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蕪湖市旅游

蕪湖市文物古跡介紹

蕪湖圣母院舊址
  蕪湖圣母院舊址位于市鏡湖區吉和北路65號第一人民醫院院內。1933年西班牙人設計監造,是蕪湖市今存規模較大的教會建筑之一。圣母院由蕪湖天主教會創辦,1933年西班牙人設計監造,是蕪湖市今存規模較大的教會建筑之一。共有兩幢建筑,西邊是修道院,與東邊天主堂公署合稱“圣母院”。建筑為券廊式建筑,平面類似“工”字橫擺式樣,東西對稱,中樓南向外凸。面闊77.47米,進深32.75米,包括架空層共四層,建筑面積4217.36平方米。主教樓券廊式建筑,兩層樓,底部有架空層;通面闊27.85米,通進深15.78米,建筑面積1611.90平方米。圣母院舊址是研究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蕪湖近代史的實物史料。是西式建筑在我國的成功實踐,在結構設計和建筑工藝上都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價值。保護范圍:東20米至吉和北路,南1……[詳細]
皖南土墩墓群
  土墩墓群皖南土墩墓群位于平鋪鎮境內,面積約5平方公里,數以二、三千計,1982年文物調查時發現,為西周至春秋時的大型公共墓地。墓內出土的文物有印紋陶罐、瓿、陶紡輪等。土墩墓平地掩埋、堆土壘冢,是古老吳國的重要文化遺存。2001年5月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代土墩墓該土墩墓群特點是:占有較高地勢,沿河流兩岸的丘陵崗巒分布,一墩一墓,不見尸骨或僅見少量骨屑,隨葬品置墓中心,一般1至8件,亦發現沒有隨葬品的空墓,以印紋陶盛器,夾砂陶炊器和原始青瓷器為主,銅器少見,常見銅器為鼎、劍、戈等,其形制大體與中原相同,紋飾有變形獸面紋、云雷紋、弦紋等,少數圖形為本地所特有,如一銅鼎上鑄有三翅蝴蝶花紋,這種紋飾其它地域均未發現,具有重要研究介值。(1)繁昌縣萬牛墩土墩墓群。保護范圍:以五華……[詳細]
神山鑄劍遺址
  神山鑄劍遺址位于蕪湖市東北郊,與神山、火爐山、馬鞍山連綿一體,山勢逶迤,充滿歷史古韻,相傳春秋時期,干將、莫邪在此設爐造劍,經三年鑄成雌雄二劍,其劍青光閃爍,鋒利無比,剛柔相濟。《圖經》云:“干將淬劍于此”。至今山上仍存“淬劍池”、“砥劍石”、“鐵門檻”等古遺址,淬劍池位于山顛,池不大,水不深,但終年不枯,水清鑒人。頗為神奇。史載干將死后亦墓葬此山,唐代名將李靖曾在附近平叛,后人在神山建李衛公祠以奉祀;宋時蕪湖縣令沈端節率民眾在神山祈雨,因為喜得天降大雨,故又建有“志喜亭”,1987年,蕪湖市人民政府重建志喜亭。神山以其特有的古韻和秀色,最近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將“赤鑄青峰”命名為“蕪湖十景”之一。……[詳細]
胡灣胡氏宗祠
  胡灣胡氏宗祠,為清代古建,2012年9月經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2月經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古建位于陶辛鎮胡灣行政村,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太平天國時期遭嚴重破壞,清咸豐年間重新修復,徽派建筑風格,雕梁畫棟,刻工精湛,保存基本完好,為蕪湖市域農村不可多得的古建筑。1909年當地胡姓以宗祠為校舍開辦蕪湖縣農村第一所新式西化小學,于解放戰爭時期發展為完中,培養出副高以上職稱者67人,名列高尖端科技人才36人,博士、博士后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學子遍布海內外,因此聞名遐邇,被譽為“蕪湖教授村”。2010年縣文物所主持對其進行了保護性維修。保護范圍:四周墻基外,東、南各20米,西3米,北12米至宗祠后圍墻。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各30米,西、北各20米……[詳細]
25、珩瑯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珩瑯塔
  珩瑯塔位于蕪湖市蕪湖縣,年代為南宋。珩瑯古塔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大修于明,萬年間,修建座落在珩瑯山腰,塔子岡(舊名竹院)底面積11.6平方米,高約29米,六面七層,均由特制的大型青磚而砌,每層每面設有園拱門,外墻嵌客著圖案花紋,人們可緣樓閣至塔頂。塔經八百余年載的風雨剝蝕歷代戰火的摧殘,現內閣已毀,外墻圖案仍依稀可辨,頂部折向輪朝北傾斜,似倒非倒,別具一格,塔身矗立山巔,雄偉壯觀,與珩瑯山主峰遙相對峙,數十里外,清晰可見,顯得更加古樸。2012年,珩瑯塔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塔身為圓心,半徑為25米圓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5米。……[詳細]
蕪湖模范監獄舊址
  蕪湖模范監獄舊址始建于民國七年(1918)。初為安徽省省立第二監獄,是當時安徽省設施最齊全、設備最先進的監獄。抗戰時期,日軍在監獄內設有水井架及水牢。解放后為安徽省第一監獄,1965年前后停止使用。模范監獄是一處規模龐大的建筑群,平面布局以“十”字樓為中心向周邊延伸,占地面積3389.11平方米。在監獄東邊,另建有看管房一座,磚混結構,二層,占地面積162.13平方米。蕪湖模范監獄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建成的模范監獄之一,體現了近代獄制發展過程,對研究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法制等情況都具有史證作用,是研究我國法制史的重要資料。保護范圍:墻體外,東50米,南20米,西30米,北30米。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詳細]
蕪湖內思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舊址
  蕪湖內思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舊址位于安徽蕪湖市鏡湖區吉和南路26號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內。由西班牙修士蒲廬設計并監造,建于1934年,主要功能是教學。山下五層,山上兩層,階梯狀收減,空間得以充分利用。占地4133.88平方米,建筑面積11483.00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日”字形。該建筑在我省留存少,具典型的歐式建筑風格,鋼筋混泥土結構,以梁柱為骨架,多用拱券,將建筑物的壓力分解到柱子上,力學原理運用十分到位。同時還兼顧到中國傳統建筑的審美取向和表現形式,山墻采用徽派馬頭墻式樣。是中西建筑形式完美結合的成功實例之一。保護范圍:教學樓東50米至青山街,南30米至交通巷,西10米至學校圖書館,北20米至學校實驗樓。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50米,南70米,西90米,北80米。……[詳細]
老蕪湖醫院舊址
  老蕪湖醫院舊址為全國最早的西醫院之一,含有單體建筑4棟。內科樓磚木結構,平面不甚規整,但很嚴謹。建造于1924年,1936年才竣工。老蕪湖醫院舊址平面是“凹”字形,面闊74.70米,通進深52.355米,建筑面積5474.24平方米。院長樓位居弋磯山半山腰,緊鄰長江。坐西朝東,布局靈活,屋頂四角攢尖式。專家樓位居院長樓西側,兩樓相鄰,灰磚凈縫砌筑墻體,四坡屋頂,紅色機制瓦屋面。沈克非、陳翠貞舊居位居弋磯山東部半山腰上,二層樓外加局部B層,紅磚凈縫砌筑墻體,現為歇山式紅色筒瓦屋頂,磚木結構,以磚墻承重。保護范圍:現有建筑基礎為界。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詳細]
蕪湖中國銀行舊址
  民國三年(1914),中國銀行在蕪湖設立分號,1926年始建新的銀行大樓,次年竣工。該樓由中國著名建筑學家柳士英設計,主體為三層磚混結構,內部為木結構,屋面灰瓦,建筑面積1099平方米。西方古典式建筑風格,體量宏大。石砌臺基厚重堅固,愛奧尼克式廊柱挺拔雋秀,是經久不衰的近代建筑典范。門廳約為250平方米,高達7米,廳內由四柱支撐,柱頭造型別致。抗戰時期,該建筑被毀,1946年重建,“始復舊觀”。蕪湖中國銀行舊址是蕪湖市二街上標志性建筑之一,對研究近代銀行業及建筑藝術有較高價值。保護范圍:墻體外,東20米,南10米,西20米,北20米。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詳細]
紅星神墩遺址
  紅星神墩遺址遺址呈螺旋形,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約70米,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文化層較厚,地表堆積比較豐富,散落大量的鬲足、夾砂陶片、印紋陶片,頂部紅燒土厚達2米,是典型的新石器至春秋時期遺址。遺址北面約1000米處是月形地遺址,遺址四周皆為丘陵耕地。該遺址是蕪湖市最早的古聚落遺存之一,對于研究江南土著文化及吳越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東200米,南200米,西300米至高馬廠村,北350米到崗村。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詳細]
九龍包土墩墓群
  九龍包土墩墓群位于蕪湖市南陵縣,年代為周。位于五里鄉沈亭村,東北距縣城9公里,東距縣園藝場5公里,分布范圍3平方公里,封土高2~5米,底徑8~20米。順著山脊,“一大數小”,有規律地分布,為西周至春秋時代。遺址保護完整,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2012年,九龍包土墩墓群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土墩墓群為中心,東、西各1公里,南、北各1.5公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伸100米。……[詳細]
門村船墩遺址
  門村船墩遺址呈東西向長條形,西高東低,東西長約120米,南北寬約100米,面積約12000平方米,隆起地表近5米,文化層厚3米。表面散落著大量西周石器、夾砂陶、印紋陶,可見器形有盆、罐等,是峨橋鎮地區重要的古遺址之一。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東130米至大油垾,南150米,西200米,北20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西、北150米,東、南同保護范圍。……[詳細]
洪巷周氏宗祠
  洪巷周氏宗祠無為縣該宗祠坐北朝南,三進三開間,分前堂為“崇前啟后”、中堂為“敬思堂”和后堂為“昭穆先靈”,前后有兩個天井,兩邊為廂房,占地面積509平方米。洪巷周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丁未六年(1667),康熙六十年(1721)重修。其宗祠構筑宏僻,檐枋、撐拱、雀替、隔扇、檻窗雕刻精美。該宗祠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一直被用作村里的糧庫,得以保存下來。保護范圍:圍墻外,東、西、北各1米,南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20米。……[詳細]
衙署前門
  據文獻記載,衙署前門就建在花街北首十字街29號,始建于北宋(當時蕪湖建有古城),前門臺高3.2米,寬7米,長18.4米,臺上建有木構架臺梁式殿頂門樓,后臺東側有登臺石階,是安徽省僅存的兩處高臺建筑之一。據傳先有周瑜點將臺(蕪湖在三國時屬于吳國),后來的衙署前門是在周瑜點將臺的遺址上建造而成,因此蕪湖百姓還是喜歡稱它為周瑜點將臺。……[詳細]
戴安瀾故居
  戴安瀾故居位于蕪湖市無為縣,年代為清末。戴安瀾故居系中國著名抗日將領的故居。位于無為縣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他的青少年時代住宅為10間兩元合包廂四合院的磚木結構房屋。屋墻磚是1:3:7制式,內隔墻是木板相扣式墻體,是我國明清時期建筑的典型結構。2012年,戴安瀾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戴安瀾故居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故居墻體外,東、西、南、北各1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20米。……[詳細]
蕪湖廣濟寺塔
  廣濟寺塔蕪湖市該塔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高五層,飛檐鐵馬,八面玲瓏,每層外墻嵌著佛像磚雕。傳說大風曾將塔頂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飛來一口大鍋扣在塔頂,從此不再漏雨。“赭塔晴嵐”為蕪湖古代八景之首。被贊譽為“尺幅綻紅蕭寺嵌,松竹陰中孤塔白。”……[詳細]
37、迎山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迎山寺
  迎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是安徽省重點文化保護單位,該寺三進院落,坐北朝南,有大雄寶殿、千手觀音、五百羅漢堂及眾多禪房,形成規模較大的迎山寺建筑群。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廟會和九月初九廟會都有大批香客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香火鼎盛。……[詳細]
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
  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位于紅廟鎮山水澗村,現保留有石磚、土木結構加小瓦平房七間,存有七師司令部機要室,七師政委曾希圣同志住過的五間房,七師領導同志用過的桌、椅及當年曾希圣親手嫁接的三棵棠梨樹等。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紀念館興建于1995年,位于皖江烈士陵園西側300米處,占地面積2880平方米,建筑面積998.2平方米,主體場館為古典徽派建筑。館內設有主體展廳、新四軍老戰士書畫陳列廳等。主體展廳展出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七師成立、發展、壯大的整個歷程,展陳革命文物120余件,文字資料約5萬字,各種圖表、圖片282幅。紀念館北側600米處的三水澗村是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所在地,占地面積為1800平方米,是七師成立時的師部領導曾希圣、傅秋濤、李步新等領導同志的辦公場所,從1941年5月成立到1945年10月……[詳細]
孫村章氏祠堂
  【章家祠堂】位于安徽省繁昌縣孫村鎮章村,始建于明末,清中期進行過大修。該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建筑面積約446平方米,部分建筑飾有縷雕精美圖案,整個建筑保存較完整。……[詳細]
牛頭山土墩墓群
  牛頭山土墩墓群位于蕪湖市南陵縣,年代為商周。2019年,牛頭山土墩墓群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 亚洲激情在线不卡 | 日本迷奷系列在线播放97 | 亚洲天堂ab综合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不卡 |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