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昭通市旅游

昭通市文物古跡介紹

羅炳輝將軍故居
  羅炳輝將軍故居羅炳輝將軍故居位于彝良縣角奎鎮阿都辦事處偏坡寨。距彝良縣城約5公里。1987年國家拔專款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土木結構草房3間,坐北向南。面闊13米,進深7米,面積120平方米,另劃有保護范圍2001平方米,修有文物標志碑等。1989年7月6日竣工后正式對外開放。故居是羅炳輝17歲離家從軍前居住,陳列有羅炳輝在家時使用的生活用具。保護范圍內有羅炳輝高祖羅鳳鰲墓,父親羅守清、母親黃氏墓,妻子李風桂墓,以及《羅炳輝祭父文碑》。1986年10月,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云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彝良縣角奎鎮阿都辦事處偏坡寨……[詳細]
龍氏家祠
  龍氏家祠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灣村,系民國時期云南省主席龍云祭祖修建的祠堂。家祠始建于1930年,由龍云的胞妹龍志楨負責修建,祠堂于1933年完工。宅院及附屬工程1935年因龍志楨病故停建,1938年龍云派次子龍繩祖和時任云南省昭宣師管區副司令的陳純初繼續修建,最后竣工于1942年,占地26.5畝,祠堂坐南朝北,外設護城河,寬4米,河中的水與黑泥地捧水圍堰塘相連,河水清澈靈動,河內種有荷花。原有城墻用土夯筑,僅留下毛石堆砌的墻垣。現維修后的城墻在原基礎上改為磚砌,高3.8米,寬3.2米,恢復垛口及女兒墻。城墻西北角建有碉堡。高大的門樓歇山頂,蓋青瓦。2013年5月,龍氏家祠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云南省昭通市永豐鎮簸箕灣村……[詳細]
小東門新石器晚期墓葬
  位于巧家縣城中心小東門。晚清迄至民國,此地均為衙署所在。1950年后為縣委、縣人民政府后院范圍。由于地面被建筑物覆蓋,從未進行過有計劃的勘察、發掘,墓葬面積不詳。歷年基建,時有器物出土。1984年縣科委建房,發現墓葬6座,采集到出土器物3件。陶器質地為夾沙灰陶,平底鼓腹侈口罐。底部有葉脈紋、肩部及口沿為平行劃紋。1990年,縣人民政府建蓋職工宿舍,再次發現石板墓葬,報經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擇成昭通地區文物管理所和縣文物管理所作搶救性發掘。歷時27天,發掘面積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9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貝類器物50余件。石棺由自然砂石塊鑲嵌而成,死者頭部一律向南。隨葬物已清理已清理、登記,有待鑒定。石板墓葬初步斷代為新石器晚期。……[詳細]
昭通古文化遺址
  昭通古文化遺址位于昭通市城北北閘鎮塘房二社過山洞村。洞長40多米,洞寬10米有余,最高處約5米。1982年,市文物普查隊發現一些哺乳動物化石和1枚人牙化石。首次發現的早期智人化石,定名為“昭通人”。這一發現填補了猿人階段到晚期智人階段的空白。繼發現過山洞后洞內舊石器遺址后,又在前洞口左側倒塌的巖腳下發現一個新石器時代遺址。洞穴前高后低,遺址向內形成斜坡,地表面暴露的是多塊陶碎片。初步探測,文化層深1米余,分布面積10平方米左右。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錛,磨制較粗糙。陶器以夾沙紅陶居多,夾沙灰陶次之,均為索面。器形有長頸尖底罐、單耳圈足罐、環底缽、平底小杯、折沿罐、釜形器等。 景點位置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北閘鎮塘房村……[詳細]
龍云故居
  龍云故居,雖偏居西南,近代云南卻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12年,龍云進入陸軍講武堂步兵科學習,跟他同為校友的,還有朱德、葉劍英等一批叱咤中國近代史的人物。1915年,袁世凱宣布稱帝,蔡鍔假借出國治療繞道云南,聯合唐繼堯、李烈鈞誓師討袁。蔡鍔沖鋒在前,唐繼堯為了保護蔡鍔安全,安排身邊護衛跟隨蔡鍔,留下的空缺恰好成全了龍云。耳濡目染,不僅讓龍云開闊了視野,堅定了共和信念,也讓龍云成為唐繼堯手下四大鎮守使之一。1928年,龍云被任命為云南省政府主席,開始了之后十幾年主政云南的歷史。護城河、高聳的城墻、配備了糧庫的碉樓應該是龍云故居與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之處。……[詳細]
野石山遺址
  野石山遺址位于昭通市魯甸縣文屏鎮普芝嚕村東北部,距魯甸縣城約4公里,GPS坐標N27°10′48″、E103°34′53″、H1925米。遺址所在區域位于昭魯盆地南部邊緣,依自然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早在1982年,魯甸縣文物部門根據當地村民在種地時發現大量陶片等物這一情況,便對野石山遺址進行了調查工作,并初步確定該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內涵豐富的村落遺址。2002年4月5日至6月5日,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魯甸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野石山遺址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425平方米,發掘出窯址1座,灰坑2處,柱洞20個,出土銅器、骨器、陶器、石器、鐵器等器物共計369件。據此次發掘結果可初步判斷,野石山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范圍廣泛,文化層厚約1.……[詳細]
鐵爐紅軍標語
  該舊址位于威信縣三桃鄉魚洞村鐵爐村民小組,西距魚洞村民委員會駐地約3公里。標語均保存于一民居建筑上。此民居始建于1917年,系一般民用住房。1935年4月,紅軍川南游擊縱隊政委徐策同志率隊伍進駐鐵爐村。游擊隊廣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鐵爐書寫了大量的宣傳標語。現存標語近20條,其內容豐富,較為全面、真實地反映了黨和紅軍的政策、主張。1985年11月,被威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平楷烈士故居
  劉平楷烈士故居劉平楷烈士故居位于縣城東正街11號,原為其父光緒十八年(1902)所修,占地約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余平方米。由前后兩幢房屋及天井、花園組成,兩房均為木石結構,通面闊12米、通井深7米,一底一樓,單檐懸山頂式,建筑坐北向南,南面臨街。1950年后,改作它用,幾經興廢現僅存遺址。1986年10月22日,彝良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彝良縣縣城東正街11號……[詳細]
曾澤生故居
  曾將軍故居位于大興鎮老街社區驛馬自然村,始建于1920年,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坐南朝北,仰靠棋盤山,俯臨金沙江。圖片故居由正堂、戲樓、北廂房、南廂房、北碉樓、南碉樓、門樓等部分組成,屬典型的川滇地區漢族民居風格,是極具金沙江地域特色的傳統建筑。故居內設將軍生平、民居風貌、將軍族系、滇軍抗戰、長春起義、抗美援朝等6個展室。圖片……[詳細]
30、崇文閣
崇文閣
  崇文閣崇文閣位于縣城南郊,建于2005年6月,占地面積35畝,主要建筑由崇文石階、崇文牌坊、泮池、狀元橋、儒園、先師殿、中和堂、學問堂、明倫堂、邑文堂、硯池齋、墨客軒、尊師坊、觀景臺組成。這里地勢高昂,平壩中突起一巒,蜿如臥龍,得名“臥龍山”,崇文閣正居龍頭。龍頭奮起、人文薈萃、雅化一方壯土,促進一方文明。地址:魯甸縣城南郊……[詳細]
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
  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由賀龍、任弼時、肖克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長征,于1936年3月6日、7日從貴州進入彝良寸田、奎香。賀龍與總指揮部駐寸田楊竹銘家宅院;肖克與六軍團指揮部駐奎香街上的老衙門(建國后用作糧管所)。在這里策劃了著名的“烏蒙回旋戰”,“三進三出”奎香,擺脫強敵的圍剿,創造了奇跡。地址:昭通市彝良縣……[詳細]
灣子陶氏老宅
  灣子陶氏老宅位于昭通市威信縣水田鎮水田村灣子村民小組。建于清代早期,為陶氏祖上修建。陶氏老宅由 2 組三合頭院落和環繞老宅的石墻組成。老宅為穿架式木結構民居建筑,小灰瓦覆蓋,墻體為木板鑲裝。石墻全部以鑿平一個面的大石料為材料,采用“人字形”咬合法壘砌而成,墻體三面對建筑進行包圍,中間一段平面如城堞樣向外突出。……[詳細]
龍頭山清真寺
  魯甸縣桃源鄉龍頭山清真寺縣城8公里,距鄉政府1公里左右,坐落在桃源壩區,始建于公元1746年,是一座古老的清真寺,清真寺周圍有土地面積20多畝,建筑占地面積2360平方米,清真寺主體建筑有大殿、喚醒樓、南北廂房、教學樓、廚房、水房等共幾十間。清真寺所轄范圍,居住著穆斯林500多戶,共計2000多人口,每天都有許多穆斯林到清真寺做禮拜,主麻日參加禮拜的有幾百人,逢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和古爾邦節高達700多人參加會禮。地址:魯甸縣桃源鄉……[詳細]
石匠房棧道
  石匠房棧道位于獅子山半山腰。 站在棧道上仰望獅子山,只見其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俯視山澗,腳下是懸崖絕壁,萬丈深淵。可以想見當年修通此驛道是何其困難。小田壩村中立著的碑刻上記載了古道修筑之法:“隘者劈之,坎者補之,懸巖不可棧者斧鑿之,山澗不能船者橋跨之。蓋其中,仿佛巨靈之跡者百丈,而蜿蜒長虹之勢者十二尋。”因為鑿崖修路的石匠們回到蒙姑或娜姑休息要走很長一段路,勢必影響工期,于是他們就在沿途修搭工棚,有很多都是石房子,遮以草芥,就成房屋。道成后,劉公感念石匠們的艱辛,因而將此段驛道取名為“石匠房棧道”。據史料記載,石匠房棧道從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動工,前后歷時四年才修建完成。立身洞中,眼前不禁浮現出幾百年前匠人們或立或跪或蹲一錘一鏨修路的情景,耳畔似乎還回響著叮叮當當的錘鏨聲。我仿佛還看……[詳細]
白水廟紅軍標語
  白水廟紅軍標語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1935年2月,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在此地開展革命活動,書寫大量標語宣傳黨的政策主張,并以不同番號落款迷惑敵人,使敵軍誤以為紅軍主力仍在川南活動,掩護紅軍主力回師東進。 1935年2月,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在此地開展革命活動,書寫大量標語宣傳黨的政策主張,并以不同番號落款迷惑敵人,使敵軍誤以為紅軍主力仍在川南活動,掩護紅軍主力回師東進。 高田白水廟四合院舊址中現存標語在廟宇南廂房,從西面上壩入院落,右手邊開門而入,門后框上為第一幅標語,字體較小,標語為:“為什么要革命,同志們受土豪劣紳剝削壓迫,現在我們大家干人要團結一致武裝起來,打紳糧,分田地,打倒國民黨,推翻帝國主義出中□□□□□,工農勞苦群眾能得到利益”(紅軍川南游擊五宣)。西南……[詳細]
場壩紅二、六軍團烏蒙回旋戰指揮部舊址
  場壩紅二、六軍團烏蒙回旋戰指揮部舊址, 云南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國 鎮雄縣場壩鎮巴溜村,民國初年,魯姓人家修建。舊址為一幢川南風格三合頭木結構民居,草屋頂。1936 年春,國民黨郝夢齡縱隊、萬耀煌縱隊在紅軍之先到達烏蒙山區的鎮雄一帶,對紅二、六軍團實行包夾、合圍。賀龍、肖克等指揮紅二軍團四師、六師出其不意地對萬耀煌縱隊十三師進行反包圍,在哲莊壩殲敵300 余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經過烏蒙回旋戰,紅二、六軍團把圍追堵截的中央軍甩在鎮雄、畢節一帶,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順利轉進云南。……[詳細]
盧氏宗祠
  盧家祠堂不僅承載著云南乃至全國近現代歷史的信息,而且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廣泛的知名度。這座建筑規模宏大,結構完整,展現了高超的建筑藝術價值。盧家祠堂始建于1936年,位于六蔭塘,其規模僅為龍家祠堂的三分之一。盧漢先生因參與臺兒莊大戰而未能親自出席祠堂的修建,后來也因公務繁忙未曾回來拜謁。……[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 | 亚洲日本电影五月天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精品V |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一级似看大片中文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