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旅游

溫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龍崗山遺址
  龍崗山遺址位于龍灣區瑤溪鎮上河濱村。該山為大羅山支脈,新石器時代遺址范圍約1500平方米,遺物豐富,有石器和陶器兩類。石器有柳葉形石鏃、穿孔石矛,通體精磨。陶器有夾砂紅陶、泥質紅陶、黑皮陶、印紋硬陶。器型有釜、瓿、缽、壺、罐、紡輪等,拍印紋飾有籃紋、直條紋、編織紋、云雷紋及刻畫的曲線紋。曾在距地表30厘米深處發現半球形紡輪一件,平面滿飾梳齒、篦點--紋相結合的圖案。根據出土器物特征,上限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下限至戰國。……[詳細]
金山節孝坊
  金山節孝坊位于黃坦鎮黃坦鎮上坪三村,因珊溪水利樞紐之故,1999年搬遷至此。坐西朝東偏南,建于民國十一年(1922),用青石質,表面磨光,精雕細刻,立面四柱三間,柱頭各蹲石獅一尊。明間六米,由石梁分為五層,兩次間各三層。坊前采用條石刻花欄桿,其余三面石砌圍墻,后壁中置“旌表碑”一座。1984年4月,列入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普安禪寺
  普安禪寺位于永嘉縣巖頭鎮灣里村大墳垅山東面。據表山《鄭氏宗譜》載:寺初興于唐代,重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明代及清乾隆年間(1736-1795)相繼修建,民國初年曾經大修。禪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建筑為三進,前為山門殿,中為大雄寶殿,后為觀音閣,縱軸線兩側,前院設廂房,后院為藏經廂房。寺前建有放生池、四座經幢。周圍竹林茂密,環境清幽。1992年,普安禪寺列入永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4、攀龍坊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攀龍坊
  攀龍坊位于樂清市大荊鎮蔗湖村。明萬歷《溫州府志》載:攀龍坊,“為舉人連稷立”。木石結構,重檐式歇山頂。六柱(左右兩正柱前后各添一柱支承出檐),單間建筑。枋高6.2米,面闊6.4米,進深3.2米。磚砌清水屋脊,兩端飾龍吻獸,中設山云圖案。屋面鋪筒瓦,瓦當模印圖案有朱雀、菊花、草花等。牌樓正面匾額為“攀龍”二字,背面為“圣旨”二字。原系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立,后毀。匾額雖由后人書寫,但主體建筑仍保持明代風格。……[詳細]
東民鄧公祠
  鄧公祠位于文成縣東龍鄉東民村豬頭山南麓(因珊溪水利樞紐工程淹沒此處,現搬遷至縣城金魚山)。原屬兩進回廊合院式木構建筑。頭進、戲臺已被拆除。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現存主體建筑,正廳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面闊19.5米,進深9.93米。抬梁式結構,月梁雕刻精致,兩側浮雕龍鳳,正中浮雕折扇形、圓形開框圖案,內容主要為山水、花卉。用柱粗壯,近四方形,直徑28厘米。柱礎木質,分“虎爪”、“一線棱花”、“扁方棱花”三型.……[詳細]
廟后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位于百丈漈鎮上石莊村廟后,民國二十年(1931)建造,坐北朝南,由門廳、兩側廂房、正廳組成。門廳與正廳結構相同,懸山頂,面闊三開間帶兩披,明間進深四柱九檁,五架梁上立短柱承托檁條,帶前后雙步廊。門廳前后各用雙條檐檁,明間設棋盤式大門,前廊用木板壁隔斷,前檐圓柱下設扁鼓形青石礎。兩側廂房均三開間。四周臺基及中間甬道均為條形花崗巖石壓邊鋪設。天井由花崗巖質條石鋪設。2012年12月,列入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7、劉基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基廟
  劉基廟(文成公廟或稱誠意伯廟):座落于以林木蓊郁、清流泠澈、富有自然野趣的清溪、飛瀑、碧潭、幽洞、-見勝、被廣大游客譽為“浙江九寨溝”的莒溪大峽谷自然名勝風景區內大峽山北麓,即浙江省蒼南縣莒溪鎮南山。劉基廟占地1700平方米,是明弘治七年(1494年)青田誠意伯、劉文成公、劉伯溫、劉基的六世孫劉啟憲從文成縣南田遷居浙江蒼南莒溪后所建。……[詳細]
二十八宿井--橫井
  橫井位于鹿城區橫井巷52號宅前。橫井始鑿于晉太寧年間(323-326),為溫州舊城二十八宿井之一,今井重建于元至正庚寅年(1350年)。井欄呈六角形,為六塊青石板合榫作成,外側刻有幾何及花紋,內側三塊青死灰上刻有紀年銘文。井壁用青磚錯縫平鋪成圓筒形,內徑約1.45米。橫井井水由華蓋山潛水供給,從井底巖石縫中靠自流涌出,水質清冽甘美,現井水仍可供附近居民清潔用。1992年橫井被列為溫州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9、凈因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凈因寺
  凈因寺位于文成縣雙桂鄉城底村。原為五顯爺廟,創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民國四年(1915)重建,始稱凈因寺,總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大雄寶殿近經重修,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梁架斗拱仿清式,規模宏偉。前由石板鋪就內院,兩旁設廂樓。院前為圣門,木石結構。大殿左側,筑有雕飾荷花的石踏跺41級,沿著坡高13.5米、寬3米的步廊,通向西方殿。殿為單檐歇山造木構建筑,其闊、深度略同大殿,但顯得簡易古樸。……[詳細]
330、棲真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棲真寺
  棲真寺位于文成縣黃坦鎮嚴土本村。始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北宋治平四年(1067)擴建,元、明、清幾經修建,后毀,僅存山門和僧房。1990年當地人集資重建,中軸線上建有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三圣殿,占地面積3060平方米,建筑面積969平方米。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梁架結構,重檐歇山造。大雄寶殿前東西兩翼分建觀音殿、地藏殿。山門、金剛殿、觀音殿、地藏殿、三圣殿穿斗式梁架結構,單檐歇山造。……[詳細]
黃坦鐘氏宗祠
  鐘氏宗祠位于文成縣黃坦鎮培頭村,坐西北朝東南,始建于清乾隆戊子年(1768),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擴大規模重建。現由頭門、戲臺、廊廂、正廳組成。頭門五間,明間后側置戲臺,呈方形,柱頭牛腿粗雕倒獸,臺額花板三跳鏤雕,單檐平脊。正廳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進深五柱九檁,五架梁帶前雙步梁后單步梁再帶后單步。兩側廊廂對稱橫開五間。天井塊石墁地。頭門前立有四座旗桿夾。2012年12月,列入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牛頭頸遺址
  牛頭頸遺址位于瑞安市荊谷鄉山頭上村牛頭頸山,面積6000平方米。山坡斷面曾發現一處深30厘米的文化堆積層,陶片有泥質陶、印紋硬陶、著黑硬陶,以泥質印紋陶和印紋硬陶為主。可辨認的器形有泥質印紋陶罐、壺、印紋硬陶罐、著黑陶折肩豆等。紋飾有直條紋、云雷紋、方格紋、斜方格紋以及細繩紋。石器有石錛、石矛、石鑿、石鏃。石錛小巧,無段的斷面呈三角形,有段的斷面呈梯形。根據出土器物特征,其年代應為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出土。……[詳細]
大團山青瓷窯址
  大團山青瓷窯址位于瑞安市陶山鎮榮垟村,分布面積約5000平方米,堆積層最厚處達4米,保存比較完整。屬甌窯青瓷系統,生產年代為北宋。產品有碗、盤、罐、瓶等,碗類數量較大。胎質堅細,呈灰白色。施滿釉,呈青灰、青黃色,大都開冰裂紋。紋飾:碗類內底劃團花,內壁篦劃花卉圖案。罐類外壁劃蓮瓣紋,蓮瓣肥碩。瓶類肩頸部設有雙系,腹部劃瓜棱紋。窯具有墊圈、支座、匣缽。匣缽皆扁圓形,內呈漏斗狀。器物均用匣缽正裝疊燒。……[詳細]
334、辭嶺亭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辭嶺亭
  辭嶺亭位于文成縣南田鎮南田村。明崇禎元年(1628)始建,民國十一年(1922)族人集資重修。亭面闊三間,木構筑,重檐歇山頂。坐北朝南,東西兩側檐柱外用塊石壘砌山墻,北面后墻明間開拱券式門,天耳山山道從亭中穿過。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登上皇位,劉基次子劉璟不服,棄官歸隱華陽,強詔不仕,被逮入京,與鄉人在此辭別,至京被害致死。鄉人懷念劉璟高風亮節,在當年辭別之地建亭紀念,名“辭嶺亭”。……[詳細]
官山革命烈士墓
  官山革命烈士墓位于文成縣大峃鎮珊門村官山。1954年初建,1985年重建。占地面積11854.8平方米,由墓穴、紀念碑及綠地組成。紀念碑為三葉式,花崗巖砌成,高15米,正面摹刻毛澤東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墓穴巖石結構,埋有北伐戰爭陣亡烈士1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烈士82名,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烈士115名,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烈士108名以及建國后在剿匪、抗美援朝等戰斗中犧牲烈士79名,共355穴。……[詳細]
龍川觀音閣
  觀音閣位于文成縣龍川鄉下村。建于清道光廿一年(1841),由儀門、觀音閣與廂軒組成。儀門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廂軒面闊各三間,通面闊13米,進深2.5米。觀音閣作木構二樓式,面闊、進深均為9米。廊間左右設坐凳欄桿,內供觀音菩薩像。梁枋、藻井彩畫密布,主要內容有花鳥、山水、戲曲人物等,其中一畫落款為清咸豐(1851-1861)。戲曲彩畫有“西游記”、“西廂記”、“封神榜”、“三國演義”等故事。……[詳細]
前坪張氏厝屋
  前坪張氏厝屋俗名“張十一故居”,位于泗溪鎮前坪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乾隆末年復造新屋,嘉慶三年二月(1798)峻工,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積5780平方米,深77米,寬75米,房屋44間,360根柱子,三進五廳,前后二院落,由門屋、一進別院、中院門臺、二進正屋、廂樓、三進耳房等組成,配有魚池、水井、花圃、倉庫、酒房、馬廄、蘇州樓(已燒毀)等,設施一應俱全。2011年被列為浙江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玉巖石刻
  玉巖石刻位于泰順縣泗溪鎮玉巖村。題刻兩處,相隔4米,字跡清晰。東邊題刻:上端橫刻“包公墓道”,字長0.27米、寬0.23米;下端直書兩行“道理最大,以服天下之人”,“為善最樂,亦為子孫長久之計”。落款“大明萬歷三年(1575)靜山立”。西邊題刻楹聯一副:“玉巖鐘吼水,尖山應洞天”。字長0.15厘米。據《泰順分疆錄》載:“泗溪玉巖石壁,明里人包某鐫。楷書,大不盈寸,旁鐫萬歷三年(實為六年)包靜山書。……[詳細]
雙岙石勝觀摩崖造像
  雙岙石勝觀摩崖造像位于龍灣區永中鎮雙岙村南山古佛巖。開鑿于明代,現存造像共14尊,分三組,為半浮雕式的佛、道組合造像群。主要有三官(即天、地、水三官,亦稱三元)、土地神、地藏王和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石勝觀造像,容相慈祥。造型古樸,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最大的一尊通高1.33米,闊0.55米,凸出0.21米。東首第二尊造像上方,有陰刻楷書“張氏媽娘舍山路捌丈洋路四十二丈祈保壽命延長”21個字。……[詳細]
飛云大橋
  位于瑞安市飛云鎮大橋村。建于北宋崇寧四年(1105),東西向跨架大橋河上。三孔,梁式石結構,跨度11.6米,橋面闊1.6米,中孔凈跨4.2米,東西兩孔均凈跨3.7米。各孔鋪橋板石四條,闊與厚均為0.4米×0.23米。東西兩孔橋板石上面,又鋪有石階七級,形式獨特。中孔橋板南北側面刻有題記,南為“時乙酉崇寧十一月十五日己酉日建”,北為“吳三十九娘奉答四恩三有造此橋”。橋墩每縫立方形石柱四根,有側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美女午夜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亚洲第一页A∨在线 |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午夜大片免费观看日本毛 |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