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臺州市旅游

臺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王士駿故居
  王士駿故居位于黃巖區東城街道百花社區雙桂巷 56 號。坐北朝南,整幢建筑結構由三進構成。第一進為七開間二層樓房,臺門置于中間。北側廊檐柱上置各式雕刻的牛腿。第二進也為七開間二層樓房。為便于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穿通,在其東側二層設置通道回廊,形成二層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的回廊格局。第三進系單層七開間樓房,形制普通,在第二進中堂與第三進間,為便于遮風擋雨,建有涼亭式通道走廊,頂層為藻井結構。在第一進與第二進正房東側,仍保存有七開間二層樓房。現存老宅建筑32間。王宅建筑用房較為講究,第一、二進為房東本家用房,正房東側二層七開間為客人用房。單層七開間為王宅院落的傭人用房。王宅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 房 主 王 士 駿(1838 - 1917),字吉人,曾在福建平和、福安等縣擔任過 9 任知縣,……[詳細]
潮濟老街
  濟老街位于黃巖區北洋鎮潮濟村。主街南北走向,南起三官壇,北至止江亭,長約 260 米,街面寬 3.5 米,街兩邊開有南北貨店、藥店、布店等店面 60 多間。其中陳萬順開的南北糖果與中西布行所在建筑為一座民國初期老屋,五開間面建筑,坐西朝東,硬山頂,單坡,小青瓦蓋面,內部為木質圓柱。主街建筑基本為民國初期的老屋。南端的三官壇建于 1935 年,系一座仿古廟宇,歇山頂,小青瓦蓋面,街面門窗雕刻精致。分支街東西走向與主街十字交叉。分支街東部有一座陳元生南貨店,為清代建筑,坐東朝西,三開間店面,穿斗式梁架,兩邊墻體上飾有淺灰雕圖案,臨街檐柱上雕刻精美牛腿及神話人物。潮濟老街在古代為黃巖與西部山區的必經之地,為水陸聯運樞紐,商貿發達。分支街東端有上街頭碼頭,是黃巖至潮濟小火輪停泊之處,為黃巖與西部山區……[詳細]
黃巖靜安寺
  靜安寺位于黃巖區北洋鎮青龍頭村,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現存該寺大雄寶殿,坐南朝北,系清代建筑。五開間,歇山頂,抬梁式梁架。殿內明間、次間、梢間置木柱子15 根,兩側山墻的屋柱均為方形石柱。廊檐為卷棚頂,每根檐柱支撐月梁及二組重出斗拱,殿內橫梁上設三組復壁拱。拱板上雕刻回字形圖案。殿內柱磉為素面青釉石,大殿門檻為石質。大殿通面寬 17.5 米,明間寬5米,通進深14.5米,高9米。殿內梁架墨書“佛日增輝,0-常轉,皇圖鞏固,帝道遐昌”。棟梁上墨書系清嘉慶八年(1803)重修。靜安寺原寺院建筑規模較大,現有寺院殘存老圍墻,高約 2.2 米、周長約 800 米。圍墻由塊石疊砌,現圍墻內種植有大批毛竹林。門廳系單層五開間建筑結構,坡頂青瓦蓋面,門廳明間梁架為抬梁式梁架,四柱七檁。寺內尚存天井一……[詳細]
智者塔院
  智者塔院(塔頭寺),又名真覺寺,俗稱塔頭寺,位于縣城北金地嶺(佛隴山),是我國佛教天臺宗創始人智者大師(538-597年)的初修之地,始建于隋開皇十七年(597年),現存建筑系清代重修。院內供奉一座石制寶塔-智者大師肉身塔,塔身高7米,雕刻典雅精致,第一層正面龕中端坐著智者大師塑像,神態逼真。每層都刻出欄、枋、柱、斗拱,全塔的構件上都有精致的浮雕。據《天臺山全志》載,智者大師圓寂后葬于此。由于塔內是智者真身所在,故凡來天臺山國清寺朝拜“祖庭”的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其他諸國宗教界人士都要到此拜謁院內有一座唐元和六年(811年)翰林學士梁肅撰、臺州刺史徐放書的《智者大師修禪道場碑》,即唐碑。碑記述智者一生事跡及天臺宗七代祖師簡況。塔院左側古道上有天臺宗祖師章安、荊溪、幽溪三位高僧墓,附近還有“普賢……[詳細]
錦雞山摩崖
  錦雞山摩崖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新河鎮東城居新河中學校園內。石刻有“石丈”、“飛來”、“丹井”和張夢靈五言絕句:“巫山一片云,飛向此中住。我來不復登,只恐云飛去。”總面積為1.3平方米。據《嘉慶太平縣志•地輿》錦雞山條載:“在新河城東南,相傳天雞鳴其上,故名。又云葛仙翁赴丹崖經此,以杖擊地成泉,至今崖刻‘丹井’字。當山頸城跨處,異石森聳,有高巨三數丈者,雍正間,易巡司祖愉鐫‘石丈’二字。祖愉書畫為慎郡王所知,弟祖栻尤名出兄上,‘石丈’其所書也。”現“石丈”、“飛來”、“丹井”三處字跡完好。張夢靈五言絕句字跡已大半磨平,于1984年重書補刻。“石丈”摩崖,楷書,陰刻,“石丈”二字豎列一行,字徑約0.2米。“飛來”摩崖,草書,陰刻,“飛來”二字豎列一行,字徑約0.15米。張夢靈五言絕……[詳細]
泗邊小鹿巡檢司城遺址
  泗邊小鹿巡檢司城遺址位于玉環縣沙門鎮,年代為明。據明永樂《樂清縣志》載:“小鹿巡檢司,在本縣玉環鄉三十三都楓林下場。元,在玉環鄉三十都小鹿;國朝洪武元年,設置,仍其舊;三年,移置三十二都橫山邊;二十年,為防御事,巡檢岳麓奉明文,移創今址。正廳三間、鼓樓一間、巡檢舍三間、吏舍三間、弓兵房上十間,城垣周圍一百四十丈,城門一座上有樓。”該巡檢司城址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的小鹿巡檢司城址,而且是在那倭寇屢屢犯境擾民,邊事吃緊的年代,依托蛇山之屏障,巡檢岳麓奉命筑建,用于屯兵御寇。小鹿巡檢司城從元代始置小鹿,后至明洪武年間,因倭事先后在小鹿、橫山(楚門西青嶺)、蛇山等異地設置司城,但卻一直保留著小鹿巡檢司城,這是它生命的一次次延續和新生。即使它坯廢了,人們依舊在它內心建起了城隍廟,以祈城隍神的庇護,更讓……[詳細]
太和山塔
  太和山塔位于椒江區海門街道太和山頂,古名鴻文寶塔。《咸豐臨海縣志稿》載:太和山巔,即鴻文寶塔故址。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現塔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走近太和山塔,磚石結構,六面七級,逐層收分,殘高18.5米,現已修葺一新,塔基新修了六面臺基。第一層以條石砌筑,每面寬2.6米,上以磚石做成斗拱出檐,第二層起均以磚砌,菱角牙子疊澀(一種古代磚石結構建筑的砌法)出檐,頂上寶頂。第一層腰檐下裝飾斗栱,二、三層挑角下有淺斗栱裝飾,四、五、六層沒有。頂層西北面有一佛龕,佛龕內一座佛像端坐,塔頂為葫蘆形。《海門志稿》記載:相傳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文學家劉基(劉伯溫)點基所造,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其后圯坍。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坐糧廳劉汝達重建一塔,后被艚人以捕魚……[詳細]
浦洋上下臺門
  浦洋上下臺門位于茅畬鄉浦洋村,坐東朝西,為明代建筑。分為上臺門和下臺門。其中上臺門占地面積 6 平方米,臺門寬 2.85 米,高 4.3 米,由兩側方形石柱、石門楣及石砌屋頂構成。門楣上方石板壁面兩側雕刻四組一斗三星斗拱圖案。方形石柱前后置石雕牛腿,以承托石砌月梁及屋檐出挑。頂部由四塊條形石板作橫列并砌,其上施蓋小青瓦。下臺門占地面積 9.5 平方米。單檐坡頂。寬為 4 米,進深 2.34 米,高 3.7 米。臺門兩側石柱各 3 根,中間石柱較大。中柱柱頭雕刻呈斗拱狀。門楣為木質梁方。臺基呈束腰形狀。臺門由條石與自然塊石構成 , 石質柱礎置于石臺基之上。木質梁枋結構屋面,其上蓋小青瓦。浦洋上下臺門建筑結構簡單,但建筑風格很有明代特色。上臺門石筑雕刻工藝較精湛,臺門整體建筑形制如獨腳金雞狀;下……[詳細]
49、龍泉宮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泉宮
  臺州市路橋區橫街鎮楊橋村龍泉宮,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一開始的雛形乃是河邊的路廊、茶亭,因其地處洋嶼山陰,龍泉之涘而得名。這里的龍泉,其實指的就是青龍浦。龍泉宮為臺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中的一塊殘木碑記記載,清嘉慶元年(1796年),龍泉宮因為大潮水災而被毀。次年,也就是嘉慶二年(1297年),本地鄉紳集資重修了洪泉宮。碑記中還引用了同朝名士戚學標的說法,供奉太婆娘娘為龍泉宮的廟主,其中還寫有娘娘誕生于濟南,封于元代,厲前明迄今幾六百年。由此可得知,龍泉宮的廟主太婆娘娘,其實就是泰山之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關于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皇帝所遣之玉女。據《玉女考》和《瑤池記》記載,皇帝建岱岳觀時,曾經預先派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而碧霞元……[詳細]
王士琦墓
  王士琦墓,位于臨海市括蒼鎮張家渡村王莊山。王士琦墓位于王莊山北麓,方向為朝北偏東10°,石刻在墓前約70米的山腳。1983年4月15日,臨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臨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王士琦墓前石刻現存碑亭、石文官、石馬、石虎、石羊和華表。碑亭原有二座,一座已毀,今尚存左側的一座。碑亭全部由石板和石塊構成,平面基本上為方形,正面寬2.37米、側面寬2.15米、通高4.15米,其中頂脊高0.49米。亭頂闕式,脊飾鴟吻,中間部分略損。石文官二個,通高3.26米、肩圍2.41米、身圍2.72米、肩寬0.9米、頸周0.11米,其中頭高0.695米。均戴冠秉笏,身穿寬大朝服,所不同的是左有須,右無須。石馬二匹,背飾雕鞍,安詳溫順,站立……[詳細]
百丈巖摩崖
  百丈巖摩崖位于溫嶺市城東街道巖下村百丈巖南陡壁上。摩崖共題有四首詩,外有框,楷書,從東至西排列。總面積約為3平方米。第一首詩框高56厘米、寬38厘米,是一首七絕:“云根秀撥五龍巔,遙立兒孫滿眼前。取有天梯長萬丈,星漢何必問張騫。”落款為“白岡陳崇為”。第二首詩框高68厘米、寬40厘米,是一首五律,大致可以辨認:“□□□山曉,煙霞接舍濃。巖高昂白象,湖闊臥蒼龍。壁生離籠鳥,□□種□農,□□□□□,白鹿悅芳洞”。落款為“白岡陳崇為”。第三首詩從痕跡看是一首五絕,框高44厘米、寬40厘米,除落款“敬軒陳崇賓”可識外,余已不可識。第四首詩框高86厘米、寬60厘米,是一首五律,是四首詩中最清晰的:“青山走五龍,百丈起高峰。日月東西照,煙云早晚封。叢生蘭在谷,群集鶴巢松。居近登臨敖,蓬萊隔幾重。”落款為……[詳細]
52、天德堂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德堂
  天德堂位于黃巖區寧溪鎮炭場頭村 199 號,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筑。中堂三開間,重檐屋面,正脊兩端吻飾龍首,正脊中間豎置鯉魚青花盆一口,盆外周圍繞兩組龍鳳透雕。穿斗式梁架。廊檐為天花平頂,檐柱柱頭置出挑斗拱及象鼻形牛腿。東西廂房各為二層三開間,坡頂屋面,廂房與中堂主屋相連,二樓四面設回廊,廊檐地面鋪砌鵝卵石路面,呈各式錢文圖案。臺門朝東而建,呈八字形狀,木作構件雕刻精美。從建筑外貌看,中堂及兩廂系清中期建筑風貌,而南端堂門應屬民國時期的建筑,形制簡單。其臺門、廂房、中堂結構比較講究。天德堂老宅院建筑,有其獨特的風格。建筑主體朝南而建,曲徑通幽,需繞過外墻轉角經過小邊門,再進入大院,此類建筑較為罕見。另外,在其中堂建筑屋面,正脊砌筑青花盆尤為新穎獨特,有較強的藝術觀賞性,具有歷史、藝術……[詳細]
53、剎剞宮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剎剞宮
  剎剞宮位于黃巖區新前街道牟村,坐北朝南,為清代建筑,占地面積 468 平方米。大殿為單檐硬山頂,五開間,通面寬 15.8 米,進深 7.7 米,明間寬 3.95 米。明間為四柱八檁,抬梁式梁架。明間四金柱為八角形石柱。檐柱為木質圓柱,廊檐上為卷棚頂。沿階砌筑條石。天井內置一座坐南朝北戲臺。歇山頂屋面,戲臺寬 4.5 米,進深 4.5 米,高 6.1 米。前檐柱為八角形石柱,戲臺三面四金柱額枋雕刻雙龍戲珠,上拱壁板透雕人物故事、仙鶴等圖飾。戲臺正面懸掛匾額,內刻“可以觀”。前檐柱柱頭置牛腿,戲臺頂為圓形藻井,戲臺兩側有“出將”“入相”門。門庭系三開間重檐建筑。中間為通道,卷棚頂廊檐。剎剞宮戲臺精雕細琢,雕刻構件,層出不盡。雕刻線條流暢、明快、感人,生動刻劃出所雕人物的形態。該戲臺集歷史、工藝為……[詳細]
54、敦福堂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敦福堂
  敦福堂又名滋德堂、老當,位于黃巖區茅畬鄉下街村,坐北朝南,系三合院式建筑結構。老宅由正屋、東西廂房、照壁、臺門等構成。正屋為五開間,重檐硬山頂屋面。抬梁式梁架,廊檐為卷棚頂,檐柱置月梁與斗拱。東西廂房各為二層三開間,硬山頂屋面,廂房廊檐為平頂,檐柱石礎為素面。在正屋正前方,砌筑一座呈八字形的照壁,其墻壁灰雕花草、動物等圖案紋飾(部分已剝落),蓋飾瓦頂。照壁南面為原老宅的前花園,現存部分殘缺圍墻及半月形扇門。后天井內砌筑長條形水池一口,池壁塊石疊砌,四面設有望柱與欄板。天井內存老水井一口。敦福堂,房主牟中元,為乾隆乙亥年武舉人。其子牟則培子承父業,開設當店,被百姓稱為“老當”。牟則培孫牟正非,畢業于北京大學,曾參加過“五四”運動。建筑本體結構布局較為規范、科學,設有花園、水池等附屬建筑,具有典……[詳細]
一江山島戰役遺址
  全國大陸解放以后,國民黨軍隊仍盤踞于島上,妄圖把一江山島作為--大陸的跳板。1955年1月18日,我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作戰,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內,一舉全殲島上的國民黨軍隊,獲得重大勝利,迫使盤踞在大陳、披山、漁山、南麂等島的國民黨守軍倉惶逃跑。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一江山島解放后,因大陳島國民黨軍隊很快撤離,一江山島已基本成為荒島,原島上國民黨軍隊的工事都基本以戰后原樣保存。現存碉堡、暗堡、炮位、塹壕、營房、埠頭等150多處。2004年底,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旅游總局公布浙江省臺州市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為紅色旅游景點,其中包括一江山島戰役遺址。2008年11月,一江山島戰役遺址被評定為椒江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7日,被評定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詳細]
江若幹宅
  江若幹宅位于黃巖區西城街道肇澤池巷中段,坐北朝南,大門臨肇澤池,清代建筑。建筑面積 926.8 平方米。平面布局由外臺門、天井、內大門、前三合院、后進七開間建筑及東北角附屬后院構成。正屋主體建筑通面寬 11 米,進深 10 米,明間寬 4.5 米。前后院落之間,用一道高墻相隔。前進三合院為二層木結構,正廳為三開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抬梁式梁架,坡頂,廊檐為卷棚頂,月梁置斗拱。后進七開間為二層樓木結構建筑,正房廊檐為卷棚頂,檐柱與月梁間砌動物花草透雕。東廊保存較好,江宅前后筑有磚砌高墻。江宅房主江若幹,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任福建龍巖知府,其父江騰蛟抗英陣亡。江宅建筑體量較大,仍保存有歷史建筑風貌,具有時代建筑特色,平面布局嚴謹,注重整體性建筑用材,砌筑工藝講究,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詳細]
下舊城遺址
  下舊城遺址位于臨海市上盤鎮,年代為明。據《明史·地理志》記載,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系初建之桃渚所城,由采自附近巖石壘結而成,后為戚繼光抗倭之前沿哨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多被拆毀。下舊城修建在城里頭山,三面環山、東濱東海,有居高臨下之勢。原有東南西北四門,每門均設甕城,周長1730米,占地面積約187056平方米。西北段于五十年代初被拆遷建房,南門及甕城于1953年毀廢。據保存稍好的北門看,甕城呈半圓形,長22米、寬10米。城墻絕大部分已毀圮,城垣依舊,山頂尚有部分保留,城墻殘高約5米、寬8~14米不等。下舊城是國保單位桃渚城之初建衛城,在明代的抗倭戰爭中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城垣雖經數百年風雨侵蝕而城墻規模依稀可辨,有軍事史及抵御外侮之研究價值。2017年1月1……[詳細]
58、忠節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忠節祠
  忠節祠:位于新河鎮三邵村340號東面。坐北朝南,由臺門、正廳及左右廂房組成的四合院。東西長21.5米,南北長19.6米,面積為414.54平方米。臺門為八字形,八字門兩邊有楹聯一付“大節在人間萬世綱常永賴,崇祠臨水曲四時俎豆長馨。”門楣中嵌行書書寫的“忠節祠”青石匾,上面還刻著“中華民國拾壹年十一月吉旦”、“先賢靜學王公第十六世孫奉祀生留日法學士曾任陸軍部正執法官溫處刑庭長紹興民庭長衢州地方推事乃升立”等字。左右廂房為三開間單檐硬山平屋。正廳為七開間單檐硬山平屋,明間設有供臺供奉祖先牌位。天井中間有甬道連接臺門與正廳。據調查,忠節祠是為紀念溫嶺一位忠節名臣王叔英而建的。王叔英字原采,號靜學,明黃巖亭嶺(今太平小河頭村)人,與方孝孺為至交。靖難之變因忠節而自縊,后人建祠以祀。整個宗祠結構完整,……[詳細]
59、華頂寺
華頂寺
  位于華頂森林公園。寺前有拈花室、伏虎壇。山門懸掛著“蓮花凈域”的匾額。羅漢樓上層供奉五百羅漢,下層塑四大天王。東西兩廡為客堂。大雄寶殿和羅漢樓之間,虹橋跨水,雕欄玉砌,芳草茵茵。大殿五開間,軒敞壯麗,中奉釋迦、迦葉、阿儺三尊佛像,左右塑二十天和十八羅漢。釋迦背后奉觀音、韋陀。后側供智者大師、藥師、達摩、定光、彌勒和伽藍諸像。1929年冬,華頂寺遭火。兩年后,光慈接任住持,修建殿宇,規模初具。近年又修建了高18米的千佛殿。背景知識:智者初到天臺山,曾經一個人到華頂山露天坐禪,向西拜讀《楞嚴經》苦修。后人就在修頭陀行、擺脫塵俗煩惱的巔峰修建了茅蓬。宋初又建造了“降魔塔”和“智者大師拜經處”的石碑。后晉天福元年,國師德韶在山麓創建華頂圓覺道場,宋治平三年改名善興寺,即華頂寺。元代無見先睹住持期間,……[詳細]
黃巖五洞橋
  黃巖五洞橋始建迄今七百余年,位于赤溪鎮過溪村,東西走向,橫跨西江河。縱聯分節并列砌筑。橋面隨橋孔呈五折起伏,砌石級上下。兩則設覆蓮望柱和欄板。五洞橋長60多米,寬4.3米,4洞跨水。橋面石欄雕刻蓮柱,橋兩旁筑拱石墩臺。五洞的拱圈矢跨為二分之一,縣有拱腳推力小,橋孔凈空大,外形壯觀,適宜西江船只往來等優點。每洞拱圈5道,采用無鉸拱石,砌置方式以分節并列為主,直與橫拱石相間,半拱部用長條石縱聯,以加固5道拱圈的聯系。這種砌置工藝,在橫向整體性上,優于傳統的并列、縱聯等技術。橋墩筑“分水金剛雁翅”,能減弱水流的沖擊。拱圈與橋面之間。又設置長度超過橋寬的長條石,用以聯緊兩側邊墻,使拱上建筑對拱圈起鞏固作用。五洞橋的構造技術,經受了時代嚴峻的考驗。1933年西江閘建成7墩8孔,設計最大過閘流量每秒14……[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 亚洲香蕉久久综合网 | 日本中文字幕aⅴ精品看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全 | 色h亚洲激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