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吉安市旅游

吉安市文物古跡介紹

塘邊毛澤東舊居
  塘邊毛澤東舊居(含紅四軍三十一團團部舊址)位于江西省永新縣沙市鎮(zhèn)塘邊村,它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兩層民居,屬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它是井岡山革命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三十一團在塘邊成功地開展了土地革命的試點工作,并在邊界迅速得到推廣,加快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步伐,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塘邊土地革命的經驗為制定我黨第一個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奠定了基礎。2000年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批準為永新縣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928年5月,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三十一團一營從井岡山先后三次來到永新縣西鄉(xiāng)塘邊,進行革命實踐和社會調查。在大屋村召開了永新縣委和塘邊黨員會議,親自建立塘邊黨支部。《井岡山土地法》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土地法就是毛澤東同志根……[詳細]
本覺寺塔
  本覺寺塔位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鄉(xiāng)窯嶺曾家南西端,唐開元年間建,塔高36米,磚木結構,八面九層,第一至第五層中空,有螺旋臺階拾級而上。1984年省撥款整修,塔頂發(fā)現銅錢、佛像,佐證建塔年代無誤。1957年7月1日,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收入《中國名勝辭典》。傳說,本覺寺塔是一座“飛來塔”,很久以前從西昌飛抵。古時廬陵縣治設今泰和縣西昌。本覺寺塔原是西昌的一座寶塔。后因縣治遷今吉安,西昌日趨冷清,此塔閑來無事便參禪--,吸納了天地靈氣之后,竟然長出一對隱形巨翅,每當雷雨交加之夜就能騰空起飛。有天夜里,它趁雷雨大作騰空飛落贛江之畔的永和白沙村二王廟旁。當得知此非廬陵縣治新址后,便伺機飛離此地。又一個雷雨之夜,寶塔再次振翅飛到數里遠的永和吉州窯本覺寺旁,以為到了新縣治。次日一早,本覺寺僧……[詳細]
峽江會議舊址
  峽江縣峽江會議舊址位于峽江縣巴邱鎮(zhèn)橫街100號。舊址建于清末,占地面積6748平方米,建筑面積598平方米,為贛中地區(qū)典型民居。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與江西省行動委員會聯(lián)席會議(史稱“峽江會議”)于1930年10月17—19日在此召開,是紅一方面軍9月間二打長沙久攻不克撤圍,10月初奪取吉安后移師北上向袁水流域推進途中的重要會議。會議由總前敵委書記、紅一方面軍總政委毛澤東主持。會議討論了時局、紅軍行動、土地、資本等問題,通過了《關于土地問題決議案》。會議對糾正黨內、軍內左傾錯誤思想,勝利粉碎敵人第一次圍剿奠定了思想基礎。該舊址對于了解和研究革命戰(zhàn)爭史和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青原山凈居寺
  青原山位于老縣城(今吉安市)東南9公里,贛江之東。屬嵩華山脈,海拔116米。漢代張道陵(張?zhí)鞄煟┓馓煜氯倭遄剑嘣綖槠渲兄弧7鸾套怨疟闳恕疤焐显凭印敝f。詩人楊萬里贊它是:“山川江西第景”。山上的潭泉溪峽共35處。有游噴雪、虎咆、珍珠、百茅溪、小三疊、飛龍?zhí)兜热侍煸馈④饺亍⒋淦痢Ⅹp鴣、西華、華蓋等奇峰,還有試劍、石漱、青峽、墜字石、劍臺、滴水崖、飛云石等名勝,處處留下古人興吟詠的手筆詩章。唐代名臣、大書法家顏真卿篆書“祖關”二字,刻石碑嵌在進凈居寺山門之首。山門鑲有文天祥手書“青原山”三字。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親筆長詩《游青原次韻周元翁》,后人把它分刻在八通石碑上,分嵌大雄寶殿二側。宋朝抗金名相李綱的《游青原山記》也分刻在四十二通石碑上,嵌于凈居寺的老齋堂壁間。以上名人墨跡……[詳細]
茨坪毛澤東同志故居
  1928年5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此后,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多次在這里部署戰(zhàn)斗,粉碎湘贛敵軍多次軍事進剿。毛澤東舊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墻壁為白色,慣稱它為白屋。這棟房子共有44間,五個天井,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首次到達大井時就住在這里,此后便成為毛澤東在大井的住地。當時還住有五戶農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裝。1929年1月底,這棟房子被敵人燒毀,僅剩下一堵殘墻、屋后的兩棵樹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塊大石頭。1960年,當地政府按原貌修復,將殘墻嵌入新墻之中作為紀念。屋前的那塊大石頭因毛澤東時常坐在上面看書讀報、批閱文件,被人稱為讀書石。自從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便常在這房屋的右后間居住和工作。在這里,他代表井岡山前委起草了《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詳細]
古城會議舊址
  古城會議舊址位于井岡山龍市景區(qū),在龍市鎮(zhèn)東北處。這是一個山清水秀、風光綺麗的地方。古城會議舊址就坐落在古城街旁,原為聯(lián)奎書院。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從三灣抵達古城,當天在這里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會議總結了湘贛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確定了團結、改造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的方針,并做出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戰(zhàn)略決定,史稱“古城會議”。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革命軍從三灣來到古城,當天在這里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前敵委員會委員、工農革命軍營以上的黨員干部及寧岡縣黨組織的負責人和袁文才的代表,共四十多人。會議歷時三天,總結了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討論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根據地,開展武裝斗爭以及爭取改造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等問題。古……[詳細]
松田狀元祠
  狀元祠,又稱中溪彭氏宗祠。位于安福縣楓田鎮(zhèn)松田村松田組,東經114°4046.9〃,北緯27°2212.5。2002年5月16日公布為安福縣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景泰庚午年(1450),彭琉負責建造,歷時五年。祠前為狀元坊,坊前為狀元坪,坪前為兩口風水塘,水塘前有條小溪,長年流水不息。宗祠三直二進二天井,硬山式,長46.5米,寬23米,總面積-.5平方米,規(guī)模巨大。前棟中間有大天井,兩邊是廂房。中棟飛檐翹角,兩邊與廂房相連。樓為鐘鼓樓,樓下為正堂,堂后木壁上雕有24孝圖。后棟寬敞,是春秋祭祀祖宗之享堂,有8根大柱豎立。上懸“惇敘堂”金色匾額。大柱上掛有明代楹聯(lián)一副:“兄狀元,弟會元,六年間,壓兩京一十三省豪杰;左太師,右少師,二派下,開四鄉(xiāng)千百萬載書香”。新刻古楹聯(lián)三副,第一聯(lián):“一門雙柱石……[詳細]
渼陂毛澤東舊居
  渼陂毛澤東舊居位于文陂鎮(zhèn)渼陂村。1930年2月舉行的“二七”會議期間,毛澤東居住和辦公的地方。198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交通路線:渼陂位于吉安東南22公里處,屬于吉安市青原區(qū)文陂鎮(zhèn),從吉安青原汽車站乘專線車前往約20分鐘車程。吉安市分為青原區(qū)和吉州區(qū)。兩區(qū)被贛江相隔,2號和10號公共汽車在兩區(qū)之間行走。青原區(qū):吉安火車站,青原汽車站。吉州區(qū):城南汽車站,城北汽車站,長途汽車站。……[詳細]
中國紅軍第四軍軍部舊址
  中國紅軍第四軍軍部舊址位于茨坪店上村,毗鄰毛澤東同志舊居。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隊伍,經過在湘、粵、贛三省邊界的艱苦轉戰(zhàn),于1928年4月下旬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勝利會師,組建中國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軍政治部主任,王爾琢任軍參謀長。開始,紅四軍軍部先后設在原寧岡縣的礱市和茅坪村的洋橋湖,同年夏,軍部遷來井岡山茨坪村李神龍家辦公。此后,軍部領導便經常在這里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和部署作戰(zhàn)計劃,成為鞏固和發(fā)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指揮中心。朱德、陳毅同志主要負責軍部的日常工作,他們常在軍部居住,此屋中間的廳堂是軍委召開干部會議的場所,右間是朱德同志的住房,左間是陳毅同志的住房。住房內陳設簡樸,桌上除批閱文稿的筆墨外,就只有晚間照明用的一盞一根……[詳細]
30、蓮舫庵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蓮舫庵
  抗清救亡烈女劉淑英養(yǎng)母奉佛的場所。劉淑英(1620—1657年以后),字木屏,號個山人(因幽居期間常居個山,故名),江西安福縣三舍村人,廬陵(今江西省吉安)王藹妻。其父劉鐸(1573—1626),博學善文,剛毅忠烈。1626年,劉鐸因不滿魏忠賢的閹黨專權,憤然在扇上題詩痛斥曰:“陽至君王死,陰霾國事非”。為此被逮入獄,身遭數刑,至死不屈。后崇禎皇帝誅治閹黨,贈劉鐸太仆少卿,謚忠烈。劉淑英稟承家教,自幼攻讀經史,飽讀詩書。但因生于明末清初的-之世,經歷頗多曲折:幼年喪父,新婚喪夫。甲午年間李自成攻陷軍師,據徐鼐《小腆列傳?列女》云:淑英聞之慟哭曰:“吾恨不為男子,然獨不能殲此渠爭,以報國讎邪!”1646年,清軍攻入劉淑英家鄉(xiāng)吉安,當時江南義軍紛起,劉淑英受此感染,傾盡家資招兵買馬,希冀為保衛(wèi)家……[詳細]
萬安百加九賢祠
  九賢祠位于百加鎮(zhèn)九賢小學內,瀕臨贛江,是我縣唐至清三勝地之一。九賢祠自1870年建成以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因文風鼎盛而聞名遐邇。自唐以來,九賢村就有賢居寺、昂溪書堂、九賢祠三名勝。賢居寺原名為涵山寺,于唐時建成,本為奉佛祀神之所。名僧懷渡禪師飲過寺旁龜泉,慨嘆:“泉有翰墨香,后當有大賢居此”,遂改為“賢居寺”。自宋至明,果有宋朝歐陽修、劉辰翁、閔子林,明朝郭簡齋、解縉、羅洪先、劉玉、歐陽政德到此講學,地以人傳,聞名遐邇。昂溪書堂乃宋時義士段奎齋依江而建的民房作為學舍,招收村童入學,學童瑯瑯讀書聲遠播江面。民族英雄文天祥乘船路過,聞此乃停船登洲,傳經授道,勉勵師生刻苦學習,將學舍題名為“昂溪書堂”。清咸豐年間,萬安書院盡數毀于太平天國,此后萬安便無聚童講學之所,學童只能以家自學,人……[詳細]
白口城遺址
  白口城遺址:位于泰和縣城西南3公里贛江南岸,城址面積23萬平方米,形狀呈倒梯形,分為內外城。外城全長1941米,除西北部部分損毀外,大部保存完好。內城平面呈方形,處在城內北側,全長861米,面積4.3萬平方米。外城現存7處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處豁口可以肯定為城門。內城為東、西北、南面3處豁口,均可確定為城門。西北角城門寬35米,其底基距贛江水面落差僅2米,贛水上漲時,河水可直接入城內,推測可能為水門。西正中門寬28米,為“凸”形結構,從其上殘存疊壓瓦片分析,此處原可能為一處門闕。北正中城門寬15米,入門較陡,可分別進入內城和外城。內城西北門為“凹”形結構,似為“甕城”,也有大量瓦礫堆積。內城南門寬17.4米,城門兩側見大量瓦礫堆積,并采集到一塊完整四葉云紋瓦當。內城西南角有一長方形……[詳細]
上井紅軍造幣廠舊址
  --紅軍造幣廠位于井岡山市的上井村,距茨坪西北大約6公里,與“百竹園”毗鄰。--沿用了墨西哥銀元的模具,正面打了一個“工”字,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政權最早在革命根據地內發(fā)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屬鑄幣。--造幣廠前面擺著一個巨大的“工”字銀元模型,可以拍照留念;里面還擺放著當年的機器,還有各種實物,集幣愛好者不能錯過的地方。--另外這里還記載了一個跟“工”字銀元有關的動人故事,大家可以請個解說員,去了解一下,體會一下革命勝利背后的艱苦,我們的勝利多么偉大。紅軍造幣廠位于井岡山市的上井村,距茨坪西北大約6公里,與“百竹園”毗鄰。井岡山革0據地自創(chuàng)建以來,由于敵人的經濟-,物資奇缺,物價昂貴,軍民生活處于極度困苦之中。為了活躍根據地的經濟。1928年5月,在王佐的建議和推薦下,紅軍軍部將軍民們打土……[詳細]
34、邦伯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邦伯坊
  邦伯坊位于安福縣甘洛鄉(xiāng)三舍村前端,遠處是巍峨群山,前面是千頃沃野,上游“進士名塘”清泉順渠從坊前流過,鵝卵石鋪成的古道蜿蜒伸向遠方。前、左、右三口水塘形成品字形與古坊相輝映,坊后是鱗次櫛比的民居及宗祠、書院建筑。邦伯坊系表彰三舍村(海州知州)劉戢功勛顯赫,由明正德當朝皇帝御勅而興建的功德牌坊。邦伯坊為4柱3門仿木樓閣式麻石結構。通高7.53米,寬10.14米,基座用方型巨石疊壓四層,石高78cm,長2.6米,寬65cm,厚重典雅。門額為巨大月梁,明間寬3.5米,橫梁前高浮雕雙獅戲珠紋,后為雙鳳朝陽紋。次間寬2米,左右橫梁前浮雕雙馬奔馳紋,后為鯉魚騰空圖案。梁下置透空神鰲雀替承托。二樓正中月梁刻有楷體“邦伯”大字,左首題刻:“巡按南直隸監(jiān)察御史黃金如,為奉訓大夫、海州知州劉戢”。右側落款為:“……[詳細]
萬安暴動行動委員會舊址
  萬安暴-動-行動委員會舊址為一棟四扇六間民房式磚木結構的二層樓建筑。高約7米,寬13米,進深14米,總面積為345平方米。198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列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世紀二十年代萬安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萬安暴-動-,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萬安暴-動-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五大農民暴-動-之一,與湖北黃安暴-動-、湖南醴陵暴-動-、廣東海陸豐暴-動-、海南瓊崖暴-動-齊名。1927年萬安縣委根據江西省委關于“贛西南暴-動-以萬安為爆發(fā)點”的決定,成立了以曾天宇為書記,張世熙、劉光萬、陳正人、余球、汪群、曾延生、肖素民等為委員的暴-動-領導機構“萬安行動委員會”作為指揮暴-動-的軍事機關。此后,一場……[詳細]
36、槎灘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槎灘陂
  時代:五代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槎灘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為南唐金陵監(jiān)察御使周矩父子鑿石所建,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萬多畝糧田。槎灘陂分為主壩和副壩兩部分。在主壩上的基角處,暴露出眾多的紅石條是最早的筑壩材料,已阻水千年。這些紅石條分四五層壘疊筑起。浸于水中的紅石條有4米長,寬0.4米,厚約0.5米。據史料記載,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隨兒子周羨和女婿吉州刺史楊大中遷居泰和的萬歲(今泰和螺溪鎮(zhèn))。他體察民情,深知群眾受旱欠收之苦,便決定興修水利。公元937年,周矩經過多年的謀劃后,選擇了屬贛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灘村畔,用木樁、竹筱、土石壓為大陂。據《泰和縣志》記載:古陂長一百余丈,橫遏江水,開洪旁注,故名槎灘陂。又于灘下七里許,伐石筑減水小陂,儲蓄水道,俾無泛濫……[詳細]
新興書院
  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在雙鏡村上鏡開設廬陵(吉安市古稱)最早的書院——新興書院。由于書院的名氣,外縣學子紛至學讀,永新學子劉沆青少年時也就讀于此,后在北宋天圣年間(1030年)進士及第(第二名),皇佑年間(1053年)入相,書院因學子增多遷入彭氏宗祠,“新興書院”人才濟濟,從宋朝至清朝科考的進士、舉人、秀人120多人,皇帝敕封翰林以下學士的有22人,朝庭、州、府所賜的牌匾有36塊,現“名登天府”之匾仍懸于梁上。民國年間,國民黨中央委員、上海黨支部書記彭述信也出自于此。書院因學子增多遷入彭氏宗祠——承德堂,由彭氏后人在元朝元貞二年(1296年)以尚好的楠木為柱、用紅心杉木為梁對祠堂進行修繕擴大,并易名為“承德堂”。這棟祠堂長為60米、寬12米,占地720平方米。祠-拱上 書畫詩詞……[詳細]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茨坪)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坐北朝南,面對雄偉的井岡山主峰,四周青松翠柏,莊嚴肅穆,依山而建,由紀念堂、碑林、紀念碑、雕塑園四部分組成。順山而上有兩組臺階,第一組有49級,象征著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有60級,寓意烈士陵園是在井岡山根據地創(chuàng)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10月建成的。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為了緬懷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0據地的豐功偉績,發(fā)揚井岡山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1985年11月,井岡山市委、市政府在松柏疊翠,林木蔥郁在茨坪北山上,興建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1987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烈士陵園由紀念碑、紀念堂、雕塑園、碑林四大部分組成。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銹鋼制作的。高27米,寓意1927年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0據地。主碑的造型……[詳細]
金溪文化古村
  永豐縣旅游重點景區(qū)。位于陶唐鄉(xiāng)境內,距鄉(xiāng)政府5公里處。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咸亨初年,距今已綿延了上千年,成為永豐歷史見證。自宋紹興年間始就官宦商賈輩出。宋、元、明、清歷朝以來,該村的進士就達十余名。村落民風古樸,建筑華麗,頗具江南特色。整個布局以金溪為經緯分兩相四儀式構筑,現還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原貌,現存明清建筑20多棟,祠堂3座,書院4座,民宅大多依水而建,村莊呈合掌對居,錯落有致,家家門前豎立一塊大門坊,牌坊、門樓、房檐、楹聯(lián)處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靜淌的小河,悠遠的深巷、古老的院落,參天的古樹,依稀顯出明清繁榮之貌。自古以來,這里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文化氣息濃厚,是一個集建筑、仿古、文化為一休的古村落。……[詳細]
40、惠政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政橋
  新干縣城南門外的金川河上,有座二墩三孔的石拱橋。它建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據《新淦縣志·卷一》載,“橋高四十一七尺,闊二十八尺,長二十一丈,起三拱,上履以長亭,衛(wèi)以欄循。”這就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命名并書題的惠政橋。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幾度遭受貶滴。宋紹圣元年(1094年),復貶滴惠洲(今廣東惠陽縣),并以六十三歲的高齡遠徙瓊州(今海南島),受盡顛沛流離之苦,身心遭受嚴重摧殘。元符三年(1100年)遇赦返京,由梅嶺入贛,順贛江北歸,行抵廬陵,有吉州司法參軍謝舉廉(新干人),與其有深交。來到他下榻的驛站拜訪,談話間,請求他為新干縣興建的大石橋寫篇橋記,他沒有應允。當船抵新干縣城時,迎接他的知縣竟是同窗好友張好古(江西南康縣人),-相逢,情重意深,相邀敘舊。當船由贛江駛入金川河時,縣城百姓千……[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 日本孕交系列视频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