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寧德市旅游

寧德市文物古跡介紹

黃瓜山遺址
  黃瓜山遺址,中國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遺址。位于福建霞浦沙江鎮小馬村。面積約500平方米。1989年發掘。遺址出土石器有錛、戈、鏃和燧石等,陶器有陶罐、缽、壺、甗、彩陶片,以及陶紡輪和陶支座等。另有原始瓷豆和貝殼、炭化谷粒。有學者命名該文化遺存為“黃瓜山文化”。黃瓜山文化遺址的年代大約距今3000~4000年,為一處青銅器時代遺址,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該遺址是1987年全省文物普查中發現的,在接近山丘頂部的東南、西和北三面坡地上可見成層的貝殼堆積。調查中采集了較多的石器、陶器標本,是閩東地區迄今發現的唯一的一處貝丘遺址。1987年,霞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報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我省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首次科學發掘。?在黃瓜山的……[詳細]
傳臚城堡
  傳臚城堡是東沖半島上除大京古堡外,另一個保存地較為完整的古堡,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城墻四周圍滿了古榕樹。用時參考1小時交通在霞浦區間車站乘坐前往下滸或長春的班車,在傳臚村站下車可達景點位置寧德市霞浦縣長春鎮傳臚村……[詳細]
周寧文昌閣
  文昌閣文昌閣地處閩周寧浦源鯉魚溪下游,鄭代宗詞左側處,內塑文昌帝君,北斗魁星,是專門照護天下人民的文化事業的一種星宿。日夜香火千秋,能激勵學子奮發向上,功名成就的一種文化事業的精神。文昌帝君是天上文曲星,詞海有詳解,是主宰文化功名祿位的星星,此星屬紫徽恒。……[詳細]
104、沉字橋
沉字橋
  沉字橋在鶴塘鎮西洋村內,距鎮區僅3公里,建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全長55米,寬4米,船形橋墩6座5孔,巨梁飛架,橋面植柱兩列各18根,上蓋椽瓦及遮檐板。沉字橋為宋橋建造提供了實物憑證,1986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三曹院遺址
  三曹院遺址位于風景區中西部,面積約1.88平方公里,以溪澗風光為景觀特色,洞奇石怪,風景資源多而集中。……[詳細]
106、飛云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云橋
  飛云橋位于鰲陽鎮后墩村內,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建。始建于明天順年間(1457-1564),后毀。現橋為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年(1938)重建。1995年曾修繕,兩端橋堍用條石砌筑。橋長29.2米,寬5.3米,拱跨18.8米。東南與西北走向,13開間,56柱。橋內設二個神龕,中間祀臨水夫人,左祀黃三公(本地神)。2006年6月2日經國務院核定,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詳細]
楊梅州橋
  楊梅州橋位于坑底鄉楊梅州東北1公里,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造。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曾三次修建。現橋為1937年重建。長42.5米,寬4.2米,拱跨35.7米。東西走向,17開間,72柱。橋中梁上墨書捐款人、工匠等豐富人文資料。2006年6月2日經國務院核定,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詳細]
古田極樂寺
  極樂寺位于古田縣翠屏湖畔,倚山傍水,環境清幽,是閩東內地著名古剎之一。千年古剎極樂寺創建于唐天寶元年(742年),經宋、元、明代幾次重修擴建,至民國22年(1933年)焚于兵。1933年,經中國第一任佛教協會會長圓瑛法師和居士胡震(古田縣商會會長)募緣重建。“極樂寺”三個字,是閩籍當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筆,山門對聯“得到此間真極樂,不知何處是西天”,為圓瑛法師所題。極樂寺由大雄寶殿、天王殿、祖師殿、伽藍殿、三圣廳、放生池等組成,宏偉壯觀。極樂寺現存有鎮寺三寶:第一是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極樂寺,圓瑛法師所題得到此間真極樂,不知何處是西天和現任國家佛教協會主席,大書法家趙樸初50年前和50年后的兩幅題字:大雄寶殿和圓瑛法師紀念堂,天王殿匾額則是旅京閩籍書法家虞愚手書。第二是雕刻精美,工藝精……[詳細]
上坂尚書墓
  上坂尚書墓位于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上坂村,年代為明。簡介:明成化二十二年(1487)敕工部營建,賜祭。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墓坐東南向西北,平面呈“風”字形,由墓冢、墓碑、石象生、神道、享堂、碑亭、石砌禁墻等組成,占地面積312平方米。墓體石構,尚存石像生三對及墓志銘碑和神道碑各一通。神道碑楷書“明故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刑部尚書,贈榮祿大夫、少保,謚莊敏林公神道。”2013年,上坂尚書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周邊各外延10米。……[詳細]
閩東獨立師集訓地
  閩東獨立師集訓地位于寧德市蕉城區虎鎮文峰村,年代為1937-1938年。簡介:原為一棟晚清民居,坐北向南,由大門、前埕、正門、前天井及兩側廂房、正廳、后天井、倒座、左右護厝及后院組成,占地面積858.2平方米。1937 年冬,閩東紅軍游擊隊和各縣游擊隊陸續集中寧德桃花溪整編,隨后紅軍三個縱隊和師部移駐虎石堂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集訓。紅軍在村中設立多處訓練場,戰士白天練習投彈、射擊等軍事項目,晚上學習文化,抗日熱情高漲,部隊也從剛整訓時的七百多人發展到1300人,整訓期間部隊還成立了軍械廠與被服加工廠。1938年1月24日,閩東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葉飛,副團長阮英平,下轄三個營,開赴屏南棠口集結,2月14日開赴蘇皖抗日前線。2018年,閩東獨立師集訓地被福……[詳細]
閩浙邊臨時省委甲坑舊址群
  閩浙邊臨時省委甲坑舊址群位于壽寧縣犀溪鎮甲坑村,年代為1935年。簡介:包括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舊址也紀念碑、閩東特委后方辦事處舊址、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閩東特委福壽辦事處舊址及紀念碑、中共壽泰縣革命委員會舊址等七處。1933年6月,崗壟地區各鄉村紛紛成立蘇維埃政府,甲坑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設在鄭家坑的洋頭厝,主席為葉江幟。1935年夏,中共福壽縣委在甲坑擴建中心縣委,同時恢復福壽蘇維埃政府。1935年5月,福壽辦事處成立后,直接指導促進崗壟地區的各項工作,使黨組織在崗壟得到迅速發展,培養了一批積極分子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形成崗壟斗爭的核心。1935年8月,中共壽泰縣委員會在壽寧縣的鄭家坑成立,壽泰縣委先后隸屬于閩東特委福泰辦事處、福壽中心縣委,縣委下轄泰東、泰城、泰南三個區委,四個黨支部,共61名……[詳細]
西竹岔戰斗遺址
  西竹岔戰斗遺址位于柘榮縣楮坪鄉社坪村、洪坑村、蘇家洋村在西竹岔周邊相連山頭,黃柏鄉蒲洋南山村后門山,年代為1934年。簡介:1934年冬,中央紅軍長征后,國民黨糾集數萬重兵“圍剿”閩東蘇區,是年臘月十一(即1935年1月15日),由葉飛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2000多名指戰員,在游擊隊和當地群眾的配合下,在此伏擊國民黨新十師5000多人。紅軍憑借有利地形和大無畏精神,打退敵人數十次沖鋒,敵軍傷亡500多人,紅軍傷亡約200人。之后,紅軍主動撤出戰斗。是夜,敵軍駐守陣地下方的社坪村,紅軍退守陣地上方東南側的丹池村。西竹岔戰斗打響的前夕,大批紅軍秘密駐扎在南邊不遠的黃柏鄉蒲洋南山村后門山密林中二三日。這是閩東革命史上發生的最大一場戰斗,目前在激戰區尚保留有紅軍戰壕、紅軍陣亡戰士埋葬坑等重要……[詳細]
壽寧紅帶會舊址
  壽寧紅帶會舊址位于壽寧縣大安鄉大安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原為建于1917年的范氏宗祠,由門廳、戲臺、天井及兩側看樓、祠廳等組成,占地面積460平方米。1932年中共壽寧特支在此創建群眾武裝紅帶會,1933年全縣上萬名紅帶會員相繼舉行武裝暴-動-,攻打南陽、坑底等地駐敵,推動了土地革命的發展。紅帶會紀念碑為附屬文物。2018年,壽寧紅帶會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宗祠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紀念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
禾溪中心國民小學舊址
  禾溪中心國民小學舊址位于周寧縣純池鎮禾溪村,年代為民國。簡介:由時任純池鄉長參照當時最時尚的西洋建筑風格,于民國三十年(1941)創建而成,學校-夯筑土墻,占地面積1855平方米。建筑坐西向東,均磚砌卷拱門、百葉窗、四坡屋頂。由東向西依次為前操場、“凹”字形單層教室、禮堂、后操場。第一進教室面闊五間,明間為過道;第二進面闊七間,一層明間、次間為禮堂,梢間為教室,二層為教師辦公室及師生宿舍等。2018年,禾溪中心國民小學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圍墻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前山大外厝
  前山大外厝位于柘榮縣城郊鄉前山村,年代為清。簡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坐東北朝西南,由左、中、右三路大厝組成,通面闊68.51米,通進深62.620米,占地面積4290平方米。左、右路建筑從前到后依次為門廳、前天井及廂房、前堂、中天井及廂房、中堂、后天井及廂房、后堂。中路建筑由主屋及左、右附房組成,主屋從前到后依次為門樓、門廳、過廊、前堂、拜亭、門廳、過廊、后堂、防火屋組成。附屬文物有大厝左后側的“黃氏支祠”和右側的“黃氏宗祠”,占地面積1132平方米。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外墻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前山大外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禾溪三仙橋
  禾溪三仙橋位于周寧縣純池鎮禾溪村,年代為明、民國。簡介:原名澄明橋,因供祀“楊、柳、倪”三仙,故又名“三仙橋”。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民國六年(1917)重建廊屋,并加寬橋面,而拱架保持原樣。橋身呈西北--東南走向,長24.27米,凈跨18.25米。廊屋通道兩側設木條凳,中亭為重檐歇山頂,兩端太子亭為六角重檐攢尖頂;廊屋共有各式藻井7個,藻井彩繪、壁畫均繪制于民國九年。保護范圍:東、西兩側至山腳,南至下游340米處,北至上游350米處。2018年,禾溪三仙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7、黃陽隘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陽隘
  黃陽隘位于壽寧縣坑底鄉長嶺村,年代為明至清。簡介:始建于明弘治中期(1490-1500),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設閩浙界碑。隘墻東西走向,兩邊接小山;隘門下半部亂毛石壘砌基礎,上半部塊石錯縫交錯發券。拱門寬3米,拱高2.9米,進深6.3米;過道兩旁設有石凳,北面石墻中砌有一龕。隘碑現收藏于縣博物館,碑高1.4米,寬0.68米,厚0.15米,青石素面,正面刻“壽寧縣界”,背面刻“黃陽隘”。保護范圍:隘口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黃陽隘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壁嶺古官道
  石壁嶺古官道位于寧德市蕉城區石后鄉石壁嶺,年代為宋至民國。簡介:寧德古時通往西鄉及古田、屏南乃至閩北的交通要道,其開辟時間不晚于南宋,以其山體如石壁般筆直陡峭而得名。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邑人王天行采用火燒水攻之法,“遂成通途”。現存古道起于金涵鄉高乾村西,經石后鄉嶺尾村,越石壁嶺,過嶺店村,終抵石后鄉大嶺村,全長2.5公里。由石磴層層累砌而成,寬約1米,垂直落差達500余米。古道沿線遺留著眾多的人文景觀,現尚存摩崖石刻“山高水長”、修路碑、古亭遺址、戰壕遺址等遺跡。保護范圍:古官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石壁嶺古官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竹江汐路橋
  竹江汐路橋年代:清~現代座落地點:霞浦縣沙江鎮竹江村、小馬村簡介:又名達路橋,系連接陸地與竹江島的石橋。橋為東西走向,因路和橋建在灘涂上,漲潮沒于海水中,退潮時才能行走,故稱汐路橋。清乾隆年間由鄉紳鄭繡軒倡建,至嘉慶十六年(1811)鄭啟昂耗巨資建三年而成,后被潮水沖垮,其子鄭瓊森又進行三次大修才得暢通。由于地處海涂泥濘中,建路時,路基用松樹打樁、鋪墊雜木草皮,然后鋪上條石橫豎三層砌成。全長3651米,最寬1.8米,途經六座橋,最高2.9米,其中有四座橋,橋孔上下二層,邊有小孔,具有排潮防潮作用,是目前國內罕見的海埕石路橋建筑。保護范圍:橋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9年,竹江汐路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際頭石牌坊群
  際頭石牌坊群年代:清座落地點:屏南縣棠口鄉際頭村簡介:俗稱石坊岔,包括有10座貞節石牌坊,夾古道而立。最早的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最晚的建于光緒十四年(1888)。有一間二柱二樓式,三間四柱三樓式兩種,通高約6米,通寬3.1~4.9米不等。坊額上方豎鑲“圣旨”,正中則有“彤映崇徽”等大字匾,下方有皇清旌表等字樣。保護范圍:牌坊群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際頭石牌坊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精品 |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福利 | 亚洲a√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页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