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銅仁市旅游

銅仁市文物古跡介紹

大金佛寺
  大金佛寺大金佛寺座落在黑灣河寨沙佛教文化苑內。距梵凈山山門2公里。其彌勒殿金碧輝煌,內供一尊金玉彌勒佛像。其天冠金玉彌勒,為世界最大金玉彌勒菩薩像,高5米,由佛光、金身、千葉寶蓮、木雕須彌底座四個部分組成。金玉彌勒菩薩結善跏跌坐姿(彌勒菩薩唯有坐姿)端坐于木雕須彌底坐上,足踏白玉蓮臺。上面雕刻的九條龍,也寓意了梵凈山曾有“九龍山”之說。佛光外設裝飾有108尊小佛。整個金身用了兩百五十多公斤的黃金,寶相莊嚴珠勝,眼觀無量大眾,慈慧接引,嘴姿微妙似在演說佛法,頭頂佛祖舍利塔,頭戴五方佛冠,五方佛分別用五種不同顏色的寶石雕刻而成。菩薩眉心中間鑲嵌有六克拉的鉆石。胸前佩戴的瓔珞、腰間外裙及佛光上鑲嵌有珍珠、瑪瑙、珊瑚、松石等奇珍異寶;臂鐲及手鐲上鑲嵌有紅、藍寶石及鉆石。天衣天裙及飄帶上經手工鏨刻有寶……[詳細]
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
  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整個溶石石林地處于美麗的田園風光與古老村寨之間,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景區地勢西高東低,斜面延伸,斜面多為石層鋪就,石面凹凸不平,如漿狀下涌,據專家鑒定該景區為火山爆發,噴巖漿所致,石林呈環狀分布,奇石林立,目不暇接,有的連成一片,綿延數百米,有的孤峰獨立,自成一景,千姿百態,妙趣橫生。遠觀之似天女散花,閃閃金光,給人如癡如夢的感覺。四周奇石林立,目不暇接,有的連成一片,綿延數百米;有的孤峰獨立,自成一景。石中有松,松中有竹,景觀甚多,有如定海神針,有如敦實魁偉的將軍,有如慈祥的老人,有超渡眾生的佛陀,有翩翩起舞的少女,有活潑的神童,有直刺天宮的寶劍,有高約30米的一線天。一幅幅畫面活躍、栩栩如生、千姿百態,令人陶醉。……[詳細]
德江曾氏宗祠
  曾氏祠堂位于德江縣楠桿鄉樓房村天井組天井古民居中部,座南朝北,于大清乙亥年,為當地曾氏家族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該祠分主殿、廂房、圍墻、院落。主殿為歇山式青瓦頂建筑,闊面寬6.5米,進深長8.2米,殿柱通直周長最大可達1.35米,整個建筑結構極講究擇木、結構堅實、氣勢宏偉壯觀,廂房位于殿兩旁五列四間,樣式一致,極為對稱,各闊面寬15米,進深長5米,圍墻呈長方形,系土石建筑;院落為用青石板鋪就,中間有天井一個,現仍為當地人飲水使用。整個建筑系當地建筑風格,但樣式、雕刻、紋飾極具特色,應該是本土豪宅的典型代表;同時,由于該建筑系當地豪門曾氏家族的祠堂,折射出曾氏先祖的顯赫地位,是具有重要的民俗歷史研究價值。……[詳細]
木黃會師紀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木黃左側的將軍山腰,前臨橫河。1934年5月,賀龍、關向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由四川彭水西渡烏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陽、秀山等6縣的廣大毗連地域,建立黔東特區政府和百余個鄉蘇維埃。同年8月,任弼時、-、蕭克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從江西永新突圍經湖南進入貴州,于10月下旬到達印江木黃、松桃石梁一帶與賀部勝利會師(紅三軍則恢復二軍團番號)。1976年0印江縣委決定在木黃建立紀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是-題“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第六軍團木黃會師紀念碑”大字楷書,碑呈方形,上小下大,高14.2米,設有護欄和臺階,占地720平方米。……[詳細]
紅六軍軍團部舊址
  紅六軍軍團部舊址縣城紅六軍軍團部舊址,座落在縣城濱江街,是原大地主楊德和家的房子,是一座4進的四合院,前面臨街是一幢三間一樓一底磚木結構的房子;第二進是堂屋,為一樓一底木質結構的房子;第三進是住房,為一樓一底木質結構的房子;第四進是住房,為二樓一底磚木結構的房子。1936年1月9日,紅六軍團在肖克、-、甘泗淇的率領下,攻占江口縣城,軍團部、司令部、紅軍醫院等機關駐縣城,其軍團部駐大地主楊德和家,因楊德和是個開明地主,對紅軍比較熱情友好,受到紅軍的優待,并在其大門上帖出“不得傷其人,不得用其物”的標語。當晚,軍團部在駐地召開師團干部會,研究休整擴軍,打富濟貧,迎接十八師歸建等事宜,在當時是紅軍的軍事指揮中心。……[詳細]
樓上村古建筑群
  樓上古建筑群位于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始建于明代初期。該建筑群以梓潼宮為核心,由民宅、街巷、屯卡、古井等組成,集建筑群村落建筑、田園景觀和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構成了良好的、和諧的人居環境。梓潼宮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順治十年(1654)建梓潼閣,康熙、嘉慶、道光均有擴建,咸同年間兩次毀損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修復正殿及兩廂,光緒六年(1882)重修后殿,1916年建戲樓。現存戲樓、正殿、兩廂及后殿,均為木結構穿斗式懸山小青瓦頂,其中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帶廊,民宅多為庭院式,有四合院、三合院共20余座,均為木結構懸山小青瓦頂建筑,多為面闊三間。民宅布局構思巧妙、道路暢達而機巧,建筑組合實用、合理而美觀。石阡樓上村古建筑群的肇建、維護和變化的過程,保存了明末以來,當地社會的基本信息,從一個側……[詳細]
清代安化文廟
  清代安化文廟德江文廟又稱“清代安化縣文廟”,位于縣城光明路中段東測,初建于明代嘉慶年間,為孔子先師廟。清光緒八年(1882年),安化縣衙從思南遷至大堡(今德江縣城)占廟為“武官衙署”。文廟坐東向西,占地面積2180㎡,建筑面積876㎡。是中原漢文化、儒家文化在黔東北山區的重要有歷史見證,是研究具有悠久歷史的儺文化和德江土家族民風民俗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德江古、近代社會歷史和民族關系的實物資料。1981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以來,縣文化局在上級文物部門和縣政府的支持下,修復了大成殿、金桂臺、兩廊、配殿。現大成殿、配殿已辟為“德江縣儺文化陳列館”。200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軍遺址
  紅軍遺址紅軍遺址,這里原是江西會館,1936年1月8日,紅二六軍團從湘鄂邊至康東北長征經過這里,二軍團直屬隊和五師就駐扎在朱家場街上,六師駐扎在一山之隔的前光屯,當時叫覃王屯,賀龍、任弼時等軍團-就住在這座會館里,這座會館就成了當時的臨時指揮中心。紅軍在這里沒有發生激烈的戰斗,只是懲斃了大地主鄭爾昌和他的任朱家場偽區長的兒子鄭道生。紅軍走后留下了少數傷員,其中兩位不幸遇害。現改為朱家場中心小學,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還有頗為壯觀的樟樹群,共有高大的古香樟十五株,而且排列整齊,樹齡在百年以上,大家試試,要幾個人牽起手才能抱住,另外還有近二十株較小的香樟樹。……[詳細]
劉元晃宅
  劉元晃宅位于位于瓦屋鄉克蘭寨西,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坐西向東,原建筑面積600平凡余米,現存建筑面積300平凡余米。整個建筑由過廳,南、北廂房,正屋組成四合院落。四周有封火山墻圍砌,在東側和南側各開有一八字門。正屋面闊三間,通面闊11米,進深四間,通進深7.8米。穿斗式懸山青瓦頂。廂房三間,通面闊11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1米,穿斗式懸山青瓦頂。八字門為雙坡穿斗式木結構。劉元晃宅是克蘭寨古建筑群中體量最大的建筑院落,特別是其院內天井和建筑中木雕極具特色。同時外墻飾以白石灰粉刷。劉元晃宅是黔東地區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融合的代表,是典型鄉土建筑在黔東地區的集中反映。……[詳細]
30、洞佛寺
洞佛寺
  洞佛寺洞佛寺,于1985年12月,被縣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行將失敗之際,以曾廣愛為首的200余名土匪四處搶劫,游擊隊解放德江后,繼續為非作歹與人民為敵。1950年3月,解放軍經過三天三夜激戰,才全部殲滅了匪徒活捉了匪首曾廣愛。1984年,德江縣委、政府為紀念犧牲的烈士,在洞佛寺洞口崖壁上勒石銘記,以垂千古。洞佛寺洞陵園,總面積1500平方米,陵園內有五位剿匪英雄的墳墓。陵園后面是當年匪首曾廣愛的居住地——洞佛寺山洞,山頂有青石紀念碑一個,高6.2米,寬1.98米,碑座為6面2級石臺,正面陰刻“青山埋忠骨,英雄垂千古”,南面有剿匪簡介。……[詳細]
壩梅寺遺址
  壩梅寺遺址壩梅寺遺址原名承恩堂,位于梵凈山西麓,因在壩溪、梅溪之間,故俗名壩梅寺,為明建4大腳庵之一,正殿7間,偏殿及僧房數十間,畫棟雕梁,規模宏大,占地4畝,寺產遍及周圍二三十里。1958年學生勤工儉學寄住寺內,不慎燒毀。現僅存圍墻、屋基及山門外合抱古樹數十株。清康熙后,歷年所刻石碑及寺附近的和尚墓群尚殘存。遺址附近有碑數塊,其中康熙十五年(1676)因垣重建承恩堂常住碑,記廟產甚詳;嘉慶十年(1805)的重修扷垣碑,記載了該寺擴建始末;光緒二十三年(1879)碑,記載清理廟產經過。1982年9月,與壩梅寺和尚墓群一并公布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詳細]
32、許升墓
許升墓
  許升墓許升墓位于卓林坡南麓旁,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墓主許升,原任明南京右衛指揮僉事,洪武十八年(1385年)征思洲,十九年(1386年)征靖洲,功升指揮同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潤四月領兵開辟平溪,建衛筑城,為掌印指揮使,封鎮國將軍。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立墓碑,墓碑正文為“明故平溪衛指揮同知始祖鎮國將軍許公升墓”,左刻“公江南全椒人也,世襲南京右衛指揮,洪武十八年,從思州山同蠻,十九年,征靖州各處判蠻,功升指揮同知。二十三年閏四月初一日,領軍開辟平溪,始建衛治,創筑城池,屯田世守,為平溪開創許氏始遷之祖,原葬于此。”……[詳細]
33、敇賜碑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敇賜碑
  敇賜碑的全稱叫《敇賜梵凈山重建金頂序碑》,是梵凈山值得一看的明代文物,此碑建于明萬歷46年,即公元1618年,是御僧妙玄奉神宗皇帝之命將梵凈山金頂古佛道場重新鼎興之后,由神宗皇帝下圣旨敕建的。執筆者為戶部郎中李芝彥。戶部郎中相當于中央朝廷的副部長。碑文全是楷書陰刻,共計1349個字,其中序文838個字,附文511個字。文章寫得駢麗華美,氣勢汪洋恣肆;內容豐富詳實,感情酣暢淋漓。是記錄靈山佛教發展歷史,確定靈山佛教地位的最權威、最有價值的資料,也是描寫梵凈山山川形勝的第一美文。 景點位置貴州省銅仁地區梵凈山……[詳細]
34、中天塔
中天塔
  中天塔中天塔座落于思南縣思唐鎮城東椅子山頂,始建于明朝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參政史賢始建。屢經修葺,塔身七層、六方,高40余米,額“鼎峙中天”。于烏江鲇魚峽口仰望塔身,高插云際;眺望江中,波光閃閃,塔影搖,為思南之名景,古以“雁塔標霞”榮居思南八景之列。有古詩贊日“夕陽反照撲窗紗,雁塔澈舟起暮霞;瑞彩運連村樹杪,晴光高壓郡人家。浮圖七級煙云擁,文筆千尋錦繡夸;對此詩情應更愜,椅山月上晚風斜”。“百尺飛來塔,中天鼎峙雄,峻撐關氣紫,平插嶺霞紅。仙帆拖殘影,霓裳拂半空;還疑五色筆,散彩赤城東”。……[詳細]
曠繼勛烈士故居
  地址:思南縣城安化街處曠繼勛故居位于思南縣城安化街,總占地面積為500M2,為三柱二瓜木房二棟,有正房三間,陳列室四間,接待室三間,馬房一間,廚房一間,廁所二間,漢白玉半身塑像1尊,石門、牌坊和圍墻等。現有烈士遺物有清代時期的象牙筷子1雙,木床1張,民國時期藥瓶1個,民國時期的肚兜1個,錢包1個,印章1枚,酒杯1個,棉背心1件,以及袖標、印章、行軍鍋、花瓶等。另外還有曠繼勛烈士生平在革命各個時期的照片數十張以及中央、省、地各級領導題詞的匾牌等。……[詳細]
煎茶宋代古墓群
  煎茶宋代古墓群俗稱“草寇墳”或“苗王墳”,位于煎茶鎮新場村大院子,為南宋時期石砌古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座墓分四處葬于相距約20余米的兩個山堡上,墓室形狀基本相同,均為石方結構單室墓,高約4米,長4.4米,寬2.07米。上封約1米厚的紅砂土質,外層與地平。一號墓室于解放前被盜掘。墓室內底部有石池腰坑,坑上置石棺床,后壁有供臺,頂端藻井中央有太極圖浮雕。二號墓右壁刻“加官”、“進祿”四字;左壁刻“寶玉”、“滿堂”四字。三號墓兩壁刻“東海”、“南山”四字。……[詳細]
瓦屋劉氏宗祠
  瓦屋劉氏宗祠。瓦屋劉氏宗祠位于瓦屋鄉瓦屋村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當時施溪長官司正長官劉紹基和黃道長官司正長官劉紹勛聯絡當時的各地族人集資而建,原為二進式院落,整棟建筑依山勢,拾階而上,由前至后為戲樓、正殿、南北廂房、后殿(-祠)面積1000平方余米,坐東向西。現存前天井、正殿及南北廂房,面積為50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前有過廊為穿斗抬梁式結構,牌樓和戲樓被人為改造,南北三級式封火墻保存完好,天井為石板鋪墁。司前劉氏宗祠是銅仁境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宗祠建筑。……[詳細]
萬壽宮古建筑群
  地址:貴州省石阡縣境內處全國最大的宮宇—萬壽宮古建筑群。萬壽宮位于石阡縣城北端。為明萬歷初年始建,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年間補修,占地3800平方米。牌樓式宮門雄偉高大,正殿和過殿座東面西。宮內分戲樓、正殿和花圃三大院落。整個建筑為木結構,鑲嵌以磚燒造的各種花、鳥、蟲、魚、走獸,圖案栩栩如生。戲樓翹角飛檐、上下楣枋刻有雙龍戲珠和三國演義故事等數十處高浮雕,其間,花飾綠、木飾紅、人飾金。萬壽宮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好最大的宮宇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丁家溪劉氏宗祠
  丁家溪劉氏宗祠。位于瓦屋鄉丁家溪村西200米處,始建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90平方米,坐南朝北,整棟建筑依山臨河而建,由戲樓、東西廂房及正殿組成,四周為青磚封火墻,正殿兩端為云跌式馬頭墻。西樓兩側廂房前為硬山式青瓦,戲樓前院由方形石板鋪成,南北長8.2米,東西寬13米,以“八”字形五級石階而上是正殿,面闊三間,前廊柵欄,月梁上有精美的圖案,兩次間后檐山墻上清嘉慶年間記事碑一通,為黔東祠堂建筑的典型之作。……[詳細]
思南古城
  介 紹 思南距銅仁市130公里,早在東漢時就已建成,境內古跡眾多,更有騰龍峽景區、四野屯風景區、郝家灣民居、烏江博物館等景觀。交 通 1、從銅仁汽車站坐車可直達。 2、從貴陽到思南約350公里,其中貴遵高速138公里,其余為二級柏油路,乘車時間約七小時左右。 貴州銅仁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狠狠丁香五月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亚洲一级性爱片免费观看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首页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