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臨沂市旅游

臨沂市文物古跡介紹

莒南山東省政府和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
  沂蒙紅色圣地——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中共山東分局舊址、山東省政府誕生地,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大店鎮。景區以豐富、詳實、生動、系統的史料、實物和場景,以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全面反映了在血與火的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山東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所取得的豐功偉績,反映了山東軍民特別是沂蒙老區人民舍生忘死、參軍參戰、出夫支前、搶救傷員的一曲曲讓人心靈震撼的史詩和凱歌。景區有115師舊址、115師紀念館、山東省政府舊址、山東省政府成立紀念館等,這里是集中展示抗戰時期全國四大老區之——沂蒙老區的紅色景區。這里有中央電視-事部與大益愛心基金聯合布展的《沂蒙紅嫂》展館,該展館是全國范圍內唯一的一處最系統、最全面反映革命戰爭年代英雄婦女群體形象——沂蒙紅嫂的展館。華夏第一莊園——山東莒南……[詳細]
九間棚旅游區
  平邑九間棚旅游區是國家3A級旅游區,位于馳名全國的平邑縣天寶梨鄉,這里5萬畝果園連成一片,春華秋實,四季宜人。每年陽春三月,梨花盛開,漫山遍野,鋪雪堆玉,間以桃紅、柳綠、松青,把天寶山區妝扮得更加絢麗多彩。置身其間,如在畫中,被中外游人譽為“中國最大的天然花園”。主要景點有:“沂蒙明珠”九間棚村,北海銀行魯南印鈔廠舊址朝陽洞,抗日戰爭時期的天寶山戰斗遺址,龍頂山天池等人文景觀。還有千年藤蘿樹、掛心橛、雙乳峰、母子山、張郎背姜婆山峰等自然景觀。……[詳細]
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紀念館
  臨沂市河東區九曲街道辦事處前河灣村新四軍軍部舊址是新四軍歷史上最后一個軍部駐地,是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的修復及開館,又為人們提供了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對于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和沂蒙精神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二期工程規劃建設將以修復建成的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紀念館為依托,以鐵軍洪流、魚水情深為形象定位,以經典的紅色社區、場景化的革命紀念地、軍事文化展示地、革命生活體驗地為功能定位,以新四軍軍史、革命時期的文化生活以及鄉村民俗為主要內容進行空間規劃與設計。擬修復建設擁軍支前街、新四軍軍部街和紅色保障街三條特色街道及大小景點30多個。臨沂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將打造……[詳細]
坦埠中山寺
  中山寺位于蒙陰縣坦埠鎮,年代為唐至中華民國,類別為古建筑。中山寺是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陵山遺址
  馬陵山遺址位于縣城東南約20公里,紅花鄉大尚莊村東1000米的馬陵山西坡,東臨黑龍潭水庫,再向東即為江蘇省東海縣境。1982年10月首次發現并試掘,1983年6—7月省考古所派員對包括黑龍潭細石器遺址在內的馬陵山地區專題踏查(發現細石器點40處),1984年10—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正式發掘。依發掘所見剖面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層:上層為黑灰色或深灰色砂質粘土,內含細石器,中層為灰色砂質粘土,見有舊石器和象、犀牛的化石,下層為紅黃色粘土,含哺乳動物化石碎片。遺址的主要文化遺物為細石器,主要類型為典型的船底形石核、楔狀石核、錐狀石核、端刃刮削器、鏃、雕刻器、尖狀器等,全部用壓制法或間接打擊技術制成。石器的加工技術達到了細石器工業技術的成熟期,并具有馬陵山地方特點。1990年4月11日,由……[詳細]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于臨沂城東南部銀雀山上(現臨沂市沂蒙路219號),系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地下有規模較大的漢代墓群。該館為古典宮廷式建筑,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該館于1981年破土動工,1989年竣工正式對外開放。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第一座漢墓竹簡博物館。年均接待中外游客26,000余人(其中外賓200余人)。來此館參觀視察的有-、-、-、-、張震、-、谷牧、洪學智、費孝通、吳作人、-、趙志浩等,還有羅馬尼亞駐華大史、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等。博物館共有三個展廳:銀雀山漢墓廳、竹簡陳列廳、文物陳列廳。銀雀山漢墓廳居博物館院內南側。廳中央是復原的一、二號西漢墓穴,所有隨葬品復制后,按原狀擺放在棺槨內。橢圓狀展廳周圍墻壁上放大的漢墓發掘現場和出土竹簡……[詳細]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是國家3A級旅游區,位于臨沂市區洗硯池街中段,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為紀念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王羲之而建。2003年,為紀念王羲之誕辰1700周年,0臨沂市委、市政府投資6700萬元對故居進行了擴建,整修后的王羲之故居占地面積80畝,除了保持原有風貌,又新辟了一些景點。故居四面青墻環繞,綠樹如蔭,園內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錦魚游泳,目前,故居內有硯池懷古、鵝池水暖、曲水流觴、圣光普照、曬書臺、五賢祠等景區、景點。各類旅游設施齊全完備,服務質量一流,是中國書法尋根之旅的絕佳去處。地址: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1號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電話:0539-8226345開放時間:8:30-17:30門票信息:門市價:30.0元……[詳細]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是為紀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時期至解放戰爭時期,華東地區犧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紀念性建筑群,是宣傳和弘揚沂蒙精神的重要基地,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陵園坐落在風景秀美、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商貿物流之都、濱水生態之城——山東省臨沂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由中國著名建筑史學家、建筑師梁思成先生主持設計,于1949年4月開始建設,初名“臨沂革命烈士陵園”,1986年10月,經民政部門批準改為今名,并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以來先后被中宣部、民政部、共青團中央、國動委等部委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筑群。2005年3月被公布為30條全國……[詳細]
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
  1941年11月,侵華日軍調集其第十軍團主力和第二十二師團3個混成旅團以及偽軍53000余人,由日軍侵華總司令(火田)俊六坐鎮臨沂督戰,日軍山東管區司令土橋中將指揮,對我沂蒙抗日根據地發動了“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1941年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移駐費東縣大青山西側的胡家莊、大古臺一帶(今屬費縣薛莊鎮)。當日,一一五師、山東縱隊發起綠云山戰斗,為免受損失,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戰工會、八路軍一一五師、山東縱隊等后方機關也相繼轉移到大青山地區。敵人得知這一情報后,連夜調集重兵,以一個混成旅團的兵力合圍大青山。此時陷于敵人包圍圈的我方人員中,大都是非戰斗人員,所配武器數量少,質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隊是有武裝的學員隊。在抗大一分校校長周純全的指揮下,首先搶占制高點,以阻擊敵人,掩護領導機……[詳細]
羅莊寶泉寺公園
  羅莊寶泉寺公園是國家2A級旅游區。寶泉寺地理位置優越,南涑河橫貫東西,沿河群泉密布,蔚為壯觀。寺址周圍怪石嶙峋,形成天然石林。寺前分布著成片古生物化石群,經省考古鑒定,為幾億年前奧陶紀海洋古生物化石。據元代(公元1318年)《重修寶泉寺院記》碑文記載,古寺創建于唐代佛教盛興之際,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后經各代歷次增修,使之廟宇恢宏,規模壯闊,香火鼎盛,聞名遐邇。1999年10月寶泉寺舊址擴大重修,并更名為寶泉寺旅游區。寶泉寺旅游區重建以來,先后投資2500多萬元,對寺內的文物古跡進行修繕,并開發了新的旅游景點。寶泉寺的十大景點有名泉花去薈萃、奇石驚天、皇瑩賓館、古寺晨鐘、秘藏林區、在水一方、圣賢云集、老年樂園、樹林區、園藝區。目前已成為具有佛教文化觀光、休閑、游樂、泉景觀光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旅游景……[詳細]
沂南漢畫像墓博物館
  沂南漢墓博物館位于沂南縣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礎上修建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主要向人們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遺物,傳播漢代民族文化。沂南漢墓博物館南北長66.4米,東西寬67.5米,占地面積4017.2平方米。館內設墓室保護房、文物陳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與園林風格于一體,均仿照東漢時期的建筑,給人們一種身處其時,身臨其境的體驗。博物館內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護、聞名遐邇的北寨漢畫像石墓(一號墓),該墓規模宏大,墓室結構復雜,畫像雕刻精美,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現已發現、保存較為完美的,為中外學者高度關注的一座漢畫像石墓。一號墓坐北向南,用280塊預制石材筑成,其中畫像石42塊,畫像73幅,畫像面積44.2平方米。墓南北長8.7米,東西寬7.55米,由前中后三個主室……[詳細]
大宗山朗公寺
  大宗山朗公寺位于蒼山縣大仲村鎮境內,距蒼山縣城10公里,距羅莊城區15公里,是蘇北、魯南地區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大宗山峰危壁峭,澗深林密,與蒙山、蒼山抱犢崮、文峰山自然景觀輝映成趣;朗公寺懷抱其中,優越的地理位置,秀麗的自然風光,現在,大宗山朗公寺已列為市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大宗山青山連綿回環,奇峰怪石嶙峋,松生絕壁遮天蔽日,泉涌峭崖飛瀑懸空;山中有轉經山、觀日臺、九步天梯、紅孩兒橋、宋潢書齋、聚仙閣,賢孝祠等名勝景觀。朗公寺始建于東晉,因晉朝時印度僧人朗公(卓錫)在此建廟出家修行而得名。朗公寺歷經南北朝,興于隋唐;至元朝中期重建時,其規模最大;盛至明清,衰于民國,毀于文革。其規模宏大,有上寺、下寺、塔林三大建筑。上寺殿堂飛檐斗拱,石柱蟠龍,東西各配有碑亭,廊房,大殿為祖殿,供如來佛祖,兩側為……[詳細]
馬陵山望海樓旅游風景區
  望海樓位于大尚莊村東南約2.5公里的山頂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錯迭,形如石樓。據傳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出訪郯國時,曾與郯國國君郯子到此登樓望海,觀看日出,后以此處稱為孔望山望海樓,并載入史志。在望海樓東南30米處有一塊較平坦的高臺地,原有一座廟宇,稱大奶奶廟,每年在古歷3月15日和4月初8日兩次逢廟會,南起望海樓,北至黑龍潭,約有2.5公里,四面八方的人云集于此,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歷代詩人前往游覽都有詩文載入史志。如清乾隆十三年太戊辰科進士王恒到此游覽,賦海樓云影七律一首:山峰削壁壁成樓,樓勢穿云最上頭,人去海天波渺渺,山街人影日悠悠,煙明九點乾坤靜,翠挹三山曉夜浮。似為餮霞凌絕頂,乘風疑是在瀛州。望海樓的南側有一大片紅石海,山石本身就是紅色的,層層迭迭,每當夕陽時分,霞光映在紅……[詳細]
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地
  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地位于臨沭縣蛟龍鎮前利城村,年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性建筑。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地紀念園是國家AA級景區、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園位于臨沭縣蛟龍鎮前利城村西,南靠327國道,坐落在利城河畔,與石梁河形成循環水系。在翠竹掩襯下,相映成輝,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操培養的重要紅色基地。紀念園占地面積20畝,其中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包括4處仿古建筑和一處展覽館,共67間房屋,總投資296萬元。景區對游客免費開放。整個紀念園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紀念碑廣場。其紀念碑坐落于廣場正南,底座長1.9米,碑身高4.1米,廣場紅石路面寬6米,總寬為28米,寓意為新華社誕生日期1941年6月28日;二是新華社舊址。從廣場穿過一片茂密的竹林,即來到新華社……[詳細]
華東軍政大學舊址
  華東軍政大學舊址位于臨沂市莒南縣大店鎮,年代為1946年。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華東軍政大學舊址位于莒南縣大店鎮河灣村。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后,駐在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城的中共華東中央局和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為了統一訓練機構,提--部的軍事素質,決定將華中雪楓大學、山東軍政干校、東江縱隊、淮南軍區隨營學校和山東軍區通信學校5個單位統一改編,建立華東軍事政治大學。華東軍政大學的籌建工作自1946年9月開始。華中雪楓大學和淮南軍區隨營學校于9月先后從蘇北北上,10月下旬到達莒南縣。東江縱隊9月13日從煙臺出發,經萊陽、高密、諸城、莒縣,于10月11日進入臨沂城,10月下旬轉移到莒南縣大店一帶著手入學整編。此時,山東軍政干校第一大隊、山東軍區通信學校已在莒南一邊訓……[詳細]
魯南革命烈士陵園
  魯南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44年,占地面積約1000余畝,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悼念廣場約2600平方米,綠化面積約66萬平方米,陵園內建有紀念碑、紀念亭、烈士碑廊、悼念廣場、烈士墓和魯南革命歷史紀念館等紀念設施。魯南革命烈士陵園分山上、山下兩個部分,山上建有趙镈烈士墓、趙镈烈士紀念碑、“蒼山暴-動”烈士紀念碑、“銀廠慘案”紀念碑、蒼山暴-動司令郭云舫烈士墓、山東軍區八師政治部主任曾明桃烈士墓、北海艦隊政委丁秋生骨灰安放處等,山下陵園內安葬著蘇北、魯南、淮海等歷次戰役中犧牲的3791位烈士的遺骨。魯南革命烈士陵園現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省保密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臨沂市沂蒙精神教育基地、臨沂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臨沂市黨員教育基地。魯南烈士陵園潛心挖掘、廣泛征集有……[詳細]
洗硯池墓群
  洗硯池墓群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王羲之故居公園東北部。2003年5月初,山東省臨沂市在市區王羲之故居公園擴建工程施工中,發現兩座較大的磚室墓葬。隨即,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臨沂市文化局聯合組成考古隊進行了搶救發掘,取得了重要成果。兩座墓葬東西相距30余米,除墓門為石制之外,其余均為磚筑。其中1號墓為雙室墓葬,為山東已發掘漢晉大中型磚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盜掘的墓葬,出土了豐富精美的隨葬品。其中,一號墓為雙窒墓葬,是山東省迄今發掘的漢晉大型磚室墓中最為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省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唯一的一座未被盜掘的古墓葬。二號墓葬為單室磚室墓,結構保存完整。墓葬出土隨葬品十分豐富,有銅器、瓷器、陶器、漆器、鐵器、金器及其它質料的隨葬品250余件。墓葬出土隨……[詳細]
費縣顏真卿故里
  顏真卿祖籍瑯琊孝悌里(費縣方城鎮諸滿六村),顏真卿故居修復包括兩部分工程,一是在費縣縣城中心樹立身高四米的顏真卿大型漢白玉大理石雕像,在費縣沿河公園重塑了“唐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碑。二是在顏真卿祖籍(方城鎮諸滿六村)修復了“孝悌里”牌坊和雙忠橋等古跡。在顏真卿祖墳地重修顏真卿墓。1997年9月23日至25日,在費縣召開了首屆全國顏真卿學術研討會,全國各地104位專家、學者、顏氏后裔參加了會議。費縣方城鎮顏林位于方城西北5公里處的蒙山南麓。全村現有508戶,1732人,耕地面積2180畝。據《陋巷志》載:顏盛,字叔臺,為漢尚書郎;魏歷青徐二州刺史,關內侯,始自魯國徙居瑯琊臨沂,代傳孝恭,因號其居為孝悌里。葬臨沂縣西七公里,今屬費縣。原有顏盛及子孫墓多座,故稱顏林。唐末顏氏后裔在此建顏真卿、顏杲……[詳細]
諸葛亮故里紀念館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陽都故城。約公元193年,諸葛亮13歲時隨叔夫諸葛玄去豫章,15歲時隨叔夫依附劉表,開始了在荊州“躬耕隴畝”的生活,歷時12年。后被劉備請出山,輔佐劉備創建蜀漢政權,成為一代名相,為后人所緬懷。諸葛亮故里位于沂南縣磚埠鄉的陽都故城。陽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遺址,城內耕土下1米左右既是漢代文化層,亦發現戰國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殘片隨處可見。故城東面緊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墻,石砌而成,十分堅固。北面是東沂河,河岸上約1500米長的東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1992年,沂南縣人民政府投資40萬元人民幣在沂南縣磚埠鄉孫家黃疃修建了“諸葛亮故里紀念館”,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為仿古式建筑。紀念館左側豎立的穿孔漢畫像石……[詳細]
諸葛亮故里
  諸葛亮故里位于沂南縣磚埠鄉的陽都故城。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陽都故城。約公元193年,諸葛亮13歲時隨叔父諸葛玄去豫章,15歲時隨叔父依附劉表,開始了在荊州“躬耕隴畝”的生活,歷時12年。后被劉備請出山,輔佐劉備創建蜀漢政權,成為一代名相,為后人所緬懷。陽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遺址,城內耕土下1米左右即是漢代文化層,亦發現戰國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殘片隨處可見。故城東面緊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墻,石砌而成,十分堅固。北面是東沂河,河岸上約1500米長的東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1992年,沂南縣人民政府投資40萬元人民幣在沂南縣磚埠鄉孫家黃疃修建了“諸葛亮故里紀念館”,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為仿古式建筑。紀念館左側豎立的穿孔漢畫像石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不卡日本ⅴ一区v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不卡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网 | 亚洲午夜福利AV无限观看 |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 亚洲老人精品在线 | 中出中文字幕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