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嘉興市旅游

嘉興市文物古跡介紹

金九避難處(韓國臨時政府要員住址)
  載青別墅·金九避難處座落于南北湖畔,背靠金牛山,是南北湖風景區第一座近代別墅,別墅名“載青”。金九避難處見證了中韓友誼。1932年,韓國民族英雄金九在上海組織“虹口公園”0事件后,在南北湖載青別墅避難半年之久,最終安全脫險,成就了中韓友誼史上的一段佳話,F存的載青別墅是1995年修復的。別墅正廳內陳列著由省委副書記劉楓題寫的“金九避難處”匾額,金九所書的“良心建國”和“獨立精神”以及金九先生的銅像,陳列室有“金九的一生”、“避難經過”等圖片資料及各種書籍等。金九先生的兒子,原韓國空軍參謀長、交通部長金信將軍曾多次來到南北湖載青別墅,并揮筆題詞:“韓中友誼,飲水思源。”地址: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城南路梅灣街76號類型:古跡……[詳細]
102、穆家洋房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穆家洋房
  穆家洋房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城東社區環城東路508號,南臨壕河。民國初,由上海籍商人穆恕再建造,又因房前栽四棵顏色各異的梅花樹得名“四梅居”。1937年日軍占領嘉興后,洋房被日本人占用,抗戰勝利初被國民黨軍隊征用,1947至1964年間,曾作嘉興縣郵政局,2001年被辟為嘉興郵電博物館。洋房為三層樓房,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占地面積127平方米,通面闊11.8米,通進深10.8米。墻體用紅磚砌筑,四面開有方形窗,每層朝南均有陽臺,構件裝飾為西洋式風格。屋頂為懸山頂,鋪設紅色洋瓦。四周有庭院,種有花木。穆家洋房是近代典型的西式建筑,也曾作為近代郵政機構,對于研究嘉興的近代建筑、郵政發展史都有較高的科學和歷史價值。2009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秀州北弄石庫門住宅
  秀州北弄石庫門教師宿舍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丁家橋社區秀州北弄1~12號,俗稱“十間頭”,建于清晚期。原為秀州中學外教及職工宿舍,解放戰爭期間曾作國民黨軍隊傷員醫療場所。解放后,被政府接收,作為公租房。2006年,產權劃歸秀州中學,現仍有大量居民租住。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通面闊60米,通進深20米。系二層二進樓房,共有十二開間,東西兩側設有二層廂房。建筑風格中西合璧,每間大門均為石庫門,門頭呈“人”字型,以歐式草紋裝飾。屋頂為硬山頂,封火墻呈拱形。建筑內部被住戶改動較大。該宿舍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建筑風貌,保存較完整,對于研究嘉興的近現代史及建筑形制,具有較高歷史和科學價值。200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4、麟湖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麟湖橋
  麟湖橋位于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棲真村3組,始建于何年不詳,據油車港鎮文化站楊躍興先生編《悠悠水鄉情----古橋篇》,現橋重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北橫跨池灣港,系三孔有欄梁式石板橋。全長19.41米,寬2.5米,橋底距水面高3.2米。橋面和橋柱均由4塊石板組成,橋面兩側有石欄板、四端有方形望柱,北落坡石階5級,南落坡石階無存。東西有橋額“重建麟湖橋”,東側橋聯為“矢一念慈悲克成善舉,愿千秋鞏固永濟行人”,西側橋聯為“七十歲康強功程獨建,千萬人來往利益常叨”。橋身、欄板等處刻有蟠螭紋、回紋、卷蓮紋。該橋形制規模頗大,做工考究,橋紋飾雕工精美,是當地重要的歷史建筑,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201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5、宏文館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宏文館
  宏文館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道前街63號嘉興機關幼兒園內,原為清代嘉興府秀才考試之所,舊時院內古木蔥郁。1928年宏文館塌損,地方人士籌資新建三開間兩層西式洋樓,改作嘉興圖書館。1937年館舍被日寇所占,抗日勝利后改為國民黨縣政府辦公樓,解放后又改為嘉興專員分署駐址。1953年起改作機關幼兒園至今。該館為兩層樓房,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占地面積225平方米,通面闊22.5米,通進深10米。風格中西合璧,廊道有羅馬柱,窗套上有巴洛克風格雕刻,屋頂為硬山頂,墻體青磚砌筑。宏文館歷史上曾做過許多重要機構辦公場所,建筑兼具東西方建筑的特點,對于研究嘉興的近代史和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01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6、龔寶銓故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龔寶銓故居
  龔寶銓故居位于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馬厙村寶銓路41號,系龔寶銓的故居。龔寶銓(1883—1922),原名國元,字薇生,號味蓀,別號獨念和尚,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浙江光復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先后介紹章太炎、徐錫麟等加入光復會。曾擔任過浙江圖書館館長、都督府外交顧問等職。其故居現為兩幢建筑,主體建筑系二層三開間樓房,另一幢系三開間平房。樓房坐西朝東,抬梁與穿枋式并用,地面鋪設小青磚,朝東設有廊道。平房坐北朝南,抬梁式梁架結構,朝南亦設有廊道。2009年油車港鎮政府出資對故居進行修繕,使其恢復原貌,并擇時對外開放。龔寶銓故居對研究嘉興近代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2009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7、嘉善東岳廟
嘉善東岳廟
  東岳廟在燒香港港北東端,今鳳凰村內。宋時原系唐介福、介壽兄弟之東觀基地。1515年(明正德十年),縣丞倪璣始建廟堂,祀八蠟,故更名“八蠟祠”,后又復舊名。民國13年重建。重建后規模宏大。前后有三進,天井兩側有廊房。頭山門軒敞,高塑門神,進門樓臺面北為戲臺。正殿正面看是單檐山頂,后面看是硬山頂。廟中附祀城隍,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為迎神賽會日,當地民眾請城隍出巡全鎮,翌日演戲文以娛神靈,預祝五谷豐登。沿河北岸走回頭路,至經過五福橋即到圣堂。地址:嘉興市嘉善縣西塘燒香港港北東端鳳凰村內類型: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5分鐘開放時間:8:00-18:00門票信息:門市價:5.0元……[詳細]
法蘭西嘉興文生修道院
  文生修道院位于嘉興市南湖區解放街道航明社區光明街153號,也稱遣使修道院,西緊臨京杭大運河,是一所專門培養遣使會神職人員的學府。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法國籍神父步師加在嘉興北門外購得土地開始興建,次年竣工。修道院建成后常住中外修士四五十名,研習教義,培養傳教人員。自1903年至1908年,文生修道院為天主教中國遣使會的唯一總修院,又稱總會院。1949年修道院停辦。后長期為嘉航公司所有,1994年歸還天主教會。文生修道院占地面積47.5畝,其中建筑面積5677平方米,為西式建筑。坐東朝西,磚木結構,除西翼三層外,其余均為二層。興建修道院時,院內栽滿香樟,至今樹齡均超百年。文生修道院作為天主教會在中國傳播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其典型的西式建筑特色也具有較高的建筑美學價值。20……[詳細]
郭家石橋遺址
  郭家石橋遺址位于海寧斜橋鎮永合村郭家石橋自然村,西靠同仁港。屬于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類型,距今約6000多年。于1980年6月發現,采集標本有夾砂紅陶釜、牛鼻形耳、寬帶耳器蓋、泥質灰陶盆口沿、石錛、石斧以及鹿角、象牙等。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鉆探表明,該遺址東西長約180米,南北寬約170米,面積約30600平方米。水田范圍的表土層厚約0.7米,文化層厚約0.6米,1.3米左右見生土,高地范圍的表土層厚約1.0米,文化層厚約1.3米。郭家石橋遺址保存情況較好,內涵豐富,浙江省文物局編的1986年第4期《文物考古資料》中有相關資料發表。1989年12月,公布為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嘉興賓館小洋房
  嘉興賓館小洋房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百福弄社區中山路嘉興賓館內,俗稱“嘉賓花園”,建于20世紀50年代。曾接待董必武、林彪等來禾居住,之后又做過市政府、外事辦辦公室,現已改作餐廳。小洋房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系二層七開間樓房,占地面積315平方米,通面闊30米,通進深10.5米。四面均開有方形門窗,檐高10.5米,檐下有一圈象征和平的白鴿石膏雕塑。屋頂為懸山頂,頂鋪設紅色洋瓦,墻體用青磚砌筑。內部已重新裝修。嘉興賓館小洋房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國后曾居住重要歷史人物,并作為嘉興重要機構的辦公場所,對于研究嘉興的近現代歷史、文化和建筑都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1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1、秋涇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涇橋
  秋涇橋位于嘉興市南湖區解放街道航明社區閘前街東端,原名迎春橋,始建年份不詳,據康熙《秀水縣志》載,明崇禎初重建,現橋額旁鐫有“嘉慶十一年”、“里人重修”字樣,可知現橋為清嘉慶十一年(1806)重修。系單孔有欄石拱橋,東西橫跨秋涇河。橋全長58.65米,橋面寬4.85米,拱跨15.6米,矢高6米。拱圈石分節砌筑,金剛墻錯縫順砌。橋欄尚存獅子望柱2個,方型望柱5個,東、西側落坡分別有石階39級和35級。南北橋額為“秋涇橋”,頂盤石中央刻有水渦紋,橋楹聯風化嚴重,難以辨識。秋涇橋歷史悠久、規模較大、造型美觀,是市區僅存的少量石拱橋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1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2、吳鎮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鎮墓
  吳鎮墓,位于浙江嘉善縣,元代。坐北朝南,通高2.3米,墓徑5.2米,墓基八邊形,用條石砌成,條石棱角上刻有如意紋,石墓以上再疊三層條石,頂上堆土植草。墓前是明萬歷知縣謝應祥篆書此畫隱吳仲圭高士之墓碑,碑高1.36米,寬0.62米,厚0.22米。吳鎮自題梅花和尚之塔碑,僅存下半截,現置于梅花庵內。墓前東南1米處有梅花泉,前方甬道盡頭是梅花亭,歇山頂,面闊進深均為3間。亭內立有明泰昌元年(1620)陳繼儒撰寫的行書《修梅花道人墓記》碑,高2米,寬0.94米,厚0.23米。亭西側是洗硯池,1986年修復。東側回廊上置有吳鎮畫竹刻石8方(稱為八竹碑),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錢石耕據原拓本重刻。西側碑廊有吳鎮草書心經碑石3方,劉墉、皇十一子(永瑆)、錢樾題跋刻石2方,乾隆四十五年(1780)劉臻……[詳細]
油車港長生橋
  油車港長生橋位于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澄溪村澄溪大街31號南面。據橋額小字可知此橋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南北橫跨澄溪港,北側為澄溪大街、南側為港南大街,系三孔墩式石板橋,全長約22米,寬2.97米,橋面由5塊石板并列組成,河中兩個橋墩為石塊砌筑,單板最大跨度6.43米。橋底距水面高度2.4米。橋面兩側設有石欄板,上有方形望柱,南北落坡略呈喇叭狀,各設石階7級。東西原有五字橋額、現被水泥抹封,額旁鐫刻小字“乾隆五十五年”,無橋聯。橋身局部刻有云雷、卷蓮等紋飾。此橋形制規整,做工考究,其用墩架設石板橋的工藝在嘉興較為少見,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2009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4、思賢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思賢橋
  思賢橋位于嘉興市秀洲區塘匯街道南湖星辰灣小區與錦繡小區間,始建年代不詳,現橋額旁刻 “清光緒十年(1884)”字樣。據載,宋時塘匯有座紀念陸贄的思賢鄉院,規模宏大,林木蔥郁,院前有思賢橋,為嘉禾一勝。東西向跨車思港,系三孔有欄梁式石板橋,全長21.31米,寬2.12米,橋底距水面高2.6米。橋面由4塊長條石組成,橋柱由4塊條石并列豎置組成,橋欄尚存獅子形望柱3根,東西落坡略呈喇叭型,各設石階7級和6級。橋額刻“重建思賢橋”,橋身刻有花紋,南北有楹聯,因水深不便記錄。思賢橋歷史悠久,造型美觀,做工考究,在市區內此類橋梁已少見,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201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5、鹽官城隍廟
鹽官城隍廟
  鹽官城隍廟,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海寧的城隍,姓羅,名俊,宋代杭州轉塘人,博古通今,懷才抱德,士民莫不欽服,任金壇令時擅自開倉賑濟全治災民,而獲罪捐軀,身后被奉為城隍,F城隍廟內供有城隍爺、文昌君、財神爺、火神、雷神,兩側偏殿供十殿閻羅并塑有地獄場景,山門后有明式戲臺,是浙北地區現存唯一的城隍廟。相關知識:城隍是城市的保護神,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其遍及大小城市。歷代將祀城隍列入祀典,多為求雨、祈晴、祛災之事,立為城隍的都是有德于民或有助于國的英雄和功臣。城隍廟史載最早為“蕪湖城隍廟”(三國時東吳赤烏二年,即239年),唐朝最盛,至宋代供奉城隍已成習俗![詳細]
116、窯墩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窯墩
  窯墩位于干窯鎮干窯村烏橋頭132、133號。清代。因正常的生產需要,此窯墩仍在運作,故每年需要局部維修。此窯占地500平方米,由2個圓形窯連體而建,故稱和合窯,結構為雙圓筒體,窯的四周用磚砌,窯頂建有2只煙囪,二窯之間用磚砌的階梯從地面通往窯頂,供挑水之用。窯的東、西各有1個火門及窯屋3間。從泥土到磚瓦要通過多道工序,窯墩是磚瓦成品最為重要的一道工藝設施,土坯裝入窯中,通過燒制成磚。這個窯現在還在使用,是一個“活”遺址,它既體現著清末燒制磚瓦的技術與工藝,也通過人們的燒磚燒瓦活動展現了社會發展的樣貌。2005年3月,公布為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7、范蠡湖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范蠡湖
  范蠡湖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楊柳灣社區環城南路703號,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后,攜西施隱居于此,范蠡湖由此得名。目前,湖長約100米,寬約15米,占地約5351平方米。范蠡湖邊原有范蠡祠,后改金明寺,建于南宋開禧元年(1025),寺額從海鹽半邏廢金明寺移來,歷經修葺。明代有三大殿,步廊10余間,有湖天海月閣,為嘉興名剎之一。清代寺宇大部廢毀,僅余前殿。范蠡湖還有西施冢之稱,相傳西施死后葬于湖中,北岸筑有水軒一座,名“西施妝臺”,為歇山頂抬梁式建筑。范蠡湖多石刻,妝臺北面墻中有“少伯祠”白玉石匾一塊,東側湖上有西施石雕像及“沉魚”二字石刻,妝臺北立面上有文徵明手書“浮碧”二字石刻,外墻上有明車大任所書“放生池”、池郭所書“陶朱公里”等。另外,還有清乾隆時錢陳群所作《重建金明寺……[詳細]
張宗祥故居
  建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位于硤石鎮倉基街。主樓三間兩層,西式磚木建筑,通面闊12.9米,進深11.85米,建筑面積150平方米。現陳列有張宗祥先生生平事跡、專著和部分遺物及影像資料。臨街的二層新建筑于1997年由海寧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建。2000年,有關部門對故居再次進行全面整修,F共有展廳四個,計480平方米,其中240平方米可供書畫展覽用。鐵如意館樓上三室,陳列著張宗祥先生一生及業跡的照片、文字說明及張宗祥先生的著作和生前所用物品。各類藏品近300件。開放時間6:00—16:30景點位置浙江省海寧市硤石鎮倉基街56號……[詳細]
119、漂母墩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漂母墩遺址
  漂母墩遺址位于海鹽縣通元鎮鎮北村,遺址由土墩和周圍水田所組成,四周環水,面積約三萬平方米,中部地勢略高。遺址土墩高6米,包含崧澤文化晚期、良渚及馬橋文化時期的文化層,土墩周圍水田中有厚約0.2—0.95米的灰燼土,曾出土崧澤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時期的有孔石斧、夾砂紅陶釜、泥質灰陶三足器等,器形較特殊,部分規格較高。附近還采集到印紋釉陶圜底、硬陶獸形器等標本。漂母墩遺址是一處文化內涵豐富、年代跨度較大的古文化遺址,其存在年代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是一個研究原始聚落變化發展模式及其漸變過程的重要遺址。2011年1月,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20、魏塘葉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魏塘葉宅
  魏塘葉宅位于魏塘街道日暉社區中山東路482弄。商人葉文煥開辦榨油坊,于清末積錢造園。魏塘葉宅俗稱“九間頭”,占地1437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店、后宅兩部分,西側有陪弄,前后有四進,硬山頂。第一進為樓房,沿街有連續九間的店面;第二進面闊五間,中間三間為大廳,東、西各有一間抱廳樓;第三、四進為二層樓房,面闊五間,有走馬堂樓和天井,天井用條石鋪地,梁枋、牛腿飾有雕刻精細的木雕。魏塘葉宅總體格局完整,整個建筑高大寬敞,用材粗大,做工考究,木雕工藝精湛,是嘉善境內不可多得的保存較完好的清末民居。2011年1月,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地址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亚洲美女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有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天天日天天射伊人色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