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曲靖市旅游

曲靖市文物古跡介紹

中共羅盤地委指揮部
  中共羅盤地委指揮部位于羅平縣鐘山鄉魯邑村中。指揮部坐西向東,由照壁、兩廂和正房組成三房一照壁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27平方米。正房,重檐硬山頂穿斗式磚石木結構,一底一樓。5開間,通面闊21.4米、進深6.7米。明間、次間各通面闊4米、稍間各通面闊4.7米。明間門兩側懸掛松木楹聯“--踏平舊世--,強國富民建設人間樂園”1副,落款為“癸未年冬云嶺山人張明武撰書”。門前設6級條石臺階。南北耳房,重檐硬山頂穿斗式磚石木結構,一底一樓。均為3開間,通面闊10.4米、進深4.7米。正房、耳房前檐下均設回廊,檐柱下置雕花刻草柱礎,吊柱、挑梁、門窗上均刻有不同形狀花紋。照壁,通長8.6米、厚0.6米。分上、下2臺。下臺高2米,用打鑿成方形的石灰石鑲砌而成;上臺高1.26米,用未經加工石灰石鑲砌而成。照壁墻面……[詳細]
羅平革命烈士紀念塔
  羅平革命烈士紀念塔位于羅平縣振興街液峰公園內。塔坐東北向西南,由臺面、塔基、塔身組成,占地面積2540平方米。臺面,共3層,每層向上逐層內收。均用長0.6米、寬0.3米的長方形青條石鋪筑。第一、二層臺面四周均置水泥護欄,欄高0.85米,每隔2.75米置1蓮花石。欄兩側面繪火炬、和平鴿、五角星、蝴蝶、蘭花等圖案,頂部置蓮瓣立體石雕。3層臺面均呈方形。第一層臺面長44米、寬41米。南、西兩面設2級臺階,北面設10級臺階。第二層臺面長、寬各33米,臺面中央設長方形石質花臺。第三層臺面長、寬各20米,四周各設5級臺階,轉角處置“L”形石質花臺,花臺內各種植雪松1株。紀念塔,矗立于第三層臺面中央。由塔座、塔身、塔帽3部分組成,通高19.49米。塔座,正方體,寬4.4米、高4米,正面鑲漢白玉羅平革命斗爭……[詳細]
小河村三官橋
  小河村三官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張安屯街道小河社區小河村民小組東南500米處的張安屯。橋呈東北—西南向,橫跨于張安屯河上。橋為石灰巖沙石橫聯拱券砌筑,單孔。全長34米、寬4.65米,橋面兩側置護欄,欄高0.55米、寬0.27米。橋面鋪設大小、厚薄不一的石塊。最大者長約1.2米,寬約0.7米、厚0.2米。橋拱高8米,孔徑跨度14米。橋面中央凸顯,東北面為階梯和斜坡間雜,西南端為24級臺階。整體橋面起伏較大,僅可通行人畜,車輛無法通行。橋東北端3.8米處建有三元宮土木結構古建筑。建筑呈封閉型四合院,四合院內西廂房底樓現保存有三官橋記碑和澤及千秋碑各1通。2碑均為石灰巖青石質地。碑陽字跡刻畫較淺,局部漫漶不清。三官橋碑立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碑文主要捐資修橋者功德及名錄;澤及千秋碑立于中華民國7……[詳細]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位于羅平縣城振興街液峰公園內。由紀念碑、汪精衛夫婦石雕跪像組成,分布面積600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南向東北,青石質,由碑額、碑身、碑座和基座四部分組成。碑額為圓帽形。高0.7米。碑身為長方體。高1.76米、寬0.41米。正面直行隸書陰刻“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9個大字,右刻“中華民國廿八年元旦”9字,左刻“羅平縣各界公立”7字。碑座呈梯形狀。上底寬1米、下底寬1.1米,各邊均高0.3米。基座呈正方形臺面。臺面四周均置石質方柱。通高0.57米、邊長0.2米、柱距為2米,柱與柱間用鐵鏈穿柱相圍。基座占地17.31平方米。紀念碑保存完整,原貌尚存。但因長期風吹、雨淋、日曬,局部風化。汪精衛夫婦石雕跪像,2尊。黃砂石質地,均為赤身反綁跪像。汪精衛石雕跪像高1.1米、肩寬0.43米,跪……[詳細]
汛上云峰寺
  原稱圣武廟。位于會澤縣娜姑鎮云峰村東首的川滇古驛道旁。建筑坐北向南,依中軸線建有照壁、山門殿、圣武大殿、魁閣、觀音殿組成二進院,占地面積4503平方米。現僅存照壁、山門殿、正殿(中殿)、東西配殿,占地面積1151平方米。照壁,位于山門殿前(南)8米處,長14.75米、寬1.5米、高2.8米,頂置兩坡瓦屋面,正脊兩端起翹,中部鑲嵌彩色琉璃九龍雕塑,龍脊后中偏上部飾白色云紋,底部飾藍色海水紋。山門殿,臨街建在1石臺基上,臺階前端兩側各置一尊石獅造像。殿為歇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土木構架。青瓦屋面,一底一樓。前檐兩重,卷棚出廈,后檐為單檐。山門下層通面闊3間,明間為通道。山門后面樓層為戲臺,臺口前為院子,與正殿相對。戲臺通面闊16.2米、進深為11.6米。一進院內有古柏、銀杏樹各2棵。古柏高18米、……[詳細]
舊堡天水祠
  舊堡天水祠位于宣威市倘塘鎮舊堡村委會大羅漢樹村東北50米處。建筑坐西向東,由正廳、南北廂房和倒座組成四合院,占地面積約530平方米。正廳,建于高2.05米的臺基上,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青瓦屋面。3開間,通面闊10.15米。明間通面闊3.65米。左右次間通面闊均為3.25米、通進深7.8米。明間減中柱,前檐裝18扇木格子門,檐下飾斗拱。正廳與南北廂房和倒座各3間形成封閉四合院,設臺階踏道與院落連通。南北廂房,重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對稱布局,青瓦屋面。3開間,通面闊9.6米、進深4.1米。明間通面闊3.3米。左右次間通面闊3.15米。倒座,重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0.75米。明間通面闊3.65米。左右次間通面闊3.55米、進深5.4米。右次間前檐處為大門通往院落的通道……[詳細]
亦佐城址
  位于富源縣富村鎮南約7000米的亦佐村。歷史上亦佐城占地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因北部城墻修建在山坡上,受地形限制,城墻形成三角形的兩條斜邊,致使整個城呈五邊形,現墻基全部清晰可見。古城設東、南、西、北4道門,其中東、南、北3道門均處于正方位,唯西門偏北45°。城墻均為石灰巖打制的五面石砌筑,未使用任何黏合劑,也未見夯土墻體。4道門現均為當地村民出入村莊的通道。城內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縣衙3間正堂和城內城隍廟3間后殿保存完整,青石板路面已毀。據文獻記載,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于此設亦佐縣。“亦佐”為彝語,“亦”即“彝族”,“佐”意為“官或頭人”,“亦佐”意為“彝族頭人(或官家)居住的地方”。明洪武十七年(1384),亦佐土酋安伯反,沐英率兵征討,土知縣沙普額受招安,繼任亦佐知縣。明洪武……[詳細]
鐘屏街大佛寺
  鐘屏街大佛寺位于會澤縣金鐘街道鐘屏街483號。建筑坐南向北,分別由門樓、天王殿、東西廂房、觀音殿、東西兩廡、后殿(大雄寶殿)及水井組成3進院落布局的建筑群。占地面積2708.55平方米。門樓,重檐歇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0.8米、進深6.4米。明間一樓設通道。天王殿,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75米、進深10.5米。前檐及門窗飾彩繪。東西廂房,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4米、進深6米、出廊1.5米。觀音殿,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5米、進深10.6米。東西兩廡,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2.1米、進深4.3米。硬山頂墻體高出屋頂正脊,呈“貓弓墻”(俗稱“風火墻”)。后殿(大雄寶殿),單檐歇山……[詳細]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位于陸良縣芳華鎮雍家村。建筑群坐東向西,為明、清時期形成的家族式聚落民居建筑群,總占地面積667萬平方米。雍家村在南、北、西三面各設一道大門,進入大門形成網狀式閭巷,通往每戶人家,各戶均為四合院漢式民居建筑。現存建筑附近部分被拆除或局部拆除外,完整保存的尚有10余座院落,規模布局、雕刻制作基本相同。各四合院相互連接并貫通,深入其中,宛如進入迷宮。除大門供出入外,全部建筑的外部墻體均相互連接成一個封閉的整體。建筑大多數為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正房,均為3開間,通面闊均在10.5米左右;廂房,通面闊均為2開間;門樓,通面闊均為3開間。所有房屋均為一樓一底二層,樓上樓下各家各戶都有通道相連。村西南端,尚存1座清光緒年間的寺廟,為雍氏家族的宗廟。與寺廟相近處,保存有中華民國年間的一座……[詳細]
螃蟹坡梁堆墓
  俗稱大谷堆。位于宣威市豐華街道辦事處螃蟹坡村西南約 200米的耕地中。1983年宣威縣文物普查時發現。由于封土高于地面,較為明顯,多次被盜。2004年3月,曲靖市、宣威市文物管理所征得云南省文物局同意,對墓進行搶救性清理。墓封土堆頂部平面呈橢圓形。南北長 11.5米、東西寬 9米、高 3.2米,面積約 103.5平方米。封土全部為黃褐色。經清理發現此墓未挖墓坑,直接在地表用石灰巖石板豎砌成 1長方形墓室,石板與石板間未使用黏合劑填縫。墓室長 3.34米、寬 2.04米、深 0.9米,墓向北偏東 10°。石板寬窄不一,厚薄不等,最大者 70×70厘米、厚度 2.8~4厘米,多數厚 3厘米。墓室外部用紅褐色黏土填筑,以支撐石板,并在墓室上口處用不規則塊石平砌二層,壓住墓室下部用石板鑲砌部分,使之……[詳細]
白霧太陽宮
  又名“通海廟”,也稱“通海會館”。位于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委會第八村民小組內。地理坐標為:北緯26°29′17.0″、東經103°11′31.0″,海拔1964米。建筑坐東北向西南,原由山門、東西廂房、正殿、東西配殿、墨石香爐等組成建筑群,現僅存山門、門房、東西配殿、正殿、東耳房,占地面積1320.46平方米。山門,單檐歇山頂土木結構建筑。通面闊4.24米、進深2.89米,建于3米高的基石上,臺前置石臺階15級,現臺階上覆蓋水泥。門房,硬山頂土木結構建筑。東門房3開間,通面闊13.35米、進深3.03米;西門房1開間,通面闊3.5米、進深3.43米。正殿,建于高1.7米的基石上,單檐歇山頂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75米、進深10.66米、檐高4.2米;屋頂覆青色筒板瓦,……[詳細]
滇桂黔邊縱司令部駐址
  滇桂黔邊縱司令部駐址位于羅平縣板橋鎮樂巖村中。舊址坐北向南,為三房一照壁合院建筑,占地面積418.1平方米。正房,重檐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1.8米、進深7.1米。屋頂施青灰筒板瓦覆蓋,屋基為青石,墻體為土基砌筑。正房明間前設9級青石臺階。明間后部設木質樓梯。東、西耳房,重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東耳房3開間,通面闊12.3米、進深5.1米,明間底層設進院通道。外建石質月拱門,高2.5米、寬1.6米、厚0.78米。門頂部左行橫書陽刻“源遠流長”4字。西耳房2開間,通面闊8.8米、進深5.1米。耳房二層前檐下均設護欄,山墻處各置槍眼1~2個。照壁,位于天井正南,石砌。通長10.1米、高2.15米、厚0.87米。天井呈不規則形狀,青石鋪砌。舊址房屋建筑始建于中華民國早期,為當地商……[詳細]
姬家老城遺址
  姬家老城遺址位于宣威市田壩鎮龍家村委會樂肥座村西600米處的山頂上。姬家老城與姬家小城南北相對,地勢比小城高約16米,兩城相距約700米。老城城墻用石灰石砌筑,繞山頂邊緣一 周,總長約1800米,占地約94000平方米,為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長方形。遺址東、南兩面城墻均臨城外陡坎,大部分為響石堆砌,不甚規整,西面城墻較為規整,大部分為雙層,保存相對完好。北面城墻支砌則較為簡單,為毛石支砌,采用石料較差。據調查,歷史上老城與小城同為姬姓土司所建,但此城尚未完工便已放棄,城內除少量近現代生活遺跡外,未發現其余設施和生活遺存。據中華民國《宣威縣志稿》記載,安土司統治沾益州(即今宣威)時期,轄有48營火,土營目有姬營和得夾 2處。又在本志《雍乾后漢夷雜處大概圖》中所示,姬營所處位置即現姬家老城位置……[詳細]
周建屏將軍故居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鎮倘塘村委會下街村23號,現由周建屏的侄孫周樹南、周才明、周宏衛3家居住。周建屏,名宗堯,字興唐,又名子炎。1892年8月26日出生在宣威縣倘塘村,是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他早年投入滇軍,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倒袁護國起義和北伐戰爭。1927年經朱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9年被派到方志敏領導的贛東北根據地工作,先后任江西紅軍獨立第1團團長、獨立團改編江西紅軍獨立第1師師長,獨立師整頓擴編紅10軍軍長;1933年3月,在閩浙贛省的第二次全省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5月,在閩贛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革命委員會執行委員;10月,任紅19師師長、紅軍獨立24師師長并率軍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戰斗;1934年2月……[詳細]
紅九軍團水城擴紅遺址
  位于會澤縣金鐘街道水城社區西北約100米萬額山腳。遺址由擴紅雕塑、擴紅廣場、陳列館組成,占地面積4446平方米。雕塑坐東向西。長18米、寬6米、高11.7米。雕塑上面共有10個人物圖案,形態各異、栩栩如生。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第九軍團攻克宣威后,接到中央軍委迅速離開宣威,向金沙江進發,渡江北上的電令。4月30日,紅九軍團在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何長工的率領下,離開宣威楂格,從梨樹丫口進入會澤縣境,渡過牛欄江,次日到達者海壩子,在者海老街宿營1日,開倉濟貧。5月2日兵臨會澤城下。3日,攻克會澤古城,紅軍處決了偽縣長楊茂章、劣紳劉善初,籌款10萬銀元,騾馬上百匹。紅軍除惡濟貧,深受當地貧苦百姓的歡迎和愛戴,政治部主任黃火青帶領紅軍戰士進行革命宣傳。會澤青年群情激昂,爭先恐后踴躍報……[詳細]
56、抹閣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抹閣橋
  原名龍鳳橋、酉集橋。位于富源縣黃泥河鎮龍潭村委會小營腳村東2000米處。橋東西橫跨于滇、黔兩省分界的黃泥河上。橋為青石拱券縱聯砌筑,共3孔。全長40米、橋面寬5米,距水面高35米。橋面略凸,兩側設高0.6米、厚0.3米的條石護欄。護欄兩端各置1對高1米的石柱及1對高0.4米的小石獅。橋墩利用河兩岸天然石灰巖巨石加以砌筑。橋孔大小不一。大孔呈半圓形,孔徑跨度18.6米;兩側泄洪小孔呈圓形,直徑各為4米。橋拱兩側橋楣上方均陽刻太極圖案,拱頂中央安設鐵質避邪寶劍。橋西端引橋邊立有1991年豎立抹閣橋碑記1通和縣級、市級文物保護標志碑。據光緒《平彝縣志》及建橋碑記載:橋始建于清嘉慶四年(1799),竣工于嘉慶十年(1805)孟夏月上旬癸酉日。“癸酉”屬雞,故橋稱“酉集橋”。傳統文化中,雞為“鳳”,河……[詳細]
新廠羅家大院
  新廠羅家大院位于富源縣富村鎮新廠村委會新廠村內。大院坐東向西,由前廳、正廳、南北兩廂組成四合院,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前廳、正廳,均為單檐硬山頂穿斗式石木結構,院內天井地面為方形青石板鋪就。正廳,建于高1.2米的石臺基上。3開間,通面闊12米、進深6米、通高6.6米;廳前設7級條石臺階。正廳明間設正大門及格扇窗,柱礎為石質鼓形;2次間設側門相向而開。正門上方懸掛“領袖耆英”木匾,木匾題跋“欽加運同衛署平□事元謀縣正堂加三級紀祿十六任為從九品羅延齡立”,落款“同治六年歲次丁卯小陽月上浣穀旦”。正堂明間檐柱上懸掛羅延齡題“國治本于家齊,須知父子有親長幼有序;人和超夫地利,要在仁義為友道德為師”木刻楹聯1副。南北兩廂,單檐懸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石木結構。通面闊8米、進深5.6米。前廳及南北兩廂的二……[詳細]
尖山武裝起義遺址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馬路鄉尖山村彎子小組新房子自然村西北角處。 1948年初中共會澤支部派地下黨員趙綬先到尖山開展-工作。2月,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成立中共會澤縣特別支部,并增派黨員到會澤工作,加強對會澤武裝斗爭的領導。3月,黨組織派中共地下黨員費躍等人到尖山組織武裝工作。該遺址當時作為地下黨組織活動、組織武裝起義的秘密集聚地之一。 1948年7月8日,經中共會澤地下黨的長期工作,以-對象金紹清為基礎的150余人,在會澤火紅橋邊六舉行反蔣武裝起義。為配合火紅起義,費躍組織發動尖山的祖萬忠、祖維新組織了約150人、30條槍的隊伍舉行武裝起義,攻打一戶地主,并在江底伏擊了從昭通趕往會澤的保安團的1個營。同年12月2日(農歷冬月初二),經上級批準,黨員李長彥組織尖山第二次反蔣武裝起義,起義武裝……[詳細]
宣威觀音閣
  宣威觀音閣位于宣威市落水鎮多樂村東200米處。閣坐東向西,占地面積81平方米。閣依巖石建于高約1.5米的方形青石臺基上,巖石高約9米,巖面凹似彎弓,閣就巖勢立柱,為攢尖頂樓閣式木結構,共5層。閣后檐從1~4層的一半,均以巖壁為后檐墻,形成1~3層只有前檐而無后檐。南北兩檐也因巖面凸凹不平,以致各層進深長短不一。從正面看,前檐各層比較規整,4~5層因高出巖石頂部,方出現完整的四檐。閣為3開間,通高15米。底層明間通面闊3.35米,左右次間通面闊1.95米、進深為2間,第一進間深1.95米、第二進間深2.9米。前檐和左右檐,從2層起直至5層,逐層內收0.5米,以左右次間和第一進間為回廊。回廊因各層內收而變窄,1~3層前檐的金柱變為4~5的檐柱;后檐金柱至4層為400第五章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詳細]
鐘屏街紅九軍團司令部
  又名牛家祠堂。位于會澤縣金鐘街道金鐘社區第六村民小組(鐘屏街483號)。建筑坐南向北,由圍墻、花池、照壁、東西廂房、過廳、東西書房、正殿組成三進院落,占地面積1723.9平方米。花池,呈半圓形。池深2米,直徑12米,占地面積113平方米。照壁,單檐硬山頂結構。全長21.6米。用青磚砌成,青瓦鑲嵌成梅花瓣圖案,兩邊為圓形卷洞門。東西廂房,各3開間,通面闊均為12米、進深4.2米。過廳,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石結構。3開間,通面闊15.6米、進深6.6米。明間設通道,可進入第三進院。東西書房,各3開間,通面闊均為13.2米、進深5米。正殿,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石結構。3開間,通面闊12米、進深7米。建筑始建于清代中后期,為會澤旺族牛家族人所建的家族宗祠。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長征經過會澤時在此……[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AⅤ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