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阜陽市旅游

阜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徐氏宗祠暨楊虎城在太和故居
  徐氏宗祠暨楊虎城在太和故居位于太和縣城關西大街徐氏宗祠是徐廣縉的家祠,建于清道光年間。徐廣縉(1797年—1869年),字仲升,太和徐寨人。24歲中進士,官至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加太子太保銜,世襲一等大臣。徐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在主政兩廣時,拒絕了英國人進入廣州城的無理要求,保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徐廣縉為官40年,勤政愛民,廉潔自律,不事家產。楊虎城從廣州離任時,川資匱乏,賴人資助得以成行。晚年退居鄉里,茅屋數間而已。1927年,國-軍楊虎城部住太和,軍部設在徐氏祠堂,并與共產黨員謝葆真在此結婚,創辦了聯軍第十軍軍事干部學校,共產黨員南漢宸任校長,學員300多人,編3個大隊,大隊長均系共產黨員,并在楊虎城部成立特委(中共皖北特委)。……[詳細]
界首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界首市向陽居委會教門街東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寺創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富商李和齋重建。全寺占地面積近7畝,磚瓦結構,5層院落,宏偉壯觀。大門上方懸黑底金字大匾,-“清真古寺”4字。入門為一道長廊,兩旁綠樹成蔭。二門內有“迎客松”巨大畫面屏幅。過二門即進入天井院,為全寺主體建筑部分。迎面北屋5間,西面大殿10間,對殿5間,配稱適當;大殿為一座宏偉古典式建筑,上方懸有“無像寶殿”、“浩蕩難銘”、“道源無極”3塊金字大匾。有五脊六獸,殿內抱廈明柱,油漆彩畫絢麗奪目,寬敞明亮,可容200人禮拜。北屋兩旁套房為滿拉室。對殿兩邊套房為“講經室”及“會議室”等。大殿后一小院建有沐浴室等。……[詳細]
方集陳家祠堂
  方集陳家祠堂位于阜陽市阜南縣方集鎮,年代為清。陳家祠堂青磚灰瓦,重梁起架,古樸典雅。祠堂坐北向南,南北呈長方形,祠堂三重,面闊三間。其中:祠門三間,割為門屋一間與耳室二間,門屋略高于耳室若干,配以磚雕及石鼓等門飾,手法簡潔造型生動;明倫堂、寢堂均面闊、進深各三間,構架用“五架梁并前后出單步”法,云版、駝峰、雀替及梁端等飾以木雕,其構圖舒展,刀法流暢,屬北派建筑木雕精品,占地面積689平方米,建筑面積269平方米,是一處清代中早期的建筑。2012年,方集陳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外墻外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7米。……[詳細]
24、大黃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黃廟
  大黃廟位于界首市大黃鎮政府東200米處,始建于唐,歷史悠久,影響廣遠,為紀念人祖爺伏羲氏所建。每年廟會期間,善男信女,人山人海,飛檐斗拱,香煙繚繞,煞是壯觀。大黃廟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阜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占地13畝,房屋30多間,目前正在進行伏羲文化園規劃建設。一進大門正中是東岳大帝之殿,供著黃飛虎神像,兩邊分別站著四大天王護駕。東岳大帝之殿是大黃廟最早的廟,上面雕刻的木雕還能見證著時光的久遠。古老的木柱已被重新粉刷,但從其裂開的木紋處還能依稀看到其滄桑,下面的石鼓已經磨損得非常光滑。大殿后面墻壁上的大青磚,都是一尺多厚的方磚。屋頂上面覆蓋彩色琉璃瓦,古風遺存,拙樸古雅。……[詳細]
七七抗戰紀念碑
  “七七抗戰紀念碑”位于界首市沙潁河北岸裕民橋引橋東側,并在主碑四周修建紀念廣場,種植青松翠柏,昭示抗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七七抗戰紀念碑”碑名為張愛萍上將親題。立碑勒石等無形的留念設施上,更是深深地刻在人們心中……1941年春,日本侵略軍2500余人,攜帶有山炮和裝甲車等重武器,由北向南侵犯界首。2月5日,-騎二軍軍長何柱國將軍聞訊后,即派兵于張大橋進行阻擊。戰斗中斃敵200多人,其中日軍90多人。我方也傷亡90多人,騎二軍39位英烈為國捐軀。為紀念抗日死難烈士,界首駐軍于1944年建立“七七抗戰紀念碑”。建國55周年前夕,界首市委、市政府又重新設立新碑,永世憑吊。……[詳細]
潁州府城隍廟
  潁州府城隍廟位于安徽阜陽市潁州區鼓樓辦事處建設街23號潁州府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現存大殿三間,后樓(寢殿)五間。當中三間是城隍爺、城隍奶奶的神像。有兩房城隍奶奶,一座是長房,一座是偏房。東頭一間是城隍爺的灶房,塑有灶爺神像,西頭一間是城隍爺的庫房,有庫爺神像一座。中間是大殿三間,前院有東、西廊房十二間,是城隍爺手下的人曹官。每年農歷四月十九日,地方官紳、百姓都來到這里慶賀。城隍廟、迎祥觀、火神廟、文昌閣、劉公祠都是屬于一個道教系統。保護范圍:四院內區域。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30米,南50米,西20米,北50米。……[詳細]
劉伶墓遺址公園
  劉伶墓位于潁東區口孜鎮口孜集北頭。相傳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游歷到口孜,喝了杜康所釀的酒后一醉三秋方醒,從此留下杜康釀酒醉劉伶的動人傳說。阜陽釀酒總廠以前生產的“劉伶醉”酒和現在的“醉三秋”酒,其名皆緣于此傳說。劉伶墓于1959年進行挖掘清理。墓葬為一單室小型磚墓,形制被群眾護堤時破壞,墓磚有幾何紋、魚目紋、田字框紋、墓底有散亂人骨和紅胎綠釉陶屋、陶鴿及灰色蓖紋和素面弦紋陶片。墓旁存石碑刻“晉劉伶墓,大清宣統三年中秋月中浣花翎二品銜直隸候補道程文葆敬立”。目前劉伶墓遺址公園即將進入具體的施工建設階段。……[詳細]
灰角寺遺址
  灰角寺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安徽太和縣苗集鎮。遺址高出四周地面約4 米,面積10萬平方米。遺址現為一臺形高地,高出四周地面約4 米,面積10萬平方米。地表采集的陶片以夾砂紅陶、灰陶為主,還有少量的泥質黑陶,主要器形有罐、杯、鼎、盆、豆等,紋飾有籃紋、弦紋、附加堆紋、繩紋等。從陶器分析,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該遺址面積大,內涵豐富,為研究淮北地區史前文化有重要意義。保護范圍:以遺址中心為基點,東100米,西100米,南100米,北至界洪河南岸。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100米。……[詳細]
29、育才閣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育才閣
  育才閣在長官集中心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張蘊華于1929年任長官小學校長時所建。當時,他組織有學生會、窮人會、夜校等,提出“扒廟宇,打神像,興學堂”的口號,帶領學生、教師和窮人先后扒掉7座廟宇,又扒掉自家的3間瓦房,并勒令當地土豪劣紳獻糧獻款。建成育才閣后,他在大門上寫一副對聯:“豎起兩根硬骨頭;誓與土劣拼死命”。在二門上寫一副對聯:“有什么思想說什么話;做一番事業盡一番心。”育才閣有上、中、下三層,共16間。第一、二層為教室,第三層僅一間,仿意大利式建筑。從整體看,既美觀而又嚴整,既樸實而又和諧。……[詳細]
30、銀杏樹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銀杏樹
  在縣城西古城子處。銀杏樹、古城子、老丘堆并稱為臨泉三大古跡,樹高30余米,胸圍8米。九棱十八丫、七十二枝杈,又有兩千多年的樹齡。至今仍枝葉繁茂,挺拔蒼勁,銀果累累,突出地面的根部,自然形成的各種造型,如雄獅巨龍,如躍虎奔馬,千姿百態,任憑想象。其中,在一根木上見一清晰的馬蹄印,附近根木上又有一人腳印。傳說,為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李闖王玫打北京時,在此倚樹稍息留下的。據林業工作者考證,離城市這么近,又這么大,這么古的銀杏樹,為全國第一。此樹已列為我省重點文物保護樹木。……[詳細]
31、劉锜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锜祠
  劉锜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墻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將劉锜,陪祀有“順昌之戰”時順昌知府陳規、通判汪若海、副將趙尊、耿訓、韓直、許清、閻充和義軍曹成。劉锜祠歷代不斷修葺,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慶十三年(1808年)、光緒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戰爭初期,-以“撤城防敵”為名強行拆毀。1941年,主持道士常華庵集資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間,廂房三間。正殿神龕內供奉劉锜、陳規、汪若海等九人彩繪塑像。劉锜祠現為阜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種子釀酒老窖池遺址
  金種子釀酒老窖池遺址位于阜陽市潁州區,年代為明清。金種子明代古窖池是黃淮地區現存窖齡最老、連續沿用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大曲酒發酵窖池之一,老窖傳承是金種子酒文化的重要部分。窖泥中的有益微生物與香味物質就越多,酒香就愈濃。據測定,金種子明清古窖中的微生物種群多達數百種,這些微生物發酵釀造的金種子美酒,其品質和口感卓而不群。古窖池成為金種子釀酒窖泥微生物培養的范本。2012年,金種子釀酒老窖池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棟手工車間古1、古4、古5三個古窖池向東3米,古5、古6、古7三個古窖池向南3米,古窖池群向西10米,古1、古2兩個古窖池向北1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200米,南50米,西60米,北120米。……[詳細]
費子街遺址
  費子街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涎河匯入泉河西岸的楊橋集費子街村,年代為新石器—漢。高出河床3米,長300米,寬150米,周圍環水,中間有河流沖擊形成的一條大溝。在這里采集有石錛、陶網墜、陶紡輪等古代文物。屬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的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費無極的故居,總面積36000平方米,是新石器時期至漢代的古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對于研究地方歷史等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2012年,費子街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緯33°0036.0-33°0101.7,東經115°2230.1-115°2253.9間范圍,面積310000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遺址一周向外20米。……[詳細]
太和清真北寺
  太和清真北寺位于縣城中心人民中路西側。建筑面積3074平方。前面是伊斯蘭大樓,北面是清真女寺,回族群眾圍寺而居,地理環境優越。該寺距今己有六百余年歷史。據史載:朱元璋創國初期,手下有一支回族人組成的隊伍,個個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為朱元璋推翻元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登基座上皇帝后,為答謝其出生入死戰功卓越的回族兄弟,在即位后的洪武二年下圣旨,按回族人的-習俗和信仰,在安徽境內為回族人建造二十坊清真寺,太和清真北寺屬其中一坊。……[詳細]
中共太和第一屆縣委舊址
  中共太和第一屆縣委舊址,又名“天主教堂—神父樓”,位于太和縣城關鎮天主教堂院內。由法籍傳教士出資,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興建,1927年11月,中共太和第一屆縣委在此成立。該建筑現占地面積25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青瓦屋面。無論是建筑布局、形制,還是局部裝飾等,無不展現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創造才能,給后人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研究實物資料,對了解地方歷史文化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詳細]
長官集清真寺
  長官清真寺在長官集南首。建于明代萬歷(1573)年間,已有420余年歷史,當時作為長官店回民禮拜場所。大門樓懸掛一橫匾,-“古清真寺”;二門樓橫匾“率由理門”;北講堂匾額“主敬存誠”;大殿明柱上有對聯:“認真主無影形憑萬物作證;參造化非高遠唯一理在心”1983年縣政府撥專款又重修了大殿6間,南講堂6間,北講堂5間及大門樓和二門樓,使清真寺面貌煥然一新。……[詳細]
口孜清真寺
  口孜清真寺位于口孜鎮老街南頭,始建于明洪武二年,于光緒六年重修。該寺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是阜陽市現存的保留較早的具有伊斯蘭建筑風格的一座古樸的寺院。該寺院現有建筑三十余間,其中大殿三間、磚石結構的望月樓一座、北講堂三間、東水房三間、阿訇住房三間等。其中大殿及望月樓原貌保留較好,大殿內木制結構及廊柱上的彩繪木雕、望月樓的磚刻紋飾都具有典型的伊斯蘭風格。保護范圍:清真寺現存建筑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東大街中心線,南至潁河堤壩紅線外,西至清真寺西30米,北至清真寺北30米。……[詳細]
阜陽資福寺
  資福寺位于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鼓樓辦事處鹿祠社區大寺街中段始建與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擴建于宋熙寧年間,有900多年的歷史了,是阜城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熙寧年間(1068—1077),擴建。明萬歷,清康熙、乾隆、道光等均進行過重修。因規模宏大,民間俗稱之“大寺”。1992年起,進行全面修葺。……[詳細]
康橋古城孜遺址
  古城孜遺址位于口孜鎮康橋行政村古城孜自然村東側。當地群眾稱此處為西古城(潁上縣江口鎮北有古城,習慣稱其為東古城)。城址呈邊長為250米的正方形,城垣范圍清晰可辯,原東、南、西、北護城河址現有淺溝。城址內皆為耕地,曾在原北城墻處挖出很多磚。從南城門向南的地面下原有長30米、寬3米的拱行通道,均為磚砌。相傳此處為春秋時代的古城址。……[詳細]
潁泉會老堂
  會老堂位于阜陽市潁泉區,年代為清。宋熙寧四年(1071),歐陽修致仕歸潁所居住的地方。會老堂明三暗五,重梁迭架,柱石斗拱,磚刻花紋,形式古樸。壁間有月門相通,窗為六角形,堂前欞門。2005年由阜陽市潁泉區政府重新修復。2012年,會老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沿本體中心東西寬134.5米,南北長1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圍墻,南至排灌站圍墻,西、北至會老堂環湖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偷伦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幕 | 亚洲人成的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