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新鄉市旅游

新鄉市文物古跡介紹

1、比干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比干廟
  比干廟位于中國河南省衛輝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從周武-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廟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廟。占地四萬四千平方米,主體建筑有照壁、山門、二門、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鱗次櫛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墻環圍,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干廟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環境幽深,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兒女祭謁的圣地。比干,子姓,沫邑人(今河南省衛輝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29年)63歲。唐太宗譽為“忠烈公”,是一位力圖改善朝政的政治家。比干子堅公,周武王賜姓林,比干成為林姓的太始祖。比干廟院內碑碣林立,有百余幢。特別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吊比干文”碑,1963……[詳細]
潞王陵(潞簡王墓)
  潞王陵坐落于河南省新鄉市北部鳳凰山下,依山據嶺,俯瞰衛水,整個陵園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布局工整,莊重威嚴,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也是國務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潞王陵因其藝術的稀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2006年12月15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宣布將潞王陵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07年河南省人大通過并頒布了《潞簡王墓保護管理條例》,使得潞王陵的保護有了法律依據。中央電視臺“走遍天下”、“天下旅游”等欄目先后對潞王陵做過專訪。潞王陵的墓主人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的第四子,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唯一同母弟。4歲冊封為潞王,萬歷十七年封藩于河南衛輝,因其身份特殊,權傾一時,被當時的朝臣稱為“諸藩之首”。萬歷皇帝稱其為“諸……[詳細]
3、百泉景區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泉景區
  百泉景區位于輝縣市西北二公里的蘇門山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保護最好的古園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的美譽。百泉湖開鑿于商,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因湖底泉眼無數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噴涌而出,累累如貫珠,故又名珍珠泉。泉水甘冽,清澈見底,志書上有“甘泉之父”的稱謂,面積3.4萬平方米。歷代名人在此游覽、隱居,留下了無數贊美百泉的詩詞歌賦。眾所周知的魏晉時期的孫登,北宋時期的邵雍,大文學家蘇軾,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孫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嘯臺、安樂窩、餓夫墓、三碑亭、清暉閣、衛源廟、孔廟、邵夫子祠等名人遺址.百泉歷經開鑿,清乾隆十五年,繞岸砌石,成一長方形泉湖,湖中心有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小徑,曲曲折折,將湖中的亭閣小橋聯在一起。釣魚亭、湖心亭、南大廳、下馬亭、課桑亭、涌金亭、噴玉亭……[詳細]
獲嘉武王廟
  武王廟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獲嘉縣城東三公里。因武王伐紂牧野大戰前八百諸侯于此設壇誓師而得名。現存山門、二門、拜殿、武王大殿、東西文武臣廊、文王殿、太公殿、圣母殿(文母邑姜)、周公殿等王侯公卿殿堂和諸侯飲馬池,同盟指路碑、古井、唐槐、歷代碑碣;另有召公殿、碧霄宮、鐘鼓樓、太公校閱臺、夷齊叩馬處、同盟坊、演武坊、八百米御道等遺跡。……[詳細]
延津大覺寺萬壽塔
  大覺寺,位于延津縣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寶年間(724-755)。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后為水陸殿(萬歷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現僅存大殿。大覺寺門口,高聳著一座六角七層的古塔,這就是萬壽塔。據延津縣志記載,萬壽塔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毀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縣李元春勸令士民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而停工。隆慶三年(1569年),知縣陳彝募捐續修,又未完成。至萬歷十一年(1583年),知縣郝亦立再次施材續建,因郝奔喪,又未完成。直至萬歷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縣張光宇捐俸銀命匠合頂……[詳細]
玲瓏塔
  原陽玲瓏塔玲瓏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陽縣城西南17.5公里原武鎮東關,原為原武鎮善護寺內的附屬建筑物,建于宋崇寧四年(1105年),為六角形十三級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有塔銘記載明萬歷辛丑年間(1601年)重修。清代善護寺失火,寺毀塔存。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其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平面呈六角形,全高47米,共13層。這里自古以來是黃泛區,因黃河決口,塔的底層已被泥沙淤埋于地下,在地面上只能看到12層34米。塔北面有一塔門,塔檐磚砌斗拱露出地面。自第二層以上皆為疊澀出檐。塔身每層均辟半圓拱券門及假窗,斗拱、層檐、裝飾假窗均為雕磚壘砌。該塔的輪廓為拋物線型,磚木結構,每層角梁系木制,突出塔身外部,上有鐵鼻,懸掛風鐸,微風過處丁當作響。塔內置0.6米寬的旋梯,游人扶梯……[詳細]
陳玉成墓
   陳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出生在廣西藤縣西旺村一個貧農家庭。幼年時父母雙亡,靠其叔父陳承容撫養成人。14歲時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被編入童子兵,隨軍作戰機智勇敢。18歲領兵督戰,屢立戰功,被提拔為殿右三十檢點、冬丞相等職。  1856年初,鎮江太平軍被清軍圍困,陳玉成帶領少數精銳,駕一條小船從湯頭直下鎮江。江南清軍船只四面攔截,炮火熾烈。陳玉成奮不顧身,左沖右殺,竟安全地沖入城內,會同守將吳如孝從城內殺出,與城外太平軍內外夾擊,連破清軍營壘十六,解了鎮江之圍。同年秋天,天京內訌,太平軍人心離散21歲的陳玉成在危難之際,被任命為右掌率,成了太平軍重要領導人。  公元1858年7月,陳玉成攻克長江北岸重鎮廬州,進軍烏衣,大敗清朝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恢復了天京與江北的交通大道,粉碎了敵人攻……[詳細]
共城百泉書院
  百泉書院宋元時稱為太極書院,位于百泉湖東岸。創建時間為宋,到了元時,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關鍵人物是姚樞,姚樞曾任燕京(北京)行臺郎中,1141年辭官來輝隱居,耕荒種田,耕讀自樂,自刊《小學》《論孟》等書,散之四方,以惠學者。慕姚樞之名,1250年,著名學者許衡、竇默也從河內(河南沁陽)、肥鄉(河北大名)來到百泉。他么在太極書院內,經傳、子史、禮樂、名物、星歷、兵刑、食貨、水利無所不授。不論學生出身貴賤、智商高低,他們都能因人施教,使求學者皆有所得。百泉彈丸之地,遂成理學淵藪。一時擔簦負芨者,絡繹于道,使得太極書院與朱熹創辦的鹿洞書院,陸就淵創辦的鵝湖書院并駕齊驅。因當時的許多名臣和學者都曾受學于此,故后人在評說理學的發展時有“宋興伊洛,元大蘇門”(意即理學興起于宋代的洛陽,發揚光大在元朝的輝……[詳細]
延津大覺寺
  大覺寺,位于延津縣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寶年間(724-755)。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后為水陸殿(萬歷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現僅存大殿。寺廟介紹  大覺寺門口,高聳著一座六角七層的古塔,這就是萬壽塔。據延津縣志記載,萬壽塔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毀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 二年,知縣李元春勸令士民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而停工。隆慶三年(1569年),知縣陳彝募捐續修,又未完成。至萬歷十一年(1583年),知縣郝亦立再次施材續建,因郝奔喪,又未完成。直至萬歷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縣張光……[詳細]
衛輝白云閣
  白云閣,又名呂祖閣,位于衛輝市城郊鄉唐崗村,2016年1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傳是呂洞賓脫凡升仙之寶地。白云閣的建筑規模和建筑形式,堪稱中原奇世一杰作。走進廟院,高浮雕巨龍隨處可見,形態各異,前后殿拜臺(祭壇),下面須彌座上二龍戲珠、游龍戲珠、精雕細刻、神靈活現,瓦當上的走龍、山門上的蹲龍、團龍,各具特色,山門上的二龍戲珠.鳳凰.青龍白虎和楣稍上的石碣,高浮石刻的篆體大字“皇家道院”和一串串無法解讀的道家文字,石牌坊上面的龍形態各異,色彩濃厚,走進道院就是來到了龍(49條形態各異的巨龍)的世界。這座石牌坊體型之大,規格之高,實屬罕見。據乾隆版《汲縣志》記載的古代64座石牌坊,唯有這座石牌坊歷史上沒有記載,人們不知道它的建筑年代,也不知道它因何而毀,有的只是石牌坊上的兩幅對聯把人們帶入……[詳細]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就義紀念地
  出河南省延津縣城關西街口,沿古城墻南行數百米,可見城墻東側有一六角涼亭,亭內挺著一通方柱形石碑,這里便是太平天國將領、英王陳玉成就義紀念地。陳玉成,1837年出生在廣西滕縣西旺村一個貧苦家庭,幼年時父母雙亡,靠其叔父陳承熔撫養成人。14歲時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由于作戰機智勇敢,屢立戰功,18歲即被提拔為殿右三十檢點,領兵督戰。1856年年初,陳玉成帶領少數精銳,會同鎮江守將吳如孝,連破清軍營壘16座,取得了鎮江大捷。1858年7月,陳玉成又率軍攻克長江北岸重鎮廬州,進軍烏衣,大敗清朝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恢復了天京與江北的交通大道,粉碎了敵人攻取天京的企圖。1859年,因屢建奇功,年僅22歲的陳玉成即被加封為英王,成為太平天國后期的重要軍事將領。陳玉成晉封英王后,又接連打了幾個漂亮仗。同年……[詳細]
12、陳平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平祠
  陳平祠地理位置 陳平祠位于原陽縣城東北九公里的陽阿鄉陽阿村。 陳平簡介 陳平是我國西漢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為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和鞏固西漢王朝樹下了不朽的功勛,被歷代封為“忠臣”而加以宣揚和傳頌。 人物生平 陳平,字孺子,河南陽武戶牖鄉(即今陽阿鄉陽阿村)人,陳平祠堂至今還完整的保留著。據歷史資料記載:陳平祠建于漢武帝三年,明洪武二十三年重修。清乾隆二十二年又做了補修。現存有大殿三間,卷棚三間,還有明天順年間的“漢曲逆候陳公故里”碑,明嘉靖二十六年的“陳丞祖雪誣辯”等六通碑刻。其中“陳丞相雪誣辯”之碑的大量材料,證明了歷史上所謂陳平“居家時常盜其嫂”的傳說是以訛傳訛,并糾正了某些書籍記載的謬誤。 陳平幼年時,依靠哥哥陳伯生活,據“陳丞相雪誣辯”碑載:“伯家貧與弟平同居,平……[詳細]
共城城址
  共城城址位于河南省新鄉輝縣市市區中北部,是周代共國都城遺存。遠古時期,共工部落活動在輝縣區域,地以人傳,此地被稱為“共地”。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71諸侯國,共地-為姬姓諸侯國,名為“共國”,共國之都城稱為“共城”。古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四垣周長約5公里。現存城墻建于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歷史,是目前國內保存為數不多的早期大型城垣之一。共城城墻據實測,西墻長1300米,北墻長1200米,南墻長1200米,東墻沿東石河南行長1300米,城圍長5000米,共城總面積約156萬平方米。這座共城城墻,全部分層夯筑,有圓夯,橢圓夯,平夯。經過實地考察測量,發現夯土大都是圓夯窩。共城北半部城墻的基槽牢固地坐落在地面石頭上,穩如磐石。城墻現斷續殘存,東墻南、北兩端各存200米。北墻東、西兩端計約80……[詳細]
延浚汲淇抗日辦事處舊址
  延浚汲淇抗日辦事處舊址,又稱四縣邊抗日辦事處舊址,位于延津縣馬莊鄉原屯村,北臨村委會和原氏宗祠。現存院落四座,主要有工委舊址、武裝部舊址等。四縣邊行政抗日辦事處成立于1943年10月12日,由中共冀魯豫四地委、專署在馬莊鄉原屯村建立,1945年底撤銷。辦事處曾在建立基層政權、壯大抗日力量、發展地方武裝以及組建地下交通線、保障人員過往、物資流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獨特作用。一、歷史背景1943年,隨著抗日戰爭的不斷深入和戰場的進一步擴大,日本侵略者從物力、財力、兵力出現嚴重供應不足,戰敗已成定局。為保障供應,挽回敗局,日本侵略者在平漢鐵路兩側增派重兵,在偽四十軍、二十四軍的配合下,增設了暗堡、明崗、暗哨。對過往行人嚴密盤查,許多無故百姓被槍殺,平漢鐵路東西……[詳細]
輝縣白云寺
  白云寺景區位于輝縣市西35公里的太行山下,距新鄉市55公里。景區內林木茂密,翠竹蔥籠,汨汨清泉,景色宜人。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和“油松種子園”。主要景點有:白云寺、唐銀杏樹、普照大禪師石塔、風水塔、五百羅漢碑、金沙、銀沙泉、元極寺、龍浴寺、袁氏山莊、龍口風門等。景區內的主體景點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稱夢覺寺。寺內有單檐懸山大殿5間。其它中殿、山門、東西配殿及出廈0等50余間。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東有宋代五百羅漢碑,紀事翔實。寺西有金沙、銀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臨石崖,有窟名黑龍洞,深邃莫測。寺前古樹參天,盛夏不見日色,為避暑勝地。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照大禪師石塔座落于白云寺,后為一石雕-塔,五層,高4.9米,是開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師的……[詳細]
沙門城址
  沙門城址地處黃河故道,位于延津縣西北榆林鄉沙門村東北2公里,東南距延津縣城約18公里,西距新鄉市區約20公里,南距現在的黃河約35公里。歷史上延津縣長期位于黃河南岸,屬開封府。宋金時期,沙門城址是由開封北上衛輝府的水陸交通要道,北宋時稱為宜村,為黃河南岸一處重要的渡口。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黃河向南改道,宜村改處黃河北岸。據《金史·地理志》等文獻記述:“衛州,……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七月城宜村,三年五月徙治于宜村新城,以胙(zuò)城為倚郭。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以石甃(zhòu,砌筑)其城。”胙城縣治為避風沙亦遷于此。蒙古蒙哥汗元年(公元1251年)衛州治所由宜村遷回汲縣(今衛輝市)。明憲宗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黃河徙流縣南,縣北之流遂絕,自此延津由黃河之……[詳細]
姜太公故里景區
  姜太公故里景區由河南省中平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斥巨資開發建設。該景區位于河南省衛輝市西北十二公里處,屬太行山東南麓,地跨太公泉鎮和獅豹頭鄉,總面積四十八點五平方公里。姜太公故里景區由山區和平原兩大組團構成。山區部分的主要景點有:迎神山、八卦亭、仙桃園、渾元圖、青龍貪、天仙橋、姜太公文化苑、譚山、鳳凰山、臥羊石、香泉寺、香泉八景、封神谷、封神臺、神仙洞、古羅盤、仙家莊、太公湖及華夏萬通碑林等,每個景點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太行山特有的地貌特征,讓游客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到本景區一游不僅可強身健體,而且能學到許多知識,增強自己的卓越智慧。尤其是太公文化苑的經典內容會使落魄者奮起,無為者努力,失敗者永不氣餒,成功者虛懷若谷。正如賢者云:韜略齊才經緯天地,太公表率萬古流芳。正因如此,……[詳細]
新鄉興國寺
  西牧村興國寺,位于牧野區牧野鄉西牧村南。始建年代失考,明萬歷年間重建,清代重修。山門、廂房已改建,現存正殿一座,座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大殿為四梁八柱木質疊架而起的磚木結構,硬山卷棚式綠色琉璃筒瓦頂,屋脊上有脊飾。寺內有明碑1通,記“縣碑牧村周武王伐商之所。”另有明磚砌水井1口。 1961年被新鄉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新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鄉市興國寺 始建無考。現存大殿,另有明碑1通,記“縣北牧村即周武王伐商之所”。 該寺系紀念武-商興周而筑,建于漢明帝年間公元58年~公元75年。明萬歷年間重建,落成于明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秋。該寺坐北朝南,南北長550米,東西寬50米,大小20進院,規模宏大壯觀,面積達27500平方米。當年的碑記里這樣描述寺院建成后的……[詳細]
王家大樓日軍駐衛司令部舊址
  王家大樓日軍駐衛司令部舊址為衛輝近代民族實業家王錫彤(字莜忊,號悔齋,晚號抑齋)家私宅,解放后曾作為市委辦公樓使用,位于城內道西街麗湖花園內,民國初年建,現為衛輝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家大樓磚木結構,青磚墻基,中西式結合,分上、中、下三層,高約15米,占地576平方米,下層為地下室,前面有半月形涼臺,四周有雙柱走廊,涼臺左右側各有耳房。穿過涼臺是寬敞的會客廳,客廳東西各有一室相對,繞過影屏有南北走廊,南北走廊盡頭和東西走廊成“T”字形。所有房間在“T”字形走廊兩邊,室室相對,約20余間,上下兩層基本相仿,上下樓梯均在后部。該建筑樣式精巧,美觀大方,堅固而擁,保存完整,是獨具一格的近代優秀建筑。1938年日本入侵汲縣(現衛輝市),次年在縣城西門里路北王家大樓設立日本警備司令部,成川為司令,并經常……[詳細]
原武城隍廟
  原武城隍廟位于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原武鎮東街村。年代為明。該城隍廟坐落在原武鎮東街,坐北朝南,現存有前殿、中殿、拜殿、大殿。有明、清石刻20余通;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硬山灰瓦屋頂;中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硬山灰瓦頂;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硬山卷棚灰瓦頂;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磚墻單檐歇山頂,脊飾已經被改建,原貌難覓。重昂有五棌斗拱,明、次間平身科各二朵,梢間各一朵。斗拱全部用假昂,昂嘴稍稍加厚,大殿建筑保留有若干元代的建筑風格,內部七架梁對單步朵,并殘存有彩繪圖案。大殿應有頂立柱二十四根,柱子兩面砍殺,中間左右兩架大梁二龍戲珠彩繪清晰,前廈布局較為完整(彩繪可見)。十數米長的平板坊,暫無發現對口痕跡,十數架斗拱交檁而過,廈下排有十數架斗拱相支而撐。拜殿與大殿相對,支柱十二,六架……[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无遮挡一级精品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 色婷婷免费精品视频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