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旅游

溫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281、孫詒讓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詒讓墓
  孫詒讓墓位于甌海區梧田鎮慈湖南村南面山麓,坐南朝北。平面呈半橢圓形,面闊10.44米,進深12.8米。墓室-石墻,高0.5—1米。供壇以卵石鋪地,四圍青石欄桿,墓前墓碑直書:“清儒孫詒讓墓”。孫詒讓(1848—1908),字仲容,號籀庼,瑞安人。晚清國學大師,教育家。著有《墨子間詁》、《周禮正義》、《古籀拾遺》、《契文舉例》等,是章太炎、梁啟超、郭沫若等所景仰的學術大師。晚年任溫處學務分處總理、浙江教育會副會長,對溫州教育事業、近代文化啟蒙,作過巨大貢獻![詳細]
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
  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年代:1894位于江心嶼。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增辟溫州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國領事進駐溫州。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層西式樓房為領事館。占地面積1309平方米,為三層磚木結構。面寬14米,進深11米,中間入口小廳設主梯,兩邊各六間,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墻面,窗子磚砌拱券。1895年又擴建一幢兩層樓房,坐北朝南,面寬11米,進深9米。。如今,領事館舊址“變身”溫州近代史陳列室。該陳列室展出溫州近現代歷史資料等。2019年10月7日,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283、壽寧堡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寧堡
  壽寧堡位于樂清市虹橋鎮瑤岙村,明代樂清人民抗倭的重要設施。萬歷《溫州府志》載:“壽寧堡,在窯岙,嘉靖間邑人朱守宣倡議,筑以防倭。周五百丈,門五”。五門名迎曦、臨清、駐景、來重和登龍。現存迎曦(東)和登龍(北)兩門:東門闊3米,進深5.5米,高2.8米,門上石額大書“壽寧堡”三字,門中石梁鐫楷體“溫臺第一關”五字,下刻“嘉靖四十一年(1562)建”。北門闊1.75米,進深5.6米,高2.2米。門中石梁刻“大明嘉靖四十一年秋建”,門上石額則書“龍山毓秀”四字![詳細]
外山甲窯址群
  外山甲窯址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宋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梅嶼鄉外三甲村后小山上。面積約2000平方米。堆積層厚約1米。采集有碗、盤、杯、壺、罐、粉盒、香爐等。前后期質量相差較懸殊。前期胎質細密堅硬,呈灰白色,大多通體施釉,釉色淡青或綠色。后期胎質粗疏,釉層薄,呈青綠或青中泛灰,多施半釉。紋飾有刻劃團花、纏枝花、雙蝶、花鳥、云氣,外壁刻折扇、蓖梳紋。壺、罐為瓜棱腹。窯具有凹底匣缽、瓷質墊圈和柱狀墊座。采用明火疊燒![詳細]
東元水碓造紙作坊群
  東元水碓造紙作坊群位于瑞安市芳莊鄉,年代為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元水碓造紙作坊群位于芳莊鄉東元村,由于朱山、婁山兩溪匯合后流經村中,水利資源豐富,故歷史上水碓造紙作坊分布較多,尤其在民國時期,是山區造紙業的繁榮村落。根據當地村民口傳和《東源尹氏族譜》(東元村又稱東源村)載,東元村創建于明永樂初,從明永樂年間開創水碓造紙作坊,至今約600年,現在還有一部分仍在繼續生產使用。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頂湖生態農莊
  溫州市“十大最美農莊之一”天頂湖生態農莊位于著名風景旅游勝地文成縣百丈漈景區境內,是溫州市“十大最美農莊之一”,和其他農莊比起來,它除了有特色農家樂外,還有別具特色的森林小木屋、洞穴餐廳。另外,文成天頂湖還要建設一個山地運動中心,立志打造成為中國的“皇后鎮”——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天堂。包括汽摩越野賽車場、賽車營地、汽車創意旅館、自行車運動基地、攀巖運動、大峽谷探險、叢林穿越、越野體驗中心、跑馬場等項目。地址:溫州市文成縣百丈漈鎮……[詳細]
玉巖包氏宗祠
  時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泗溪鎮玉巖村。該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間,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建筑坐北朝南,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規模宏大,是研究浙南山區清代中后期祠堂建筑的珍貴實物資料。建筑群由牌樓、外臺門、頭門、前堂、正廳、祭殿、荷花池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3400平方米。整組建筑保存完整,因在山坡上布局建造,建筑因山就勢,富有特點。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浙江省圖書館臨時辦公舊址(劉南耕祠)
  劉南耕祠位于文成縣南田鎮九都村南陽自然村鯉魚山,始建于清乾隆丙申年(1776)原位于華蓋山南(現南田中學內),1995年秋遷移于此,坐西朝東。由門臺、門廳、廂廊、正廳組成合院式木構建筑。1995年加建門臺,正廳七開間,明間進深五柱十三檁,五架梁帶前后雙步梁再帶前后雙步梁,明間金柱方形,花崗巖石質虎爪形柱礎。門廳七開間,明間進深三柱五檁,中柱前后雙步梁。門廳、正廳均單檐歇山頂,陰陽合瓦。南、北廂廊均三開間。2012年12月,列入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百步巖摩崖題記
  百步巖摩崖題記位于文成縣珊溪鎮項竹垟村峭壁上(因珊溪水利樞紐工程淹沒此處,現切割搬遷至縣文物館庫房)。百步巖原名狗爬巖,懸崖陡壁,道路被阻,故前人捐資開鑿通道,直趨泰順境內。通道長88米,寬0.8-2米。路邊峭壁上刻鑿題記,從南宋至明共13處,其中一處多達200字,面積1.2米×0.6米。內容記載捐資鑿路、積德求子、游歷年事等。題記者籍貫分布頗廣,依稀可辨有太平縣(今溫嶺)、泰順縣、平陽縣、瑞安縣、青田縣、景寧縣等。因久經風化,泥水流蝕,已難盡釋![詳細]
290、戴蒙書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戴蒙書院
  戴蒙書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戴蒙書院位于永嘉溪口,由南宋理學家戴蒙父子和文字學家戴侗共同創辦。太子講讀戴蒙辭官回鄉后,在家鄉創辦戴蒙書院,培養士子,由于成績斐然,宋光宗賜了一方御題匾,上 書--“明文”二字。因此又稱“明文書院”,F存的書院地基仍為宋時所建,地面建筑為清代風格,為清乾隆年間重建。房屋的花板等雕刻非常精美。據說當年建造時,光是房屋窗欞、門楣、柱子上的雕刻就花了3年多時間。戴蒙書院是楠溪江耕讀文化的歷史見證,反映了楠溪江居民“讀可榮身,耕以致富”的追求和向往。書院、故居保存基本完整,平面布局、梁架結構頗具地方傳統特色,建筑雕刻精美,為楠溪江流域清中后期建筑質量較高的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詳細]
291、泰順土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順土樓
  時代;清至民國地址: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羅陽鎮上交垟村。土樓建筑面東向,方形兩層建筑,占地面積625平方米。外圍土墻,用條石砌基,黃土夯筑。內部木構建筑兩層,兩坡頂,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之間設天井;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面闊四間。樓外周圈設壕,作防御用。上交垟土樓為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曾氏從福建泉州一帶遷來,帶來此建筑形式。上交垟土樓現保存完整,于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92、孝思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孝思祠
  孝思祠,位于花坦鄉廊二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該祠規模宏大,制作精美,為明代典型建筑。祠堂坐西朝東,占地1200平方米,由影壁、門廳、兩廂、戲臺、正廳等組成,面寬17.82米,進深37.4米。東面開三組雙扇大門,中門由基座開槽作為通道。戲臺居中,單間亭閣式,頂棚設八角藻井,五重斗拱。正堂梁柱用材粗獷,柱礎多為木質。明、次間12根經柱柱頭齊平,俗稱“十二平”,為他處建筑所罕見。該祠規模宏大,制作精美,為明代典型建筑![詳細]
金星崗富宅
  金星崗富宅位于文成縣西坑畬族鎮梧溪村金星崗自然村,坐西朝東,清晚期建筑,由門臺、正屋、左右廂房組成合院式院落。門臺面闊單間,仿木構建筑,屋面雙落翼式硬山頂。門臺前設五級垂帶踏步,兩邊各立清光緒壬寅年(1902)旗桿夾。正屋建于塊石壘砌的臺基上,上壓階沿石,面闊九開間,屋面懸山頂,明間為敞廳,進深七柱十一檁,中柱分心前后雙步梁帶前后雙步梁帶前后單步廊。廂房對稱各三開間,懸山頂。天井由不規整塊石鋪設。 2012年12月,列入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94、劉黻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黻墓
  劉黻墓位于樂清市石帆鎮嶺頭村。系衣冠冢,坐西朝東,圈椅式,三壇,占地約560余平方米。劉黻(1217—1276),字聲伯,號蒙川,樂清石帆大橋頭村人。早歲就讀雁蕩僧寺,淳祐十年(1250)入太學,以氣節著,時稱“六君子”。景定三年(1262)進士,累官吏部尚書。德祐二年(1276),元軍入臨安,陳宜中、陸秀夫、張世杰圖謀恢復,擁廣、益二王由溫州入海,迎黻共政,遂率眷屬隨王入廣。至羅浮,病卒。夫人林氏隨之舉家蹈海。遺著有《蒙川集》10卷![詳細]
觀音寺石塔
  時代;宋地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隆山周湖村萬松山南麓該塔原名千佛塔,塔建于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為樓閣式石塔,平面六邊形,塔原高七層,現存六層,殘高7.8米。觀音寺石塔始建于后周顯德年間(954—960),規;趾,有五進大殿。現寺晚清重建,前后兩進,面闊三間,為樓閣式木塔,對于研究宋代建筑與佛教雕刻藝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63年3月11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碇步橋頭石塔
  碇步橋頭石塔位于泰順縣東溪鄉碇步橋頭。高約5米,三層六面,青石結構;梢幷麎K石壘成,一層龕額橫刻“惜墨如金”四字。二層龕額橫刻“文光四射”四字,龕內原塑有魁星踢斗像。三層龕額橫刻“始制文字”。每層均有仿木結構疊澀腰檐,翼角高翹,翼尾有套獸。每層四周安石柱,柱面均刻有聯句。塔剎為葫蘆形。清咸豐、同治年間,東溪村科甲蟬聯,文風鼎盛,一時考中12名秀才。族人自籌資金,于光緒十二年(1886)建造該塔,取名文章閣,以圖“文運興隆,科甲永繼”![詳細]
嶼北尚書祠
  尚書祠位于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為汪應辰、汪逵父子建。坐西朝東,系一座“曰”字形四合院式木構建筑。始建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后又經多次修繕,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以軸線布局,由勅門、照壁、前廳、中廳、兩廂軒、敦睦祠組成。敦睦祠,面闊五開間,設前檐廊。梁柱用材粗壯,明間20柱,次梢間各14柱,柱為四邊形,梁架結構為抬梁與穿斗式結合。山墻用木板隔斷,懸山頂屋面。明間正中懸掛乾隆五十年(1785)“敦睦”橫匾![詳細]
溪門、仁濟廟
  溪門、仁濟廟位于巖頭鎮蒼坡村,年代為明至清,類別為古建筑。仁濟廟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面闊五間,前后二進,為合院式建筑。天井鑿方池,東、西、南三面臨水設美人靠,從石板平橋入門,形制獨特。第三進為周處紀念堂。周處(240—299),西晉義興陽羨人,少時橫行鄉里,父老將他與蛟、虎合稱為“三害”,后斬蛟射虎,改惡從善,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臣。村人奉為廟主,以教育子孫。1992年,溪門、仁濟廟列入永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利濟醫學堂舊址
  利濟醫學堂舊址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辦事處公園路10號,創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是陳虬、陳介石、陳葆善、何迪啟等為推行改良維新主張所辦的新式中醫學堂。辦學十八、九年,造就了三百余名優秀中醫師,對中醫事業的發展起過卓越作用。利濟醫學堂是我國第一所采取歐美辦學制度和方法開辦的新式中醫學校,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學堂于1896年創辦學報《利濟醫學堂報》,是師生倡議變法維新,開展醫學爭鳴的園地,在全國各大城市及港澳都有發售,深受各界重視。……[詳細]
300、軍民友誼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軍民友誼池
  軍民友誼池位于洞頭縣北岙鎮桐橋村。塊石砌成,呈半月形,長32米;小塊石鋪底。東砌出口,下砌五級踏跺,東南角豎立“軍民友誼池”石碑,總面積580平方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洞頭人民魚水情誼的實物見證。1964年,駐島部隊六連官兵為解決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與駐地群眾共同建成了這座大水池。1965年6月,六連被國防部命名為“軍-防模范連”,同年12月12日至14日,國防部在杭州隆重舉行命名大會,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代表國防部向六連授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伊香蕉大片视频观看 | 欧美日韩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麻豆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到 |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m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