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高港口岸雕花樓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江南木商姚氏在口岸始建雕花樓(現東樓)。民國初年,該樓易主于經營長江航運的本地儒商李松如。李按照原樓風格續建了西樓和廂樓,擴建了樓外園林工程,歷時三年之久。2002年,口岸雕花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園內亭臺樓閣百媚千嬌、雅致玲瓏,軒榭廊舫曲水流觴,錦繡華章。精美絕倫的木雕“福如東!薄ⅰ跋M隆保鷦有蜗蟮拇u雕“獅子盤球”、“琴棋書畫”,寓意深刻的石雕“五福臨門”“五福盤壽”,精華韻味,抒情斂性,皆為當時雕刻藝術的經典之作!稄呐`到將軍》、《無雪的冬天》、《東進序曲》等電影曾在此拍攝取景。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口岸雕花樓清代泰州市高港區地址:泰州市高港區金港南路五一橋南側類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電話:0……[詳細]
秋雪湖生態景區
  雪湖風景區位于泰州市中部,東連國家5A級景區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北有興化千島菜花風景區、李中水上森林,西毗國家4A級景區鳳城河風景區,南望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地理優勢十分明顯,以景區為中心,全面輻射泰州市其他各大景區,與周邊景區更是形成了強大的區域聯動性。景區區位優勢明顯,地理位置優越,距離主城區中心繁華地段僅8公里,7路公交專線在景區內各大景點設有公交站點,泰州火車站、泰州京泰汽車客運站臨區而建,省道興泰公路貫穿其中,啟揚高速和泰州長江大橋北接線在區內交匯。從景區出發,5分鐘可到火車站、6分鐘可進高速、20分鐘可到機場、1-3小時至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交通十分便捷。景區水清岸綠,空氣清新,蒲草豐茂,野鳧繞船。濕地風光尤為獨特,每到春暖花開之際,河有萬條多碧水,……[詳細]
3、黃橋戰斗舊址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橋戰斗舊址
  黃橋戰斗舊址包括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舊址、新四軍第三縱隊司令部舊址、黃橋決戰支前委員會舊址4處革命舊址。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為原私立黃橋初級中學校址,建于1924年,系仿德式建筑;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舊址為清代民居丁家花園,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故居;新四軍第三縱隊司令部舊址為清代民居嚴復興油坊會客樓;黃橋決戰支前委員會舊址為明代何斐御史府第,清代擴建為黃橋何氏宗祠。2006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13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靖江岳廟
  靖江的岳廟原為生祠,建于岳飛在世之時。聞名遐邇的岳飛故鄉河南湯陰的岳廟、杭州西湖的岳廟,均在岳飛死后興建,因而靖江的岳廟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廟了。岳王廟,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筑,敦重莊嚴。兩邊抱柱檻聯鐫刻的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體端麗秀逸。岳飛坐像置于殿中,頭戴紅纓帥盔,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態英武,表情肅穆,仿佛決戰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訪民情后憂心似焚,令人倍感親切。兩側是岳飛八稗將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后殿為思岳軒,岳飛像碑立于其中,李綱、韓世忠的詩文鑲于外壁;乩拳h抱二殿,嵌有詞碑、詩碑和岳飛手書《前出師表》之石刻等。據《宋史》載:“詔飛還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護百姓,伺機掩擊。飛以泰無險可恃,退保柴墟,戰于南霸橋,金大敗。渡百姓于沙……[詳細]
劉國鈞故居
  劉國鈞(1887~1978年)生于江蘇省靖江縣生祠鎮,漢族。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國鈞就以一個成熟的企業家,登上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歷史舞臺。以后,他在這個大舞臺上,有聲有色地編演了紡織印染工業光彩耀日的場景,令世人矚目,被譽為中國現代杰出的實業家,著名的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劉國鈞故居座落在他的衣胞之地生祠鎮,與岳王廟相鄰。走近古色古香的門樓,劉海粟先生的手跡“弘毅園”三字道勁有力。劉國鈞故居由舊居、善余廳、敬修堂和新建的國鈞堂組成。整座建筑既有回廊相連,又有天井相隔,幾井幾樓,疏密有致,渾然一體。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大門左側的舊居,泥磚青瓦,苔蘚斑駁,低矮的瓦房里,一張舊竹床,一架紡車,一部織布機仿佛一本塵封的清苦勤儉的教科書,在靜靜地敘說著劉國鈞先生這位中國民族工業驕子的艱辛而輝煌的創業……[詳細]
梅蘭芳紀念館
  泰州市梅蘭芳紀念館由原梅蘭芳史料陳列館和梅蘭芳公園合并而成。1985年2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題寫了館名。梅蘭芳史料陳列館由明清兩代古建筑移建而成。其布局錯落有致,融嚴整、樸實、幽靜、雅致于一體。交通:城市道路由主干寬度35—60米、次干道寬度25—35米和支路寬度25米以下組成。結構布局采用方格網形式,主干道間距800—1500米,次干道間距400—600米。主城區主干道為7縱7橫,次干道為14縱15橫布局。港區主干道為5縱8橫,次干道為7縱7橫布局。規劃16條公交線路聯系火車站、汽車站、市中心、居住區、工業區及鄰近城鎮和鄉村。1984年,梅蘭芳90誕辰之際,興建了梅蘭芳公園。梅園中有“四絕”最值得一看。梅亭為園中一絕,二絕為梅蘭芳大型半身漢白玉雕像,陳列廳外水池中間的梅蘭芳,《太真外……[詳細]
昌榮木塔
  一提起木塔,人們往往想到山西的應縣木塔或者是甘肅的張液木塔。其實我的故鄉昌榮木塔也算是深藏深閨人不識了。據史冊記載,唐朝長慶年間(821年——824年),德道高僧德信禪師云游到被唐王李世民敕封為“大-民”李姓聚居的東海海防重地-鎮(古稱唐營),看到這地方不但物產豐饒,而且民風淳樸,便萌升“駐錫梵修”之意,在得到唐穆宗李恒的恩準之后,并將此地原來的一座建于唐開元年間(713年——743年)的廟宇進行改建。于是有了千年古剎“敕建木塔禪寺”。在飽經歷代戰火及自然災害,幾度興廢,直到民國年間才初具規模,成為一座占地百畝、綠樹環抱、殿宇恢宏的鄉野寺院。那塊斑駁的“敕建木塔禪寺”的石質門額,便是歷經滄桑的最好佐證。石質門額上自右到左的“敕建木塔禪寺”六個陰刻的楷書大字,鏗鏘有力。其右上角豎寫著“穆宗長慶……[詳細]
8、泰州南山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州南山寺
  南山寺大雄寶殿,泰州千古名剎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明代重檐廡殿建筑,為最高等級的建筑形式,是明朝設立的僧人管理機構駐地,橫梁有明代墨書紀年,有明代彩繪遺存。今年已完成整體復建恢復原有規模。南山寺位于泰州古城東南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鐵心堅禪師所建,朝廷賜額“護國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為禪寺,更名為“資福禪院”。宋徽宗崇奉道教,將寺院改為道觀,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資福禪院改為了道觀,名“神霄玉清萬壽宮”。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復佛寺,升院為寺,名“資福禪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毀。紹熙年間(公元1190年-公元1194年),由僧紹信、覺妙重建。嘉定年間(公元1208年-公元1224年),僧人圖珍、惠文奏立戒臺。元至正二……[詳細]
9、興化李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化李園
  李園位于興化市區武安街西側。始建于清咸豐(1851-1860)年間,原為清代揚州富商李小波的私家花園,是一座具有設計風格獨特,建筑技藝精湛,獨具地域特色的水鄉園林。因地形狹長,有“余園半畝”之稱。清咸豐年間(1851-1860),揚州富商李小波在興化四牌樓東側開辦“德本”當典,并在屋后狹長地塊上建成后花園,即今之李園。李園門樓(1934年作商會時已改建),坐西面東。過門廳為一方天井,有南、北花廳。西去過“李園”景門,園內自東至西布有既分又合的三個院落。東院建筑主要有方亭、船廳、方廳。方亭位于院落的東南角,與船廳之間連為單坡屋面,下以走廊相銜接。北部為船廳,船廳為園中最富特色的古典建筑。整體呈船狀,船頭朝西,呈“L”字形,共七間,卷棚歇山頂。船頭掛落上方,懸“自在流行”匾額,艙屋中間以大型雙面……[詳細]
10、學政試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學政試院
  學政試院時代:清地址: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泰州的“學政試院”,也就是過去考秀才的場所。試院為一大的古建筑群,大門前有一座青磚砌成的高大照壁,“學政試院”四個端莊厚重的金色大字在陽光下更外奪目。燦燦的光輝,仿佛是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仍在閃耀它的光輝;照壁背面是青石浮雕《觀榜圖》細細看來有趣極了,榜前簇擁的觀榜者,有老有少,他們在尋找著自己或他人的名字。不用說,笑逐顏開者定是那金榜題名的人,而名落孫山者則顯出垂頭喪氣的樣子。更有意思的是農家的小狗和大白鵝也大搖大擺在這觀榜的人流中,鄉土氣息呼之欲出;廣場東西兩側聳立著四柱三門的東西轅門,門額上分別刻有“騰蛟起鳳”和“紫電青霜”我雖不知道它的用意何在,但我想那個時代人的飛黃騰達大都與科舉有關;東西轅門內各建吹鼓亭一處,明清樣式的木格四方亭子建在青磚砌成的……[詳細]
11、李園船廳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園船廳
  李園位于興化市區武安街西側。始建于清咸豐(1851-1860)年間,原為清代揚州富商李小波的私家花園,是一座具有設計風格獨特,建筑技藝精湛,獨具地域特色的水鄉園林。因地形狹長,有“余園半畝”之稱。李園北部為船廳,船廳為園中最富特色的古典建筑。整體呈船狀,船頭朝西,呈“L”字形,共七間,卷棚歇山頂。船頭掛落上方,懸“自在流行”匾額,艙屋中間以大型雙面雕花落地罩分隔。東端與后艙有隔棧,上懸常州書法家汪洵所題“滄浪畫舫”額。后艙南北為三間,南二間與北一間中有圓形落地罩分隔,花罩上方懸清代著名書法家楊峴所題“諒齋”小匾。船廳外部南側正中有一斜面坡道,狀似跳板。船廳西去隔一堵高大的圍墻,原為明代所筑“0”(大獄),為化解鐐鏈不祥之音,李小波聘請各地園林設計名流,集姑蘇、維揚園林建筑之精華,建造了這座別……[詳細]
施耐庵墓
  施耐庵墓位于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1957年和198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兩次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施耐庵世居興化(楊新《施讓墓志銘》“鼻祖世居揚之興化”),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寓所,其孫施述元扶柩歸里,葬于白駒場施家橋!杜d化縣續志》載:“縣境合塔圩內施家橋葬元隱士施耐庵”。元明時期的白駒場施家橋及合塔圩內施家橋,皆今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自明代以來,歷年清明節前后,施氏后裔都從四面八方聚集施家橋,在祖塋前舉行隆重而簡樸的祭祀活動。明初所建施耐庵墓,歷經數百年滄桑,到抗戰初期,淹沒在蓬蒿野草之間。1941年,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第三任縣長孫蔚民在堅持敵后抗日、組織軍民反掃蕩的艱苦歲月里,仍親往祭奠,并著手重修。不久孫蔚民奉命調離,臨行前專門交待接任者蔡公杰要修復、保護好施耐庵墓……[詳細]
鄭板橋故居
  鄭板橋故居,位于江蘇省興化市東城外鄭家巷7-8號。坐北朝南,前后兩進,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間,另有門樓、小書齋、廚房各一間。故居內陳列鄭板橋生活用具及鄭板橋書畫復制品,研究鄭板橋的資料等等,堂屋條臺上立有一古銅色鄭板橋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館基本陳列為“鄭板橋生平及藝術成就”。陳列“昭陽鄭氏家譜”、板橋老人的遺物、7種版本的《鄭板橋集》、板橋墨跡的復制品和照片以及有關的研究論著、資料和劇本、金石、傳說故事等。鄭板橋紀念館是中國歷史人物紀念館。1983年11月為紀念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而建立。位于江蘇省興化市城區。該館藏品1181件,其中鄭板橋書畫墨跡33幅,金農、閔貞、鄭鑾、劉熙載等人的書畫348件,當代名人為紀念鄭板橋、施耐庵而作的書畫833件。該館基本陳列……[詳細]
黃橋裕泰和茶葉店
  裕泰和茶葉店地處歷史文化名鎮黃橋最繁華的東大街,它于1870年由胡氏投資興辦,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的輝煌歷程,是老黃橋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裕泰和茶葉店的創始人是胡氏第44世、胡錦濤主席的高祖胡沇源。胡沇源年輕時家境貧困,從安徽績溪來到江蘇東臺,從專門采購徽州名茶的水客作起,一直將茶葉生意做到上海、泰州、姜堰和黃橋,并成為響當當的字號。裕泰和的最后一任老板是胡沇源的曾孫胡靜之,他從母親手中接管了茶莊,兄弟間相互合作,同舟共濟,終于使胡氏茶號發展到上海等周邊省市,形成了連鎖經營的形式,直到1956年公私合營。裕泰和特別注重服務和質量,熱忱接待上門之客,設立太師椅和勤凳招待八方客,免費給行人飲茶解渴、小歇安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流連忘返,生意在飲茶聊天中輕松做成。“潤物無聲”,這正是胡家經商的成功之道![詳細]
15、拱極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拱極臺
  拱極臺,位于興化城北海子池畔,臺高6米,占地1300平方米,這里樓臺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拱極臺始建于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興化知縣陳垓為防御金兵、蒙古兵等北方軍隊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島和河道開挖的積土,圍繞縣衙署四周筑成長約3.5公里的土城和東南西北四門以及四座水關,并在縣衙以北的土城南側構筑高臺;根據五行方位及其對應“四象”中的玄武(神龜),將此臺命名為“玄武臺”。同時,在“玄武臺”上建成“襟淮樓”,有著“攻占防守”的意義。元時知縣詹士龍曾于此讀書,故襟淮樓又名讀書樓。明嘉靖初年,為抵御?苋肭郑h傅佩開辟玉帶河,引水入海池,為鞏固城防重修此臺,并改名拱極臺!肮皹O臺”之名取材于《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薄[詳細]
興化楊家大院
  楊家大院位于市區東城外大尖,東經119°50′46.1″、北緯32°56′04.5″。始建于明中期,是一處具有明、清和民國不同風格的古建筑群。東至復順和巷,西至魚市口,南至大尖南河,北至龍津河邊,占地面積5280.9平方米,建筑面積4516.5平方米。楊家大院原有門樓、花廳、客廳、板廳、穿廳、花園、藏書樓和假山、吊橋、亭閣、水榭以及大量店鋪和貨棧等,規模宏大。今存院門、后樓、板廳及萬(復)順和南貨棧等主體建筑。明萬歷年間,祖籍江南句容縣戴家邊(今屬句容市郭村鎮)商人楊彥秀、楊達斯父子遷居興化,因經營有方,資產增多,遂在東城外購置店鋪及住房加以改建、擴建,創立了“萬順”號南貨行,逐漸形成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樓群,即今天的楊家大院,又稱“楊家大樓”、“楊大房”、“楊萬順”、“楊公記”等。第5代楊啟……[詳細]
中共興化縣委成立舊址
  中共興化縣委成立舊址位于戴窯鎮鎮區新興東街中心巷33號內,東經120°12′41.4″、北緯32°55′54.2″。為普通的瓦房院落,三間正屋朝南,另有門樓、天井、廂房,占地117平方米。1941年1月7日,中共蘇北區黨委副書記陳丕顯在此主持召開興化縣工委委員會議,宣布蘇北區黨委決定,撤銷中共興化縣工委,成立中共興化縣委。由李華楷任書記,李健任組織部長,張莫棠任宣傳部長,孫顧任婦女部長。同年4月底,戴為然任中共興化縣委副書記。中共興化縣委的成立,標志著興化地區黨的組織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1941年3月,蘇北區黨委改稱蘇中區黨委,興化縣委仍屬其領導。同年11月,劃屬蘇中二地委。1944年11月,興化縣委改由蘇中一地委領導,直至抗戰勝利。興化縣委成立不到一個月,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各區聯合辦事……[詳細]
襟江書院及石刻
  王勃《滕王閣序》有言道“襟三江而帶五湖”,襟江書院由此而得名。以《滕王閣序》作為名字的出處,也是希望在書院里讀書的莘莘學子們能夠擁有廣闊的胸襟,老當益壯,窮且益堅,永遠不要失去雄心壯志。襟江書院始建于清咸豐十年至十一年間,1987年重修。現存建筑坐北朝南,由大門、重門、廂房、講堂組成,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80平方米。大門面闊三間9.15米,明間辟將軍門,門楣懸“襟江書院”字匾。1987年重修時將大門兩側廂房拆掉兩間,大門北移13米,東西耳房為后期加建。重門,亦稱“儀門”或“二門”,面闊三間9.15米,兩側有剁頭墻。講堂為書院的主體建筑,位于三進院落北端,面闊三間12.35米,進深七架9.7米,硬山頂,哺龍脊,前為鶴脛軒,園堂作,抬梁式梁架,用料碩大,做法古樸。堂前有青石月臺,面……[詳細]
19、昭陽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陽墓
  昭陽墓,又名陽山或昭陽山,戰國時期古墓葬,位于昭陽鎮山子村西北角,東經119°50′21.5″、北緯32°56′13.4″。昭陽,名云,字陽,戰國時期楚國人。出生貴族,官至楚國上柱國、令尹。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陽統兵伐越,吞越入楚,今興化一帶便并入楚國版圖。楚懷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陽率軍伐魏,取得“楚魏襄陵之戰”全勝,占領魏國襄陵(今河南睢縣一帶)等八座城池。楚國國威大振,確立了霸主地位。昭陽準備移師伐齊,《史記·楚世家》中記載,當時著名謀士陳軫以“畫蛇添足”的故事勸喻昭陽,昭陽急流勇退。楚平王為表彰昭陽,賞賜傳世國寶和氏璧,同時將今興化之地封為昭陽采邑。耿家垛遺址表明,今興化境內當時已逐漸成為楚國重鎮。昭陽歿后,葬于今興化。明代萬歷《興化縣新志》載為:“昭陽,楚將也,即……[詳細]
印莊巡檢司衙署舊址
  印莊巡檢司衙門是清朝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長42.9米,東西寬12.6米。房屋為前后5進,每進3間,現存12間,是季市鎮乃至整個靖江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舊官府機構遺址。曾經的季市,交通便捷,商貿發達,是當年如、泰、靖地區有名的商業街,街內店肆林立,三百六十行無其不有,有蘇北小上海之稱。不僅商業發達,季市又為關隘要地,故清代的泰興縣衙將巡檢司公署從印莊(今泰興曲霞區)遷移到季市,以維護季市鎮及周邊地區的社會治安。在季市古鎮研究工作者的報告中,這樣描述清代巡檢司:舊時巡檢司公署的官員也是官府公派的。按科舉考試制度,凡考取武舉人,皇上就可委派到各地擔任巡檢職務,地方再選拔一至二人作為巡檢的助手。一般縣級巡檢司有弓兵(又稱弓箭手)80名左右,由巡檢領導。每名弓兵除由地方財政供給伙食、服裝外,還另外發給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一本2019道国产香蕉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影院 | 中文字幕欧美视频77 | 亚洲一区国产美女在线速度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