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通市旅游

南通市文物古跡介紹

陳家小園56號別墅
  陳家小園56號別墅位于崇川區孩兒巷北路6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1906年美國傳教士在南通城西購買土地以建造醫院和學校,同時進行傳教活動。1908年建小樓兩座,現存陳家小園56號樓是其中的一座,該樓建成后,為南通基督醫院院長的住宅。該樓為西洋風格的建筑,高二層,磚木結構,坡頂紅瓦,建筑面積329平方米。樓平面基本呈長方形,南立面東側,有一等三邊形樓面向外凸出,凸出的三面均有玻璃窗;西側中部向外凸出一間。大門設在東立面中部,門兩邊羅馬柱支撐弧拱,樓道設在大樓中部,并通向中后部折返樓梯。該樓是南通為數不多、建筑年代較早、原貌保持較好的西式別墅。保護范圍:本體建筑。建設控制地帶:至現狀圍墻及界址。……[詳細]
人民西路38號別墅
  人民西路38號別墅位于崇川區人民西路38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初,美國傳教士來到南通。1906年在南通城西購買土地建造房屋,以開辦醫院和學校,并進行傳教活動。1908年~1920年美國傳教士又建造了兩座小樓,作為生活用房。現南通市第一中學崇文樓即是其中一座。該樓為歐式風格的建筑,高二層,磚木結構,建筑面積381.5平方米。樓平面基本呈方形,大門在樓房東立面中部,兩邊各有一間小室,上為曬臺。樓中間設過道,北部設有樓梯。東南角和北立面中部,各有一個凸出的三邊形樓面;樓西北角向內凹進,西立面中部為外走廊,連接南邊的居室,并以羅馬柱托連拱。該建筑立面富有變化,是一座比較精美的西式住宅建筑。保護范圍:本體建筑。建設控制地帶:東側均至校園內現狀道路,南側由本體建筑向外拓展約15米,西、北由本體……[詳細]
大生紗廠清花間廠房
  大生紗廠是張謇于清末創辦的一所私營棉紡織企業。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張謇在“設廠自救”的浪潮中開始籌辦。次年開始購地建廠。擬招商股60萬兩,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萬兩。1898年,張謇通過劉坤一將湖北官紗局存滬未用的紗機20400錠領回,作價25萬兩,作為官股,“按年取息,不問盈虧”。次年春開車生產,廠址在江南通州(今江蘇省南通市)。廠區周圍是產棉區,原料價廉。工人工資較低,正、雜各稅也較輕。當地發達的土法織布業,為棉紗提供了市場。經營順利,利潤優厚。2018年1月27日,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2018年11月15日,大生紗廠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詳細]
韓國鈞墓
  韓國鈞墓位于海安市海安鎮明道村鳳山,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韓國鈞墓,又稱“紫公墓”。韓國鈞(1857~1942),字紫石,晚年自號止叟,泰縣海安鎮(今屬海安縣)人,23歲中舉。清末為吉林省民政司,北洋政府時期任江蘇民政長、安徽巡按使、江蘇省省長并一度兼督軍。1925年退居故里,熱心地方事業。抗戰爆發后,與新四軍劉少奇、陳毅等領導人多次會晤,效力抗日。1940年9月中旬,在海安主持召開蘇北各方聯合抗戰座談會。后被推選為蘇北臨時參政會名譽參議長。1941年2月,日軍侵入海安鎮,韓國鈞拒絕出任偽職。1942年逝世。1947年,移柩葬于海安鳳山。韓國鈞墓坐北朝南,有墓冢、神道、牌坊、碑亭,“文革”期間遭毀。1982年韓國鈞墓部分修復,現存圓形墓冢,立于兩層水泥平臺之上,后有護墻,陰刻陳毅悼韓國鈞詩,……[詳細]
宋代彎磚井
  宋代彎磚井坐落于東王莊77號陳宅天井內。據畢沅的《續資治通鑒》記載,此井為南宋岳飛任通泰鎮撫使,在石莊抗金供軍隊飲用而鑿。這樣的井由此向西共有十三口之多,大部分已廢棄不出水。此為宋井,井口、井深、井衣以弧形橫向磚構筑,磚與磚之間有榫卯相扣連,無木質井底。如今,這口井仍能出水使用。……[詳細]
金泰熙典當行
  金泰熙典當行坐落于石莊鎮沿河北路188號,總建筑面積約120㎡,始建于清朝年間,朝南兩間,朝東兩間,原系徽商金泰熙典當用房,磚木結構,重檐卷棚,木雕木柱,板壁保存尚好。……[詳細]
147、韓公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公館
  海安縣博物館館址設在民國時期江蘇省省長、愛國老人韓國鈞(紫石)先生故居內。這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筑,青磚小瓦、火巷回廊,火車車廂式小花廳是當年韓國鈞先生倡議召開的“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海安縣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為1085平方米,館藏文物1100余件。辟有“韓國鈞先生生平業績展”、“館藏文物選展”、“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韓國鈞先生故居”、“陳毅會見韓國鈞的西花廳”、等。1995年被江蘇省文化廳、公安廳評為“館藏文物安全年先進集體”,1996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社會事業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被江蘇省文化廳表彰為“江蘇省優秀博物館”。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兩任江蘇省長韓國鈞先生的故居位于海安縣城東大街北陸家巷西側,里人稱為“韓公館”。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詳細]
郁壽豐墓
  郁壽豐墓位于啟東市合作鎮東首,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郁壽豐(1873~1926),字芑生,原名世豐,又名鴻興,海門縣人。早年在浦東同昌紗廠謀生,精通英文。1906年,張謇于崇明外沙籌辦大生分廠,郁壽豐受張謇委派去英國采購紡紗機,后在大生分廠供職。1913年郁壽豐在上海設立大生機器公司。他熱心于教育、慈善事業,在家鄉先后辦了小學6所,造“壽豐”石橋11座、水泥橋3座,在上海創辦圣心醫院。郁壽豐墓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墓冢圓形,坐北朝南,后有環形護墻。墓前有一座方柱體青石墓碑,該碑由清末狀元劉春霖撰寫,榜眼夏壽田題詞,探花鄭沅書丹,具有較高價值。保護范圍:本體外2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20米以內。……[詳細]
呂四三清殿
  呂四三清殿位于啟東市呂四鎮,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本體外2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北至府前路,東、南、西至保護范圍外20米以內。……[詳細]
南山五帝觀
  南山五帝觀位于通州區金沙鎮人民東路(街)朝陽路口,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南山五帝觀初建于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占地面積592平方米。中軸線上現存建筑三座,座北朝南,前兩座均為硬山式三開間,后座大殿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的歇山式建筑,面闊4間(西邊一間已拆除)15.50米,進深七檁9.50米,脊高9.20米,梁柱粗壯,柱下安鼓形柱礎,明間后部附歇山頂卷棚,東次間東墻嵌嘉慶元年(1796年)“南山五帝觀”青石碑一塊,是金沙鎮現存代表性古建筑。由清末舉人、教育家孫儆修訂的《兩淮通州金沙場志》中,對南山五帝觀有詳細描述。保護范圍:東至本房屋,南至本房檐,西至本房屋,北至本房檐。建設控制地帶:東至9.2米處街巷,南至22.3米處街巷,西至緊鄰街巷,北至觀內北圍墻。……[詳細]
掘苴河閘
  掘苴河閘位于如東縣苴鎮,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掘苴河閘位于如東縣掘苴河北端的海堤上。該閘建于1957年底,翌年6月竣工。河閘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共12孔,每孔寬3米,總孔徑為36米,連閘墩前沿總長45.9米。閘底高程1.0米,閘頂高程8.0米,胸墻頂高7.5米。閘門為全鋼架木面直升門,以4.5噸齒桿手搖啟閉機操縱啟閉。1965年春,改為手搖電動兩用啟閉機。1969年將三孔閘門改為鋼絲水泥門。1979年將12孔閘門全部改為鋼板閘孔。該閘是如東中部重要的水利設施,排澇范圍300多平方公里,是掘苴河流域的重要工程,在水利、交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水閘建成后,郭沫若親題名:“掘苴河閘”四個大字。并題詞“面臨黃海背長江,南通水閘疊成雙,此閘新成腔十二,偃吹橫笛水龍降”。宋慶齡題詞為“興建水利化河閘,為子……[詳細]
錢氏牌坊(郁氏牌坊)
  錢氏牌坊位于通州區二甲鎮余西居新民街114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錢氏牌坊位于通州區余西鎮,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花崗石質,單門雙柱三樓式,寬3米,高5.50米,座西朝東,坊頂部及左右分別冠以一大二小的廡殿式頂,中樓嵌陰刻“御賜”二字。邊樓各為一朝官,中橫額陰刻“旌表監生白敦素之妻錢氏”11字,上下橫額分別雕刻二龍戲珠和獅子滾球,柱上鐫刻對聯一副。保護范圍:東至牌坊邊線,南至牌坊邊線,西至牌坊邊線,北至牌坊邊線。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街巷,南至街巷,西至牌坊外15米,北至牌坊外15米。……[詳細]
吉家墩遺址
  吉家墩遺址位于海安縣海安鎮(原隆政鎮),地處里下河地區南部邊緣,是繼青墩遺址之后,在海安縣境內經過發掘清理的又一處新石器時代濱海遺址。遺址東距黃海老壩港45公里,西與青墩遺址相連,距約15公里,已探明面積416平方米。1985年,當地農民因挖魚塘發現了吉家墩遺址。隨后,在南通博物苑的指導下,海安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環、璜、斧、錛、鑿、簇等石器,鼎、豆、壺、杯、罐、盆、紡輪等陶器。通過發掘初步探明遺址地層堆積,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主要遺跡為“干欄式”建筑,中層為墓區,上層多為紅燒土。--物科研部門對遺址的木炭進行炭14化驗,測得其下層年代距今5970±77年,中層年代距今5415±105年。遺址的發掘再次顯示了長江三角洲北部平原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成陸的狀況和……[詳細]
海安宋井
  海安宋井位于海安市海安鎮新華東路街1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8月發現,該井為原廣福寺內水井。該井距地表約一米,缺失井圈。井深7.8米,井口呈橢圓形,直徑0.8米。井底鋪杉木,井壁用弧形磚砌成,磚長28厘米,寬11厘米,厚3厘米,井內出土了一些宋元時期的陶瓷殘片。保護范圍:文物本體、井欄內。建設控制地帶:文物本體、井欄內。……[詳細]
大有晉墾區格局
  大有晉墾區格局位于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向陽街(三余鎮糧食管理所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大有晉公司由張謇等人于1913年創辦。該公司以通海墾牧公司規劃為藍本,對南通三余墾區進行了規劃建設,是江蘇沿海墾區中,最為符合人居和生產活動的鄉村。全公司共分為十三個區,其中海晏區的規劃最為規范。海晏區是大有晉公司中規劃最整齊的幾個公司之一,土地面積19,200畝,分為768條;按井田形式劃分為9個框(橫、豎共三個框);每框為4排,每排20條,共80條(中間3個框,每排24條,每框4排共96條);每條寬18丈,長80丈,計25畝,供一戶人家耕種。海晏區公司水利河道分為四級:一為泯溝,在每條的左右,與橫河連接;二為橫河,在每條的前后,呈東西走向,連接泯溝和框河;三為框河,在每框四周,連接橫河和大河,在區公司……[詳細]
156、三門閘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門閘
  三門閘位于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恒興至環本遙望港南側三門閘河,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環恒閘、新三門閘,位于環本和恒興交界處,該閘1925年興建,1926年竣工。閘門為木質鐵包邊,中門高3.4米,寬5.4米,邊門高2.4,寬4.6米,該閘是三余地區唯一完整保存的張謇時代所建的水閘,現仍在發揮水位控制和調節作用。保護范圍:東西向覆蓋整個橋面。建設控制地帶:周邊為水面或道路,不需要劃定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江謙耕讀處
  江謙耕讀處位于通州灣示范區廣運村韜奮小學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江謙(1876-1942),字易園,號陽復。安徽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佛學家。曾任南通師范學校監理、校長、江蘇省教育司司長(廳長)、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十所大學的前身)首任校長。曾先后被選為省咨議局議員、國會議員。江謙耕讀處位于三余鎮西約1公里處,房屋建于民國18年(1929年),院落三面環河。現存小瓦平房八間,為磚木結構。正屋坐北朝南,面闊五間,前有通廊、西側有面東房三間,南邊兩間有走廊。兩房屋皆為硬山,七檁穿斗式結構、面東房后有小竹林。原有正屋東側兩間五架梁的面南房與之相連。保護范圍:本體建筑及院落。建設控制地帶:周邊為建成民宅或農田,不適宜劃定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158、倭子墳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倭子墳
  倭子墳位于崇川區城山路與沿河路交叉口北200米,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碑亭。建設控制地帶:整個土墩。……[詳細]
159、何坤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坤墓
  何坤墓位于如皋市如城街道公園路迎新社區16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距墓園外5米,西至機場護場河東岸,南至機場護場河北岸,北至墓園外8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距墓園外10米,西至機場護場河西岸,南至機場護場河北岸,北距墓園外12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你懂的 | 亚洲第一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抢 | 又爽又高潮的视频国产 | 日本免费三区激情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