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商丘市旅游

商丘市文物古跡介紹

41、魏堌堆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魏堌堆遺址
  魏堌堆遺址位于店集鄉魏堌堆村,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高出地面1.5米,重點保護面積92800平方米。文化層厚4.5米,下層內含大汶口文化的罐、甕、盆、杯等器物,有夾砂和泥質灰陶,紋飾有方格紋、藍紋等;中層含有龍山文化的遺物,器型有鼎、深腹罐、單耳罐、碗、平底盆等,生產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鏃、蚌鏞、陶紡輪和陶網墜等,屬造律臺類型遺址(距今約4000年);上層埋有許多秦漢時期的空心磚、石棺墓葬,疊壓達三層,內涵相當豐富。該遺址對研究南亳遺址具有重要的意義。遺址頂部中央,有伊尹墓,墓高4米,周長75米,墓前有伊尹祠,現有大殿三間,另有祭殿、卷棚、花戲樓等建筑,并有祭祀內容的明清石碑20余通。伊尹墓周圍現有古柏樹183棵,最大胸圍3米,相傳,伊尹生于空桑,死后葬此。伊尹曾為阿衡,……[詳細]
42、新四溝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四溝
  新四溝位于永城市李寨鄉境內。新四軍游擊支隊進駐永城書案店后,把當地民眾當作支隊的生命線,把和民眾的合作當作是進行一切工作的杠桿,著力進行團結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工作,堅決為民眾的利益而斗爭。李寨鄉全境地勢較低凹,逢雨季莊稼年年被淹。為了幫助當地群眾發展農業生產,改善自然條件,游擊支隊和當地群眾在司令員彭雪楓帶領下,從新興集到長嶺南,查看地形,決定開挖溝渠,根治水患。1939年9月第一期工程動工,彭雪楓帶領指戰員到工地與農民一起勞動,大干十幾天,挖了十多華里的排水大溝。之后又開展了第二期工程,次年春完工。新四溝西起李寨鄉李寨村,東至老楊莊,東西貫穿李寨鄉全境,全長10公里,寬約10米。當地群眾把排水溝親切地稱為“新四溝”或“雪楓溝”,并在渠首立碑紀念,碑的正中鐫刻“新四溝碑記”……[詳細]
商丘微子墓
  微子墓呈圓形,高10米,底徑7.5米。墓前有石碑4幢。中間主碑(高2.23米,寬0.88米,厚0.18米)正文為漢丞相匡衡題字:“殷微子墓”,南昌尉梅福篆寫橫額:“仁參箕比!闭Z出《論語.微子》:“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鬃釉唬骸笥腥恃伞。”碑陰有小字,難以辨認。墓上翠柏叢叢,滴翠凝綠,墓前殿堂亭廡,金碧輝煌。微子,名啟,是殷帝乙的長子,殷紂王的同母庶兄。微子為宋國始祖,死后葬于宋國留邑(留縣治,今微山島西湖內)東山上,即今微山島上。他的后裔,以殷為姓,依墓而居,啟為殷始祖。微子墓呈圓形,高10米,底徑7.5米。墓前有石碑4幢。中間主碑(高2.23米,寬0.88米,厚0.18米)正文為漢丞相匡衡題字“殷微子墓”,南昌尉梅福篆寫橫額“仁參箕比。”語出《論語.微子》:“微子去之,……[詳細]
洪福遺址
  洪福遺址位于永城縣洪福集西北250米處,呈南北向橢圓形,長270米,寬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層厚度在2.5米以上。遺址中心1.2米以下有河南山文化層,鉆探時發南有灰黑陶片,其中有一片為紅衣黑彩陶片,紋飾簡單為線狀,應為大汶口文化的特征。在上部層中發現有商、周、秦、漢各時期的文化遺物。采集到的有細繩紋、方格紋和籃紋陶片、陶網墜、陶紡輪、鬲足、殘豆柄、豆盤、粗繩紋陶片和秦漢瓦片、漢代小花磚、空心磚殘塊,以及漢半兩貨幣等晚期遺物。1979年勘探,在1米深的土層下發現一橢圓形灰坑,出土遺物有陶器豆、鼎、網墜、器蓋、罐、碗等。紋飾紋居多。該遣址是含有彩陶文化的新石器文化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特色呈南北向橢圓形,長270米,寬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層厚度在2.5米以上。遺……[詳細]
45、袁家山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袁家山
  袁家山,又名呂祖廟、小蓬萊,位于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風浪驟起,袁驚恐,幻覺遇呂洞賓得救。返里后建廟紀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公元2000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全國罕見的船形園林式古典建筑,它的建造很有氣勢,前有山門,中有純陽寶殿,后建望月臺,臺上有八仙亭,臺下有純陽洞,洞中置呂洞賓木雕臥像,形象栩栩如生。數百年不減雄偉壯美之色,引無數名人學士興詩作賦。明代的董其昌、王鐸、錢謙益、孫承澤、方以智、侯方域,清代的湯斌、宋犖、田蘭芳等名人學士都曾在此把酒待月,登高作賦。有詩贊曰:“金縷歌終撒瑟期,露盤丹爐幾遷移;蓬萊盛事原難紀,但錄當年待月詩!蓖蹊I于崇禎六年曾在此作《甘露臺》詩一首而為此山增色。袁家山為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所建,建……[詳細]
劉莊平民夜校舊址
  劉莊平民夜校舊址位于縣城西兩公里劉莊村西。1928年3月睢縣籍早期共產黨員姜朗山在劉莊發動農民,組織農民協會,不久解散。姜朗山轉入地下活動。他拿出自家財產,把附近4座廟宇拆掉,創建了劉莊小學,共有40間房、占地30多畝。學校大門門楣上題寫著“喚起民眾”4個大字,門兩旁寫著“昔日蔓草荒蕪凋蔽凄涼,今朝人才薈萃莊嚴燦爛”一副對聯。1929年9月,姜朗山在劉莊小學成立貧民夜校。姜朗山和進步知識分子李省三、李備五等擔任教師。附近村莊的貧苦青壯年三四十人參加了學習。主要講授《平民識字課本》等文化知識和時事常識。劉莊平民夜校堅持2年多,參加夜校學習的農民不但能記帳看報,有的還會寫書信。這些貧苦農民經過夜校學習,提高了思想覺悟。20世紀50年代,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劉莊平民夜校被確定為國家二級文物保護單……[詳細]
47、周龍崗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龍崗遺址
  周龍崗遺址位于睢縣蓼堤鄉周龍村北面,地勢較高,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文物層度約2米。1978年試掘,上發現灰坑6個、殘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層為龍山文化層,發現灰坑6個、殘陶窘1個和一些文化遺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時代的文化遺物和兩片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片;铱觾扔刑、石、骨、蚌器和獸骨、草拌泥、紅燒土塊等遺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陶之,一部分為泥質黑陶、磨光黑陶和細泥紅陶。另發現有“蛋殼陶”片。紋飾主要為籃紋、方格紋、繩紋-紋,有飾鏤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盤、碗、壺等。該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在周龍崗遺址中發現燒制陶器的陶窯遺跡。學術界一般認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已進入我國古史中所說的夏代。殷商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在睢縣發現多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平崗鎮崗下坡村和……[詳細]
商丘彭雪楓將軍紀念館
  介紹:位于夏邑縣城東北17公里八里莊村,為紀念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1944年9有11日壯烈殉國于此所建。1982年始建,1985年10月15日落成。0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常務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震及省、地、縣部分領導人參加了落成典禮。紀念館占地面積3150平方米,建筑面積430平方米。館內松柏青翠,迎門是一座醒目的臥碑,正面刻“鼓雪楓將軍壯烈殉國處”,碑陰刻有彭雪楓生平事跡。中央坐落彭雪楓將軍半身塑像,底座正面鐫刻有-長張愛萍題寫的“彭雪楓將軍”5個大字。另有“彭雪楓同志事跡展覽堂”、“新四軍第四師指揮部舊址”及“彭將軍遺體停放處“等建筑。展覽室陳列有彭雪楓將軍一生戰斗經歷介紹和240幅畫片,并有毛澤東、-、彭雪懷、陳毅、賀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館內文物保存完好……[詳細]
49、商祖祠
商祖祠
  這里是紀念“商祖”王亥的文化景區,在這里你將了解到中國的商業始祖,和中國商業文化的源遠流長。商祖祠是為記念中華商業始祖王亥而建。商祖祠景區是以紀念和宏揚“三商文化”為主題的一個文化景區,它主要由三商之門、富商大道、萬商廣場、商祖殿、三商大道、花戲樓、閼伯臺等幾個部分組成![詳細]
大張莊清真寺
  大張莊清真寺位于民權縣胡集回族鄉大張莊村。年代為清。大張莊清真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據《重建清真寺碑記》載:大張莊清真寺“創自明成化元年(1465),筑草房三間”。“至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莊中眾教民聚財積蓄,擴建寺院。”新擴建的清真寺占地12畝,地基高出地面3米,建有大門、二門、左右偏門、影壁墻、南北講堂、水房、禮拜殿、望月樓、藏經室、對廳等房舍共計24間。1957年以后,由于受極左路線的影響,該寺遭到破壞,大部分文物遺失。1981年,該清真寺恢復開放,后經全坊教民多方籌資,對清真寺進行了重修。規模建制寺院大小新寺現占地3畝,有禮拜殿3間,北講堂5間,南屋3間,東屋7間,大門1座。建筑風格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筑風格,明檐出廈,雕梁畫棟,古香古色,肅穆壯觀。院內滿鋪方磚,古柏花草,……[詳細]
喬寨文化遺址
  喬寨龍山文化遺址。該遺址位于周堂鎮西喬寨村南,西北距縣城6公里,原為一高出周圍地面數米的古代夯筑土臺,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其土質與四周黃壤不同,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廟宇,名“雙塚寺”。1947年國民黨睢縣第六區(白廟區)區部在此建據點時挖出漢墓數座,出土大量漢代殉葬品,以五銖錢為最多,但全部流散!拔母铩逼陂g再遭破壞,土臺大部被鏟平。從保留的斷面看,地表以上土層含有東周至漢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為龍山文化層。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龍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紋、藍紋和繩紋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顯示該遺址延續時間跨度之大。在遺址北喬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陶壺、銅鏡、五銖錢等漢代陪葬品,空心漢墓磚尤多見?脊殴ぷ髡呦群笥1977年、1978年兩次到遺址現場調查,確認該遺址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現為……[詳細]
52、營郭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營郭遺址
  營郭遺址位于虞城縣南35公里營郭集,面積20萬平方米。遺址上原有火神廟、地藏庵、建吉寺、三義閣、泰山廟、李銀觀等廟宇,各有大院和數十間樓臺殿閣。間植古槐翠柏,前后連成一體,形成一片古建筑群。后代廟廢,只剩建吉寺,后重建堂樓三間,聳立在4米高的營郭臺上,是該縣南最高的一所建筑,周圍七、八里可望見。1978年經初步試探,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石器、蚌器、骨器和彩陶等多種陶片。另外有墓葬、房基、灰坑、窯址等,內涵極為豐富。據實物分析,這里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遺址,并含有河南龍山文化及商、周、漢、唐等諸文化遺存。此遺址面積大,延續時間長。對研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與山東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有極其重要的價值。1986年列為省階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炎帝朱襄氏陵
  炎帝朱襄氏陵,是遠古時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東6公里的大仵鄉朱堌寺村。朱襄氏是眾多炎帝的別號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時代遠早于炎帝神農氏。 炎帝朱襄氏陵呈圓形,粘土結構,陵高10.9米,周長158米,直徑50米。墓周邊用青石疊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臺階,意為“天圓地方”。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個,碑樓4座。 據《辭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別號!薄秴问洗呵铩泛汀堵肥贰酚涊d:“柘城為朱襄氏之邑!薄跺居钣洝贰瓣愑兄暌,蓋朱寰之地!睋惰铣强h志》載:“朱襄氏之陵在縣城之東,久淤! 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城陳勝墓
  介紹: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位于永城市東北芒碭山主峰西南麓,F存墓冢高5米,周長約50米。周圍筑有青石圍墻,高頂,下有須彌座,正中鐫刻郭沫若書“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陳勝字涉,陽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漁陽,與陽夏人吳廣在蘄縣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舉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旗。在陳縣(今淮陽)建立張楚政權,聲勢浩大,震憾暴秦。起義失敗后,被車夫莊賈殺害,部將呂臣又斬莊賈,遷葬陳勝于芒碭山。西漢以陳勝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時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賦稅雜役,以守護墓地,東漢后漸廢。1975年,國家撥?钫,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圍墓,載松植柏,置人守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商丘……[詳細]
陳勝陵墓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位于永城市東北芒碭山主峰西南麓。現存墓冢高5米,周長約50米。周圍筑有青石圍墻,高頂,下有須彌座,正中鐫刻郭沫若書“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陳勝字涉,陽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漁陽,與陽夏人吳廣在蘄縣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舉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旗。在陳縣(今淮陽)建立張楚政權,聲勢浩大,震撼暴秦。起義失敗后,被車夫莊賈殺害,部將呂臣又斬莊賈,遷葬陳勝于芒碭山。西漢以陳勝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時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賦稅雜役,以守護墓地,東漢后漸廢。1975年,國家撥?钫,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圍墓,載松植柏,置人守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6、栗城故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栗城故址
  夏邑縣栗城故址位于今縣城西南,四面八水,湖光環抱。史載:夏邑商代名栗,周為宋域,為孔氏之采邑。漢置栗侯國。明嘉靖《夏邑縣志》記載:夏邑舊城為“戰國時所筑,周圍五里余”,城湖為“取土筑城,因以為池”。近年來由于不斷修整魚塘,開發城湖,出土了一大批文物。1983年,城里之西部湖中,在修魚塘時,曾發現了一批宋、明、清時期的文物。宋代文物有:影青瓷碗,白釉黑花瓷碗、瓷盤十數件,青石“魚龍”硯一方,玉印章一枚,大銅盆一件及火葬骨殖盆等,還有明代綠釉陶塑天王像十幾尊,明清青花瓷碗等。1992年在大規模開發城湖時,又出土了一些宋代白釉黑花瓷碗、瓷瓶、瓷盤,在東湖中發現一元代磚室墓等。由此可見,城湖中尚有文物藏于湖底下。現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圣寺石塔
  大圣寺石塔位于夏邑縣城北約十三公里李集鎮張莊村東,大圣寺之南側。2001年元月,當地群眾在此取土時發現。大圣寺石塔塔體較小,現有高度240cm,全部以青石雕鑿砌迭而成,為單層石結構塔,整個塔座在一塊不規則的石板之上,塔基為雙層頃彌座,束腰為八角形,雕有蓮花等各種圖案,座上有三層石雕仰蓮承托塔身,塔身為鼓形,上有六角飛檐塔頂。塔上錐刻“歸德府夏邑縣長仁鄉紀村大圣院”“宏教大師僧判之塔”以及立塔人,大圣院位持明監大師等十多個僧人名字,立塔時間“大德元年十月初一日立”“石匠張林,石寬”等銘文計68字,此外,又在塔之南側34cm處有一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殘碑一塊為重修大圣院捐資碑。大圣寺石塔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筑基址
  時代:漢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城市芒碭山的主峰上發掘的一處漢代大型建筑基址。遺址地處西漢梁王墓群的中心,是一處以石、木結構為主的建筑,有可能是一處非常重要的祭祀場所。此建筑保存有平面近方形的石臺基,南北長33.5、東西寬31.5米,面積為1055平方米,其東部已遭破壞。臺基四邊用鑿制規整的條石壘砌成石墻,中間為原始巖體,頂部為夯土。建筑基址發現時頂部夯土已被推掉,裸露出巖體,臺基四周遺跡也受到較嚴重的破壞。巖體四周原有石墻圍護,東、西兩側保存較好,部分石墻尚存。此建筑基址位于芒碭山主峰上,主峰本身沒有發現梁王墓,但其東、西、南面的山峰都埋葬有梁王墓,因此整個梁王墓地應以此山峰為中心,環繞四周![詳細]
59、楊氏壽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氏壽坊
  楊氏壽坊位于夏邑縣桑堌鄉吳寨村南100米段溝南岸,始建于康熙十年,牌坊是朝廷旌表武進士福建詔安營守備劉超鳳之妻、一品夫人楊氏。2010年7月10日一場龍卷風把壽坊摧毀,隨著一聲炸雷,一只六斤重的金龜從古牌坊下隨風卷起落到村民劉丕峰家院中,第二天吸引不少周邊村民前來觀看。為保護文物古跡,2014年,夏邑縣對楊氏壽坊進行整修。楊氏壽坊有石牌坊一座,石碑一座,青石質。高約5米,闊7.54米。正門闕橫額正面書“北堂眉壽”、“誥贈榮祿大夫人劉超鳳妻誥封一品太夫人楊氏坊康熙癸巳年四月”;背面橫額亦刻“北堂眉壽”4個楷題大字。正門樓兩根中柱刻有對聯一副,橫額雙面花鳥獸禽高浮雕圖案生動活潑,細膩豐富,技法嫻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詳細]
60、侯氏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侯氏故居
  侯氏故居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明崇禎年間戶部尚書侯恂故居,為一宅三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中院現為兩進院,前院有大門三間,西廂房三間,后院有過廳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堂樓三間,東配房兩間,西跨院有堂屋三間,過廳三間,三院建筑均為硬山式磚木結構,青磚灰瓦,古樸典雅。二是侯恂之子、清初文學家侯方域的故居,是一處四合樓院古建筑群,現有堂樓五間,明三暗五,前出后包,東西樓各三間,過廳五間,均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堂樓名曰“壯悔堂”,西樓名曰“翡翠樓”又名“香君樓”,東樓名曰“雪苑社”,F侯氏故居屬睢陽區博物館管理對外開放的文物景點。2000年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婷婷亞洲綜合色色 | 韩国资源一区在线 | 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