畫。帕巴寺的建筑風格獨特,系樓閣式石木塔。高四層。塔中有梯可盤旋至頂。層層出檐,逐層收分,每層均設有壺門、小窗,建有挑檐、檁枋、椽子、飛頭、瓦壟等。塔之四角的一、二層檐角套有火焰形銅套飾,三……[詳細]
7、彭措林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措林寺
  彭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拉孜縣彭措林鄉,海拔4100米。彭措林寺于公元1615年由多羅那他主持修建。原信奉覺朗派,到五世0-執政時期,該寺屬13座寺廟換教寺之一,故信奉格魯派。寺院曾有35個殿堂和一個誦經大殿,3300名僧人,并在寺廟的山頂處修建了94間9層高的達耶拉塔臥室。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老壁畫和鍍金銅佛像,如生威金剛、十輪金剛、勝樂金剛等164件。每年-12月27日,該寺舉行跳神節,-10月8日舉行朝拜度母儀式。寺院坐西朝東,分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主體建筑由-殿、拉康頓珠、外經院、宗政府遺址、僧舍等組成。-殿是平措林寺的中心,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共有36根柱子,共三層,為土石木結構,-殿內墻面上布滿釋迦牟尼本生傳壁畫。附屬建筑是平措林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土布堅拉康、吉杰拉康、……[詳細]
噶居寺
  噶居寺噶居寺,亦稱“嘎覺棍巴”、“噶舉寺”,意為“噶舉派寺院”。在亞東縣境內,位于下亞東鄉仁青崗村,離亞東縣所在地下司馬鎮約10公里的乃堆拉山北側半山上。該寺系木0歇山式屋頂結構,始建于1747年,由噶舉派僧人珠旺阿達和貢瑪丹增創建。寺院東西長50米、南北寬29米,四周砌以3米高的土坯磚墻。大殿平面呈“凸”字形。殿中經堂面闊3間進深3間,主供蓮花生大師泥塑像,其兩側為0神殿,東西兩壁繪有金剛持、依怙神、吉祥天母等神像。經堂東側有0神殿。大殿上層為噶舉頗章及-住房。該寺-已傳承了十一代。寺里保存殘匾一塊,系當年駐藏大臣升泰所立。匾額“大放光明”四個大字尚存,右行橫書,字體雄健,剛勁有力。“大”字已殘,僅存一半。一頭的題款已全鋸掉,釘在二樓地板上,只剩“大清光”三字,下殘。另一端的落款為“口權大……[詳細]
賽菊巴寺
  賽菊巴寺,在日喀則地區薩迦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東、賽·藏節曲河(夏布曲河上游)北岸。寺廟坐落在大日山南麓的山坳里,三面環山,西南距帕度村800米。賽菊巴寺亦稱“藏堆賽菊巴甘丹頗章”。始建于15世紀中葉,由宗喀巴大師八親教弟子之一的吉·吉饒僧格建造。吉·喜饒僧格(1382~1445)生于后藏地方,自幼剃度出家,除依宗喀巴學習佛法外,曾拜賈曹杰(1364~1432)為師研修密宗經典。1419年,絳欽卻杰向宗喀巴提出修建專門學習密宗經典的寺院的建議,宗喀巴表示贊同,并詢問諸弟子誰愿承擔此項任務,大師連問三次后,吉·喜饒僧格承諾愿意承擔。奉師命他與第一世0根敦珠巴(1391~1474)去后藏建寺,決心弘傳密法。當時有律師羅朱柏巴來從他二人聽聞顯密教法,其他善賢弟子亦從喜饒僧格學密法,依根敦珠巴學顯教……[詳細]
10、扎東寺
扎東寺
  扎東寺位置坐落在219國道沿線的老仲巴,離地區約有594 公里,離仲巴新縣城約22公里,海拔4700米左右,具有1300多年的歷史。建寺原因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各部落以后,向唐王朝和尼泊爾求婚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入藏,從而佛教從內地和尼泊爾相繼傳入。吐蕃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的影響下,崇奉佛教。當時,準備建寺供奉兩位公主入藏時帶來的佛像。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及易理,觀看地形,尋找適合建寺的基地時,發現吐蕃的地形乃羅剎女仰臥身形,建寺過程0現許多阻礙,為了鎮壓羅剎女,建寺順利成功,松贊干布采納了文成公主的主張,吐蕃各地見了很多寺廟,大昭寺以鎮其心臟,并于四周建立鎮壓女魔肘部和膝蓋等部位的寺廟。扎東寺是尺尊公主的主持和扶助下建的,屬于后建的四大寺廟之一,其一鎮壓右肘而建在東虎……[詳細]
11、郭廈寺
郭廈寺
  郭廈寺-------位于仲巴縣南部納久鄉郭廈寺—全名叫果廈仁增達丹寺(系藏語寺廟門面向東,具有永久不滅佛學文化之意),該寺坐落于仲巴縣納久鄉政府所在地的背后150米左右處帕日(系藏語中間山之意)山腳下,建寺的地方具有很多特點:西面有雄偉壯觀的杰瑪雍忠冰川;北面有動聽的雅魯藏布江滔滔的奔流聲;南面有無數清澈的泉水;東面有碧綠的草原,建寺的帕日山曾第十五世噶瑪巴認定為圣山,他還肯定了如在此地修行能成證悟。該寺先后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也來過很多對佛學有學問的圣人,首先來自康巴的喇嘛羅布(顯宗、密宗各方面有很大的學問)長期在果廈寺的石洞里修行,最后他離開了此地,去了阿里馬綁湖,從此形成了果廈寺的基礎;其次比丘洛桑貢布也一個人來過果廈寺,他是來自康巴瓊布地方,長期在果廈寺石洞里修行,發展佛學做出了很大……[詳細]
江孜古城
  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位于西藏自治區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在歷史上,江孜是古代蘇毗部落的都城,松贊干布的父親囊日松贊降服了蘇毗,江孜便成為貴族的封地。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則稍早,由于地處薩迦、后藏經亞東通往錫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豐,因此成為商旅往來的交通要道,發展成為溝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為西藏一大重鎮。它位于前藏最西端,距離拉薩254千米。在鎮上,黃土蓋掩的石板路,藏漢共處的商店,不停轉動佛珠和念經輪的藏族店主,錄像室里不斷發出的港產片喧鬧的聲音,使江孜構成很典型的現代西藏城鎮。然而,江孜最享盛名的,還是它作為一座“英雄城”的光榮,在這里,曾有過一段可歌可泣的抵抗外侮的歷史。在江孜縣中心的山頂上,屹立著一座城堡,這便是聞名中外的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今天,在宗山……[詳細]
13、拉孜寺
拉孜寺
  位于老縣城旁,為五世0-所建,屬扎什倫布寺屬寺。拉孜寺也稱曲下寺、拉孜曲德寺,距今340多年,建筑形制與扎什倫布寺相似。該寺1985年重建,主供釋迦牟尼佛,-新年期間有強巴佛會。拉孜曲德寺是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措(1617~1682)責成修建的,是第五世0-規劃西藏佛教寺院所建的13座自建寺和13座改換教派寺齋之一,屬格魯派,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第七世0-格桑嘉措(1708~1757)為了答謝第六世班禪羅桑·班丹益西(1738~1780)給他傳授比丘戒,便贈送了后藏的拉孜、昂仁、平措林三處給扎什倫布寺的分寺。拉孜曲德寺的整體建筑風格、建筑群布局與扎什倫布寺十分相似,宏偉壯麗,殿宇重疊,毗連錯落,金碧輝煌。曾有大經堂1座、殿堂18座和扎倉2座,僧侶四百七十余人。但在“文革”期間被遭毀……[詳細]
14、夏魯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夏魯寺
  導游位于日喀則市東南30公里處的加措區夏魯鄉,創建于公元1000年。其建筑風格奇特,是一座集藏漢等建筑風格為一體的寺院。傳世之寶頗多,壁畫既豐富又精美,是西藏地區少有的藝術珍品。14世紀初葉,夏魯萬戶長請來當時西藏最有學問的布頓仁欽珠住持夏魯寺,布頓一生著有200多種佛學書籍,是西藏大藏經《丹珠爾》的編纂人。布頓住持夏魯寺的時候,曾于1333年大興土木,對原寺加以擴建維修,元朝皇帝給予大量資助,并派去了漢族工匠,因而這座建筑具有濃郁的元朝風格。寺呈“四合天并”式,前段與主殿對稱,兩側各有耳殿。殿頂高脊斗栱。琉璃瓦槽,翹首飛檐,如翼如飛,全然漢族建筑風格醒目的紅墻,坯石壘砌,殿堂緊連,又具有藏式建筑特點。這種漢藏合壁的建筑,可以使人聯想到當時漢藏兩地文化交流的情景。夏魯寺由夏魯神殿和4個扎倉組……[詳細]
色果查姆寺
  色果查姆寺位于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塔丁鄉政府所在地——乃囊村,西鄰仆曲河,東接東日嘉山。東日嘉山形似大象,四面各有一眼清泉,山頂有色結寺,為歷史悠久的苯教上下兩寺,是苯教始祖辛饒米保且后裔木辛氏族的駐錫地,后來被尊為圣地。據說木辛先祖到達塔丁時,看見從空中降下一條潔白的哈達,視為呈祥之兆,便定居于此,以后建了頗章。“塔丁”意為哈達,其地名即源于此。色果查姆寺建于公元1161年,系木辛后裔辛頓·益西羅卓創建,建于辛倉家族頗章之南側,為辛倉家族的家寺,寺內無堪布,由辛倉家族后裔世代相承。該建筑由拉措頗章和大殿兩部分組成。原頗章高4層,內柱64根,殿內帷幔交織,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是木辛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大殿由前廊、經堂、神殿3部分組成。其中經堂內柱64根,主供辛饒米保且鎏金銅像,高2.8米,兩側供……[詳細]
扎西曼日寺
  曼日寺位于南木林縣土布加鄉境內,1406年由本教第二如來良美*西饒堅贊大師創建,全稱扎西曼日寺,屬西藏最大、最早的本教寺廟,被稱為本教“母寺”。鼎盛時期該寺僧眾達1000人,信教群眾大多在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曼日寺寺廟駐地海拔4700米,依山而建,高寒缺氧。歷史上,該寺分有上、中、下、邊4個分寺及若干個康贊。曾有楚、修、欣、巴、謬、瓊六大氏祖傳十六0王,33代堪布主持。寺內供有以二世法王喜饒堅贊的靈塔為代表的眾多歷史文物。主要宗教活動有每年逐月要舉行29日法會和15日祈禱法會,在“竹布康”-每月舉行了一次護法神祈禱法會,稱之為“十二竹巴”法會。目前,曼日寺仍然香火不斷,是當今后藏地區頗有影響的一座本波教重要寺院。約于公元一四零五年,良美大師來到此處,重建溫薩寺,取名為扎西曼日寺。據該師傳記……[詳細]
曲得寺、卓瑪拉康、大唐天竺使出銘
  卓瑪拉康位于日喀則地區吉隆縣縣城城區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貢塘王城遺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始建于公元1274年,現存建筑保留有雕刻精美的木構件及原始壁畫。遺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原系兩層建筑,現上層已坍塌,其余底層建筑遺址,由門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組成。墻體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塊砌建等方式。曲德寺位于日喀則地區吉隆縣縣駐地以南,海拔4050米。寺始建于公元10世紀,始奉寧瑪派,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代寺廟,它始為寧瑪派寺廟,至公元17世紀1643年,五世0羅桑嘉措得到蒙古汗(王)固始汗的支持,在哲蚌寺之噶當頗彰建立格魯教派政權后,進一步發展其政教合一的制度,曲德寺也隨之改為格魯教派寺廟,由色拉寺吉扎倉管轄,堪布每三年一任,亦由色拉寺吉扎倉派遣,一直沿襲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原為……[詳細]
希夏邦馬峰
  海拔8012米,在世界上14座8000米級高峰中排名十四,也是唯一的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聶拉木)的8000米級山峰。這里是喜瑪拉雅山脈現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個枯崗日山脈冰川和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的永久積雪,大多分布在希夏邦馬峰周圍。縱橫交錯的冰雪裂縫和時而發生的巨冰雪崩,為登山者設置了重重困難。1964年5月2日,中國登山隊首創登頂記錄。交通從拉薩沿中尼公路經江孜、日喀則到協格爾,行程670公里。再西行經定日至門哈墩約138公里,繼續西行50公里后南下,沿簡易公路行20公里即可到希夏邦馬峰北麓的登山大本營,這里海拔5114米。景點位置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詳細]
19、色慶寺
色慶寺
  色慶寺—全名叫噶舉峨東曲果林,系藏語寺廟屬于噶舉教派;肯定了佛學之地的之意。坐落于仲巴縣偏吉鄉色慶村格瓦亞吉(系藏語吉祥快樂之意)山山腰處,當地的牧民習慣稱之為色慶寺。這一代山峰比較多,從遠處看,山峰很像寺廟大殿里念經的喇嘛,具有無量的佛法力,象征著該寺的佛學發展的潛力。座山的山頭有一個-臺,名叫“朵格瓦”-臺。傳說兩千年前,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在人間時,從印度的斯瓦財-臺,一個上有自然形成的藏語字“格”(快樂之意)的石條飛到此處,造就了我們現在的這個“朵格瓦”-臺。在文革和-時期破壞了這個石條的一半,剩下了另一半,山和-臺的名字由此得來。現在各方面的原因這里很少見葬禮,不過該寺的喇嘛介紹,在這個-臺上送葬尸體,具有死者重新得到一次寶貴人生的神力。色慶寺—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楚布寺的喇嘛噶瑪晉美……[詳細]
20、絨布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絨布寺
  建于1899年,由紅教-阿旺丹增羅布創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位于珠峰北麓的絨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珠峰峰頂約20公里。寺院分新舊兩處,舊寺位于新寺以南3公里處,靠近珠穆朗瑪峰,尚存蓮花生大師當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蓮花生大師手足印的石頭和石塔等。新寺建成于1902年,絨布寺一度規模較大,曾有十幾座屬寺,有的還在尼泊爾境內,后因歷史原因被毀。現今主寺下面有8個附屬小寺,包括一個尼姑庵。由于絨布寺距珠峰頂約20公里,所以這里已成為從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營。從這兒向南眺望,是觀賞、拍攝珠峰的絕佳地點。餐飲/住宿/購物絨布寺除了一家招待所,寺內也可以接到住宿,寺內外都是25元/人,招待所有藏民開的餐館,一般的主食每份10元左右。交通要去絨布寺,最好是包車,從新定日出發,這條線上很少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日韩免费福利视频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天堂日本美女在线播放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 熟女中文字幕乱码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