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文物古跡介紹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暨中共寧化縣委、寧化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暨中共寧化縣委、寧化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劉氏家廟位于寧化縣淮土鄉淮陽村南大街97—102號。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后,寧化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鞏固寧化蘇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加快了寧化建黨建政步伐。1931年10月,中共寧清歸工委從曹坊上曹遷駐淮陽劉氏家廟,籌備召開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1931年11月,中共閩粵贛省委委員、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張鼎丞親率工作團進駐寧化淮陽,指導建黨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裝工作。在張鼎丞的親自指導下,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寧化縣淮陽區淮陽鄉(今淮土鄉淮陽村)劉氏家廟順利召開,張鼎丞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出席這次大會代表100多人(其中婦女代表2人),大會選出執行委員30多人、主席團成員15人,大會選……[詳細]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鳳山街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鳳山街位于寧化縣淮土鄉鳳山村。1934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國民黨東路軍湯恩伯、孫元良、王仲廉、李默庵部相繼攻占沙縣、將樂、泰寧、歸化,紅7軍團、紅34師及其他紅軍部隊被迫向西退守建寧、寧化一線。是年5月中旬至6月初,國民黨東路軍孫元良部、第52師、第3師相繼攻占建寧、永安、連城,紅1、紅3、紅7、紅9軍團從東北一線向南退守寧化、石城、長汀、寧都、興國一線。6月后,國民黨東路軍蔣鼎文部由永安、連城一線向長汀、寧化進逼,國民黨北路軍陳誠部的第三路軍由廣昌進取石城,國民黨第六路軍薛岳部從龍岡向古龍岡推進,對中央主力紅軍實行分割“圍剿”。長征出發前夕,駐守寧化的中央主力紅軍約1.4萬人,占中央主力紅軍總兵力的16%強,其中,紅3軍團第4師及軍團醫院駐守寧化淮土鳳凰山(今淮土鄉……[詳細]
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由石灰巖構成,巖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內,遺址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發掘面積400平方米,船帆洞下層文化層發現的距今約20000年的人工石鋪地面,屬全國首次,世界罕見。共出土800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種動物化石,年代分別為18萬年和1萬〜3萬年。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現于1999年秋,2000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萬壽巖內不僅有古人類活動遺址,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和自然巖溶景觀。目前該遺址已被列入三元森林公園八大景之一。地址:位于三明市區西面的巖前鎮,驅車10多分鐘,即達山腳下。門票:20元……[詳細]
滴水巖紅軍戰地醫院舊址
  滴水巖紅軍戰地醫院舊址位于明溪縣城關鄉坪埠村西北處。1930年至1934年冬,紅軍在明溪縣開展革命斗爭,設立多處紅軍醫院。1931年1月,紅軍新編第7師后勤部醫院設在楓溪村楊公廟,備有簡易的病床。7月,紅4軍和紅3軍團在雪峰謝厝灣祠堂設立紅軍臨時醫院,傷病員100余人。1932年12月,紅軍在城西陳家大厝(今陳家巷內)設紅軍醫院。1933年夏,紅軍在城西曾家(今縣賓館)設一所醫院,有醫務人員30多人,病床20余張,當年冬,醫院隨軍撤離。1933年8月,紅軍東方軍在儒學街李家大厝、東門城內楊家大厝、西門外蔡家大厝設紅軍臨時醫院,有傷病員300余人。1934年初,紅軍東方軍經縣城、夏陽到沙縣攻打國民黨軍第52師盧興幫部時,設立了滴水巖、城西李家大厝(今農業銀行處)、陳家大厝等臨時醫院,有傷病員2……[詳細]
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節孝坊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新華村新華街模范路30號。1931年6月22日,紅3軍團第6師從泰寧兵分兩路進攻將樂,解放了將樂縣城。28日成立將樂縣革命委員會。同時成立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辦公地點就設在節孝坊(王厝大院),黃大松擔任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區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積極擴紅籌款。由于將樂是連接中央蘇區和閩浙贛蘇區的戰略要地,是中央蘇區在東面的重要門戶之一,因此,處于斗爭前沿的將樂縣鄉蘇維埃政權也隨著中央主力紅軍的進出而形成了拉鋸狀態。在中央蘇區第三次、第四次反“圍剿”期間,由于紅軍主力的撤出,將樂縣鄉蘇維埃政權工作便處于低潮,但隨之勝利,縣鄉蘇維埃又很快得以恢復,迎來了革命高潮。1933年12月30日,隨著紅7軍團進入,將樂得以第三次解放,中共閩贛省……[詳細]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
  福建省建寧縣。建寧縣濉城北溪口的當年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原是1926年德國傳教士所建天主教堂,為中西合璧式建筑,分前后兩部分,前部為兩層樓房,后部為禮拜堂,總面積330平方米。1931年5月29日,紅一方面軍攻克縣城,指揮部總前委書記毛澤東、總司令朱德駐此,召開軍事會議,指揮第二次反“圍剿”戰斗,因此,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亦稱“毛澤東舊居”。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寧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建寧戰斗、生活和實踐過,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1985年10月,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和“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詳細]
毛澤東舊居詒燕第
  毛澤東舊居詒燕第位于清流縣林畬鄉林畬村塘堀自然村,距林畬學校100米處。1930年1月,古田會議勝利召開之后不久,為打破國民黨軍對閩西蘇區的第二次“三省會剿”陰謀,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4軍從閩西古田出發,分路回師贛南,轉戰江西。其中毛澤東率紅2縱隊于1月14日從連城菇田進入清流,15日經沙蕪、蛟坑、余朋、芹溪、霧露坑、桐坑、小池、溫家山等地進抵林畬,夜宿于此。在此次的行軍路上,毛澤東寫下光輝詩篇——《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之后,1931年6月中下旬紅4軍第11師曾士峨、羅瑞卿部,1933年7月底紅軍東方軍彭德懷、滕代遠部和福建軍區獨立第7師等部在這一地區活動時,也曾先后將指揮機關設置于此,現尚存留有紅軍7師1團、……[詳細]
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舊址
  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舊址位于建寧縣均口鎮均口村桐斜3號東50米處。1934年5月,建寧縣城失守,建寧縣蘇維埃政權尚存里心、黃泥鋪、客坊、黃嶺、瀾溪、均口等完整區。中共閩贛省委決定將建寧南部的均口、黃嶺、瀾溪3個區合并為均口特區,并組建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任命楊良生為司令,方志純兼政委,歸中共閩贛省委直接領導。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下轄游擊隊員約200余人。這支隊伍是經方志純的努力而組建發展起來的。當時,均口一帶大刀會很多,斗爭情況比較復雜,由于他深入群眾,很快組織起這支武裝力量,配合紅軍在均口、瀾溪、黃嶺一線阻擊敵軍、打擊刀團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對保衛中共閩贛省委、閩贛省蘇維埃政府機關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均口特區游擊隊在長吉、水西村等地游擊時,遇到縣城國民黨軍派出的采買人員及保護隊25……[詳細]
29、聚龍寺
聚龍寺
   位于明溪縣楓溪鄉1.5公里處的壽山頂上。    看 點 閩省“四大名寺”之一  聚龍寺始建于唐開元九年(721年),俗稱瓦翠坪,歷代均有修繕。該寺風景瑰麗,廟宇宏偉,竹林蔥籠,是佛家圣地,閩省“四大名寺”之一,教徒遍布海內外。寺內殿宇巍峨,不僅是佛家弟子的行有去處身,也是歷代名人騷客必游之地。1933年毛澤東、-、-、彭德懷率領紅軍由建寧路經楓溪時曾慕名一游。 該寺原有觀音殿、天王殿 、大雄寶殿,下殿、方丈樓、藏經樓、觀山樓、僧房、膳萬、廚房等大小120多間組成一個16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現恢復了原貌,成為佛教活動重地和文物保護單位。  門 票/……[詳細]
30、會清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會清橋
  環繞貢川古鎮的沙溪、胡貢溪兩條河流,一條自南向北,一條從西到東,交匯在貢川南門處。在胡貢溪的水尾處建有一座古橋,連接貢堡與巫峽頭兩地。雨季時節,胡貢溪水較渾濁,沙溪水較清澈,交會處涇渭分明,因而貢川人將這座橋梁冠名為“會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會清橋為南北向,兩墩三孔,橫跨胡貢溪之上,連接貢川堡與巫峽頭,橋長41米,寬7米,橋面高8.1米,橋身用丹霞石砌成拱券型。橋上建木屋,形成長廊式走道。橋屋11間,56根木柱,橋兩端有門樓,中部是升起的橋亭。橋屋采取五架抬梁式,斗拱則有“一斗三升”、“角背拱”、“駝峰拱”、“如意拱”等,既有實際功能,也有較強的裝飾作用。橋屋門樓的屋檐之下還可見到泥塑和彩繪。門樓四面坡屋頂,飛檐翹角,正脊上矗立一對“魚吻”,傳說魚會吐水,取防火之意。屋檐下有如意斗拱、彩繪、……[詳細]
梅列正順廟
  正順廟位于三明市梅列區列西街1號。地處沙溪河畔西岸,列東大橋北側,與具有古典園林風格的麒麟山公園和繁華的商業區相望。正順廟為三明的歷史博物館,始建于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三明地區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木結構建筑。尤溪、永安、南平、將樂、德化等地都建有正順廟,但此祖廟規模最大,總面積有745平方米,也最為有名。正順廟坐北朝南,廟內遍種迎春、廣玉蘭、扶桑、丁香、柳、柏、樟、桂、竹等,姹紫嫣紅,馨香襲人。……[詳細]
玉井坊鄭氏大厝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西濱鎮厚豐村。玉井坊,即厚豐鄭氏大厝,系清乾隆貢生鄭孔時所建,所以,又俗稱孔時公大厝。玉井坊坐北朝南,主體建筑為三進制懸山頂石木結構。整個建筑群由一座正厝、一座扶厝、二壁舍、二廂房等組成,計108個房間。占地面積近4485平方米,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建筑群平面呈長方形,由圍墻圈護。是集閩南、客家、江西建筑風格為一體又極富個性的典型閩中鄉土傳統民居。建筑功能十分齊備,有相對獨立的文武活動區、女眷生活區、賓客休閑區、財務檔案區、生活資料儲存區等等。建筑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出入玉井坊只有一個大門和三個小門,具有較強的防御性能。正厝高大雄偉,三層結構,梁柱巨大,在福建省古民居中極為少見。正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柱。五級臺階,設垂帶、象眼。檐頂為弓形軒,出斗拱承托檁子與……[詳細]
禾口區擴紅指揮部舊址
  禾口區擴紅指揮部舊址董氏民宅位于寧化縣石壁鎮立新村五組下八社自然村(鎮集鎮所在地)。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后,為粉碎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更大規模的軍事“圍剿”,中央多次要求各地猛烈擴大紅軍。1933年9月,中共寧化縣委、武層縣蘇維埃政府作出決定,9月份全縣擴紅2500人,要求各區、鄉掀起擴紅突擊運動高潮,努力完成擴紅任務。中共禾口區委、禾口區蘇維埃政府根據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決定,在區委、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立新董氏民宅設立擴紅指揮部,組織區鄉干部成立擴紅突擊隊深入各鄉村,開展擴紅競賽活動。組織宣傳隊、文藝隊、鼓動隊、勸導隊進村入戶,層層發動,廣泛宣傳。廣大赤衛隊隊員、黨團員熱情高漲,踴躍報名參軍。赤少隊也整排、連、營、團成建制加入紅軍。僅1933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一個半月完成擴紅……[詳細]
紅軍臨時戰地醫院舊址
  紅軍臨時戰地醫院舊址位于清流縣林畬鄉舒曹村石寨下自然村仁壽峰山腳下。1933年7月至8月間,彭德懷、滕代遠率紅軍東方軍首次入閩作戰,轉戰于寧化、清流、連城、歸化、將樂一線。此時正值盛夏酷暑,山村痢疾橫行,紅軍中染病人員頗多,加上戰事頻繁,傷員驟增,紅軍后方醫院又遠在寧化西南20余里的茶湖崗,運送困難,因此許多傷病員無法得到及時救治,部隊減員嚴重。為了更好地及時救治傷病人員,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損失,保存有生力量,紅軍東方軍指揮機關便利用石寨下特殊的地理條件,設置了臨時戰地醫院,為及時搶救紅軍中傷病人員的生命,保存紅軍戰斗力并進而達成戰略目的發揮了重要作用。1934年3月,為阻止國民黨軍第10師向中央蘇區推進,紅7軍團和福建軍區寧清歸軍分區獨立7團在將樂、歸化(今明溪)交界的銅鐵嶺設伏阻敵,寧……[詳細]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舊址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舊址觀音閣位于泰寧縣杉城鎮水南村金富街羅漢寺內。1933年8月18日,紅軍東方軍自連城北上進駐泰寧期間,準備實施第二階段作戰計劃。紅軍東方軍司令部就設在泰寧城區金富街的羅漢寺內。與此同時,朱德總司令和周恩來總政委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總部)也從江西東移,經建寧抵達泰寧。此時,為加強東線戰場的力量,紅一方面軍總部抽調駐黎川的紅6師和駐泰寧的紅21師61團編入紅軍東方軍系列。8月23日,紅61團離開泰寧,會同紅6師在閩贛軍區司令蕭勁光的指揮下,攻占將樂的萬安進而圍困將樂縣城。紅軍東方軍主力則攻克洋口、峽陽、沙縣,包圍順昌、延平,取得節節勝利。紅軍東方軍首次入閩作戰,共殲國民黨軍8個團,俘敵7800多人,繳獲-支7500余支,以及大量物資,并在蘇區籌款百萬,使泰寧與閩北蘇區連成鞏……[詳細]
紅軍古佛堂塔戰斗遺址
  紅軍古佛堂塔戰斗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和平村附近的莒峽山上。1934年1月2日,中革軍委命令紅9軍團接替紅7軍團在將樂的防務,要求“第9軍團的主力應在將樂城周圍的山地選筑堡壘”。古佛堂塔成為紅9軍團構筑保衛將樂縣城堡壘的重要防御陣地之一。1934年3月4日,國民黨東路軍湯恩伯部第4師為了策應第88、第89兩師進攻將樂,從順昌向將樂移動。紅軍及時偵破了敵軍的進攻部署,決定利用黃坑口、積善、漠俚、下村、古佛堂塔山(即莒峽山)一帶的有利地形布設陣地,迎頭痛擊來犯之敵。紅7軍61團事先在積善和古佛堂塔山等處選擇好陣地,構筑工事。3月6日下午3時許,國民黨軍第88師到達古佛堂塔山、蔗廠和水南附近時,受到重創,只好停止前進。《紅色中華》第162期以“將樂城旁擊潰白匪一團,給進犯的敵人以迎頭痛擊”為標題報道……[詳細]
滄海畬族建筑群
  滄海畬族建筑群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滄海村,年代為清。簡介:由化龍橋、龍長坊、龍昌坊、龍德堂組成。化龍橋,木構伸臂梁廊屋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重修,南北走向,橋身長24.2米,寬6.6米,廊屋8間,每間用4柱,歇山頂。龍長坊,清道光四年(1824)建,坐東朝西,由泮月池、門樓、圍墻、空埕、下堂、廂房、正堂、護厝組成,建筑面積690平方米。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三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四柱,上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帶前廊,均穿斗式梁架,懸山頂。龍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坐東朝西,由門樓、圍墻、空埕、下堂、廂房、上堂、化胎、護厝、圍屋等組成,建筑面積668平方米。門樓面闊一間、進深三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四柱,上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帶前廊,均穿斗式梁架……[詳細]
將軍殿阻擊戰遺址
  將軍殿阻擊戰遺址位于建寧縣黃坊鄉將上村將軍殿自然村的石坑楊坡寨,在建寧縣城東北40華里處。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期間,紅軍在此阻擊國民黨軍向建寧縣城進攻,是紅軍在保衛建寧縣城的北部第二道防線。邱家隘戰斗后,建寧東北線的國民黨軍固守待機。國民黨東路軍由東向西進攻中央蘇區。其中,湯恩伯部由沙縣、將樂、泰寧一線向建寧推進。3月19日,湯恩伯部占領泰寧縣城,24日攻占新橋,實現了與北路軍的會合。4月22日,湯恩伯部的第88師、第10師、第4師向建寧東側進犯,28日占領挽舟嶺。這時,廣昌縣城也被敵占領,敵人完成了從西、北、東三面對建寧的包圍,蔣介石特令建寧北面的周渾元部由邱家隘前進,與湯恩伯部協攻建寧。5月7日,國民黨軍周渾元部第5、第96、第98等3個師,向將軍殿進攻。將軍殿是建寧城東北40華……[詳細]
田口黃氏宗祠
  田口黃氏宗祠口黃氏乃邵武峭山公第十二子福公的后裔。由福州洪塘至安砂逐步發展到清流洞口、田源、田口。田口始祖仁忠公,一度徙居極下,直至十一世孫文光才遷田口,迄今700百余年,繁育了三十七代。后人為了報效祖德筑祠祭祀。據考該祠始建于明朝正統年間(1436年),坐西向東,坐落清流縣田源鄉田口村,占地400余平方米。尊崇文光為田口肇基祖,祠號“光裕堂”。清道光六年大修一次,門樓石刻浮雕,鱷魚翹角、氣勢雄偉,門樓正中題刻“黃氏宗祠”四個大字,神龕上安放著0牌位,天井中有通道,祠內牌匾林立,有“父子明經”、“三代貢元”等等。1992年,眾裔孫又獻工獻料,集資維修,加修門樓,瓷磚貼面,琉璃瓦蓋頂,室內門窗,墻面加漆,宗祠煥然一新。田口黃氏,歷來人才輩出,明正統辛酉科舉人黃源;天順年間拔貢黃基;成化年間歲貢……[詳細]
良地建筑群
  良地建筑群位于將樂縣萬全鄉良地村,年代為清。簡介:主要由文武廟、梁氏宗祠、緒蜒厝、月山公屋、后恢谷倉、水尾木廊橋等六處鄉土建筑組成。文武廟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坐西南朝東北,由前埕、八字形木構門樓、前天井三面回廊、拜亭、兩層殿閣及后部附屬建筑等組成,占地面積378平方米。梁氏宗祠,又名裕啟堂,坐西朝東,由主座上下兩廳、前埕與兩側過街門樓、兩側附屋及前部弧形吊腳樓、倒座倉房等組成,占地面積588平方米。緒蜒厝,坐西北朝東南,由左前側門頭房、院埕、上下兩廳、左列花廳、右側兩列橫屋及后部半圓形圍垅、右院墻外附屬建筑等組成,占地面積1094平方米;在山墻內壁保留有“反對國民黨出賣中國—中國工農紅軍政治部宣”標語口號。月山公屋,坐西北朝東南,由右前側門道、上下兩廳、右后側書房、左后側藏書閣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乱码在线精品日本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 久久免费最新免费视频 | 香港三日本三级三级少妇久久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