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橋位于陽谷縣縣城中心廣場東南角,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博濟橋修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過去北通東昌、南達壽張、東去張秋的必經之路。博濟橋又叫“石牛拉石車橋”,因在橋南西數第二塊欄板上雕有牛車出行的畫面而得名。《陽谷縣志》記載:“邑有縣丞笪公居官清廉,蒞任之時,惟一牝牛駕車而來,及解任日,牝生一犢,公諭令仆人留犢于邑,仍駕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濟橋上,至今猶存。”后人將此石刻稱為“石牛流芳”。石橋建筑由橋基、橋身兩部分組成,上有兩排浮雕石欄,下有石砌拱券式橋洞三個。橋身東西長10.18米,南北寬5.06米,通高3.70米,整體石砌,做工細致,手法精巧,古樸大方,結構嚴謹。橋下曾出土石碑一通,上 書“博濟橋”,上款為“修橋善人壽官董憲章”,下款為“明萬歷三十四年歲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