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文物古跡介紹

蛟湖楊氏宗祠
  蛟湖楊氏宗祠位于將樂縣南口鄉蛟湖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坐西北朝東南,左右兩列,占地面積1141平方米。右列由下堂、左右廊、上堂等組成,下堂面闊五間,進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上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出游廊,穿斗式梁架,均硬山頂。左列現存上堂、橫屋,上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懸山頂;橫屋面闊五間,進深四柱。1933年秋紅六師駐扎蛟湖,師部機關設此。2013年,蛟湖楊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四周各外延5米。……[詳細]
小溪謝氏家廟
  小溪謝氏家廟位于寧化縣翠江鎮小溪村,年代為清。簡介:清康熙年間(1662—1722)建。坐西南朝東北,由游坪、門樓、下堂、廊廡、正堂、后堂、化胎、右側襄功堂等組成,占地面積1061平方米。正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襄功堂由主門、廊廡、正堂等組成,正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1933年9月—1934年9月蘇維埃臨時政府在此設立紅軍醫院,保存有當時留下的一些醫療設施。2013年,小溪謝氏家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家廟周邊各外延5米。……[詳細]
豫章賢祠
  位于沙縣城關西門外豫章賢祠創建于元代至正元年(1314年),坐北朝南,是后人為祭祀羅從彥而建。現存建筑為明代崇禎六年間(1633年)重建,1993年開辟為羅從彥紀念館。祠堂平面俯瞰呈“凸”字形,布局近似四合院。在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屋、廳堂、院子(天井),兩側廊廡。廳堂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頂設藻井。兩側山墻,后檐砌清水墻。從整體建筑形制和結構來看,是三明地區現存廳堂建筑中等級較高的一處。地址:三明市沙縣鳳崗鎮類型:古跡祠堂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門票信息:門市價:15.0元……[詳細]
大源紅軍標語舊址
  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下大源自然村村民住宅內。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期間,紅軍頻繁往來于大源村,紅軍政治部在村中積極開展宣傳,揭露國民黨的丑惡嘴臉,號召村民們起來參加紅軍,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村中民房、大門口、圍墻上,現在還保留著十幾條紅軍標語及部分革命文物。標語的內容有“紅軍是工農的軍隊”、“打土豪,分田地”、“戰匪救民”、“打倒國民匪黨”、“消滅屠殺工農的國民匪黨”、“撤銷一切苛捐雜稅”、“武裝暴-動-起來,實行土地革命”等。因年代久遠,且受風雨侵蝕,紅軍標語大都模糊不清。……[詳細]
上曹曹氏家廟
  上曹曹氏家廟位于寧化縣曹坊鄉上曹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榆林祠,清乾隆五年(1740)建。坐東北朝西南,由前埕、門樓、下堂、天井、院廊、正堂、后天井、廂房、后花園、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1261平方米。正廳面闊五間,進深八柱帶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1930年曹坊鄉農民武裝暴-動-時曾在家廟內活動,1930年成立的“寧化縣南鄉革命委員會”、1931年成立的“曹坊區蘇維埃政府”曾設于此。2013年,上曹曹氏家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家廟周邊各外延10米。……[詳細]
水美土堡群
  水美土堡群年代:清座落地點:沙縣鳳崗街道水美村簡介:由雙吉、雙興、雙元三座堡組成。雙吉堡又稱敬德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090平方米;雙興堡又稱致美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積約3150平方米;雙元堡又稱慎修堂,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三座土堡布局均衡嚴謹,梁窗雕刻精美,保存完整。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外墻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水美土堡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水美土堡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將樂楊氏家祠
  將樂楊氏家祠年代:清座落地點:將樂縣古鏞鎮勝利街電信巷簡介: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為旌表楊時嫡裔楊祖繩妻節婦林氏所建。坐東南朝西北,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448.4平方米,由牌坊式門樓、正堂、后堂組成。牌坊式門樓為磚構仿木,五柱四間四樓式;正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硬山式;后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式,上下兩層。保護范圍:東北至衛生巷外,東南至電信巷外,西北至建行空坪,西南至跑馬溝。2009年,將樂楊氏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紫云巖畫
  紫云巖畫位于明溪夏陽紫云村,年代為青銅時代。簡介:紫云巖畫磨刻在巖石的自然表面上,巖面較粗糙,刻槽截面形態多樣。巖畫呈不規整的矩形,分東、西兩部分,內容基本一致,東部面積約8.42平方米,西部面積約9.38平方米。石刻主體圖案以圈形為主,總數約105個。紋樣有圓點紋、同心單圈紋、單圈紋、同心雙圈紋和其它圖案等。圖案大小不一,最大長約19厘米、寬約17厘米,最小長約厘米、寬約10厘米。2018年,紫云巖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紫云巖畫周邊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暨周恩來舊居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暨周恩來舊居位于建寧縣濉溪鎮新生社區民主街12號建寧縣政府大院北側與中山北路9號荷花大酒店南側的結合部。1932年10月,紅一方面軍在朱德、周恩來的指揮下,趁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部署未完成之際,發起建黎泰戰役,于18、19兩日連克建寧、黎川、泰寧三座縣城,恢復和鞏固了建黎泰蘇區。18日攻克建寧后,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率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總司令部、中革軍委進駐建寧,將總政治部設于舊縣衙后院,周恩來也住在這里從事革命實踐活動長達一年多。樓上大廳為會議室,樓上東側前部大間為周恩來辦公室兼臥室。在1932年10月到1933年底的一年多時間里,周恩來雖不時到前方指揮紅軍作戰,但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基本都設在這里。周恩來在這里指揮紅一方面軍恢復、鞏固了以建寧為中心的建黎泰蘇區,在……[詳細]
紅軍標語萬應廟舊址
  紅軍標語舊址萬應廟位于大田縣屏山鄉內洋村文化大院旁邊。8月22日,朱德率領紅4軍第2、第3縱隊進入屏山,紅軍駐扎在萬應廟及周圍,紅軍在廟的墻壁上刷寫了“男女平等”、“買賣公平”、“打倒土豪劣紳”、“人人有田種”等6幅標語,紅軍出擊閩中,在閩中留下了革命火種。萬應廟為紀念抗元英雄蘇十萬,由其后代內洋村民所興建,始建于清乾隆丙辰年(1736年),坐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積300平方米。2005年重修,整體建筑保存完好。萬應廟于1991年1月被大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大田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年代:1931年座落地點:寧化縣淮土鄉淮陽村簡介:舊址原為劉氏宗祠,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由門樓、前殿、正殿、輔房等組成。1931年11月上旬,中共福建省委委員、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張鼎丞在此主持召開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寧化縣蘇維埃政府以及中共寧化縣委。保護范圍:舊址及門坪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09年,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貢川古城墻
    導 游 位于永安市貢川鎮。  介 紹 城墻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由青磚丹石砌成。當時倭寇進犯,有識之士倡議筑堡自衛,眾人捐銀6000余兩,歷時數載而成。 古城墻繞貢川城一周,原長3100米,現遺留1300米左右,高約7米,底部均用青磚筑成,每磚重約15公斤,磚上刻有“貢川”、“貢堡”字樣,故貢川城墻又稱“貢堡”。此外,還刻有“黃瑞四”等燒制工匠的名字,以防城磚挪為他用并確保質量。城墻內外路基各設馬道以方便村民通行。馬道中置條石、旁壘卵石,現存不多。福建三明市……[詳細]
113、麥園堂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麥園堂
  麥園堂位于均溪鎮許思坑村,年代為明。麥園堂屬明代祠堂類建筑,坐東南朝西北,為一進二堂布局,平面呈長方形,通面闊20米,通進深17米,面積340平方米。由圍墻、空坪、下堂、中天井、正堂及兩側廂房組成。正堂為木構二層建筑,一層面闊3間,進深7柱,二層面闊3間,二層進深6柱,穿斗式結構、懸山頂。一層金柱與檐柱間為人字軒,兩側廂房外檐廊設木梯可上二層,二層明間正中設貢桌。2017年2月27日,大田縣人民政府公布麥園堂為第八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20米。……[詳細]
李寶焌故居
  李寶焌故居位于永安市貢川鎮洋峰村,年代為1886年。簡介:又名永福堂,清光緒十六年(1890)建,坐南朝北,由門樓、圍墻、空埕、下堂、正堂、廂房、化胎、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524平方米。磚砌門樓,三樓四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正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均為穿斗式梁架,懸山頂。李寶焌(1886—1912),字焜甫,中國飛機制造、飛行先驅。2013年,李寶焌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面外延3米,南面至村道,西面至李道祥住宅,北面外延10米。……[詳細]
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夏茂文昌宮
  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夏茂文昌宮位于沙縣夏茂鎮東街村,年代為1928年。簡介: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碧霄殿、天章閣組成。1928年夏,閩西北第一個屬于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的地方黨組織——中共沙縣特別支部就在夏茂文昌宮成立,是沙縣人民革命的重要里程碑。土地革命時期,由于夏茂地處戰略要沖,紅三軍團及東方軍均以此為前站,進擊各地。2018年,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夏茂文昌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墻體各向外延伸20米,南至河道邊沿,北至省道邊沿。……[詳細]
南陽羅巖廟
  南陽羅巖廟在距離沙縣縣城26公里的南陽華村羅巖山,山里有一座廟,廟稱羅巖太保廟,此廟始建年代,據廟內現存一古鐘的鑄文落款為“宋嘉慶六年”,至遲可推斷古廟建于公元1213年之前。但羅巖太保廟祈蛇的歷史卻可追溯至上古閩先住民原始的蛇神崇拜。羅巖太保廟供奉的蛇神,又稱“蛇岳太保”,俗稱“羅巖太保”,傳說玉皇大帝有感于太保爺生前為保鄉邦,吞毒藥,斗五鬼的忠烈精神,賜封英烈太保侯王,據傳受封賜地就在羅巖山,故又傳羅巖廟為太保祖廟。所以,被人類學家稱為“閩中原始多神崇拜的活化石”。……[詳細]
公館峽民居
  公館峽民居年代:民國座落地點:尤溪縣新陽鎮雙鯉村簡介:亦稱“盧公館”,系閩北軍閥盧興邦舊居。占地面積3150平方米,建筑面積2194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中軸線上依次為正堂、中堂、山門墻,左右各有兩幢廂房。四周有圍墻,西北角有一炮樓。主體建筑為土木磚石結構,面闊5間,進深7柱,單檐懸山頂。保護范圍:東至雙鯉村部路界,西至民房拱門墻界,南至門口下埕田界北至后門公路界。2009年,公館峽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瑤窯址
  下瑤窯址位于將樂縣南口鎮小拔村下瑤自然村,年代為宋至元。燒造于南宋中晚期至元代。分布面積約1.1萬平方米。1988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2017—2018年進行考古發掘,揭露2處分室龍窯遺跡和1處作坊遺跡。出土物以青白瓷為主,少量青瓷、醬黑釉瓷以及窯具,器形以碗、盤、碟為主,少量杯、爐、執壺、水注、瓶、罐等。對于研究宋元時期福建分室龍窯的結構、分布與起源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窯爐和窯址堆積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
大田土堡群
  大田縣地處八閩中心,東與德化毗鄰,南與永春、漳平接壤,西同永安、三元銜接,北靠三明、沙縣,東北與尤溪交接。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文化交流、碰撞、衍生、傳播,成為歷史文化交匯中心和中轉站。由于大田特殊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促使元、明時期的先民們夯筑具特色土堡,以抗擊匪寇,此類建筑受到了海內外的密切關注。大田土堡始于宋元時期,盛行于明清時期,其建筑風格的唯一性、構筑體系的獨特性、整體保存的完整性、環境風貌的原真性、成組聚集的區域性、建筑藝術的合理性、抗爭自保的社會性均獨具閩中特色,極具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大田土堡區別于閩西、閩南的土樓,江西贛南的圍屋,廣東的圍攏屋和碉樓,四川、西藏的碉房,是一種土生土長的防御性鄉土建筑。在福建鄉土建筑大系中實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古代防御性建筑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詳細]
東坑鄭氏祖祠
  東坑鄭氏祖祠位于大田縣均溪鎮東坑村,年代為明。簡介:始建于明正統初年(1436),明成化十六年(1480)擴建,坐西向東,由外埕、門亭、廂房、正堂、后花臺等組成。正堂木構二層,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梁架,重檐懸山頂。祠一層名蹊桃堂,帶雙坡軒頂前廊;二層名棣萼樓,前金柱額枋上置二朵補間斗拱。該祠為研究客家傳統建筑技藝向閩中以南地區傳播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13年,東坑鄭氏祖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周邊各外延10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а∨天堂久久 | 日韩二区三区久久久 | 天天久久精品视频 |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