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菏澤市旅游

菏澤市文物古跡介紹

東山禪寺景區
  東山禪寺景區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依法登記注冊的佛教活動場所,占地面積25畝,總投資5600萬元。寺內主要建筑有山門、坐西朝東的歇山重檐式仿古建筑大雄寶殿、呈南北對稱的廂房、講堂、齋堂、接待室等服務設施。大雄寶殿內供奉佛祖釋迦摩尼端坐佛像,高6.4米,佛像神態端重、肅立。東山禪寺景區榮獲國家AA級旅游景區、到山東不可不去的100個地方等殊榮,為鄄城增添了一處世人修身養性優美景點,是鄄城與海外聯系的紐帶,對外開放的窗口。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景區嚴格按照國家《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完善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景區標示牌、指示牌、警示牌及公路交通標識系統等配套設施,強化優質服務、規范管理,景區綜合接待功能和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12月8日,東山禪寺景區順利通過了……[詳細]
定陶法源寺
  法源寺遺址位于定陶縣馬集鎮郭莊村南300米處,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興華禪院,建于東漢年間,隋、唐、宋時最為興盛,成為全國著名的佛院之一。該寺于宋元佑、明正德年間曾多次修復。明代寺院占地2.67公頃,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戲樓、寺門、鐘樓、鼓樓、關帝廟、白衣奶奶廟、龍王殿、祖師廟等300余間,以天王殿、十八羅漢堂、立佛殿、睡佛殿、藏經殿和百神殿最為雄偉。殿中的神像雕刻精巧,造型優美,百神殿百尊神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寺院西南角有寶乘塔,據宋元佑(至和)重修寶乘塔碑文記載,塔下藏有舍利子六顆,夜深人靜時閃閃發光。清朝末年,法源寺存有大殿20余座300余間,雄偉壯闊,占地200余畝。寺內建筑結構緊湊,玲瓏雅致,古樹參天,遮云蔽日。殿內雕塑的各類-,形態各一,栩栩如生。寺院內存有宋元明清各時期記……[詳細]
3、沙土廟 AAA
沙土廟
  沙土廟地處鄄城縣閆什鎮閆什口村,該廟歷史悠久,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相傳唐太宗東游泰山,行至此地,夜夢泰山圣母迎駕,為謝圣母迎駕之恩,堆沙為廟,率眾禮拜,后人在此修建泰山行宮,此乃沙土廟之由來也。沙土廟始建至今千余年來,歷經兵災水患,多次蒙難又多次復修,并逐漸擴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廟已成為集儒釋道為一體,魯西南第一綜合大廟,為冀、魯、豫、皖宗教活動中心,民間多年相傳“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廟”之傳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寇侵華,八年抗戰,三年自衛戰爭,沙土廟再次毀于戰亂,至此,沙土廟不復存在。二十世紀末葉,國家行改革開放之舉,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在廣大群眾迫切要求下,1994年春,閆什口眾位鄉賢耆德秉承眾意,倡議重修沙土廟,此善舉得到各界人士擁護,為募修古廟,紛紛慨解仁囊,共襄義舉,……[詳細]
麒麟臺
  麒麟臺,亦名獲麟臺,古稱獲麟古冢,地處巨野城東七公里——今麒麟鎮陳胡莊以東、后馮橋以北大洼內,為縣級名勝古跡重點保護單位。此臺為魯哀公“西狩獲麟”處,東西長73米,南北寬52米,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這原有唐代石碑數座,由于年湮日久,已遭毀壞。明嘉靖十四年,濟寧州通判張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于曹濟公路旁,碑下自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獲麟”聞名全國,一些州、縣、鄉、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巨野以東的嘉祥縣,巨野城東的獲麟保(鄉)、獲麟集等,皆以此命名。“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地。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見于戰國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戰國史學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谷梁赤撰寫的《谷梁傳》,也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內容。與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傳·卷十二》載:哀公……[詳細]
5、鄆城唐塔 AA
鄆城唐塔
  唐塔,又名觀音寺塔,在原觀音寺內,為大佛寺塔,五代后唐始建,故稱“唐塔”。現已規劃為唐塔廣場內的一大景觀。唐塔地處北緯35′,東經115′,占地面積80平方米,系磚砌,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磚塔,下層周圍42米,上層40米,共七級,殘塔高32米,現存四級,海拔約72米。由精美的磚雕斗拱組成塔檐,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券頂坤門,其余四面為磚雕景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制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塔內廻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由北門登塔,穿過塔心室至南壁,沿南壁登上第二級,然后穿過塔心柱轉折上升,可直達塔頂。據《鄆城縣志》記載:明正統十三年(1446),河決滎陽,鄆城成災,塔身被淤沒二級,現地表以上僅存四級,高約32米,上層周長40米,下層……[詳細]
6、巨野文廟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巨野文廟
  文廟位于菏澤市巨野縣城東南隅,永豐塔北約一百米處。文廟前后五進院落及東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樓閣、齋、廡、亭、坊近百間。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氣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形成文廟,中軸線兩側建有進德齋、修業齋、東廡、西廡、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東華門、西華門等,東跨院為文昌祠,是儒學所在地;西跨院為啟圣祠,后改作訓導宅。地址:菏澤市巨野縣城東南隅……[詳細]
定陶靈圣湖漢墓
  靈圣湖西漢墓位于山東省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2009年3月,定陶縣田野文物巡查隊員例行田野文物巡查時,在靈圣湖遺址發現一被盜古墓,2009年度該遺址先后被盜掘20余次,抓獲犯罪分子9人。進入2010年后,盜掘現象更加頻繁。由于該遺址距縣城較遠,且在農村大田內,很難確保該處古墓葬的安全,為此,經請示省文物局,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2010年10月16日,山東省考古所定陶縣靈圣湖古墓發掘考古隊進駐工地。在省、市、縣領導的關懷下,通過全體考古隊員的通力協作和共同努力,發掘工作進展順利。經勘探,墓地封土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截至目前,發掘總面積約5500平方米,挖掘深度約5米,出土量近30000立方米。墓葬現存封土分兩部分,核心部分位于墓室上部,呈三層臺基式,基本呈方形,逐級向……[詳細]
東明文廟大成殿
  東明文廟大成殿系明代仿曲阜文廟營建,是歷史上當地文人學士舉行祭祀孔子活動、宣傳儒家思想的場所。位于東明縣城中山東街東明第一初級中學院內。200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明文廟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清光緒十年(11884年)重修。1863年(清同治二年)被黃水淤沒。1888年(光緒十四年)重修。大殿歷經明天啟、清順治、康熙、光緒年間幾次重修,現仍保持明代建筑風格。解放初期,崇圣殿拆除。文革中,東、西廡和欞星門拆除,現僅存大成殿一座,占地380平方米,文廟大成殿系歇山式建筑,磚木結構,四個傾斜屋面(四角四榨),一條正脊,四條重脊,四條斜脊,一斗二升五斗拱,格扇門窗、殿頂為黃、綠色琉璃瓦,呈棱形花紋。室內立柱十二根,和墻內立柱相連接,形成堅固的木架結構,……[詳細]
定陶烈士陵園
  定陶烈士陵園始建于1969年,座落在縣城西關菏商與定張公路臨界處,總占地面積30畝。是省級革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級“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近年來,定陶縣逐年加大對陵園資金投入力度,制定修繕改造建設規劃,本著“一年打基礎,二年大變樣,三年上檔次”工作思路,籌資400萬元對其進行提升改造,使園容園貌日新月異,已成為一個集瞻仰、教育、休閑于一體的紅色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 進入陵園,“定陶戰役英雄廣場”映入眼簾,“定陶戰役紀念碑”赫然聳立廣場中央,七個鎦金大字閃閃放光,熠熠生輝,碑名由原山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長楊德志同志1992年親筆題寫,此碑1993年經省委、省政府批準修建,碑高16.2米,底座高1.95米,共八步臺階。2014年……[詳細]
九天玄女廟
  九天玄女廟宋江河的東岸,曠廟蘇莊村北,有一座廟宇,當地人稱為“玄女廟”或“曠廟”,這便是宋江得三卷天書的“九天玄女娘娘廟。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女神,是黃帝的師傅。后來被道教所信奉。她身穿九色彩服,騎鳳凰,駕彩云,專門扶持英雄,傳授兵法。玄女之廟建于何時,已無從考查,最興盛時占地四十余畝,前有戲樓、鐘樓、山門,中有玄女殿、九女殿,后有祖師殿、玉皇閣,規模宏大,香火極盛。廟內有一眼非常奇特的井,每個角的井水都各不相同,分為咸甜苦澀四種味道,可以醫治不同的疾病。因為井特別大,當地人叫它“半畝井”。 當年宋江回宋家村搬父親上梁山的路上,被官兵追殺,來到還道村,只有一條小路,眼看無處可逃,情急之下,一頭扎進一座三間破廟。可是廟太小了,無處藏身,只好掀開神帳鉆進神櫥里。官兵闖進來,舉著火……[詳細]
11、戚姬廟
戚姬廟
  戚姬廟位于定陶城北偏東6.5公里,始建于漢文帝年間(前180——前157),是文帝劉恒為紀念其父高祖劉邦之妃戚姬而建,距今已兩千多年。因廟建于戚姬墓高固之上,又稱戚固廟。戚姬廟占地面積約5畝,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戚姬廟迭經滄桑,屢圮屢修,代不乏人。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由于風剝雨蝕,墻壁坍頹,加以重修。廟堂明柱八根,丹楹刻桶,古色古香。清朝同治13年(1875年),此廟殘缺已甚,村人鳩工構材,修葺一新。殿堂莊嚴肅穆,臺閣參差,彩椽飛檐。天王、火神諸配殿,形制規整,壁畫華美。四方百姓,游覽瞻拜,流連忘返。廟內古柏蒼勁,濃郁蔽日,傍晚烏鴉歸巢,繞廟飛鳴,似哀戚姬。“戚姬晚鴉”為定陶八景之一。公元前205年,楚漢相爭,彭城(徐州)一戰,劉邦戰敗,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在戚姬廟東,今無)……[詳細]
城湖故城址
  城湖故城址系指成武縣新城以北、舊城護城堤以內的廣大范圍。這一地域較堤外低2.5米左右。由于地勢低洼,過去常年積水,一般水深1米許,深的達2米多,故而人們稱之為城湖。城湖之內現存兩個堌堆,一為文亭山(又名云亭山),一為大臺(史稱東臺,又名壽峰)。1986年春天,在南隅地段開挖魚塘過程中,大大面積暴露了古代文化遺存,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注意。經過細致的調查和考古鉆探,基本摸清了該遺址的范圍,即西起城關鎮窯廠之西,東到西劉樓村,南到南護城堤以內,北達北護城堤,有的地方如張瓦房一帶便穿越了北護城堤。東西長3525米,南北寬1800米,總面積632.5萬多平方米。在此范圍內的坑塘、水渠、溝壕中均能采集到其文化特征基本相同的遺物。面積如此之大的遺址,在菏澤地區尚屬首次發現。這里的遺跡和遺物極為豐富,遺跡特……[詳細]
13、項梁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項梁墓
  定陶縣城東北2.5公里有個村莊,名叫劉固堆。該村南100米處有個橢圓形土丘,南北長130米,東西寬52米,最高處5米。占地10余畝,這就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項梁墓。項梁,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貴族出身,名將項燕之子,因殺人與其侄項羽一起避仇于吳中(今江蘇蘇州)。他為什么葬于定陶呢?這還得從秦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說起。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提出“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在攻下陳(今河南淮陽)后,陳勝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這股反秦的浪潮涌向江東后,項梁與項羽便殺死秦會稽郡守殷通,在吳舉行起義。他們攻城略地,很快占領了江東地區。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項梁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北上,沿途收編了陳嬰、顆布等起義軍,很快發展到六七萬人,此時,陳勝、吳……[詳細]
仿山墓群
  仿山墓群位于定陶縣城北偏西約5公里處,西距菏澤至商丘公路約1.5公里。乘車至定陶縣化肥廠,舉目東望,突兀隆起,綠蔭覆蓋,仿佛若山,即仿山墓群。仿山墓群由東西兩山構成:東山阜高約12米,東西寬90米,南北長340米,中間跨越50米的深谷,即至西山;西山高約4米,東西寬54米,南北長140米。兩山共占地約3.8萬平方米。堌堆之高大,工程之宏偉,在菏澤地區首屈一指。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仿山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曹國貴族墓地。據《定陶縣志》記載:“仿山在縣西北十二里,層阜隆然,古曹國葬地,積壤之高,仿佛若山,自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并司祠焉。”另據《曹南文獻錄》轉引《寰宇記》亦曰:“仿山古曹國葬地。”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建立了周奴隸主王朝,為鎮壓被統治氏族的-和奴隸起義……[詳細]
菏澤孫臏故里(孫臏紀念館)
  孫臏字伯靈,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史記》載:“臏生阿鄄之間。”據《全國孫氏族譜及孫臏故里論證會》鑒定分析考證,孫臏故里即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孫臏紀念館位于旅游城西部,該館為重檐串尖屋頂式建筑,長寬各30米,高20米,飛檐半拱青琉璃瓦頂,為孫臏紀念區主體工程。孫臏紀念館主殿5間,正中安放孫臏塑像,四面墻壁繪“孫臏放牛”、“田忌賽馬”、“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等大型壁畫六幅,西有“孫臏故里建設規劃”大型沙盤,東西配殿各3間,東殿內陳列孫氏先人牌位,西殿內陳列孫臏著述及物品,大門上方懸一巨型匾額,上 書“孫臏紀念館”,為著名書法家馬法冉所題。碑林為孫臏紀念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孫臏故里確定在鄄城孫老家后,將軍、專家、學者、書法家為孫臏故里欣然題辭,縣委、縣政府決定建“百名將軍碑林”、“百名書……[詳細]
菏澤谷林堯陵
  堯陵:堯陵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趙前莊村南300米,堯陵陵區東西75米,南北86米,地勢平坦,現有墓冢直徑15米,高8米。堯陵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歷史上由于水災多次被淹沒,一直延續至今保存較完整。墓冢前有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青石質,方首抹角,碑向正南,高1.89米,寬0.66米,厚0.18米。方座長0.78米,寬0.28米,高0.4米。墓碑東南50米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濮州知州薛孟所立“祭文碑”一通,螭首龜蚨,碑文草書,共162字。主要記述祭祀的時間、地點、人員、祭品及頌詞。祭文碑首高0.8米,寬0.91米,厚0.37米;碑身高2.0米,寬0.87米,厚0.3米,碑座長1.78米,寬0.87米,高0.5米。堯陵對中國古代歷史研……[詳細]
禹梁山漢墓
  蚩尤廣場又稱蚩尤肩髀冢,位于巨進駐縣城東北郊,固堆廟村前.在氏族社會晚期,同于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分化,氏族部落之間常常為了掠奪財富和出于自衛的目的,而不斷發生戰爭.大約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黃河上游的黃帝部落與生活于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發生了激烈的戰爭.<<通典>>云:三年九戰而城不下。<<史記>>中也載黃帝征師諸候,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尤死后。被分尸葬埋。<<皇覽。冢墓記>>稱: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今河南省臺前縣)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陽郡巨野縣,大小與闞冢同。<<巨野縣志>>亦載:蚩尤墓,在巨野縣城東北八里。此墓歷經夏商周漢,風月荒遠,地貌變遷,墓冢面積不斷縮小,元明時期丘上曾建有廟宇,清代以后冢丘屢遭破壞。至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時測量,固堆東西38米,……[詳細]
18、湯王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湯王陵
  湯王陵座落在曹縣城南10公里的閻店樓鎮土山集村西,東距菏商公路約3公里。現存封土南北長70米,東西寬50米,高1.5米。陵前現存有明、清兩代的“重修湯陵碑”。商湯,子姓名湯、名履,又名天乙、大乙、武湯、武唐、天一場等,史稱“湯有七名”,他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湯是仁者之君,如《史記·殷本記》載,一次成湯外出游獵,見有人張網捕鳥,那人還祝禱說:“原從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從四面八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網中。”成湯聽后認為太殘忍了,便讓那人撤出三面之網,并祝禱說:“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不聽話的就進入羅網。”這就是“網天三面”成語的由來。商湯因仁慈而贏得天下之心,孟軻說:“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商族在他的治療下,人心安定,生產發展。勢力日盛,終于一舉滅夏,建立了商朝,定都于毫。毫地所在,歷來有爭……[詳細]
19、億城寺
億城寺
  億城寺遺址,位于“牡丹之鄉”菏澤市鄄城縣箕山鎮孫花園村北,如今可觀察到的范圍是東西寬50米,南北長60米,總面積3000平方米的土丘。歷史傳承億城寺始建于南北朝北齊皇建元年(560)。孫臏在(孫)花園著書,齊王特在附近建了一座驛城。孫臏死后,葬于驛城前,并改驛城為“儀城”。魏晉時佛教傳入鄄城,北齊皇建元年(560)在儀城舊址建寺取“億”安靜之義,名為“億城寺”,后因黃河水患被毀。曾兩次重修。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億城寺石碑記”上有“刻釋伽諸像萬余尊于碑之陽,鐫主持僧眾五百余名于碑之陰”及“皇明宮殿遍天下,而無減于大齊之盛”的記載,可見其規模之宏大。億城寺又名義城寺,取羊角哀、左伯桃、荊軻義士之意。其來歷為寺旁有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荊軻墓,故“驛”、“儀”、“義”、“億”同指一寺,即億城寺。這座……[詳細]
梁堌堆景山遺址
  景山 又名楚丘、桑臺、邳(丕)山。在今曹縣城東20公里,侯集鎮梁堌堆村。是楚人早期的居住地,商湯都亳后,楚人南遷,但仍把楚丘當作宗廟之地。秦時在此設武城縣,項羽為西楚霸王時,改稱楚丘縣。劉邦伐英布后過此,因感天下底定,乃改楚丘縣為成武縣。東漢后縣城北遷,山稱楚丘亭、楚丘。隋代,楚丘因屬己氏縣(縣治在楚丘南15公里),乃改己氏縣為楚丘縣。 景山因處于桑林之中,舜帝時又稱桑臺,夏禹與涂山氏女在此成婚,《楚辭·天問》有:“焉得彼涂山女,通之于臺桑”的記載。 景山又名邳山,在商時是象征興盛的著名大山,《國語·周語》有“商之興也,梼杌次于丕山”的記載,商湯之都亳,因有景山而名景亳,商湯滅夏前,曾在景山會盟諸侯,作《湯誓》,歷數夏桀之罪,史稱“景亳之盟”。商湯在此稱“吾甚武”,景山東北側稱武城,即源……[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日本在线 | 制服丝袜亚洲经典中文字幕 | 久久综合精品网站动漫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