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貴港市旅游

貴港市文物古跡介紹

武平桂三縣農軍指揮部舊址(盤龍新屋)
  武平桂三縣農軍指揮部舊址(盤龍新屋)位于桂平市金田鎮安眾村,年代為1927年。武平桂三縣農軍指揮部舊址(盤龍新屋)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營盤黃氏民居
  營盤黃氏民居位于平南縣思旺鎮花石村,年代為清。營盤黃氏民居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鄉村古民居群
  南鄉村古民居群位于桂平市中沙鎮南鄉村,年代為清。南鄉村的傳統建筑內容豐富,令人驚艷,不僅有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建筑,還有部分宗祠建筑和極少數軍事防御建筑。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建筑有懸山式、硬山式兩種,依山建造,錯落有致。傳統民居建筑以院房組合為主,多為土木、磚木結構,與青瓦覆蓋自成一體,坐甲向庚。其中歷史建筑尤有特色,既有宮廷式建筑,又有歐式建筑,飛檐翹腳,雕梁畫棟,中西融合,古洋并重,彰顯了古韻南鄉開放包容的姿態,也是古絲綢之路文化交往的見證。南鄉村古民居群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南粵東會館
  粵東會館時代:清道光地點:大安鎮鎮大街保護范圍:前至鎮東街,后至鎮中街,右至惠福夫人廟為保護范圍與控制地帶。……[詳細]
天堂寺碑刻
  天堂寺碑刻位于貴港市覃塘區石卡鎮石卡村22隊,年代為清代。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天堂寺碑刻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萬丈沖口遺址
  萬丈沖口遺址位于貴港市覃塘區大嶺鄉江頭村大角新村南約300米郁江右岸臺地上,年代為新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萬丈沖口遺址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義合革命烈士墓及紀念碑
  義合革命烈士墓及紀念碑位于貴港市覃塘區東龍鎮義合村義和小學內,年代為1963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義合革命烈士墓及紀念碑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168、云表渡槽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表渡槽
  云表渡槽位于貴港市覃塘區五里鎮云表村蓮塘屯嶺上,年代為1969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云表渡槽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169、陸村渡槽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村渡槽
  陸村渡槽位于貴港市覃塘區石卡鎮陸村13隊,年代為1974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陸村渡槽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柳烏福蔭橋
  柳烏福蔭橋位于貴港市覃塘區山北鄉柳團村柳烏屯水碾河上,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柳烏福蔭橋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171、尚龍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尚龍寺
  尚龍寺位于貴港市覃塘區山北鄉雙巖村上龍屯后麒麟山腰,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尚龍寺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中共廣西省第一期黨員培訓班舊址
  中共廣西省第一期黨員培訓班舊址位于貴港市覃塘區東龍鎮東龍社區冠嶺屯,年代為1938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中共廣西省第一期黨員培訓班舊址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桂平革命烈士紀念碑
  桂平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桂平市西山風景名勝區北面,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有關部門查實,桂平共有革命烈士433名(含區外客籍44名),為緬懷先烈光輝業績,褒揚、繼承革命先烈精神,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于1981年建設革命烈士紀念碑,1987年,廣西區人民政府下撥?钚藿ㄟ@項工程,并決定樹立黃日葵、胡福田烈士雕像;1990年秋經玉林地區行署批準建立桂平革命烈士紀念碑公園,到1992年夏竣工,是年7月1日舉行紀念碑、烈士像落成揭幕典禮。桂平革命烈士紀念碑呈方形,占地約1100平方米,通高約21.5米,分臺座、碑座、碑體三部分。臺座呈方形有三層,一、二層有欄桿,四面均有臺階。臺座上是碑座,碑座正面刻“桂平革命烈士紀念碑銘”。碑體正背面分別刻“革命烈士紀念碑 戊辰年廖聯原題”,左右面分別刻“革命英烈……[詳細]
封侯巖摩崖石刻
  封侯巖摩崖石刻位于貴港市覃塘區古樟鄉川山村華堂屯馬騮山半山腰上的封侯巖洞中,年代為1612年。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封侯巖摩崖石刻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桂平譚氏宗祠
  譚氏宗祠,位于桂平市西山鎮嶺頭村蓮塘屯內,建于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平面呈長方形,坐西北朝東南,占地534.6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兩進五開間,高兩層,每進之間有天井相隔,天井間設廂房。磚木結構,懸山頂,博古脊飾,蓋小青瓦。內部裝飾主要有:前座設木隔扇門窗,后座設落地罩神龕。譚氏家族歷來勤耕重教,為國輸送了許多優秀人才,其中譚鴻漢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后任團長,參加了上海淞滬會戰,譚鴻英1944年在桂林保衛戰中英勇抗日,精忠報國,為國捐軀。譚氏宗祠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和勵志教育的好場所。……[詳細]
東龍永安橋
  東龍永安橋位于貴港市覃塘區東龍鎮東龍社區仙橋路118號陳家強宅東側約20米的橋凳河上,年代為1889年。類別為古建筑。東龍永安橋為覃塘區文物點![詳細]
新安村耀沖屯春山堂
  新安村耀沖屯春山堂,位于桂平市中沙鎮新安村耀沖屯春山莊內。春山莊創建于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由黎懋績、黎懋驤、黎懋勤三兄弟共建,黎肯堂設計監建。工程浩大,歷時11年于1900年建成。春山莊主體建筑坐南向北,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座,左右橫廊、四角炮樓。平面呈長方形,原建筑三進五開間,磚木結構,懸山頂,小青瓦。各進之間天井用青色火磚鋪設,以黎儒報號春山遂名“春山莊”。第三進設以廊道,置卷柵,其東西兩側各設一組橫廊。春山莊歷盡百年滄桑,現僅第三進及東西橫廊保存較好,占地總面積約232平方米。中堂名曰“春山堂”,中堂上方正中設以木質彩繪、木雕鑲螺鈿神龕一只,上刻“福祿壽”三字,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在桂平市神龕中極少見。這里人杰地靈,在清代就有太學生6位,清監生1位……[詳細]
桂平接龍橋
  桂平接龍橋又名仁壽橋,位于桂平市西山鎮城南街郁江北岸上,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清康熙、嘉慶均有重修。1971年修建城區防洪堤時占用到接龍橋西北一側的橋面,橋面變窄,橋為石造單拱橋,用青石板鋪設橋面。橋拱跨度為6.5米,橋孔現已用石頭和水泥堵塞。橋長72.6米,寬4.4米,臨郁江一側有石欄桿,欄桿兩頭均設有抱鼓石。此橋工程浩大,設計科學,為解決桂平城區交通和防止水患發揮了重大作用。……[詳細]
牛秀嶺甘氏民居
  牛秀嶺甘氏民居,位于桂平市大灣鎮山塘村牛秀嶺,始建于1959年,由甘聚仁、甘聚義等六兄弟共建。該建筑坐西北向東南,總建筑面積900多平方米,占地1200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兩進五開間,磚木結構,懸山頂,蓋小青瓦,南北兩面各有一組橫廊,1967年在南北兩面各增建一組橫廊。兩進之間為天井,天井用青磚鋪設,部分磚中戳印有一個“泰”字,是甘氏前輩寄寓后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博大胸懷,是他們家國情懷的崇高境界與安身立命的體現。甘聚義曾為成都軍區某獨立團參謀長,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鴨綠江戰役、抗美援朝戰爭,曾在淮海等戰役中分別榮獲過二等功獎章一枚;三等功獎章一枚;解放獎章一枚;紀念章五枚。該建筑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地方民居建筑風格![詳細]
馮宇明故居
  馮宇明故居,位于桂平市尋旺鄉先鋒村馮屋屯,該故居由馮宇明建于1968年,坐西朝東,由當地建筑名匠盧信興主持設計與施工。故居平面呈長方形,主體建筑為兩進三開間,兩進之間設置青石板鋪設的天井,天井兩側為橫廊,磚木結構,懸山頂,蓋小青瓦,占地總面積322.36平方米。明堂內供奉馮氏先祖牌位及懸掛馮氏家訓,兩進的稍間均設二層木樓,整座建筑布局嚴謹考究。馮宇明(1925.8—2010.5)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積極參加地下黨組織的抗戰活動,在先鋒村鎮海宮、擔水步等要地組織村民挖壕溝,設置障礙以防止日軍進犯宗耀村(今先鋒村),晚間值守巡邏,守護村民的平安。他1952年畢業于廣西桂林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擔任過柳州干部文化學校教員,主要培訓老紅軍老戰士學習文化,還擔任過廣西日報記者、桂平縣文化館館長、桂平縣……[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久久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 日韩一本之道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中文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