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廣元市旅游

廣元市文物古跡介紹

昭化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昭化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又名普賢寺,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此地文化底蘊厚重,是當地最為重要的紅色文化遺產。1933年6月,粉碎四川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之后,紅四方面軍73師攻克元壩子,于7月23日在元壩子建立以元壩子為主體的川陜省嘉陵縣蘇維埃政府。紅31軍276團1部在普賢寺駐扎兩年的時間里,組織群眾打土豪、分田地,保衛紅色政權,發展農業生產。強渡嘉陵江戰役前夕,紅軍在普賢寺內設立臨時指揮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副總指揮兼31軍軍長王樹聲等親臨寺內查看部署渡江戰役的準備工作。當時紅軍以普賢寺為中心,組織當地群眾扎竹筏運往虎跳,并在白鶴觀、一碗水等地隱蔽造船,與當地人民群眾結下深厚情誼。……[詳細]
廣善寺及魁星閣
  廣善寺及魁星閣(元壩區)1.廣善寺廣善寺始建于東漢,盛于明清,坐北朝南,三進院落,是印度高僧竺法蘭、迦葉摩騰建立的法壇,稍晚于洛陽白馬寺,為中國腹地建立的第二批佛教寺廟,是川北僧人受戒出家的著名禪院。現存寺廟為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復修保存至今,寺內藏有宋代石刻九龍碑等國家珍貴文物。成都昭覺寺、遂寧廣德寺與之頗有淵源,適時出資修建,均視廣善寺為主廷。保護范圍:南至大門前第一級臺階,東至臨街1米處,向西外延約50米至山腳,向北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2.魁星閣魁星閣又名魁星樓,始建于東漢永建三年(公元128年),位于柏林古街南北軸線與東西軸線的交匯點。因供奉“開文運點狀元”的魁星而得名,歷代多有修繕,現存0為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修建,樓高15米,三層樓臺,頂……[詳細]
《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石刻
  沿城南門外城墻東行到東門口,又有一個醒目的去處,那就是著名的《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石刻。石刻長12米,字大14厘米左右,共10條,計187字。它是全國內容完整,規模最大,保護最好的“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石刻。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經過劍閣,在城南駐扎一月,創立了普安鎮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播下了革命火種,紅軍走后,群眾用稀泥糊蓋才保住了它。保護范圍:以石刻為中心,往東15米,往西15米,北至城墻內2米,南至城墻外延6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向西外延15米,南、北與保護范圍重合。……[詳細]
白山涼橋
  白山涼橋位于蒼溪縣白山鄉單古村東4500千米處,東北靠飛鳳山,南接馬鞍山,為白山鄉至石馬鎮之交通要道。始建于清代光緒三年,系木構平橋,通長27.2米,寬5.5米,跨度17.7米,通高8.5米。橋下中央立一石墩,高5.2米,寬1.2米,用8根橫木支墊。橋板長5.5米,寬0.5米,厚0.06米,共47塊。橋面兩邊系雙層木質欄桿,橋上廊房為穿逗木梁架結構,房蓋小青瓦。現為川北片區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木構涼橋,并被載入《中國文物地圖•四川分冊》;2006年6月28日,蒼溪縣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白山涼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橋面中軸線中點為中心,東外延30米至東面引橋端,西外延30米至西面引橋端,南外延2.5米至檐口滴水處,北外延2.5米至檐口滴水處。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60……[詳細]
昭化古城城門
  昭化古城城門(含鮑三娘墓)(元壩區)1.昭化古城城門保護范圍:北門,以城門口為中心,東至馮經貴屋后15米,西至周繼秀屋后10米,北至廣昭公路南側4米,南至石板街道外延2米,面積90平方米;東門,以城門口為中心,東至魯德光屋后2.5米,西至茍貴生家1.6米界,北至陳修遠房后2.3米,南至茍貴生家屋后12米的圓周,面積452平方米。西門,東至趙鳳友家4.7米,西至趙鳳祥家3.5米,南北各向街道外延5米。2.鮑三娘墓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5米。……[詳細]
鶴鳴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鶴鳴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鶴鳴山道教石窟及石刻位于廣元劍閣縣普安鎮城東的鶴嗚山。鶴鳴山是“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保存著自東漢以來建造的道教石窟石刻以及始于北魏的道教造像。由于豐富的歷史內涵與精美的石刻造像藝術,鶴鳴山道教石窟石刻由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門迎首便能看見一尊儀態超凡的老君塑像,彰顯著道教的文化底蘊。順著廊道向內,依次可以看到鶴鳴山石刻中的“唐代三絕”:李商隱的《劍州重陽亭銘》碑,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以及重陽亭中的道教石刻造像。這些出土于唐代的石刻與造像,自有唐代的風骨與大氣。李商隱所撰《劍州重陽亭銘》以小篆為書寫字體,筆力道勁;顏真卿所書《大唐中興頌》,筆力豐滿,大氣磅礴,無怪乎世人贊譽“顏筋柳骨”;造像現存有五個龕窟,可惜其中的造像多有被盜,剩余的幾尊主像……[詳細]
明月峽棧道
  嘉陵江上游廣元段的明月峽棧道,是古蜀道的著名遺址——古棧道遺址。位于朝天區境內,嘉陵水穿峽而過,上有纖夫烏道,先秦棧道,戰國中期的金牛驛道等各個不同時期的道路交通遺跡,還有本世紀三十年開山鑿路形成的川陜汽車道,夾江并行的寶成復線和國道108線高等級公路。上下五千年的中國道路交通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是中國古今道路交通最集中,時間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故被譽為“中國古今道路博物館”,具有很高的考查研究價值。保護范圍:東至朝天關關口(含古今牛驛道、朝天關);南至常家溝;西至寶成線路基;北至明月峽地名碑北10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朝天關關口東500米;南至常家溝以原108線為中心,向東延500米處,向西延至嘉陵江;西至火焰山山頂;北以明月峽地名碑往北200米,以原108線為中心,向東至朝天嶺……[詳細]
橋溪江家大院
  江家大院是蒼溪縣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大發現,位于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橋溪鄉金龍村江家溝,距俞家嘴一公里左右。該大院呈四合院布局,單檐懸山式穿逗木結構,占地面積850平方米。據考證,1958年至1961年在江家大院辦公共食堂,就餐人數達300人之多。建筑內外遺留有辦食堂和**時期標語數十副,目前大都清晰完整。民居內木質窗花雕刻工藝精湛,保存較好。江家大院對研究清代民間民居建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保護范圍:以正廳門中軸線天井院壩中點為中心,向東、西外延13米,向南、北外延17.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50米,向西外延60米,向南外延60米,向北外延45米。……[詳細]
化林大隊舊址
  化林大隊舊址位于鶴齡鎮化林村,化林大隊曾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譽為“南方山區的一面紅旗”、“四川的大寨”,2012年7月,化林大隊舊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接待站辦公房、大隊倉庫、國家糧點、供銷社綜合樓、衛生站綜合房、中心水庫、林場、碾盤窩人造梯田等文物點占地范圍各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昭化古城紅色革命遺址群
  1934年4月3日,紅31軍和30軍各一部,沿大木戌、沙壩和朝陽星夜直奔昭化,隨即攻占了昭化縣城,紅軍在昭化古城雖然只有一個月短暫的停留,但在駐扎營地期間修養兵馬,操練軍事技術,發動革命宣傳,積極鼓勵當地青年參加紅軍,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昭化古城紅軍革命遺址群陳列館位于廣元市昭化區昭化古城游客中心,是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地址:廣元市昭化區昭化古城游客中心。……[詳細]
51、嵐黎寺
嵐黎寺
  嵐黎寺始建于東晉太元元年(公元375年),位于柏林溝鎮嵐黎村,屬柏林“五嵐”古景之一,清代以來培修,現保護完好。寺院呈四合院格局,四面凌空,寺內塑有釋迦佛、觀世音、地藏王等佛像二十余尊,數十株參天古柏圍繞佛寺,環境幽美。曾在寺中設黎山書院,盛名一時。“嵐橋相會”愛情故事中的魏公子曾在此攻讀。據清《廣元縣志》記載“廣南嵐黎寺有張飛鐵像高丈余的東晉文物”,惜已被毀。……[詳細]
52、二賢祠
二賢祠
  二賢祠從鐘古樓東街數百米便可進入著名的二賢祠。它是人們為褒揚劍州李璧、楊如震二人“拓城池、毀淫祀、建義倉、立仕學、罷繁苛、設養濟院,修路植柏”的惠政而建造的。祠內正殿及兩邊廂房保存完整,李璧、楊如震二人銅像,現保存在縣文物管理所。緊靠二賢祠的是明清建造的兼山書院。這些古建筑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們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和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詳細]
昭化龍門書院
  昭化龍門書院唯一四川廣元市昭化鎮昭化古城相府街。龍門書院始建于乾隆三年,嘉慶二十二年擴建,始為糧庫,后改為學堂,初名蔥嶺書院,后稱鳳山書院,再改龍門書院沿用至今,寓“魚躍龍門”之意。書院內現有一中廳,俗稱“名倫堂”,是將當時昭化境內考取功名的人的名字記載于橫梁之上,以表彰其功績,現簡稱為“名堂”,這就是名堂一詞的由來。保護范圍:東至昭化派出所新辦公樓西側屋基,南至昭化古城石板街1米處,西至鎮政府住宿樓東側屋基,北至鎮政府辦公樓南側屋基。……[詳細]
54、梁山寺
梁山寺
  梁山寺在劍門關大劍山絕頂,位于海拔1180米的劍門七十二峰的桃花峰與逍遙峰之間的“舍身崖”上,曾是梁武帝蕭衍于公元551年出家修行的地方。寺院主要景點有大門對聯、觀音殿、八角井等。地址:廣元市劍閣縣大劍山絕頂類型: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1小時門票 劍門蜀道景區通票100元包含……[詳細]
昭化古民居
  昭化古民居(怡心園、益合堂)(元壩區)1.怡心園保護范圍:東至王如志住房西側屋基,南至黃運紅住房北側屋基,西至巷道涂志華房屋東側屋基,北至石板街1米處。2.益合堂保護范圍:東至穆萬城和穆萬康房西側屋基,南至古城石板街1米處,西至張小健房東側屋基,北至揚仕清房南側屋基。……[詳細]
劍門孤魂姜維墓
  諸葛設關門,北伐率大兵,江山圖一統,姜維守劍門。諸葛病故后,伯約竭忠志,謹遵丞相囑,全力佐幼主。屯兵營盤嘴,未雨早綢緞繆。居高臨下,秣馬礪兵,森嚴壁壘,眾志成城。魏將鐘會,十萬精兵,軟硬兼施,屢攻劍門。漢軍五千,推進魏營;鐘會苦戰,趙趄難進,退避三舍,待機而行。副將鄧艾,0阻平,裹毯墜崖,直陷錦城。姜維詐降,刺探虛實,東山再起,光復漢室。0詐鐘會,毒計橫生,良將伯約,慘死魏營。劍門兒女,緬懷志士,雄關壘墓,永祭將軍。墓碑題“漢大將軍姜維之墓”;墓亭聯云:“志在中原,費盡平生膽智;神棲劍閣,永昭千代英靈。”姜維墓:漢將姜維死于成都,葬于劍門。墓為圓形,青石勒墻。墓碑高大,刻漢大將軍姜維之墓字樣。常有游人祭祀、緬懷亡靈。……[詳細]
明十四陵華嚴庵
  在陰平古道上另有一處神秘的地方,那就是青溪鎮南15華里雜木溝內的老廟子,這是始建于元,擴建于明、清,幾經毀損,歷經六百多年滄桑的明建文帝隱蹕之所--華嚴庵舊址。華嚴庵舊址在雜木溝深處蓮花山內的一個山包上,狀如皇陵。西側山溝內有巨石壘砌的城墻,沿城墻隨山而上有小路2里許直達山頂廟址。北面坡度較緩,下方較平坦面積約3000平方米。站在廟址上,向北遠眺,陰平山、馬盤山盡收眼底,東南西三面21座山峰如蓮花瓣狀逐漸合圍,華嚴庵就好象座落在蓮花盛開的蓮臺之上,其景美不勝收。華嚴庵這座深山古剎,在斗轉星移的六百多年里,歷經磨難,幾度興衰,廟宇雖毀,香火依舊,遺跡尚存。已發現石碑四塊,殘碑一塊,均是清朝所立,石佛像一座(雕刻年代無從考證)。其“廣佛碑”于大清康熙八年乙酉孟春月立,此碑保存完好,高1.7米,寬……[詳細]
陽岳寺千佛崖摩崖造像
  陽岳寺因有五十三佛、二十五佛等題材及唐天寶十五載(756)題記而列入省級文物。保護范圍:以3號龕為中心,向東、西各外延30米,向南外延50米,向北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80米,向西外延90米,向南外延90米,向北外延60米。……[詳細]
佛子巖摩崖造像
  佛子巖,位于旺蒼縣城東南23公里的遠景鄉,東倚寶鼎罐,南連核桃寨,西臨青江河,北接龍池。(圖一)峭壁陡立,巖高約24米,摩崖造像自南至北綿亙120余米。保護范圍:以佛子巖摩崖造像外緣為基線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中共川陜省蒼溪縣委舊址
  中共川陜省蒼溪縣委舊址年代:1933年2012年,中共川陜省蒼溪縣委舊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昌宮”為中心,向東、西各外延15米,向南、北各外延2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5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AⅤ精品国内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四区 | 亚洲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