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宣城市旅游

宣城市文物古跡介紹

鴉山嶺古道
  鴉山嶺古道是徽州歷史上相互貿易的必經之道,也是戰事通道。東向長15公里,西向長13公里,兩道均用塊石、石板砌筑,路面寬1-1.5米不等,基本上沿山溪溝壑行進。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這些線路均是歷史上商業繁榮的最好見證。鴉山嶺古道開鑿于清代順治年間,嘉慶、光緒及民國年間均有維修。劉家沖村位居西向古道,建于明代嘉靖年間,距今有500年歷史。水榨村位居東向古道,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古道沿途多古村落、古建筑,記錄了歷史文明的進程。鴉山嶺古道,2008年12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進行了全面考查,2009年8月被郎溪縣政府正式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保存最好的是鴉山嶺山腳至山頂鴉山廟的一段“九曲十八彎”。2012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廣德603探空火箭發射場舊址
  廣德603探空火箭發射場舊址位于安徽省廣德縣誓節鎮。1960年建成,是我國首個生物試驗探空火箭發射場,又稱“六O三”基地。包括發射控制室、發動機測試室、發射場坪發射架等十余個配套設施建筑。自1960年到1966年在603基地用T-7火箭發射共11次,T-7M發射4次。文革-爆發后火箭發射基地陸續轉移到酒泉、西昌。僅剩一個發射架和部分房屋,原1200多畝用地被改造成項目林。高52米的籠式鋼骨發射架依舊巍然聳立在1256平米的發射坪中央。該遺址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和以錢學森為代表的愛國科技工作者勇于攀登的攀登的革命精神的見證。是全國人民巨大的精神財富。是激勵中華兒女建設強大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動力。保護范圍:以發射架為圓心,以卷揚機最大距離75米為半徑圓面積。建……[詳細]
陳山遺址
  宣城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向陽鎮陳山舊石器遺址出土的大量石器證明,早在60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宣城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陳山位于宣城市區南15公里,向陽鎮夏村行政村趙邊村民組,東經118o2,北緯30o53。遺址東距水陽江約1000米,西南群山起伏,北為平原綠地。陳山遺址處于一條西南東北走向隴崗的東北端,是黃山山脈的余脈,頂端海拔45米,相對高度25米,當地人稱之為陳山,亦稱老龍山。其上沉積了水陽江的沖積物和其他堆積物。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地層年齡為81.7-12.6萬年,文化時代是舊石器早期至舊石器中晚期。陳山遺址坐落在向陽磚瓦廠一廠所在地,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含石器的堆積物面積約14萬平方米,窯廠的多年取土,使石器地點受到較大破壞,但仍保存了較大……[詳細]
王稼祥故居
  地處安徽涇縣西南桃花潭鎮厚岸村,距縣城48公里。故居徽派風格,館名由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題寫。紀念館由序廳、展廳、游客中心三部分組成。故居1986年被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批準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紅色旅游景點。景區由王稼祥故居紀念館、故居、東臺書院等景點組成。王稼祥故居紀念館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積1130㎡,徽派風格,館名由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題寫。紀念館由序廳、展廳、游客中心三部分組成。走進紀念館大廳,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時期的漢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靜、目光有神凝望著遠方,眉宇之間微蹙,左手拿著《申報》,右手握著拳頭,表現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氣、決心和對未來前途的思索與展望。《王稼祥生平陳列展》的主題是“永遠的稼祥”。展廳共由六部分組成:……[詳細]
龍須湖風景區
  須湖風景區位于郎溪縣城關東北部5公里,距南京市、溧陽市天目湖景區僅1小時路程。龍須湖水庫豐水期水面面積可達266.8萬平方米,水庫總庫容325萬立方米,是一座具防洪、供水、灌溉、養殖、旅游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中型水庫。龍須湖風景區是以龍須湖水庫為中心、四周丘嶺環繞的景區。遠看景區,煙波浩淼的龍須湖猶如一塊翡翠鑲嵌在蜿蜓起伏的峻嶺之中。近看景區,湖邊亭臺樓閣讓人感受分外愜意,特別是湖水蕩漾的浪花、湖面吹起的清風,更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湖中心600平方米飛來島如一葉漂浮湖面小舟。該區1998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名勝風景區。具體位置:龍須湖風景區位于郎溪縣城關東北部5公里咨詢電話:0563---7021002……[詳細]
江村孝子祠
  孝子祠位于江村村中,全稱“明孝子江文昌公祠”,坐北朝南,始建于1535年。清代光緒辛丑(1901)年,后人在原江文昌住宅舊址上擴大改建成祠,所以該詞為面闊三開間,前、中、后三進的民宅格局,總建筑面積503.76平方米。此祠原是族人第四十九代老祖江添宗(文昌)于明代所建,又稱“孝友堂”,意在重文孝友,故此得名。他曾經有機會進入仕途,但因他父親遠在開封任淆川縣教諭,時感身體不適,他的母親又常年臥病在床。所以他決定舍棄功名而留在家中伺候年老多病的父母,一直未曾出外做官。他的孝行深得世人敬佩,被載入縣志。孝子祠是后人了解、剖析我國古代生活理念的重要實物資料。2016年進行了全面維修,2006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湖章氏宗祠
  南湖章氏宗祠位于安徽宣城市宣州區貍橋鎮南湖村大章自然村。章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現存建筑為清代,分為主祠和副祠,磚木結構。主祠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副祠建于光緒三年(1877年)。主祠為三進三開間,面闊約16米,進深約32米。硬山式頂,馬頭墻。八字門樓,左右兩側各有一只抱鼓石。內分門廳、敦睦堂和享堂,有前、后天井。副祠略向內縮進,面闊約16.5米,進深約31米。前進為門廡,中進分開,兩邊為廂房、回廊,后進為享堂。整座建筑石雕、木雕、磚雕隨處可見,雕刻精細,繪畫精美。章氏宗祠整個建筑既有徽派建筑的一些特點,又帶有本土文化的元素,對研究皖南古民居的建筑風格有著深遠的意義。2010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東墻外10米,南至南墻外10米,西至西墻外10米,北至黃泥塘。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隱仙洞摩崖石刻
  隱仙洞摩崖石刻位于涇縣榔橋鎮馬渡村倪家村名組的紫山上。為石灰巖溶洞,山腳下距徽河水面60-70㎝處有古棧道遺跡,該棧道即為涇縣西南鄉至旌德縣境的古道。隱仙洞中央從洞頂倒懸下來一根直徑約一米長三米多的石柱,離地不足半米,頂上根部有一塊隆起,梢部漸細形狀酷似男性生殖器,故當地人又稱它為馬石胯。相傳不孕之人只要喝了石柱上滴下來的泉水,便可得子。洞外石壁上另有一處石穴,稱為“女陰壁”,也是當地人生殖信仰的神物。至今仍有鄰近百姓到此祭拜和祈福還愿。據傳隱仙洞附近有20多方摩崖石刻,目前已發現的有12方。因其洞內形似陽物的鐘乳石、溶洞內外多處摩崖石刻以及古棧道、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構成了它豐富多采的歷史文化內涵。保護范圍:紫山庵遺址至隱仙洞沿線所有石刻、溶洞、河面和自然景觀,東至石板古道,南至徽水河南岸,……[詳細]
程裕有故居
  程裕有故居坐落在伏嶺鎮西川村66號,建于民國,占地面積238平方米。程裕有(1890-1956),績溪縣西川村人,出身清苦。1914,在蕪湖創辦同慶樓酒菜館,成為當時蕪湖市最著名的飯店。直至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后,程裕有返籍安度晚年。該宅坐東南朝西北,硬山屋頂,砌風火墻,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不設天井,前檐步設明瓦、漏窗,后步為人字軒頂,撐拱承挑出檐,檐部裝置裙板和矮窗。設樓,建筑為一進三開間,東西廂房,室內的掛落、雀替、窗欄板、矮窗雕刻非常精美,大門開在南山墻西南隅,飾五飛磚門罩,門匾中有磚質陽文“風光月霽”四字,磚雕精致,整幢建筑保存完整,藝術價值較高。……[詳細]
項英、周子昆殉難處蜜蜂洞
  項英、周子昆殉難處蜜蜂洞位于涇縣茂林鎮濂長村赤坑山。因其山頂圓形石峰被當地人稱為“蜜蜂桶”。桶底端一洞中開,為天然原始巖洞,稱之為“蜜蜂洞”。洞口高1.8米,洞寬2米,深4米。蜜蜂洞險峻、隱蔽、攀登艱難。皖南事變中,新四軍政委兼副軍長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昆在此洞中隱蔽月余,住在岔坑口的山民姜德貴,每隔一天送去干糧咸菜,并在家門口晾曬紅、白不同顏色的衣服報告國民黨是否進山“清剿”。姜家的住屋被敵人燒毀三次,但他依然在坑口搭草棚居住。1941年3月14日,項英、周子昆二人慘遭叛徒劉厚總殺害,烈士遺骸被掩埋在距蜜蜂洞不遠的石壁下,1952年移葬南京雨花臺。保護范圍:東至赤坑山蜜蜂桶山頂,南至蜜蜂桶南側50米,西至蜜蜂洞洞口外50米,北至埋藏地懸崖山頭外側。建設控制地帶:慰亭以上及沿臺步道兩側30米。……[詳細]
磡頭節婦坊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家朋鄉磡頭村,建于明嘉靖丁酉年(1537)。該坊坐東南朝西北,四柱三門五樓,麻石仿木結構。通高8米,面寬8.4米,進深2.45米,占地20平方米。該坊為旌表故氏許保妻章氏而立,主樓正中置有“恩榮”匾,其下方花板西北方鐫有“節婦坊”三字,其建筑藝術及雕刻水平較高,具有明代特征,是明代牌坊的重要代表,1997年4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6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皖政秘(2012)300號。 保護范圍:坊基外東2米、南2米、西5米、北5米 建控地帶:東5米、南5米、西20米、北20米……[詳細]
陳鳳仙宅
  陳鳳仙宅位于宣城市績溪縣,年代為明。坐落在華陽鎮上馬石紫園內,占地面積60平方米。該宅原坐落在臨溪鎮孔靈村老街中段西側,此處因不適合建筑的保護。2005年易地遷至華陽鎮上馬石紫園內進行異地保護,占地面積60平方米,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的兩層建筑。屋內木結構及二樓的美人靠均雕飾精美,是明代徽派建筑典型代表,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200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2000】31號。2017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宣政秘【2017】45號。2019年,陳鳳仙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村江氏宗祠
  江氏宗祠位于江村北部,該宗祠坐西北朝東南,屬磚木結構,總建筑面積1236.05平方米,前、中、后三進二天井,面闊七間,由于它是--的總祠,所以在體量、用材方面都比其他家祠略勝一籌。門樓面闊七間進二間,重檐歇山式屋頂,花磚筑脊,小瓦覆蓋,雀替等木構件均有雕刻畫面,門樓前設有通道及東西兩側各設一池。該祠體量大,用料大,做工精,匯集了磚、木、石三雕工藝,是典型的徽派古祠堂之一。不僅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而且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2020年進行過全面維修,2006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坦頭汪氏宗祠
  坦頭汪氏宗祠坐落在績溪縣長安鎮坦頭村村頭,坐北朝南,占地面積845平方米,該祠建于清代,前、后三進,前后天井,前進為歇山式五鳳樓,門樓上的額枋雕刻人物故事;中進為人字頂,中進的雀替和平盤斗雕刻人物及花卉;后進為寢樓,比中進高,拱軒頂,后進的雀替和駝峰同樣雕刻精美,中后進廂房無槅扇裝飾,該祠在2007年時進行了大修,整棟祠堂保存基本完整。2011年6月,公布為第六批縣保單位,批準文號為績政【2011】46號;2016年,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宣政秘【2016】219號。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桃州鼓角樓城臺
  鼓角樓坐落于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鐘、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米。元時因戰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鐘、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說起這座鼓角樓,不能不提到一個人。泉州梨園戲是宋南戲的遺響,里面有一個劇目叫《朱壽昌》。講述的是宋代朱壽昌任地方官時知道生母在自己七歲時被打趕出門,決意棄官尋母,歷經一番磨難,最終母子團圓。這個故事后來被元代郭居敬輯錄為《二十四孝》之一的《棄官尋母》,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詳細]
云氏宗祠及《長生殿》戲文磚雕貞節坊
  云氏宗祠及《長生殿》戲文磚雕貞節坊位于廣德縣邱村鎮后崗村祠堂邊。云氏家庭,元末兵亂自陜西喬寓廣德,在無量溪河畔三溪口建莊興業,詩書傳家,人才輩出。自明弘治以來,以科考出官入仕者甚眾,很快成為桐川顯姓大族。為擴充、鞏固家庭勢力,建立了該詞。前后二進。清咸同兵亂,后進被焚。現存前廳面闊5間,架構壯碩,廣宇軒昂,不乏雕鏤,黑漆髹飾,氣象威嚴。明堂前檐兩側立清廷中央機構要員和地方各級官員于嘉慶二十二年為旌表云姓妻陳氏、呂氏所立《長生殿》戲文及神話故事磚雕貞節坊2座,不僅作為封建禮教、宗法制度的象征,而且保存了《長生殿》當年演出的舞臺藝術風貌。保護范圍:建筑本體外,東至村前道路(2—3號界址),南至祠堂邊組空地(4—10號界址),西至祠堂邊組空地(10—12號界址),北至周倫華住宅及人行道(12—16……[詳細]
王子野故居
  王子野故居坐落在瀛洲鎮仁里村中央。王子野早年投赴延安,參加革命,建國后任國家出版局首任局長,為我國出版事業做出較大貢獻。該宅為晚清建筑,占地155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上下對堂,三開間,中設天井,二層通轉建筑法式。下層有木板影壁,兩廂設有掛落,另有裙板、矮欄等木構件,三合土地坪,大門上部設有五飛檐磚門罩,大門內有雙柱木板影壁。天井兩側為廂房,飾木雕掛落。檐部有裙板及矮欄。室內的木雕構件有撐拱、雀替、駝峰、掛落、窗門等,整幢建筑保護完整,有一定文物價值。2000年,公布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2000】31號。……[詳細]
魁山·飛雄塔
  魁山位于涇縣茂林鎮區南行約一公里處。此山拔地突起,獨聳一峰,圓如古鐘,秀拔出眾。飛雄塔山頂高處有座三層六角磚塔,飛檐翹脊,古意盎然,塔心內空,有梯可登,直上三層,該塔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縣貢生吳延選出資興建,名曰飛雄。建國后,政府在魁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墓,辟為烈士陵園。這里安葬了紅軍將領尋淮洲的忠骨,現藏有陳毅同志于1938年5月率部隊東進抗日途經茂林時,為尋淮洲烈士撰寫的墓志銘,該碑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此外還安放了在“皖南事變”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遺骨,陵園青松挺拔、環境幽靜,令人肅然起敬。……[詳細]
胡炳衡故居
  胡炳衡故居位于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鄉坑口村龍川溪南岸中部地段,占地面積251平方米,坐北朝南,硬山屋頂,磚木結構,前廳后室,四周封砌馬頭墻。歷史背景胡炳衡故居的主人胡炳衡與其子胡增鈺在解放前常年在外,但仍繼承祖傳產業,此宅的產權在解放后土改時仍為胡增鈺所登記。建筑格局根據建筑風格來看,該宅當屬清道光年間建筑物。此宅的后堂為原來建筑,室內的撐拱、雀替等木構件雕飾精美。前廳于解放初期因火災焚毀,近年來予以復建。文物保護2002年經績溪縣人民政府搶救性修復2004年10月28日,被評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章基嘉故居
  章基嘉故居坐落在瀛洲鄉瀛洲村159號,曾為一座紅火的金融店鋪,瀛洲人稱之為“上錢莊”。193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氣象學家章基嘉就出生在這棟房子內。章基嘉歷任南京氣象局副局長、國家氣象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是我國氣象科學的棟梁之材,為中國氣象事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該宅坐北朝南,前后兩進,磚木結構,封砌馬頭墻,前檐墻后開設天井,二樓通轉,建筑面積近200平方米;室內裝飾構件有槅扇、撐栱、雀替、駝峰、窗欄板等,其雕刻技藝水平較高,是典型的徽派古民居。2005年,公布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2005】41號。……[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综合网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美女片 | 中国A级片在线观看 | 中文自拍另类中文亚洲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