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瀘州市旅游

瀘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北寨山老廟
  北寨山老廟北寨山的老廟最早建于漢代末,其規模不斷發展,到唐代時已蔚為大觀,后來發展到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東皇大雄寶殿、佛祖殿、代朝殿、逍遙殿四大正殿,兩廂有觀音殿、地藏王殿、十二殿等,是道教佛教合一的寺廟,歷來香火旺盛、遠近聞名。1000多年間,因天災-,老廟歷盡劫難,曾幾度毀于火災后幾度重建,“文革”期間幾乎全部被毀,被辦成村小多年,現在能看到氣勢恢弘的廟宇為最近一兩年內在原址基礎上按照原來的布局和規模重新修建,僅存少量殘破的柱基和石碑見證了歲月的滄桑,保留著真正的古跡。……[詳細]
62、鴻雁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鴻雁橋
  鴻雁橋,建于明代,為石質平板梁橋,呈東南—西北走向橫跨于九曲河上。橋長43.73米,寬1.37米,橋板厚0.47米。原為16墩17孔,現為15墩16孔。西北向東南第四、十一個橋墩上各有圓雕龍1條,第七個橋墩現存有圓雕鴨尾1個,鴨頭已損毀。橋墩東北端頂部為龍頭,西南端頂部為龍尾、鴨尾。龍頭上昂,張口含珠;龍身呈“S”形,刻有云紋;龍尾呈纏繞狀。鴨尾上翹,呈“V”形。其雕刻手法細膩,造型生動,甚有氣勢。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敘永松坡樓
  松坡樓前身為清朝貴州商會所建的忠烈宮(俗稱黑神廟,供俸南霽云)也是貴州商會(鹽商)所在地,當時的忠烈宮有大殿,耳房,戲臺等組成,而今天的松坡樓只是其一小部分,民國時忠烈宮改為東城公園,1915年12月袁世凱在京宣布帝制,蔡鍔將軍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護國討袁,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護國戰爭。蔡鍔為一軍總司令率領三個旅入川,1916年1月進駐敘永,司令部便設在忠烈宮,后來人們為了紀念蔡鍔將軍便把這改叫松坡樓,亭子也改叫松坡亭(蔡鍔,字松坡)這就是松坡樓的由來。松坡樓位于敘永縣敘永鎮東城社區人民醫院內中藥材倉庫,南距醫院大門300米。坐東北向西南,面闊7.2米,進深15米,高8.5米,面積108,小青瓦屋面,竹木結構二層樓,單檐穿逗式結構,檐下8根鏤空雕撐拱,石砌地基。現為人民醫院中藥庫房。……[詳細]
瀘縣彌陀寺
  彌陀寺坐東南向西北,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年(1574),康熙六十一年(1722)、乾隆五十九年(1794)先后培修。現除后殿已毀外,前殿和中殿尚存。前殿門左、右兩側的石墻上刻有花卉、人物等精美浮雕圖案。門額陰刻“吉祥福地”。殿內設石質惠民亭,亭高2米,左、右柱刻楹聯:“一生功業鎮巴蜀,萬古英靈顯彌陀”。亭內為石質川主菩薩像1尊。中殿設佛像3尊。該寺對研究明代宗教發展史和研究明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2月,瀘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瀘縣宋墓群
  (1)巖灣墓群保護范圍:以墓群邊界為基線,東北外延30米至水田邊,東南外延20米至水田邊,西南外延40米至田地處,西北外延50米至坡地處。建設控制地帶:在保護范圍基礎上,東北外延60米至巖灣屋基,東南外延70米至公路邊,西南外延50米,西北外延50米至青岡林山頂。(2)河壩頭宋墓群保護范圍:以墓群邊界為基線,東至金仁華宅基外緣,西至河壩頭宅基外緣,南至河壩頭山最南端,北至陳興國宅基外緣。建設控制地帶:東以金仁華宅基外緣為基線外延100米,西至舊橋河邊,南至五馬坪山沿,北至五馬村道路。(3)沙嘴宋墓群保護范圍:以墓群邊界為基線,東至胡運明宅基外緣,西南至高清華宅基外緣,向北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墓群邊界為基線,東至斷后龍坎壁,西至胡芳輝宅基外緣,南至馬懷生宅基外緣,北至曬壩魚塘竹林處。……[詳細]
66、龍燈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燈橋
  龍燈橋,建于清代,為2墩3孔石質平板梁橋,呈西南—東北走向。橋長7.15米,寬1.41米。兩個橋墩上各有圓雕龍1條。龍頭上昂,張口含珠,龍身呈“S”形。龍尾上翹,呈縱向卷曲狀。龍頭、龍尾高出橋面0.2至0.4米。該橋雕刻精美,技法嫻熟,線條遒勁,造型生動、逼真、大方,甚有氣勢,且保存較好,結構穩固,是瀘縣龍橋的典型代表之一,對研究清代的交通、經濟、民俗、雕刻藝術等有重要價值。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瀘縣龍蟠寺
  龍蟠寺始建于宋代,后于明萬歷二年(1574)重建。寺廟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現存大殿1幢,抬梁木結構,檐下設斗拱76朵,進深三間八架椽9.49米,面闊3間9.49米,通高9.5米。單檐歇山式屋頂,筒瓦屋面,屋脊用碎瓷片堆塑龍、吻獸等造型。門楣上刻有二龍搶寶、魚躍龍門等圖案。龍蟠寺對了解川南地區明代木構建筑及佛教文化的傳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88年2月,瀘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玉蟾山石窟
  玉蟾山石窟造像,始于宋,直至清代,其中以明代雕刻居多,共有71龕造像414尊。造像沿山體呈西南至東北走向分布。其中在玉蟾山金鏊峰周圍的崖石上最集中,造像達400多尊。玉蟾山摩巖造像多為佛教造像,亦有道教、世俗造像。大者數丈,小不盈尺,雕刻精美,風格各異。尤以“千手觀音”一壁的造像最具代表性。玉蟾山石窟對研究佛教文化的發展延伸和區域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1991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文昌宮萬壽橋
  文昌宮萬壽橋,建于清代,為4墩5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北—西南走向。橋全長14.4米,橋面寬1.68米。橋中部的兩個橋墩上各有1條圓雕龍,龍身呈“S”形,從橋墩底部向上緊靠橋墩,有昂首沖天之勢。橋南約40米有1座修橋記碑,碑高2.00米、寬0.78米,厚0.25米,但由于風雨侵蝕,字跡剝落,不能辨認。此橋雕刻精致,造型獨特,是瀘縣龍橋的典型代表之一。2005年10月,瀘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川南師范學堂
  川南師范學堂,始建于1901年,名“川南經緯學堂”,1902年改為“川南師范學堂”,舊址僅存大門,現位于江陽區梓橦路小學內。大門為磚石結構,呈“八”字形,坐東向西,占地面積50.3平方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頂。通高9.04米,寬6.55米,厚1.2米,大門正額有趙熙題書的楷書陰刻“川南師范學堂”6個大字。大門左側圍墻長7.25米,右側圍墻長6.8米,圍墻高4.53米。1984年4月,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麻柳灘紅軍渡口
  鳳龍堂、麻柳灘紅軍渡口位于古藺縣,年代為1935年。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為瀘州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瀘市府函〔2010〕259號)。(1)鳳龍堂紅軍渡口又名孫家壩紅軍渡口,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以渡口東西長50米,南北寬20米為定界。保護、建控面積約1000平方米。(2)麻柳灘紅軍渡口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以渡口東西長50米,南北寬15米為定界。保護、建控面積約750平方米。……[詳細]
72、金罡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罡橋
  金罡橋,建于清代,為4墩5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西走向,橫跨于龍溪河的支流上。橋長13.28米,寬1.46米,橋板厚0.39米。橋面共10塊橋板,橋板鋪于“工”字形橋墩上。橋中部的兩個橋墩上各有圓雕龍1條,龍首短吻,粗鼻,凸目;龍身刻云紋;龍尾呈纏繞卷曲狀。從東向西第二個橋墩龍首張口露牙,第三個橋墩龍首張口含珠。該橋是瀘縣龍橋的典型代表之一。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堯壩鎮古建筑群
  “堯壩古建筑群”位于川、黔、渝三省市結合部的四川省合江縣西南的堯壩古鎮內,地處川黔交通要道,有“川黔走廊”之譽。其中,東岳廟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中期數度擴修,其主要建筑為明代珍品,該廟建筑風格為川南一絕,布局得當,雕刻精美,明清建筑特色交匯,氣勢雄偉;古街道民居群部分為明代原始建筑,多數為清代重修,歷史原貌保存十分完好。古街長1000米,民居2000余間,總占地面積6.5萬平方米。堯壩鎮座落于川南黔北的古驛道上,此道也是夜郎古道之一。自古以來,川南黔北往來商賈、官方均在此停歇,官方因建堯壩驛站,“堯壩東岳廟及古街道民居群”由此而來,該建筑群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民居群寧靜平和,瓦脊連成一線,形成有節奏、有韻律建筑群落。雖歷經數百年風雨,仍古色古香,以其宏大規模和完好保護程度,被眾多專……[詳細]
苦橋子橋
  苦橋子橋,建于明代,為4墩5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南—西北走向。橋全長18.4米,橋面寬1.5米。橋中部的兩個橋墩各有1條圓雕龍。橋墩東北端頂部為龍頭,西南端頂部為龍尾。從西北向東南第二孔(現為第一孔)于20世紀50年代為利于過船,改造為拱券,拱高于橋面1.17米。該橋雕工精湛,線條流暢,造型逼真、獨特,是瀘縣龍橋的典型代表之一。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貫山井
  龍貫山井建于明代,分布在龍貫山西南側、東北側的黃砂石質山坡上,共17口井。其中,龍貫山西南側分布5口,東北側分布12口,兩側的井都略呈“一”字形排列,井間距0.5米至1米,井深0.5米至1米。井口呈圓形,直徑0.5至0.8米。這些井為原龍貫寺所建,是龍貫寺僧人及信眾的飲用水源。龍貫山井對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和龍貫寺的興衰有一定價值。1999年8月,瀘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76、白思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思橋
  白思橋,《瀘縣志》載:“傳清初士人白思建。舊志作白獅橋”,為7墩8孔石質平板梁橋,呈南—北走向。橋長22.9米,寬1.2米,高2米。由南向北第三、四、五個橋墩依次雕刻有獅、龍、象。獅口銜綬帶,龍張口含珠,象鼻向右彎曲。雕刻手法細膩,造型生動。該橋是瀘縣龍橋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對研究當時的橋梁建筑、雕刻技藝、交通等提供了實物資料。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77、江安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安橋
  江安橋,建于清代,為6墩7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西走向。橋全長19.14米,橋面寬1.3米,橋板厚0.4米。橋東和橋西第二個橋墩上各有圓雕龍1條。橋東約5米的小路旁有石質長方形單碑1通,碑寬0.87米,高2.1米,厚0.25米。碑上刻《重修江安橋記》,橋記內容大部分字跡風化脫落,依稀可見部分捐資人姓名、大清同治六年等字樣。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五明寺山門
  五明寺山門建于明代,坐東北向西南,為石質仿木構四柱三間二重檐廡殿頂牌樓,筒瓦屋面,花卉瓦當,頂設鴟吻。山門面寬7米,通高6.5米,其前后兩面淺浮雕人物、動物、花卉圖案。明間正、背面門額刻“太獄靈臺”,“垂光勝境”、“萬歷十五年丁亥歲春二月吉旦”等字樣。山門整體較完整,但石刻表面風化嚴重,明間碑頂右端斷裂傾斜。此山門石刻雕工精細,圖案構思巧妙,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詳細]
奢王府遺址
  奢王府遺址位于四川省古藺縣馬蹄鎮馬嶺村六組,距馬蹄鎮政府所在地1.6公里,已有600余年歷史,是明末奢王奢崇明的府邸遺址。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為瀘州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瀘市府函〔2010〕259號)。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以奢王府遺址兩石獅基座為基線,東、南、西面各外延20米,北面外延15米,東西長50米,南北寬35米。保護、建控建控面積約1750平方米。……[詳細]
80、蜘蛛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蜘蛛橋
  蜘蛛橋,建于清代,為2墩3孔石質平板梁橋,呈南一北走向。長10.86米,寬1.29米。兩個橋墩上各有圓雕龍1條。龍頭、龍尾高出橋面0.25至0.4米。龍頭上昂,龍身呈“S”形。由西向東第一個橋墩龍頭口微張露牙,龍尾上翹呈縱向卷曲狀;第二個橋墩龍頭張口露牙、含珠,龍尾上翹呈縱向纏繞狀。其雕刻手法較為細膩,精巧而大方。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婷婷在线亚洲综合一页 | 日本日本乱码视频在线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二区 | 亚洲国产区中文 | 亚洲色影在线网站 | 日韩精品福利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