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崇左市旅游

崇左市文物古跡介紹

1、太平古城 AAAA
太平古城
  崇左城區太平鎮,位于江州區西南部,她位于左江中游,地跨左江南北岸。湘桂鐵路自東向西南穿過江南城區,左江從西南入境,往北而南迂環城中,再繞向東北面流去。古有“麗水四折,環其三面,其形若壺,故名壺城”之說。指三面被左江環繞,為一個右岸的牛軛狀河堤。元明以來,人們依山形就水勢從中營造了一個葫蘆城。它取寶葫蘆的靈氣,只有一條大路從葫蘆口進城,四座城門牌號臨江而開。葫蘆城之內人群聚居,財富聚集,經濟繁榮。清太平知府甘汝來作詩《閱壺關城》:“壺城明初建,得名因形模。麗江凡四折,如環抱其郭。東西南三面,阻江無他虞。城北兩江口,為陸為通衡。”太平鎮歷史悠久,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閏六月置太平路。太平路治所今城區太平鎮。太平府古城墻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墻為土石磚結構,城墻“高二……[詳細]
2、憑祥友誼關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憑祥友誼關
  憑祥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墻,右側是右輔山城墻,尤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友誼關位于廣西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18公里。早在漢朝這里就已經設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初叫雍雞關,后改名界首關、友誼關,大南關,明朝設鎮南關。1953年1月,經當時的政務院批準,改稱睦南關。1965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改名為友誼關。1995年2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連城要塞遺址和友誼關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樓閣兩部分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積為365.7平方米,長23米,底寬1……[詳細]
3、龍州小連城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州小連城
  小連城,又名將山炮臺,位于龍州縣彬橋鄉,距縣城龍州鎮3公里。其山脈綿長,最高海拔310米,占地14平方公里。清光緒12年公元1886年,為抗法名將、廣西提督兼對汛督辦蘇元春為抵御法國軍隊入侵所建,時為桂越千里邊防線上的指揮中樞兼提督行轅。依山勢共筑有炮臺十五座,裝備德國克魯伯大炮,扼守龍州的水陸門戶,是一處重要的國防要塞,有“南疆長城”之稱。小連城,為清代邊防督辦蘇元春所建。蘇元春是廣西永安(今蒙山縣)人。據說他曾參加過張高友的農民軍,后投入湘軍席寶田部。因鎮壓貴州苗民起義有功,被提拔為總兵。中法戰爭期間,署理廣西提督,1885年隨馮子材在鎮南關(今友誼關)大敗法軍。1885一1903年間任廣西提督,并督辦邊防,守御南疆。他“取連城險塞,屯兵積糧”,“建行臺其上”,“筑炮臺百三十所”,屹然成……[詳細]
大連城
  大連城位于憑祥市北面1.5公里處,又名大壘城,簡稱連城。這里風光旖旎,洞奇石秀,是廣西別具特色的旅游勝地,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法戰爭結束后,朝廷任命蘇元春為廣西邊防提督,蘇元春考慮到鞏固邊防的需要,將提督府從柳州遷到龍州。因龍州離鎮南關太遠,為便于指揮和調動軍隊,便在憑祥開辟大連城,建立提督行署并親自坐鎮防守。大連城就這樣成為了當時的廣西邊防軍事指揮中心,相當于現在的廣西軍區司令部。大連城的風光,大致可歸納為“營、宮、井、洞”四個字。“營”是指遍布山頂和山谷的炮臺、石壘、古營盤和衙門等古軍事設施;“宮”指的是武圣宮;“井”是指福、祿、壽、喜四口古井;“洞”是指白玉洞。蘇元春曾經寫下一首贊美大連城的詩篇:“群山聚秀辟連城,此地潛藏百萬兵;備械儲糧根本固,從來險要自天成。”這首詩既贊美了……[詳細]
左江歸龍斜塔
  左江歸龍斜塔位于崇左市江州區太平鎮大村附近左江河道中一座叫鰲頭山的小島上。斜塔斜而不倒,堪稱奇觀。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廣西唯一的斜塔。世界八大斜塔是意大利比薩斜塔、德國肯道塔、英國議會大廈方塔、中國遼寧綏中斜塔、江蘇虎丘斜塔、上海松江斜塔、湖北當陽斜塔以及左江歸龍斜塔。左江歸龍斜塔相傳是為了鎮妖辟邪而建。鰲頭山位于左江急轉彎處,波濤洶涌,漩渦翻卷,常吞沒過往船只。有“十船過彎九船翻”之說。人們認為江中有妖魔作怪,所以建塔以鎮之。還有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左江里的妖龍,常常興風作浪,掀翻拖沉過往船只。后來,有個叫水寶的后生,憑著一身的本領,斬殺了妖龍。當地村民為了紀念他為民除害的功績,建了此塔,取名歸龍塔(又名水寶塔)。歸龍斜塔共5層。始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年),至崇禎二年(1629年),建……[詳細]
花山巖畫(花山壁畫)
  巖畫刻畫在上述諸縣境內的左江、明江兩岸的花山、珠山、高山、龍峽等地臨江的石灰巖峭壁上,共保留有六十幅古代壯族人民的藝術杰作,繪有人像1770余個。因為寧明縣的花山壁畫發現得最早,圖像最多,畫幅最大,故統稱為“花山巖畫”。花山位于寧明縣馱龍鎮的左江岸邊,在它臨江的那面高260米的山崖上畫滿了各種呈土紅色的圖畫。據考證,繪畫年代在東漢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了。在這組規模宏大的圖畫中,人物形象雖然線條粗獷卻又栩栩如生,有佩刀劍的,有戴桂冠的,是頭人或指揮者,周圍都有一群“小人物”朝著他,組成了一幅幅情境各異的畫面。這些畫的象征意義現在已無從得知,古代的人們是怎么在這絕壁上作畫的,現在也已經不知道,只是學者們和游客們仍在絡繹不絕地前去觀賞、研究,目睹祖先留下的痕跡。相關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詳細]
龍州紫霞洞
  紫霞洞又名觀音巖,位于龍州縣城東20公里處上金鄉境內的明江兩岸崖壁上,洞口高出水面約50米,洞內有廟宇、供奉觀音大菩薩,俗名觀音洞。歷代設案敬佛、廣迎香客,影響至港澳南洋。洞口天河邊有一排天桃古樹、十分壯觀,洞內鐘乳石復垂,著羅傘、石幔、蛟龍、各肖物類千姿百態、目不暇接,歷代摩崖石刻不少,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宗教旅游勝地。紫霞洞分為左右兩洞,面對洞口,左邊是正門,大理石鏤字,上 書-“紫霞洞”,對聯是:“法雨宏施南海澤,慈云遠覆紫霞山”,是新近制作鑲嵌上去的。而當年的陽刻對聯石柱則已經斷成幾截,凌亂地丟棄在正門右邊的地角上。紫霞洞最精彩的看點,是功底深厚老道嫻熟的明清書法摩崖字刻,整個洞的摩崖字刻非常壯觀而且耐看,對于書法愛好者來說,著實如臨碑林,不亞于桂林疊彩山,總是百看不厭。從字體來看,以楷……[詳細]
天等萬福寺
  萬福寺萬福山古名獨秀山,位距天等縣向都鎮北郊1公里處,孤峰拔地而起,圓柱形如卓錐。高約60米,腰徑約50米。四周一派良田。河水流經山下,公路直達山前。山的西面有寬敞溶洞,洞分3層。清康熙拾壹年(公元1672年),當地群眾沿山洞口建起寺廟,取名萬福寺。洞的下層建成文武廟,供奉孔夫子、關公、岳飛等3位歷史人物。長年香煙繚繞,鐘聲輕揚。廟門刻一副對聯曰:文筆紀春秋萬古綱常昭日月武功扶漢宋兩朝義勇壯山河二層為觀音寺,內供觀音菩薩。兩邊廊柱上各塑有蛟龍,盤柱而上,栩栩如生。可惜在極左年代被打爛,痕跡仍留。寺門上掛一匾額曰“慈云廣被”。古時,寺廟曾有和尚住持,周圍群眾常到洞里求神拜佛。三層是一大洞口,穿山而過。洞前石壁上架一天橋,用枧木構成。雖經300多年之久,仍固若金湯。登橋遠眺,向都山城盡收眼底;移……[詳細]
恐龍化石發掘遺址
  那派盆地位于扶綏縣山圩鎮境內,是我國重要的早白堊世脊椎動物化石產地之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屬中生代斷陷盆地。白堊紀初期,盆地里各種生物繁盛,尤其是中生代的恐龍。那派盆地恐龍化石最早發現于1971年。197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侯連海等人到了廣西,與廣西博物館工作人員一起對上英屯恐龍化石地點進行了調查和試掘,先后發現了雙殼類、龜鱉類、硬鱗魚鱗片、弓鮫牙齒等化石,其間發現的早白堊世“中國上龍”(后鑒定為棘龍)擴大了棘龍類在亞洲的分布,以前只在泰國和日本發現,這次則是在中國首次發現。1994年,廣西自然博物館對那派盆地恐龍化石地點展開了為期20天的調查和試掘工作,在那派盆地發現了十幾處恐龍化石地點,并在蘢草嶺莊稼地發現了不少恐龍化石碎塊。2001年在山圩鎮那派盆地產出了世……[詳細]
陸榮廷舊居(業秀園)
  龍州水口業秀園亦稱陸榮廷舊居,位于龍州縣水口鎮舊街,修建于1919年,是陸榮廷擔任廣西都督期間,宴請賓客、會晤外賓的堂室。陸榮廷當年修建時為紀念其父陸業秀,取名業秀園。陸榮廷是廣西壯族史和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頗大的重要歷史人物,他傳奇的人生起點在龍州縣水口鎮,業秀園見證了他從初露崢嶸到登上事業頂峰的傳奇經歷。1996年,業秀園被龍州縣人民政府列為龍州縣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元月起,在龍州縣有關部門的積極爭取和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業秀園投資900多萬元按歷史原貌進行維護修繕,并不斷充實有關文物,修繕工程于2012年4月竣工。業秀園陸榮廷舊居原為清末總衙署舊址,由主樓、前后庭院、門樓、戲樓組成,總占地7000多平方米。經過四年多時間的修繕,龍州陸榮廷舊居陳列館于2012年5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陸榮廷……[詳細]
沉香角遺址
  稱作“人間仙境”的龍州縣上金鄉左江段沉香角。沉香是一種名貴藥材,是沉香樹或白木香樹的樹干上變異出來的,叫結香,具有降氣納胃、調中平肝、下氣附痰、暖精壯陽等功能。傳說此處水底下曾有一棵沉香樹,其香無比,魚0-其皮、肉變得格外鮮美,人們叫此魚為沉香魚,視為珍品,此山由此而得名沉香角。沉香角坐落左江左岸,隔江為荷村。是一串連綿不斷的大斷崖,橫空排列如銅墻鐵壁。山腳下巨石壘壘。山前,一個大沙灘平平展開,面積近70公頃,左江兩岸翠竹相依,農舍小院點綴其中,農田交錯,環繞四周的山將左江、農舍、農田環抱,呈“盆地”狀,構成了一幅色彩和諧、儀態萬千的原生態山水田園畫,形成了自然資源與農耕文化詩意般的田園牧歌組合體,是廣西區內稀有的“世外桃源”。站在根村坳上居高俯視,橫空而立的沉香角氣勢十分雄偉。現在,為了發……[詳細]
法國駐龍州領事館舊址
  法國駐龍州領事館舊址1996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公布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法國駐龍州領事館是兩幢結構相同的法式二層樓房。樓房層高5米,單體長25.66米,寬15.2米,面積780平方米,兩幢樓房總面積1560平方米。樓房地面鋪著石板,屋頂覆以金屬瓦片,中間兩座旋轉式樓梯和樓板均用枧木精制,四周開20只大拱門,拱門向內為2米寬的走廊,整個建筑堅固而別致。法國駐龍州領事館設立之初,設領事1人,文案、醫生各1人。1898年裁去正領事,只設一名副領事,以領事館醫生兼之,文案翻譯改用中國人。民國9年(1920年),龍州副領事又改為正領事。民國11年11月,法屬越南總督選派在河內醫學院畢業的一名中國人到法國領事館服務,并設法醫院,施診施藥。民國28年,領事館內增加兩名越籍館員。法國領……[詳細]
穿巖古道
  穿巖古道,位于廣西桂林市永福縣百壽鎮江巖村穿巖屯以南約700米至茶樹坪屯境內,是石窟寺及石刻,年代隋至清,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條被歷史塵封雪藏起來的“南方絲綢之路”,未被現代文明浸染。距離古城約12.8公里。位于穿巖屯,溝通南北村落,總長約1千米,寬1.2-2米,局部寬3-5米,以大青石鋪成。古道因穿越大巖洞而得名。古道穿越巖洞部分長約60米,巖洞呈南北走向,西邊低,高約3米,東邊高約10米,洞口呈扁橢圓形,洞內巨石橫亙,寬敞明亮,可容千余人。巖壁溜光,平在如刀削;南面巖壁有清州牧武越熊題刻的“靈巖一竅”和其他石刻多處,北面巖壁刻王天卿題的“洞天一色”,參將陳大器篆刻題詩一首。南巖口東側曾修靈巖寺,西側修文昌閣,民國初年已毀。這些摩崖石刻中,最神秘的就是那塊被稱為百壽“天書”的變體篆字……[詳細]
敢造遺址
  敢造遺址,位于廣西扶綏縣城左江北岸的一處史前遺址,2014年年4月以來,為配合廣西郁江老口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對敢造遺址、江西岸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并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在遺址中,發現了墓葬、石器、陶片、青銅器和動物骨骼等文化遺存,其中不乏珍奇之處。 在敢造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工具,包括骨制的錐、鏃、魚鉤、針,蚌殼制的鏟、穿孔蚌刀,更有數量豐富、形制多樣的研磨器和石制品。從出土物的類別及堆積情況看,這里應該有一個石器加工點。 這里出土了很多研磨器、石料、石器成品或半成品等,還有大范圍的用火遺跡。想來在五六千年前,這里就有了小作坊。 發掘中還發現了大石鏟和青銅器這兩個時期的文化遺物,例如發現了一件殘缺的青銅矛。成為了解廣西史前文化的內涵、特征和發展序列提供了重要資料。大……[詳細]
太平府故城
  太平府故城,位于崇左縣太平鎮,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內置城門五個,城墻上另設置敵樓十余座,現存朝陽門、安遠門、鎮邊門三個城門和1360米城墻。太平府故城內置城門五個,東為“長春”,南為“鎮安”,西為“安遠”和“鎮邊”,北為“拱辰”。另設置敵樓十余座。明永樂6年左江大水泛漲,淹塌城垣400余丈,又征各州民助修,易用石砌。后幾經修復,又逐年倒塌。現尚存“長春”(東門)、“鎮邊”(大西門),“安遠”(小西門)及殘墻約1360米,是迄今廣西保存較為完整的明代府治石城。太平府故城的古老街區沿城墻內呈網線狀分布,街區內設有書院、城隍廟、太平府、北朝府、玄真觀、南津古渡碼頭等30多處人文景觀,太平古城有“麗水四折,環其三面,其形若壺,故名壺城”之說,城區四周環山繞水,山清水秀,風光綺麗,建筑風格……[詳細]
岜字山摩崖石刻
  岜字山摩崖石刻位于大新縣恩城鄉東南面的岜字山500米處,在這片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的崖壁上遍布著各類石刻詩文、題詞、墨跡、畫像等100多處,書法以行書、草、楷書居多風格各異,為研究大新縣的歷史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態資料。在岜字山的諸多石刻中,最具代表的應該是元末明初趙勝保、趙斗清及萬歷年間的趙芳聲等人的詩文石刻。趙芳聲《登觀音寺分得“龍”字》詩文刻于明代萬歷已酉即1585年。有詩句“不勝檻外頻游客,誰識叢中有臥龍,幽谷云迷松頂鶴,鳴蟬音泠寺邊鐘。”大概講述了其游覽恩城山水的心境。崖壁上除了詩文石刻,還有許多明清時期的墨跡,其中《洪武四年三月同僚接風游此吟》的墨跡。落款為明代洪武四年,即是1371年。這幅書法作品用筆優雅從容,線條流暢飛動,方圓并用,寥寥數字,卻有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神采。岜字山除墨……[詳細]
窮斗山摩崖造像
  窮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新縣全茗鎮靈熬村朋大屯東約2公里的窮斗山,碑文記載,原窮斗山巖內共雕刻有“觀音”、“仙侶”、“醉仙”、及“方公與予”之像等四組。實地考察,觀音造像已不存,現仙侶、醉仙、“方公與予”之像依舊,除此之外在洞口兩邊及上方還發現方神動物一組。洞內石壁上,有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茗盈土州李氏土官命石匠雕刻的摩崖造像30多尊,其中觀音一龕2尊,仙侶十八龕21尊,醉仙二龕8尊。以及土官自身及其老師的造像。此外,在洞口上方石壁上,還刻有青龍、白虎、朱雀、芳草、祥云、瑞日等圖像。這些造像形態逼真,造型生動,神態自然,色彩艷麗。洞內原立有石碑一塊,高80厘米,寬50厘米,厚12厘米,為明代嘉靖二十六(1548年)年所立,碑文記載當年造像之事。2000年7月19日,窮斗山摩崖造像經廣……[詳細]
越南共產黨駐龍州秘密機關舊址
  越南共產黨駐龍州秘密機關舊址越南共產黨駐廣西龍州秘密機關舊址,位于中越邊境上的廣西崇左市龍州縣城南街。自1926年起,胡志明等越南革命者陸續來龍州縣,利用縣城南街99號、營街81號等地點作為越南印度支那共產黨的秘密機關和交通聯絡點,為越南的革命運動運籌帷幄。2005年龍州縣投入資金對胡志明曾經生活過的南街99號進行復原、修繕。2006年5月19日胡志明展館正式開館。2013年5月,越南共產黨駐龍州秘密機關舊址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八軍軍部舊址
  紅八軍軍部舊址位于龍州縣城新街19號,1985年2月1日對外開放。總占地面積4922.5平方米。原為龍州乃至廣西西南地區有名的“瑞豐祥錢莊”,由一幢法式建筑風格的樓房和一幢中式傳統建筑組成,是龍州起義前后黨的領導機關和紅八軍軍部所在地。當時左江地區的蘇維埃臨時革命政權機構-左江革命委員會也設在這里。1929年12月初和1930年2月初,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先后兩次到龍州停留20多天,在此期間他組織、領導和發動龍州起義,開辟左江革命根據地以及創建中國紅軍第八軍,他一直選擇在這幢法式建筑里居住、辦公。紅八軍成立后,在瑞豐祥錢莊設立紅八軍軍部,以指揮廣西左江地區的革命斗爭和軍事行動,瑞豐祥錢莊因此被稱為“紅軍樓”。工作之余,鄧小平同志在樓前親手栽種下了兩棵柏樹。如今,這兩棵柏樹己長得挺撥、蒼……[詳細]
龍州伏波廟
  伏波廟,是專祀伏波將軍的祠廟。位于龍州城南利民街東端臨江高坡上,處在龍州(舊)八景之“古塞遺祠”。該廟坐東朝西,占地2000平方米,主體工程600平方米。分前后殿,呈凸型,前后對稱,磚木結構,地臺邊上砌雕花石板,鏤花屋檐,屋脊鑲嵌臺灣陶藝,前殿石柱刻有對聯。當地民眾為紀念伏波將軍馬援征戰平叛惠利于民而樹碑立廟,廟內有將軍塑像,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歷經數次重修,立有碑記。每年農歷四月十三為“伏波誕”,善男信女等香客聚至,為地方盛世。1986年5月24日公布為龍州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南至龍憑公路邊,西北面至河邊,東面距莊蘊寬紀念碑外4米處,從公路至河邊劃一直線(1986年核定公布所示圖),為伏波廟等5個文化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四周從保護線外延30米內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婷婷丁香中文在线综合一区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一区不卡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大片在线免费看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