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文物古跡介紹

下曹建筑群
  下曹建筑群位于寧化縣曹坊鄉下曹村,年代為清。簡介:該村落形成于元末明初,現存多為清中晚期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有楊岡公祠、敬湖公祠、泰宇公廳廈、立人公廳廈、廷玉公廳廈、安俊公廳廈、九龍寺等7處。楊岡公祠坐北朝南,由門樓、戲臺、兩側譙樓、正堂等組成;正堂面闊三間,進深九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敬湖公祠坐東朝西,由門樓、戲臺、兩側譙樓、正堂、北側橫屋等組成;正堂面闊五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泰宇公廳廈坐東朝西,由門樓、下廳、上廳、后座及左右各一列橫屋等組成;上廳面闊五間,進深六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立人公廳廈坐東朝西,由門樓、正廳、后座及左右各一列橫屋等組成;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廷玉公廳廈坐東朝西,由門樓、正廳及左右各一列橫屋等組成;正廳面闊三間,進深……[詳細]
抗戰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
  抗戰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位于大田縣均溪鎮玉田村,年代為1938-1946年。簡介:1938年5月,因抗戰爆發、廈門失陷,集美學校被迫內遷,直到1946年全部遷回廈門,前后經歷八年。“第二集美學村”是抗戰時期內遷大田縣均溪鎮玉田村的集美高級農林職業學校、集美高級商業學校、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及三校聯合創辦的集美職校附屬玉田國民學校舊址的總稱。舊址現存建筑保存較為完整的分別為:教職工辦公室舊址(順善堂)、集美高級農林職業學校舊址(正旺祖祠)、教職工宿舍舊址(來宜堂)、集美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舊址(觀音堂)、陳嘉庚故居(中庭廳)、集美高級農林職業學校舊址(梓房祖祠高平堂)、集美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舊址(迪光堂)、集美職業學校校舍及抗日救亡劇社(文派祖祠高平堂)、集美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舊址(集……[詳細]
紅6師機關舊址
  紅6師機關舊址楊氏宗祠位于將樂縣南口鄉蛟湖村。蛟湖渡口是當時將樂縣城與明溪及將樂南部交通的唯一通道。1933年8月,紅6師進駐蛟湖村扼守交通要道咽喉,師機關就設在楊氏宗祠內。期間,紅軍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成立了蛟湖鄉蘇維埃政府及赤衛隊。羅先水、楊明章、熊求發分別任土地委員、分田委員、宣傳委員。楊榮富等該村多名青年參加了紅軍隊伍,黃求茂、楊勝順、楊玉真、廖先福等參加了赤衛隊。紅軍在宗祠圍墻等周邊書寫有“擴大紅軍”、“打土豪、分田地”、“六歲以上兒童參加兒童團”等宣傳標語。紅軍大部隊經過蛟湖渡口時,紅軍發動群眾將全村數百個“米籮”、“谷斗”裝上石塊沉入河床作為臨時橋墩,上邊鋪設從群眾家拆下的門板,搭成便橋。最多一次,有數千名紅軍通過。9月12日,國民黨軍馬鴻興部幾百敵軍企圖繞道白蓮、……[詳細]
中共三黃支部舊址
  中共三黃支部舊址風車廟位于寧化縣曹坊鄉三黃村。1929年4月下旬,根據中共福建省委對閩西對敵斗爭工作指示“盡可能向新的區域發展(如寧化等縣)”,中共長汀臨時縣委指派中-員、省立七中(設長汀)學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寧化第一個中-員)回寧化開展革命活動。徐赤生回寧化后,首先在曹坊進步青年、覺悟農民中發展農會會員,組建秘密農會,接著在縣城連崗中學進步學生中發展黨團員,成立地下黨團組織。為了讓革命火種迅速播撒寧化全縣,在徐赤生、包浩(中-員)的指導下,寧化地下黨決定把建黨工作重點轉移到農村,黨員分頭到有關鄉村開展革命活動。徐赤生、曹國昂(連崗中學入黨的曹坊籍中-員)回到曹坊后,吸收了一批農會骨干加入黨組織,于是年8月下旬,在三黃風車廟成立中共三黃支部,由廖毓金任支部書記、馬良才任組織部長、劉家祥任……[詳細]
蘇維埃糧食合作社舊址
  蘇維埃糧食合作社舊址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溪口社區花墩橋街42號。1933年,隨著建寧蘇區土地革命斗爭的深入發展,蘇維埃政權建設日趨完善。8月2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寧都召開北部11縣經濟工作會議。建寧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粉碎第五次“圍剿”與蘇維埃經濟建設任務》的報告。報告指出:革命戰爭的發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要求各級蘇維埃政府主席團、國民經濟部和財政部的同志,要把發展合作社,調劑糧食,發展生產,發展貿易工作,經常地放在議事日程上面去討論、去督促、去檢查。中央政府準備發行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100萬元給紅軍作戰費,200萬元給合作社、糧食調劑局和對外貿易局做本錢。建寧縣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詳細]
湖源中央紅軍東方軍舊址群
  湖源中央紅軍東方軍舊址群位于沙縣湖源鄉圳頭村、城前村,年代為1933-1934年。簡介:由圳頭村雙鳳堂、修文堂、燕詒堂、瑞慶堂和城前村張氏宗祠組成。1933年8月,司令員彭德懷、政委滕代遠率領中央紅軍東方軍進擊沙縣,成立了13個區、鄉蘇維埃政權。1934年1月,東方軍再次進擊沙縣,并于1月25日攻克沙縣,成立沙縣蘇維埃政府,沙縣成為中央蘇區縣。2月25日,紅軍撤離沙縣后,東方軍紅七軍團19師在閩西北地區迂回游擊。5月29日,駐扎在湖源鄉的紅七軍團19師與國民黨軍80師239旅在湖源鄉南洋岐高地發生遭遇戰,并取得了勝利。紅軍活動范圍遍及湖源鄉,先后有紅七軍團19師、紅軍九軍團、紅軍三軍團、五區中隊等多支部隊在湖源鄉駐扎。圳頭村雙鳳堂、修文堂、燕詒堂、瑞慶堂和城前村張氏宗祠等古厝的竹筋泥墻上至今……[詳細]
忠山鄉農會舊址
  忠山鄉農會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賢祠。1934年4月,紅7軍團在經歷了明溪銅鐵嶺戰斗后,南下經三元巖前、忠山過貢川,并以忠山、貢川等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縣城。在此期間,紅7軍團留下一個連隊,駐在忠山村。這支紅軍小分隊擔任向東警衛的任務,并在忠山村做宣傳、打土豪,很快把覺悟了的群眾發動起來,組建了黨支部、農會和蘇維埃政府,黨支部書記鄧天賜,主席鄧天賜,副主席楊平志,秘書兼文書余次鉸。黨支部、農會和蘇維埃政府組織起來后,多次在先賢祠內開會,在前大坪召開群眾大會、發放打土豪的糧食和豬肉給群眾,動員青年參加紅軍,組建忠山赤衛隊,開展分田地運動,協助紅軍消滅星橋一帶大刀會組織,組織群眾為攻打永安縣城積極支前,勝利后運送戰利品到中央蘇區。紅7軍團小分隊離開后,由紅軍獨立第9團指導黨支……[詳細]
紅軍駐地暨水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紅軍駐地暨水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謝氏宗祠位于將樂縣水南鎮溪南路124號。1931年至1934年,紅軍曾三次進駐水南,成立了水南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先后由邱文周、邱繼賢擔任。辦公地點設在溪南書院。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擴紅籌款等運動,許多水南區青年參加了紅軍,其中徐花狗還擔任了縣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長和紅軍偵察員,邱輝泗擔任縣蘇維埃沒收委員會事務長,還押解過打土豪得來的兩擔銀元、一擔紙鈔和一擔煙土到建寧交給邵式平。1933年8月21日,彭德懷、滕代遠在歸化紅軍東方軍司令部下達《東方軍為消滅洋口、順昌、將樂之敵的行軍命令》,電令紅19師57團為左翼支隊于24日進至將樂、水南,以一個營的兵力隔河監視并鉗制將樂縣城的守敵,并保持與金溪河北岸的61團部隊的聯絡。8月24日至25日,在圍攻將樂縣……[詳細]
49、證覺寺
證覺寺
  證覺寺,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萬全鄉常口村的太平山麓,又名證果寺,始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較福州鼓山的涌泉寺早288年,據說福州鼓山上的寺院就是仿照證覺寺建成的,所以民間素有“先有將樂證覺寺,后有鼓山涌泉寺”的說法。證覺寺歷史悠久,據志書載:“歷史悠久之太平山屬閩北名山,古剎證覺乃鏞州勝地。寺創自唐初武德三年,辟叢林而始建精舍,歷劫火而赤地徒存。實誠跨全省之名勝,甲上游之大觀者矣。山樓苔遍,法象塵封。元代丘圩,明朝定鼎,元璋君相,曾駐蹕輿。允宜貝闕長新,名齊五越,瓊樓式煥,勝擅三華者也。”可見,證覺寺早年已名揚四海。……[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駐扎地暨三民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光裕堂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駐扎地暨三民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光裕堂位于大田縣建設鎮建設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建于1926年,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一進帶兩耳房兩護厝建筑,建筑面積375平方米。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2000多名戰員進駐三民鄉開展革命活動。在此期間,紅九軍團指揮部設在光裕堂,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參謀長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黃火青等領導人在此居住、辦公、指揮戰斗。軍團長羅炳輝親自主持召開群眾大會,號召農民群眾起來暴-動-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組織農民協會、赤衛隊,擴大蘇維埃區域。在紅九軍團幫助下,成立了三民鄉蘇維埃政府,林英火任鄉蘇維埃政府主席,當時的鄉蘇維埃政府就設立在光裕堂。現建筑內還留存有紅軍戰士駐扎期間所寫的宣傳標語“紅軍是工人農民自己的武裝!……[詳細]
毛澤東調查活動舊址
  毛澤東調查活動舊址萬春橋位于明溪縣城關鄉坪埠村村部東北300米。1931年7月5日,明溪縣建立了臨時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歸化縣工農革命委員會。7月6日至9日,紅一方面軍大部隊陸續進駐明溪縣城,紅軍在明溪成立工作隊,開展籌款等工作,又在城鄉張貼布告,刷寫標語,向廣大貧苦民眾宣傳建立自己政權、深入開展土地革命的必要,并摧毀不利作戰的障礙,如縣城東邊的城墻。其間,毛澤東、朱德等親自視察指導新區域的革命工作。為了解明溪縣情和鄉風民俗,毛澤東到明溪當天就向縣民眾教育館借閱了《歸化縣志》,還在四賢祠召開貧苦工人、農民代表座談會。次日,毛澤東、朱德在坪埠村口柿子樹下草坪召開群眾大會。在明溪期間,毛澤東還在坪埠村的萬春橋上,和老貧農拉家常,調查了解明溪商業、造紙和人民生活情況,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詳細]
永安文廟
  永安文廟,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間,始終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縣唯一的官辦儒學。民國初期,永安縣第一座新式國民教育學校誕生在這里。抗戰期間,省政府辦公廳、省立永安師范相繼在此落戶。建國以后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文廟一直是永安專署、永安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據永安縣志記載,文廟建成后,從明成化八年(1472)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間,有過7次重修記錄。有著550年歷史的永安文廟(大成殿),歷經滄桑,保留至今,是我市城區唯一見證了永安合個歷史發展過程的明代建筑。為滿足永安市民的愿望,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決定,對有著550年歷史、280多年來未曾重修的永安文廟進行第八次重修。重修建設工程依照舊制,由一殿(大成殿)、一池(泮月池),兩門(大成門、戟門)、兩廡(東、西……[詳細]
53、四賢祠
四賢祠
  四賢祠四賢祠位于三元的萬壽寺中“四賢祠”是忠山村最有名氣的古建筑,建于元代至正二年,祠內設天井、正廳、左右廳,奉祀宋代理學家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大賢人,迄今有630年歷史,今為市文物保護單位。四個人的關系是這樣的:楊時師從程顥、程頤。所謂“程門立雪”說的就是他。楊時學成歸來之時,程顥目送他遠去,感慨地說:“吾道南矣。”后來楊時終成閩學鼻祖。羅從彥是宋時沙縣人,為楊時的弟子。李侗、朱松(朱熹之父)皆為羅從彥的弟子。李侗為南平人。朱熹為李侗的弟子。也就是:二程———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朱熹大家都知道了,世有“程朱理學”,臺灣學者錢穆曾論述朱熹:“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出最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詳細]
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軍總部舊址暨朱德、周恩來舊居
  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軍總部舊址暨朱德、周恩來舊居陳家大院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12號。從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朱德、周恩來等紅軍領導每次來到泰寧都居住在陳家大院紅軍總部,總部第一廳左側是紅軍總部機要科,當年紅軍就靠這里的一臺電臺指揮戰斗。第二廳左側是紅軍總部的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楊尚昆就曾在此工作;右側是紅軍總政委周恩來舊居。第三廳左側是總部參謀科,葉劍英參謀長在此制定作戰方案;右側則是朱德總司令舊居。駐扎在陳家大院期間,朱德、周恩來等--曾親自率領總部直屬部隊干部戰士上街清理陰溝,打掃衛生,刷寫標語,參加城區清潔運動周活動。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軍總部舊址暨朱德、周恩來舊居陳家大院為清代民居建筑,坐北向南,由門廳、前廳、中廳、后廳和廂房28間及后花園、花壇等組成,磚木結構合……[詳細]
秘密農會舊址
  秘密農會舊址曹氏宗祠位于寧化縣曹坊鄉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閩西特委,對敵斗爭工作盡可能向新的區域發展(如寧化等縣)。根據省委指示,中共長汀臨時縣委指派中-員、省立七中(設長汀)學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寧化第一個中-員)回寧化開展革命活動。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親友、同學關系,積極宣傳革命思想,提高群眾思想覺悟,很快發展了曹延勛、曹正剛、曹國昂、曹盛仁、曹羅保等進步青年、覺悟農民為首批農會會員,并以禁,-戒煙為名,于4月下旬在上曹曹氏宗祠辦起了同福社,實為秘密農會,成為寧化第一個秘密農會。農會成立后,在覺悟農民中不斷發展農會會員三四十人。農會計劃于6月在曹坊發動第一次農民武裝暴-動-,因暴-動-計劃泄密受挫。曹坊秘密農會的成立,為翌年夏舉行曹坊農民武裝暴-動……[詳細]
中共均口特區委員會舊址
  中共均口特區委員會舊址謝氏祖屋位于建寧縣均口鎮均口村桐斜3號。1934年5月建寧城區失守,建寧縣蘇維埃政權尚存里心、黃泥鋪、客坊、黃嶺、蘭溪、均口等完整區。中共閩贛省委決定,中共建寧縣委、建寧縣蘇維埃政府和地方武裝撤到建寧西北的黃泥鋪、羅源、客坊、中畬一帶堅持打游擊;建寧縣南部的均口、黃嶺、瀾溪3個區合并為均口特區,成立中共均口特區委員會,同時成立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任命方志純為特區委書記兼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政委。特區委和特區游擊隊司令部歸中共閩贛省委直接領導。均口特區是建寧縣產糧區之一,交通便利。7月,均口特區認真貫徹閩贛戰委會在蘭溪給各級共青團委與少先隊的指示信,克服“關門主義”,積極發展共青團員150名,建立健全各鄉團支部。并發展一批-員就地堅持黨的活動,將已暴露的黨員組編加入特區……[詳細]
嶺上街紅軍標語墻
  紅軍標語墻舊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兩側民居墻體。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總部移至嶺上街陳家大院內期間,紅軍總政治部和紅軍積極開展宣傳活動,用黨和紅軍的政策動搖、瓦解敵軍,用墨汁在沿街墻壁上 書--寫布告、標語。紅軍在嶺上街兩側民居墻體上 書--寫“紅軍萬歲”、“打倒--的國民黨”、“打倒帝國主義”等大幅標語,以及“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巨幅文告。巨幅文告為《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高2.6米,寬4.2米,面積約13平方米,計665個字,字體為楷書,是原中央蘇區現存的文字遺跡中單幅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深刻揭露了國民黨-派的丑惡面目,號召劉和鼎部下官兵認清形勢,棄暗投明,走到紅軍隊伍中來,共同抗日。紅軍標語墻……[詳細]
永安抗戰舊址群
  永安抗戰遺址群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是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入選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從福州內遷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為戰時省會長達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一大批革命知識分子、愛國進步人士、熱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隱蔽的共產黨員云集永安,組成了一支頗具規模的文化大軍。他們以筆墨作刀槍,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輿論,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戰文化活動,使得永安成為東南抗戰文化的一面旗幟。永安抗戰文化遺址群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有挹秀樓、渡頭宅(羊棗被捕處);羊棗等12位文化人士囚禁處;文龍村復興堡(中國國民黨直屬臺灣黨部);春谷山莊防空洞舊址(當年省主席陳儀、劉建緒公館);劉氏……[詳細]
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
  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余氏家祠位于三元區莘口鎮西際村。自1933年起,在福建軍區獨立第7團、第9團的帶動下,中共三元區西際村支部和農會的黨員干部群眾從大田、永安、泉州等處零散購買食鹽等物資,存在余氏家祠內,達到一定數量后,通過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際——竹洲——樓源——忠山——星橋——明溪線路,轉運到明溪、清流、寧化、瑞金等中央蘇區。西際村余氏家祠逐漸成為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為護送物資,西際還成立了赤衛隊,保衛重要物資的安全和運送。直到紅軍長征前后,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為中央蘇區運送大量緊缺物資,為中央紅軍軍事斗爭和中央革命根據地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余氏家祠為明代建筑,現保存完好。該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積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為穿斗式硬山頂木構建筑。整座家……[詳細]
清流朱德舊居豫章公廟
  朱德舊居豫章公廟位于清流縣里田鄉里田村。1930年1月,古田會議勝利召開之后不久,為打破國民黨軍對閩西蘇區的第二次“三省會剿”,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4軍從閩西古田出發,分路途經連城、清流、歸化、寧化等縣。其中,朱德于1月9日率紅4軍第1、第3、第4縱隊由連城北團進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鰲峰山后,經嶂下、留坑、江坊、長校等地抵達里田,當夜宿營于里田村。朱德就住在豫章公廟內。這天晚上,朱德還在廟里主持召開了軍事會議,研究制定奇襲妄圖憑險阻止紅軍前進的鍋蒙山守敵方案。翌日凌晨,趁天色未明之際,朱德指揮紅軍將士按既定方案向鍋蒙山守敵馬鴻興部發起猛攻,經數小時激戰,紅軍取得戰斗勝利,共殲敵600余人,并繳獲大量-支彈藥。戰后,紅軍馬不停蹄地向寧化挺進,并一鼓作氣攻占了寧化縣城。朱德舊居豫章公廟始建于宋仁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久热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亚洲欧美精品无人区国产一区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州精品国产一线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