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文物古跡介紹

太昊伏羲陵景區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位于河南省淮陽縣城北1.5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廟,故稱“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同志參觀太昊陵后,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四個大字。太昊伏羲陵該陵廟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數理興建,是中國帝王陵廟中大規模宮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廟南北長750米.占地875畝。分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兩樓、兩廊、兩坊、一臺、一壇、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幾十座建筑主要貫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如果把南北大門層層打開,可從南面第一道門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號稱“十門相照”。據《陳州府志》記載:太昊陵在春秋時已有陵,漢以前有祠。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四……[詳細]
2、周口關帝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口關帝廟
  周口關帝廟位于周口市潁河北岸,是“豫平原保存較好,建筑藝術價值較高的古建筑群”。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號稱“周口八景之冠”。它猶如一段凝固的歷史,記載著昔日周家口商業的繁榮和經濟的鼎盛。關帝廟本名“山陜會館”。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乾隆、嘉慶時多次擴修,至道光十六年(1832年)全部建成,前后歷時145年。東西寬105米,南北長158米,面積達12590平方米,占地20余畝。整座建筑群沿南北中軸線,分三進院落縱深布局,結構嚴謹,極富神韻。清代文人高麟超在《洗凡文抄?陳游紀勝》中欣然贊:“關圣帝裝塑威嚴,雙石坊鏤刻精妙,春秋閣飛檐建瓴,鐵旗桿直插云霄,集公輸之巧,薈冶煉之精……勝跡也!整個建筑群占地兩萬一千平方米,沿南北中軸線,縱深布局為三進院落,仿宮殿式。照壁、山門、鐘鼓二樓,……[詳細]
老子故里景區
  老子故里旅游區位于河南省鹿邑縣,由太清宮風景區、明道宮風景區與其他風景區組成。以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世界著名歷史文化名人老子的誕生與成長以及后人對其祭祀活動所遺留文物古跡為主體,配以周圍其他著名的歷史遺跡人文景觀,并與該地所特有的自然景觀相結合的一個集歷史文化、自然風情、休閑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區。老子故里旅游區的重點以太清宮景區、明道宮景區和老子天下第一園景區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人文景觀優勢,向游客展示一個真實的老子故里形象。同時,發掘商周大墓等歷史遺址、楚漢相爭的垓下古戰場、陳摶故園、武平封侯處(武平城)等遺跡,展示老子故里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展示古代戰場波瀾壯闊的場景,展示三國曹氏縱橫馳騁、爭奪天下的雄心。老子故里旅游區共有旅游資源單體272個,分屬6個主類、15個亞類、36個基本類型;……[詳細]
袁寨古民居
  袁寨古民居清同治二年(1863年)始建,民國初年告竣,歷時60余年。它自東而西依次建筑東組院落、中組院落和西組院落。每組院落各三進院。東組院落有5個天井院,中組院落有3個天井院,西組院落有9個天井院,整體建筑群由17個天井院落組成。它們共占地面積50余畝,住宅樓瓦房計66座(266間)。由于1976年前,拆墻寨修項沈公路,拆樓瓦房改造項城縣糧庫。現保存住宅樓房有13座,計72間。現在,袁寨古民居和袁世凱行宮,以“袁寨古民居”的名義晉身第七批“國保”。……[詳細]
鄧城葉氏莊園
  商水縣葉氏莊園又名(葉氏住宅)位于因三國大將鄧艾屯兵而得名的古鎮鄧城。距商水縣城和周口市區均16公里。依靠水運而發家成為當地巨富的葉氏,從清康熙年間始,歷時半個多世紀,耗銀百余萬兩,完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三個大院為主的宏偉的葉氏莊園建筑群。現存由西向東的一號院,又稱“三進堂樓院”,它以前、中、后三個院組成而得名,共有樓房96間;二號院為“五門照”,因具有大門到后坐樓五道門都在中軸線而稱,現存樓房35間;三號院因地勢高而稱為“高門臺”,現存樓房30間。葉氏莊園三處主體建筑,是我國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組群建筑。整體氣勢恢宏,布局嚴謹合理,門樓威武高大,主樓富麗華貴。各院因功用而設計,高低有別,華淡相間,形成跌宕起伏,錯落有致,但又不失其統一的建筑風格。建筑選材精良,做工精細,飛檐斗拱,珍獸……[詳細]
鹿邑太清宮
  鹿邑太清宮遺址位于河南省鹿邑縣城東5公里處的太清宮鎮,是一處包括東漢至金、元時期歷代皇家祭祀老子的諸多遺跡的大型遺址群。鹿邑太清宮是我國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舊名厲鄉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即今鹿邑縣太清宮鄉。太清,道家謂天道,亦謂天空,傳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老子故里的紀念性建筑,初為老子廟,建于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后改為老子祠。唐朝創始人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以老子廟為太廟,起建宮闕殿宇,唐開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極宮”為太清宮至今。在太清宮以北的洞霄宮遺址發掘出唐宋等時期的建筑基址。唐宋時期的太清宮建筑基址范圍約1.5平方公里。史載,太清宮唐時如“帝者居中”,是唐宋時皇室祭祀老子的……[詳細]
周口弦歌臺
  弦歌臺在縣城西南隅湖中,臺高3米,整個建筑屹立于水中高臺上。原為東漢靈帝時陳王劉寵的苑臺,唐開元中(720年左右),為紀念孔子厄于陳,移孔子廟于上,故又稱“絕糧祠”“厄臺”。1962年4月被淮陽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漢書·孝明八王列傳》載:陳王寵(劉寵)善-射,中平(180年左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強-數千張,出軍都亭,國人聞王善射,不敢反,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眾十余萬人。《太平寰宇記》載:“有陳王-臺,開元中移孔子廟于其上。”清順治《陳州志》載:“厄臺,在州城外西南隅,世傳為孔子絕糧處。明成化六年(1470),知州戴昕闊其基址,建以廟庭,繞以周垣,中設尼父木牌拜謁,以石記之,名曰:厄臺祠。弘治七年……[詳細]
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位于扶溝縣城內的吉鴻昌烈士紀念館為省級文保單位。為紀念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而建。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門、廣場和展廳組成。大門朝東,巍峨壯觀的仿古式門樓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親筆題寫的館名:“吉鴻昌將軍紀念館”。進入園內,兩側有假山點綴,水泥道路兩旁平坦有形,北側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復的“河南重點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的立碑。西側為小何莊殉難烈士紀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紀念館廣場,廣場面積600平方米,廣場正中央由花崗巖砌成的底座上,豎立著戎裝的吉鴻昌將軍半身銅像。廣場正北就是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的主展館,展廳面積為190平方米,展出實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紹生平事跡。東側為名人書畫館,內展、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吉鴻昌將軍的親筆題詞,另有書法家,……[詳細]
西華女媧城址
  女媧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偉大女神,她創造人類,修補天穹,造化世上萬物。經考證,位于縣城北10公里的聶堆鎮思都崗村發掘有春秋時期女媧城遺址,1986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家、省、市旅游部門和文物部門通過考察論證,將女媧城列為市級重點旅游景點建設項目。同年,女媧城由當地民眾自發捐資,在女媧城遺址附近的女媧古陵處動工興建。女媧城占地60余畝,現有牌坊門、女媧陵、補天殿、媧皇宮、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兩側廊房等仿古建筑,古樸典雅,精雕細刻。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媧、伏羲等神像及描繪女媧造人補天功績的雕塑和壁畫,創意生動,活靈活現。女媧古陵前更是常年煙霧繚繞、香火極盛。女媧城每逢農歷初一、十五自成廟會,四方民眾蜂涌而至,人山人海,多時日游人達10萬之眾。西華是遠古時代人祖女媧主要活動區域……[詳細]
10、高丘寺
高丘寺
  作者:閆欽萊高丘寺位于項城市高寺鄉高寺村。當年上冢棋布,留有原始人類遺址;寺廟林立,煙火旺盛于一時;“高丘聳翠”風景秀麗,曾為項城八景之一。而今,人世滄桑,冢毀廟圮,在歷史的長河中,僅僅留下一些傳說史料和文化遺跡了。我在近幾年經過搜集查訪,愿將高丘寺歷史風貌再現給讀者。高丘寺,地處中原豫東,遠古時乃丘形高地,背水(汾河)向陽,俗謂高邱是先民群居的好地方。相傳黃帝八子之一的顓頊,擇居此地,號高陽氏,又傳禹治水有功,擇高邱禮臺慶功,后世詩人曾寫下:“得名始于夏,懷古幾登高”的佳句。東漢建安七子之一的應蹋,號稱東陽才子,應氏家族俱有名,在高邱建了不少墳冢。故又有高陽冢丘之稱。道教乃中國國有的宇敦,興于漢/頃帝時,源于古代巫術,佛教自漢明帝時從印度傳人中國。到南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興建廟宇之風盛行……[詳細]
杜崗會師紀念館
  西華縣杜崗會師紀念館位于西華縣城北4公里處的紅花鎮杜崗行政村,由紀念碑、紀念館、雕塑群和辦公用房、商業用房等四部分組成,其前身為杜崗會師紀念碑,后由中央支援革命老區建設撥付專項資金分期分批建成杜崗會師紀念館,共占地32.5畝,總投資500多萬元,建筑面積1500多平方米。紀念碑于1993年建成,位于該館中軸線的最北端,碑高19.38米,象征會師時間在1938年。紀念碑由三個豎面呈“丫”字型組成,上部集于紅色碑頂,寓意三支部隊在中國0紅色武裝旗幟下匯集一體。碑正面有原-副主席張震題詞:“杜崗會師”四個大字,東側是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長、-部長張愛萍題詞“抗日先鋒,萬古流芳”八個大字,西面碑文則具體介紹了杜崗會師的概況。杜崗會師紀念碑1995年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詳細]
隱山文化遺址
  隱山位于鹿邑縣城東5公里的太清官太極殿西北隅。《光緒鹿邑縣志》載:“有隱山,相傳陳摶煉丹處。”在注釋中又載:“《許志》(清《乾隆鹿邑縣志》)云,(隱山)高數丈,廣袤六七畝,巍峨起伏,望之常有云氣。”隱山文化遺址,全名是隱山龍山文化遺址,又因該遺址位于老子出生地太清官西側300米處,我國史學界又省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而命名,我國歷史與考古學界就將發現的同一時期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隱山文化遺址是指于鹿邑縣太清宮隱山這個地方發掘出土的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隱山文化遺址是鹿邑縣也是豫東一處重要的古文化遺存,1963年6月就被河南省政府第一批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鹿邑縣最早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的單位。鹿邑處于黃淮大平原腹地,怎么會有一座隱山呢?這要從很早以前鹿邑這塊地方……[詳細]
13、南頓故城 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頓故城
  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位于水寨西6公里,屬今南頓鎮。故城在新運河西30米,其范圍要比現在的南頓集大得多,現在司老街、崔街村還保存有舊城城垣殘跡。因久經洪水沖積淤積、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南、西、東三面多與地面相平,或已成丘陵狀。僅北垣一段較為完整,高7米,最寬處10米,長215米。故城建于古代遺址之上。經拭掘,遺址上層出土大量粗繩紋板,筒瓦片和泥質紅陶罐殘片,系漢代遺物。從城墻斷面看,可分上、中、下三層,下層內含有深檔鬲足,細繩紋殘陶片,夾沙灰陶鼎(足部)、蚌、鐮等遺物;中層有清晰的夯土層,厚7-15厘米不等,內含有深淺檔鬲足、精細繩紋殘陶片,獸骨等遺物;上層(包括東起40米的城墻)內含大量的粗繩紋板瓦片。南頓故城內外古跡有:“光武臺”、“瞻星臺”,東漢建開十九年(43年),光武帝劉秀進幸南頓,……[詳細]
陳胡公陵園
  陳胡公陵園有陳胡公墓,俗稱胡公鐵墓。此墓位于淮陽龍湖東南南壇湖畔,是中華陳姓的始祖墓。陳胡公名媯滿,虞舜后裔。周武王滅商后,把他封到陳地,并把女兒大姬嫁給他。媯滿雄才大略,建陳國,筑陳城,興百業,造福民眾,使陳國雄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媯滿死在陳國,就葬在這里。周武王以國賜姓,稱他為陳胡公,陳胡公自然就是陳氏的得姓始祖,這就是陳姓的由來。陳胡公死時是墓而不墳的年代,但對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陳胡公墓室就建在地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復存在,考古學家曾在這里發現了西周的陶片和戰國板瓦,證實了當年陳胡公墓和陳胡公拜殿的建筑情況。明朝進士王良臣在詩中寫道:“巧鑄鐵棺藏水底,光留玉葉照人間。”據史書記載,胡公墓是用鐵汁澆鑄而成,又稱陳胡公鐵墓。而現在這座陵墓,則是……[詳細]
武平城故址
  武平城故址位于鹿邑縣城西20公里邱集鄉武平城村內。該村原名無命城,城南0.5公里為曹王莊,東1公里為劉福元,西0.5公里為丁莊,北1.5公里為白莊。白溝河東南向從城中穿過。1978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代光緒版《鹿邑縣志》記載:“武平城,漢縣。《水經注》:渦水又東,逕武平城故城北。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獻帝以(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以此城為封邑。考《魏書·地形志》,武平正始(三國魏齊王曹芳年號,240一249年)中,置有武平城。據此,知武平嘗廢。至魏宣武時,始復置縣。縣既復矣,而境內又有故城,新舊建置不于一地,了無可疑。今之遺址,為漢為魏,則莫能定矣。”今武平城地上僅存東北角一段遺跡,高2.5米,長62米,寬8米,東西走向。尋跡實測,城墻東部南北長330米,西部350米,南……[詳細]
平糧臺古城遺址
  平糧臺古城遺址位于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的大連鄉大朱莊西南隅,占地面積一百余畝,高二丈,俗稱平糧臺、平糧冢、貯糧臺,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它發掘于1979年,消息一經披露《人民日報》、《光明報》、《河南日報》、香港《大公報》、新華社等數十家海內外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曾轟動一時,震驚世界。春秋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之《陳風·宛丘》曾描述過這里的動人景象:“子之蕩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坎其擊鼓,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就是說,西周時代,這里風景怡人,陳國的俊男靚女,常來這里唱歌跳舞,談情說愛。后來,宛丘古城逐漸被廢棄。宛丘古……[詳細]
漢“光武寺”遺址
  在鄲城縣城東兩公里處,有一座寺廟,它就是鄲城縣方圓數十里人人皆知的一處古文化遺址——漢“光武寺”遺址。  相傳,“光武寺”原名叫“文殊寺”,當時只有三間破爛不堪的殿堂,名不見經傳。后來,西漢幼主劉秀被王莽篡朝后追殺至此才留下典故,“文殊寺”改為“光武寺”,寺院因沾“光武”二字,從此聲名遠播,香火隆勝,至今不衰。  在鄲城縣錢店鎮境內,現有“拉狗河”、“皮子廟”和“熬油沽堆”,這些都與寧平公主墓有相關故事牽聯。傳說劉秀被王莽追趕到離錢店一華里處,眼看追兵趕上,危急之中,劉秀見一犁地農民遂求他相救。農夫急中生智,用力把地犁深,讓劉秀躺到溝里并覆土蓋上。這時,王莽的“聞仙犬”來到,眼看要發現劉秀埋藏處,農夫猛揮一鞭,將“聞仙犬”打死,用土蓋住。王莽追兵過去后,農夫扒出劉秀,劉秀再三感謝農夫的救命之……[詳細]
宛丘古城遺址
  宛丘古城遺址位于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的大連鄉大朱莊西南隅,占地面積一百余畝,高二丈,俗稱平糧臺、平糧冢、貯糧臺,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它發掘于1979年,消息一經披露,《人民日報》、《光明報》、《河南日報》、香港《大公報》、新華社等數十家海內外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曾轟動一時,震驚世界。春秋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之《陳風·宛丘》曾描述過這里的動人景象:“子之蕩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坎其擊鼓,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就是說,西周時代,這里風景怡人,陳國的俊男靚女,常來這里唱歌跳舞,談情說愛。后來,宛丘古城逐漸被廢棄。宛丘古……[詳細]
項城袁世凱故居(袁氏舊居)
  袁世凱故居袁世凱故居位于市區東南17公里的王明口鎮袁寨村。袁世凱故居是著名歷史人物、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誕生地。舊居占地270畝,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傳統風格的各式建筑248間,周圍是1800米長、10多米高的寨墻,6座炮樓及三道護城河。舊居整體按中、東、西三軸線布局,分東、中、西三組縱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連,形成一片完整且別具風格的建筑群。建筑群由傳統磚瓦、木材、白灰等建筑材料構成,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筑特色。房屋頂脊之處,皆有獅、虎、豹、馬、猴等磚雕,四角挑檐高聳,飾有龍紋獸尖、直指蒼穹,氣勢恢宏。中宅院,為袁重三修建,走馬門樓,門楣欄板彩雕“紫氣東來”。亦分前、中、后三個大院。前院正面是三間客廳。兩邊是東、西廂房。中院正面是五間腰樓,東西廂房各三間。總面積2800平方米。各屋擺設……[詳細]
陳楚故城
  陳楚故城陳楚故城(今淮陽縣城)是西周至春秋末陳國的國都。公元前278年楚都“郢”被秦所破,楚頃襄王遷都于此。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在此建立了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元和郡縣圖志》記載:“陳州州城枕蔡水”。《水經注》載:“沙水……又東南逕陳城北,故陳國也。”《詩譜》載:“陳都于宛丘之側”。《淮陽縣志》載:“州城即古陳國”。今淮陽城址與文獻記載相符。《詩經·陳風》云:“東門之池,可以漚麻”。《水經注》記載:“城之東門,內有池,池東西七十步,南北八十步許,……水中有故臺,詩所謂東門之池也。”《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東門池,在州城東門內道南”。今淮陽城東門內道內亦有池,南北長,東西窄,池中有故臺,與文獻記載特征一致。淮陽城筑于何時?據《九域志》記載:“陳胡公筑”。《呂氏春秋》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 在线香蕉y亚洲视频 | 一级按摩a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露脸 |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