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安慶市旅游

安慶市文物古跡介紹

261、登云坡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云坡
  登云坡位于盛唐山地段,陡坡的高度與長度是“十三坡”之首。自建城以來,連接通向城區的交通要道。登云坡在大南門街口,朝東朝南走向的兩道坡,顯示盛唐山的方位。向北連接四牌樓,直通呂八街、雙井街,到達菱湖風景區。朝南沿坡而下,通向盛唐城門(又稱正南門),與古代長江盛唐灣渡口相毗鄰。東側經崎嶇的坡道延伸到小南門,西側連接任家坡街道。可以說,登云坡四通八達,是老城通往東西南北交通樞紐的匯集處。據史料記載,安慶之名始于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置安慶軍,后升為府,府址在潛山。南宋嘉定十年(1217),因外族入侵,知府黃干于大龍山之南,盛唐山之麓,盛唐山渡口之北筑磚城,以備戰守,移府治于此。南宋時期,安慶初建磚城歷史遺跡,如今難覓跡象;然而,盛唐山處的登云坡,成為當年古城址唯一的標記,留給后人豐富的聯想,與……[詳細]
安慶探花第
  探花第,坐落在安慶市區南關清真寺街,西是清真寺,東是安慶活塞環廠以及街市民居,北依登云坡,南對大江。故居因清雍正五年(1727年)安慶馬氏八代子孫馬大用高中武探花,雍正御賜“探花及第”金匾而高懸府中,故名。是安慶市回民中官宦望族的故居之一。探花第始建于明朝初年。安慶馬氏始祖調任當時安慶衛左所正千戶之職時而建,初為馬氏家宅,馬哈直子孫馬義弱冠后,襲父馬麟安慶衛左指揮之職。后,馬義又以軍功而累遷廣西總兵,世襲驃騎將軍。到明成化二年(1466),戎馬一生的馬義請旨榮歸安慶。時馬氏宗族繁衍散布各處,獨安慶城南水關最盛。為使宗族有個公眾會商、處理是非曲直之所,他在主持修建清真堂之際,遂將馬氏家宅改建為公用清真敦悅堂,一為族人禮拜祈禱之殿,一為族人會處糾紛之所。到馬氏八代孫馬大用高中武探花之后,始把雍正……[詳細]
倒扒獅石牌坊
  倒扒獅步行街61—63號,東西面向,當街而立。原為四柱三門牌樓式漢白玉石建筑,坊額正面鐫刻“黃門司諫”,背面鐫刻“青鎖納言”。牌坊上有歷史人物故事浮雕圖案,周圍飾以云龍紋。中柱上部鏤雕有窗欞紋;基座上雕有4只倒扒石獅,卷發圓眼,張吻施爪,形象生動。清咸豐三年(1853)石雕人物頭像被毀。“文革-”中,石雕倒扒獅被砸,牌坊大部分被拆除。今僅殘存南端部分坊柱,寬2.35米,額枋上有鏤雕的窗欞紋、云龍及人物等。1986年,在倒扒獅西段街口仿建1座水泥牌坊。……[詳細]
圣救主座堂
  安慶圣救主座堂,位于安慶市迎江區小二郎巷,老建筑安慶登云學校以北20米,坐西朝東,為磚石木結構,西洋建筑,雄偉莊嚴,青磚扁砌,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美國圣公會派華人傳教士黃郎齋到安慶傳教,并購買二郎巷籌建圣救主座堂、學堂、醫院及住院。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美籍傳教士林學汝在雙井街租房傳教。教會得富紳路琪光等人捐助,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大二郎巷購房始建“圣救主座堂”,時名安慶“圣救主堂”。清宣統元年(1909年)美國圣公會中國教會主教大會上,決定清宣統二年(1910年)皖贛教區從鄂湘皖贛教區分離,由安徽省的全部和江西省北緯28度以北部分組成,座堂暫駐蕪湖,擴建安慶“圣救主堂”為安慶“圣救主座堂”。教區全體大會選舉卜舫濟(Francis……[詳細]
陳延年、陳喬年讀書處
  光緒末年,陳獨秀嗣父陳衍庶在安慶南水關建公館,有三個大門樓,一個中式,一個西式,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后門,一共二--間。民國初年,陳衍庶在杭州與英商貿易失敗,此公館被北洋政府外交部查封,二次革命失敗后,又被皖系軍閥倪嗣沖查封。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自來水廠,公館大部分被拆遷。這里是陳獨秀之子陳延年、陳喬年烈士居住成長的地方,早在1990年,安慶市人民政府就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徐錫麟安慶起義舊址
  徐錫麟安慶起義舊址位于安慶市錫麟街北端,市第二中學附近。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慶之二十五-------徐錫麟起義舊址及辛亥革命烈士紀念街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此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可以說是辛亥革命前的第一次革命行動。現為二中南大門。……[詳細]
安慶內軍械所舊址
  安慶內軍械所又稱“安慶軍械所”。清末最早官辦的新式兵工廠。1860年由曾國藩創設于安徽懷寧黃石磯、安慶大觀亭。科學家華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國第一艘輪船。1864年遷南京,改建為金陵內軍械所。(安慶航道處機關大樓北15米處,是某領導視察時隨口一說這里有沒有可能是安慶軍械所的遺址?而被安慶相關部門認定為安慶軍械所的遺址,后安慶市文物局發現1861年這里是湖泊,又改為人民路一小和安慶染織總廠內安慶軍械所的遺址,并立文物碑)。今任家坡太史第為安慶內軍械所舊址,張文虎1861-1863年有對安慶內軍械所地址人員詳細記載。……[詳細]
安慶崇文樓
  位于安慶市安慶三中校園的西北角,矗立著一座建造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三層洋樓崇文樓,它就是原崇文中學的舊址。從錫麟街天主堂旁邊路過可以看到這棟老建筑,仿佛有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這座坐北朝南、三層高的老建筑,是民國時期崇文中學的舊址,人們習慣的稱它為崇文樓。該樓系中西合璧建筑風格,坐南朝北,磚木結構,青磚扁砌實墻;傳統明清時期風貌的皖派馬頭墻至今完好保存下來,近代皖派建筑風格挑檐等中國傳統建筑特征,包含了具有典型西洋線條等建筑風格元素;近代洋灰(水泥)扶手,早已懸掛在空中;罕見的水磨石階梯,被歲月打磨得格外光滑。……[詳細]
269、石良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良墓
  石良墓位于宿松縣九姑鄉杜溪村,年代為明。2017年9月22日,石良墓被公布為安慶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0、紫來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來橋
  紫來橋,初稱“桐溪橋”,為便橋。元末,邑人方德益,捐建甃石橋。明嘉靖末易為木橋。天啟間,桐城知縣陳贊化倡捐集資,修復石橋,始名紫來橋,襲“紫氣東來”之意。清初,橋基毀圮,順治十八年(1661),知縣鄔汝楫倡議重造,請邑人內閣中書陳焯作《桐城縣重造東門橋記》#,勒石立碑(今已毀),以紀其事。康熙四年(1665),毀于洪水,繼建木橋。七年,知縣胡必選重加修葺,更名“子來橋”。乾隆初,再度被洪水沖塌,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以諭祭張英的結余銀款重建石橋。鄉人頌其德,名曰“良弼橋”。嘉慶五年(1800),橋又毀于洪水,嘉慶二十年,知縣呂榮易建木橋。咸豐間又遭洪水及兵燹。同治三年(1864),知縣薛元啟募資再建石橋,九年又整修加固。民國22年(1933)再修。1984年縣人民政府撥款維修。現橋長48米,寬4……[詳細]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位于潛山野寨中學校園內,坐落在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麓,始建于1942年,1943年竣工,安葬有國民革命軍第48軍176師985位抗戰陣亡將士遺骸。176師是著名的19路軍的余脈,是唯一一支兩度參加淞滬抗戰的中國軍隊,曾轉戰萬里,浴血抗日。1943年,由皖、鄂兩省13縣知名人士捐資,在野寨修建了包括公墓和12座紀念性建筑在內的陵園,安葬176師抗戰陣亡將士,并依陵建“景忠中學”(今野寨中學),以校護陵,培養烈士遺族及地方優秀青年。這是全國唯一一座留存于中學校園內的大型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陵園,野寨中學也是全國唯一為保護烈士陵園而建立的學校。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記錄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抗戰的歷史,記錄了大別山區中國軍民堅持持久抗戰的歷史,是全民族抗戰和江淮、大別山地區抗戰歷史的寶貴……[詳細]
272、安城堡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城堡
  安城堡位于太湖縣城東20公里的中心鄉後河村山崗上。舊名青城縣、上格城、樂城堡。該堡相傳為三國大將曹仁始建。清《太湖縣誌》載:“青城縣,在縣東四十裏,本魏將曹仁築。”唐武德時於此設立青城縣,到了明、清時易名上格城。現存城堡內的清乾隆元年(1736年)《祠塾碑記》記載:“王父龍華,值明季流氛,移居斯城……號曰樂城堡,上格城其舊名也。”安城堡地處山嶺之上,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至今在城堡附近還留下許多營壘的遺跡。安城堡創建一千多年來歷經興衰,所幸城廓基本完好。牆體系夯土築成,外包青灰色大磚,周長1.5公里多。古城有西門、南門、北門和大西門四座城門,均系磚拱門。目前僅有城垣和城內的石子路尚存,還有一塊高3米、寬1.2米的《祠塾碑記》,鐫刻著七百多字,是古城演變歷史的重要見證。……[詳細]
懷寧城河遺址
  城河遺址位于懷寧縣馬廟鎮城河村。遺址四面環水,為水中小島,四周高如城墻。遺址內文化堆積厚約1—4米不等,文化層中夾有一層沙石層,遺存中夾有砂灰陶片、灰砂紅陶片、印紋硬陶片、鼎足、鬲足等,紋飾有繩紋、弦紋等,屬于商周時代。相傳三國時曹操行軍打仗路過此處,在此生下曹丕,育兒因此得名。保護范圍:遺址護城河埂外沿一圈。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20米。……[詳細]
274、麹公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麹公墓
  麹公墓位于望江縣華陽鎮青林社區,年代為清。2017年9月22日,麹公墓被公布為安慶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5、圣誕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圣誕堂
  安慶基督教新教的“圣誕堂”始建于1912年春,原名“成仁堂”,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教堂所在的地名為百花亭,教堂旁邊現今已全被居民區包圍。雖然教堂幾經翻修,但仍能感受到它所經歷的滄桑。據悉,清朝末年以來,尤其是1840年以后,大量國外傳教士進入中國內地,傳教士們順著長江逆流而上,沿途布道。安慶地處長江北岸,皖河入江處,皖西南的中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使它成為了安徽省最早的省會。傳教士在此大修教堂,興辦學校和醫院。圣誕堂即建于那個時候。“圣誕堂”建筑為磚瓦結構平房,墻壁全是由青磚壘成,石灰勾縫。東西方向共開四面朱紅色木門,留有12個朱紅色窗框的玻璃窗,其中正門上方刻有“聖誕堂”三字。……[詳細]
雷氏“太史第”
  雷氏“太史第”位于太湖縣湯泉鄉趙河村,年代為明-—清。2017年9月22日,雷氏“太史第”被公布為安慶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安徽地委舊址
  中共安徽地委舊址,位于安慶市龍門口街,市第一中學內。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址系原孔廟建筑群中僅存的一座古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中共安徽地委成立于1926年5月,是當時全國直屬中央的八個區委,六個地委之一,先后有郭士杰,李竹聲,柯慶施主持地委工作。該址同時也為共青團安慶地方委員會的舊址。現辟為一中校史館。中共安徽地委是當時全國直屬中央領導的6個地委(另有8個區委)之一,在安徽革命斗爭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舊址原為清代孔廟建筑的一部分,面積410平方米,現部分作為安慶一中校史陳列室。保護范圍:建筑本體外,東9米,南5米,西4米,北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一中校園圍墻,南30米,西4米,北5米。……[詳細]
渡江烈士墓
  渡江烈士墓位于大觀區海口鎮海口村海口小學內,年代為現代。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渡江烈士墓被公布為安慶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9、尹寬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尹寬墓
  尹寬墓位于桐城市呂亭鎮新店村,年代為當代。2017年9月22日,尹寬墓被公布為安慶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鄧石如碑刻
  鄧石如碑館位于安徽安慶菱湖公園西北隅,1983年建。大門上懸掛張凱帆手書“鄧石如碑館”匾額。陳列室正面墻壁上嵌鄧石如像和《自題詩》石刻碑各一塊,左右兩壁陳列鄧石如篆書《元魏國公趙文敏天冠詩》、《易經·家人卦》、《甲寅冬登大觀亭謁余忠宣公墓詩》等碑刻10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肏屄久久网站视频 | 日韩专区日本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三 | 先锋影音资源影音中在线不卡 | 夜色福利少妇专区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