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貴州省
>
黔東南州旅游
黔東南州文物古跡介紹
貴州省
錦屏縣
黎平縣
黃平縣
凱里市
鎮遠縣
榕江縣
雷山縣
從江縣
施秉縣
劍河縣
丹寨縣
三穗縣
臺江縣
麻江縣
天柱縣
岑鞏縣
黔東南州文物古跡
黔東南州紅色旅游
黔東南州名人故居
黔東南州博物館
4A景區
黔東南州十大景點
全部
黔東南州特產
黔東南州美食
黔東南州地名網
黔東南州名人
[移動版]
41、
金鳳山寺
金鳳山寺金鳳山寺位于縣城東北,距縣城10公里,山頂海拔907.5米,勢雄奇峻秀。該山因明代初年一位云南官佐到此棄官修行而出名,曾建有48座庵院。從東、西、南三面上山,都修有大道,千級石階蜿蜒曲折,繞山而上,附近鄰縣及縣內到此朝山拜佛的人成千累萬,香火鼎盛。游人立于山頂,四面群山低俯,陣陣清風送爽,歷代均列此為登臨游覽勝地。游客既可觀賞山景,又可瞻仰觀音殿、南岳廟、寶鼎庵等寺廟,還可訪古探奇,找到當年開山的和尚“坐化成仙”的石棺材及歷代官宦、名人游山留下的詩文,縣人民政府將此列為縣內佛教活動場所。1984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2、
紅七軍“五一”集會舊址
紅七軍“五一”--舊址位于榕江縣古州鎮古州中路,面積800余平方米,場內有古榕樹五株。原為前清道臺衙門所在地,與紅七軍軍部舊址(清代總兵署)隔街相望。1982年2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4月30日,紅七軍攻克榕江縣城。第二天即5月1日,正逢“五一”國際勞動節,紅七軍政治部在廣場召開了慶祝戰斗勝利和國際勞動節的群眾大會,宣傳中共和紅軍的方針政策,發動群眾參加革命。此次--,是貴州有史以來勞動人民慶祝自己節日的首次--,也是貴州歷史上由紅軍組織召開的第一次群眾--,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在全省特別是黔東南周邊地區的影響。……
[詳細]
43、
鎮遠天后宮
•為紀念海神媽祖和作為福建同鄉會館而建,背依石屏山,前臨㵲陽河。鎮遠天后宮又稱福建會館,始建于清代,是為紀念海神媽祖和作為福建同鄉會館而建。天后宮位于鎮遠縣㵲陽鎮新中街,坐北朝南,背依石屏山,前臨㵲陽河,由山門、正殿、戲樓、東西兩廂、西院、東院(膳房)、梳妝樓等建筑組成,各單體建筑均為小青瓦頂穿斗式木結構。占地面積2372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現存的天后宮,是經過咸同年間的戰火之后,鎮遠知縣林品南率福建籍商人捐資于同治至光緒年間重建。2019年10月7日,鎮遠天后宮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地址:貴州省鎮遠縣新中街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詳細]
44、
高阡鼓樓
高阡鼓樓位于從江縣下江鎮高阡村,始建于雍正年間,具體年代不詳。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10平方米。密檐式十七重檐六角攢尖頂木結構,通高25米。設十八根落地柱,其中主承柱六根,檐 柱十二根,底層平面呈正六邊形,邊長4.2米。樓身十五級,雙樓冠;屋檐平面為正六邊形。各層封檐板彩繪風情圖案,頂層檐下均置如意斗拱,斗拱下裝漏窗。翼角起翹,彩塑鳥獸等,各級封檐板彩繪侗族風情畫。鼓樓二層和頂層分別置有牛皮木質鼓。地面石板鋪墁,有火塘四個,其中大火塘直徑1.5米。設護欄、坐凳,以供對歌、休憩。正北設一出入門,門額上泥塑雙龍搶寶,門邊置混凝土塑獅子各一頭。鼓樓現主體結構保存較好。……
[詳細]
45、
寨頭薩瑪祠
寨頭薩瑪祠侗族人民非常崇拜的薩瑪祠遍及村村寨寨,規模大小不等,有史記載最早的薩瑪祠建于清嘉慶年間,最大的薩瑪祠是車江鄉寨頭薩瑪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門樓、花墻、天井、正殿組成,占地面積223m2,每年在寨頭舉行祭薩活動,場面宏大,氣氛古樸、熱烈,反映了侗族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 用時參考1小時交通 從榕江縣城坐三輪車或公交車。另外任何去黎平方向的小巴都會經過此地 門票 包含在車江三寶侗寨的門票內開放時間 8:00-17:00 景點位置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車江鄉寨頭村……
[詳細]
46、
西佛崖石刻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石刻位于貴州黎平縣城西隅的西佛崖,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騰蛟墓地,歷來為游覽勝地。民國十六年(1927年),湘軍上校周曰癢率部進駐黎平,瞻仰何騰蛟墓。對何公民族氣節高度贊頌,即題“浩氣常存”四字,并具禮物,親登黎平書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請代書。由周出資雇匠,摩刻于西佛崖。四大字為橫行楷書,筆力遒勁灑脫,陰刻于石壁上,每字見方60厘米,兩側直行小楷陰刻,上首“民國丁卯冬月立”,下首落款:“陸軍上校湘西周曰癢”。整個摩崖題刻長2.75米。“浩氣常存”摩崖至今完好,屬于何騰蛟墓地的附屬文物之一,被列為貴州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7、
錦屏飛山廟
錦屏飛山廟位于錦屏縣城東北角,清水江北岸,坐北朝南。據史料記載,飛山廟是乾隆年間為紀念唐末五代誠州首領楊再思而建。飛山廟占地面積2756平方米,建筑面積727平方米,由飛山閣和飛山宮組成,主體建筑飛山閣高24.8米,為四層三重檐四角攢尖頂式建筑,是貴州省迄今保存最高的0式木構古建筑。 飛山廟原有楊再思將軍木雕神像,供周邊民眾祭拜,現神像已拆除。民國年間為廟宇,由和尚、居士、民間社團組織管理使用。抗日戰爭時期,德國傳教士在此居住。現在當地人仍到飛山廟祭祀,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詳細]
48、
大閣山
大閣山大閣山,又稱“魁星閣”,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曾為學宮、考殿,是凱里地區清代培育選拔人才的地方。大閣外觀呈寶塔形,通高23米,為五層六頂,最高層為觀景臺。由于大閣建在龍山之頂,此處海拔764米,故為眺望凱里風光的上佳之地。南俯凱里新城盡收眼底;西眺香爐山巨峰頂天而立。1985年重建時,新建了吊腳茶樓、西嶺涼亭、巖鷹亭以及碑坊等仿古建筑,遍植松、柏、楓、楊、榕、梧桐、女貞等樹木花草,環境清幽。大閣山位于凱里城北,距城中心1公里,可乘的士或徙步由環山大道前往。……
[詳細]
49、
黃飄大捷遺址
黃飄大捷遺址黃飄大寨位于縣東南,在其西5公里處的黃飄大坡,即是黃飄大捷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咸豐五年(1855),苗族領袖張秀眉于臺拱(今臺江)起兵反清,得到當地各族人民的擁護,數年間,其勢力已遍及黔東南各縣。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和稔軍之后,調集川、湘、滇、桂的兵力配合黔軍大舉鎮壓貴州各族人民起義軍。臺拱(臺江)和凱里,是黔東南苗民起義軍經營多年的根據地。同治八年初,湖南布政使席寶田率湘軍2萬余人,分兵會-拱和凱里。是時川軍唐炯部已入黃平,席寶田在攻占鎮遠、清江(劍河)后,亟欲與川軍會師。遂飭記名按察使黃潤昌、即補道鄧子垣,記名提督榮維善等率湘軍1萬8千余人,從鎮遠西進,企圖取道谷隴、黃飄,打通到黃平驛道。起義軍領袖張秀眉、包大肚偵知湘軍行動,當即議定由包大肚率新城……
[詳細]
50、
大閣公園
大閣公園建在龍山頂上的大閣,原稱魁星閣,又名文昌閣,始建于清乾隆四年,是凱里地區清代選取舉人的地點,也是凱里的最高點,眺望凱里市區風光最好的地方。大閣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曾為學宮、考殿,是培育選拔人才的地方。1982年,凱里市人民政府撥專款重修,修復后的魁星閣,占地80平方米。0五層,高23米,內外六柱六角,層層飛檐翹角,雕刻有各種花卉鳥獸圖案,精致典雅美觀。0第二、三、四層有回廊環繞,扶欄可盤旋而上,整體造型古樸端莊,凝重渾厚,蔚為壯觀。景點位置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老街片區北側、環城北路南側大閣山處……
[詳細]
51、
解立敬墓
[新州鎮東坡村東·清代]解立敬(1584~1655),字念顯,號誠齋,黃平新州人,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舉人,歷任陜西華陰知縣、云南趙州知州、湖東道按察副使、廣饒衡徽巡撫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墓以土封石圍,呈丘圓形,高1.2米,底徑4.02米。原墓碑立于順治十三年(1656),后毀。現存墓碑重立于1915年,高1.16米,寬0.65米,厚0.14米。(參見民國《黃平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黃平縣志》)……
[詳細]
52、
金勾風雨橋
金勾風雨橋 金勾風雨橋位于從江縣往洞鄉增盈村金勾寨腳,始建于清代光緒十年(1884),1992年重建,重建后的風雨橋面十闊,間長33.60米,寬4.75米,橋屋中部抬升為五層密檐鼓樓樓冠,北端從第二間起南端從第一間起抬升為歇山式五層密檐屋頂,其于部分屋頂為單檐。長廊外側半裝木板,兩端橋墩用片石和鵝卵石壘砌。中部橋墩為毛石凝土結構,墩上用原木作加長伸臂梁,一層比一層長用以此支撐橋屋。風雨橋2007年維修。保存完好。……
[詳細]
53、
悟玄和尚墓
悟玄和尚墓悟玄和尚墓 [一碗水鄉水淹塘村西南文家塝·清代·縣文物保護單位] 以青石砌成八棱形,前立青石質四柱三間牌樓式墓碑,通高3.7米,寬3.27米。牌樓上層明間橫向楷書陰刻“臨濟正宗”4字,正中款署“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立”。左右次間分別嵌“木本水源”、“邊界根序”記事碑。牌樓雕刻仿木建筑之脊、檐、吻、檁等,并有鄉佬下棋、牧童獻茶、農夫驅羊、八仙下棋等浮雕,和仙鶴、麒麟、瑞獅、蝙蝠、蓮花、卷草、福壽等吉祥圖案。……
[詳細]
54、
榕江苗王廟
苗王廟位于榕江城關西面臥龍崗上,它是古州苗胞為開辟苗嶺原始大荒的始祖而建,歷代香火鼎盛,是中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的供奉苗族始祖的廟宇,被稱為“苗族天下獨一廟”。在省內外,在東南亞,直至法國都有一定的影響,法國巴黎博物館還有古州苗王廟的資料記載,1987年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旅游地圖》上,標有這一重要景點,泰國曼谷一家五星級賓館大廳懸掛的《世界旅游地圖》上,也有古州苗王廟的顯著標圖。……
[詳細]
55、
北帝宮遺址
北帝宮遺址北帝宮遺址 [重安鎮東北金鳳山頂·明、清] 面積800平方米。坐落于金鳳山頂,三面絕壁,僅一條小道盤旋可達。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萬歷年間維修。清代增修。坐東北向西南。原有山門、兩廂、北帝宮、正殿等,建筑面積70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現存基址高0.5米、寬0.4米,石拱門1座,摩崖石刻1方。(參見民國《黃平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黃平縣志》)……
[詳細]
56、
鎮遠城墻
鎮遠古鎮位于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墻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筑、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城東的青龍洞,是一組規模極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間既有佛教寺廟,又有道教宮觀和儒家祠廟,三教合一,蔚為壯觀。此外,沿舞陽河畔還有天后宮、吳王洞、石屏山、鐵溪等旅游景點.……
[詳細]
57、
西筑寺遺址
西筑寺遺址西筑寺遺址 [浪洞鄉浪洞村東浪洞巖·清代] 面積92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光緒年間重修。坐北向南。原有山門、兩廂、正殿等,建筑面積66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現存高2米、寬0.45米石拱門1座及摩崖石刻4方、修建碑1通、“西筑寺”橫匾1塊。(參見民國《黃平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黃平縣志》)……
[詳細]
58、
月潭寺牌坊
月潭寺牌坊月潭寺牌坊 [清代] 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坐西向東,磚石結構,四柱三間,通高9.5米,面闊9.4米。明間石庫門寬1.7米,高3.1米,厚0.42米。坊額嵌有“月潭寺”3字。正面彩繪泥塑。牌坊兩側為維護磚墻,左連接藏經樓,右連接養云閣。牌坊有對聯:“此地有崇山,左竹右松饒雅趣;其門通幽徑,清風明月證禪心。”……
[詳細]
59、
南泉山烈士陵園
南泉山烈士陵園黎平縣革命烈士陵園1966年興建,1990年由黎平縣城東遷至縣城南面的南泉山半山腰上,占地面積7366平方米。黎平縣革命烈士陵園安葬有13位紅軍戰士和3位解放軍烈士,并立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石碑高20.1米,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刻有毛主席“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和“死難烈士萬歲”的題詞。……
[詳細]
60、
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
紅七軍軍部舊址 位于縣城主大街古州中路西側。1930年4月30日,軍長張云逸、總指揮李明瑞率紅七軍攻克古州城(現榕江縣城),軍部就設在這里。這里原為清代古州總兵署,又稱鎮臺衙門。現為陳列館。陳列展出反映紅七軍戰斗歷程的實物、圖片和其它的文物。后院有一株古榕樹,枝葉繁茂。……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黔東南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黔東南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黔東南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黔東南州A級景區名錄
·
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免费
|
中文字幕免费大全日本一片
|
亚洲AV综合A国产AV中文
|
视频偷拍亚洲一区
|
亚洲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