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貴陽市旅游

貴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周思稷墓位于花溪區青巖鎮思潛村,年代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類別為古墓葬。周思稷墓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鞍山洞葬位于花溪區孟關苗族布依族鄉石龍村,年代為宋—明。類別為古墓葬。馬鞍山洞葬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花溪紅軍長征歷史步道位于花溪區花溪區高坡鄉、黔陶鄉,年代為1935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花溪紅軍長征歷史步道為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花街營盤遺址位于花溪區石板鎮花街村,年代為清咸豐、同治年間。類別為古遺址。花街營盤遺址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勝門遺址‌位于貴陽市云巖區文昌閣街道,是貴陽市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文昌北路1號,緊鄰文昌閣,是貴陽市“九門”之一。武勝門在明代被稱為武勝門,清代則稱為昭文門,俗稱老東門,是劃分城內城外的分界線。‌……[詳細]
  母牛屯營盤遺址位于花溪區燕樓鄉燕樓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遺址。母牛屯營盤遺址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養龍洞遺址位于花溪區麥坪鄉大坡村西南觀洞坡,年代為新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養龍洞遺址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孟關關山貓洞遺址位于花溪區孟關苗族布依族鄉石龍村關山組,年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類別為古遺址。孟關關山貓洞遺址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仁宇墓位于花溪區貴筑社區李村,年代為明代。類別為古墓葬。李仁宇墓為第三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50、憩園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憩園位于花溪區花溪公園,年代為19世紀40年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憩園為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51、劉清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清墓位于花溪區小孟社區陳亮村南,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墓葬。劉清墓為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趙尉三墓位于花溪區黔陶鄉黔陶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墓葬。趙尉三墓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筑長官司遺址位于花溪區清溪社區桐木嶺村,年代為明代。類別為古遺址。金筑長官司遺址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寨營盤(甲定)位于花溪區高坡鄉高寨村,年代為清道光年間。類別為古遺址。高寨營盤(甲定)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黔陶”遺址位于花溪區黔陶布依族苗族鄉黔陶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遺址。“黔陶”遺址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圣泉是我省歷史上著名古跡,1983年列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由貴陽市人民政府撥款重修,開辟為旅游景點,具有重要的自然與人文價值。圣泉,位于貴陽市黔靈山后山,屬黔靈鄉三橋村下五里。兩山對峙,清泉一泓。泉由山麓石罅迸出,現為石壁所擋,穿行地下,匯入方池。池上覆以四角亭。亭前豎石牌坊一座,上有“圣泉”二字。泉池與石牌坊、亭,均在一正方形平臺上。臺約200平方米面積,三面圍以石欄桿,面臨泉水匯聚而成的池塘。兩山翠柏蒼松、四季常青;山澗塘水澄碧,波光瀲滟。圣泉,屬間歇泉。泉以圣名,取其盈虛有常,應時而至,異于他泉。一晝夜約盈縮百次,稱百盈泉、百刻泉;因其漲縮現象,又名漏汋泉。明朝時,列為貴陽八景之一,稱“圣泉流云”。清代學者張澍,嘉慶時曾遠游十余省,在他所著《續黔書》中,把它同天下的奇泉相……[詳細]
  杜蓉烈士墓位于貴陽市西郊九公里野鴨鄉茶園村的一座林場上,四周青山環繞,松柏挺立,默默地守衛著烈士的忠魂。1997年11月杜蓉烈士墓經貴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杜蓉出生于民國11年(1922年)的重陽節,貴州省貴陽市人,家境清貧,其父杜秦初,小學教師。母親周懷媛,家庭婦女。有五個兄弟姐妹,她居中。杜蓉在復旦小學畢業后,考入省立貴陽市女子中學,在這里,她開始接觸進步司學,接受革命思想,鉆研革命理論。她在國文教師王詩農的影響下,經常閱讀進步書刊。民國28年(1939年)2月4日,日軍轟炸貴陽,市中心成為一片瓦礫,女中遷至花溪,教學和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但杜蓉在學習上孜孜以求,生活上勤儉樸素,一身干干凈凈的學生裝,烏黑的短發上別著兩枚黑夾針,俊秀的圓臉上常掛著微笑。杜蓉待人熱情誠摯,處事……[詳細]
  珍珠泉,又名珠泉、灑泉、龍泉,為天然泉,位于貴陽市西郊野鴨鄉龍泉村東側100米處龍泉村大寨(原名仡佬寨)南側,龍泉村因該泉而得名。1987年5月17日,珍珠泉被列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明代稱該泉為“酒泉”。清(康熙)《貴州通志》說:“珍珠泉在貴筑縣西三十里,泉冽,池中分六、七道而出,疊如貫珠之不絕”。民國《貴州名勝古跡概說》記載:“白龍洞附近有珠泉,分六、七道而出,累累如貫珠”。泉塘分為兩處,相距50米。大塘占地379.88平方米,小塘占地69.54平方米,總面積為450平方米。塘邊綠蔭似傘,樹木扶疏,泉塘內藻荇交錯,水草叢生,塘底噴出天女散花般滾動上升的水珠,晶瑩閃爍,恰似串串珍珠,此起彼落,永不間斷,故名珍珠泉。珍珠泉是喀斯特巖溶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離珍珠泉不遠的白龍……[詳細]
  李端棻墓位于貴陽市烏當區永樂鄉水塘村大關口松山半阜上,1987年經貴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貴陽市噴水池郵局后面有條由北向南的舊河道,名貫城河。河的東岸有條不寬的小巷,叫長春巷,清朝著名的維新大臣李端棻就出生在這巷內。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園,貴州貴筑(今貴陽)人,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由叔父李朝儀教養成人。20歲補博士弟子員,29歲中進士,入翰林,選庶吉士,授編修,擢內閣學士,為大學士倭仁、尚書羅敦衍所器重。因文學而受清同治、光緒兩朝知遇,歷任山西、廣東、山東等省鄉試主考官,全國會試副總裁。光緒十五年(1889年)他主考廣東鄉試時,十分賞識年僅十七歲的梁啟超,將堂妹李惠仙許配給梁,與梁結成親密的郎舅關系,并與戊戌維新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后遷任刑部侍郎、工部……[詳細]
  戴安瀾將軍衣冠墓位于貴陽市花溪公園內,原系土堆墓,坐東向西,占地100平方米,墓高150厘米,寬250厘米,立有墓碑,保存完好。戴安瀾,字衍功,號海鷗,清光緒三年(1904年)生于安徽省無為縣牛埠鎮。中學時期投筆從戎,后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民國22年(1933年)任團長,在古北口戰役中重創日軍。“七七事變”后,戴安瀾升為國民政府軍第七十三旅旅長,在平漢一線抗擊日軍。在臺兒莊戰役中,用火攻陶墩,計取朱莊。民國27年(1938年),戴安瀾升為八十九師副師長,不久又升為二百師中將師長。民國31年(1942年),為了抗擊日軍,他奉命率部出國遠征,同年3月進人緬甸,駐軍東瓜。5月17日他親臨前線指揮,不幸被流彈所傷,5月26日下午5時因傷口惡化犧牲于緬甸毛邦,年僅38歲。對戴安瀾將軍的犧牲,舉國民眾……[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第一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一级一级一区二区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青草 | 香蕉视观看在线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