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江蘇省
>
南通市旅游
南通市文物古跡介紹
江蘇省
崇川區
如皋市
海安市
如東縣
通州區
啟東市
海門區
南通市文物古跡
南通市紅色旅游
南通市名人故居
南通市博物館
4A景區
南通市十大景點
全部
南通市特產
南通市美食
南通市地名網
南通市名人
[移動版]
21、
南通文廟
南通文廟位于江蘇省南通市區人民中路14號。始建于宋初太平興國五年,距今已有1030年歷史,作為尊孔祭孔和文人交流的重要場所,文廟展現了南通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南通文廟現僅存之大成殿為明代結構,重檐九脊廡殿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為抬梁式結構,內36根柱構成柱網。柱頭有卷剎,下安墩式柱礎。梁間彩畫,系清代修葺時繪,殿前有裝設石欄的月臺,與大殿相連,月臺下有三株生機盎然的粗壯古銀杏,在四合院的東圍墻,1981年新辟一條文廟碑廊,集中保存原置于明倫堂等處的石碑20塊,最早的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最晚的為清道光四年(1824年)。1983年6月公布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南通文廟曾維修擴建20多次,近代的一次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文廟的大成殿建筑屋面破損嚴……
[詳細]
22、
泰伯祠廟
泰伯,孔子稱他為“至德”,司馬遷在《史記》里把他列為“世家”第一,他的事跡被歷代史學家載入史冊。他因讓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梅里(今梅村一帶)建“勾吳”國,筑“泰伯城”,成為吳文化的發源地。東漢恒帝永興二年(公元154年),敕令吳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廟。經過歷代修建的泰伯廟,是一組群體建筑,莊嚴輝煌。先吳文化的發源地。三千年前,江南第一個文明古國——吳國的都城就在梅里(今錫山區梅村鎮)。今泰伯廟就是祭祀吳國創始人泰伯的祠廟。每年正月初九為泰伯的誕辰,現已形成傳統廟會,經久不衰。交通火車站乘公交19路直達。江蘇南通……
[詳細]
23、
南通廣教寺風景區
廣教寺建于唐總章二年(669年),是一座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剎。據《通州志》記載:“唐總章二年,由上即建大雄寶殿、殿閣、方丈室”,山在巨浸中,設舟以濟,號慈航院,后改廣教寺”。狼山奉祀的開山師祖是僧伽,又稱狼山大圣。傳說當時狼山為白狼精占踞,大圣菩薩僧伽與白狼精斗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只得讓出此山。從此這里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僧伽是唐朝高僧,唐高宗時,曾到長安、洛陽游歷,為人治病,名聲大噪。南游江淮時,醫病治水,為百姓稱道。唐中宗尊為國師。后世稱他為“大圣菩薩”。廣教寺的寺院建筑遍布狼山,分山上山下兩部分。山下的建筑主要有大佛殿、輪藏殿、大悲殿、金剛殿、藏經樓、曬經樓、枕山樓、方丈室及僧寮等。山頂有廣教寺的主要建筑群,有山門,萃景樓、圓通寶殿、大圣殿、還有葵竹山房、三仙祠……
[詳細]
24、
白蒲鎮民居
白蒲鎮明清民居位于千年古鎮白蒲鎮的秀才巷、市大街的兩側,通揚運河西側,保留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風格和古文化的不朽神韻。白蒲鎮明清民居位于千年古鎮白蒲鎮的秀才巷、市大街的兩側,通揚運河西側,保留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風格和古文化的不朽神韻。在明清民居建筑群中目前保存較好的明清民居房屋共26戶,40幢,142間,建筑面積3672平方米,占地面積5540平方米,包括顧氏住宅、雙慶堂、國共美三方軍事停戰談判小組舊址(美國長老會)、雙堂屋、誦經樓、沈氏(沈岐)家宅、高大門、典當行、錢莊、古戲臺、老門堂、市大街葆春堂等代表性建筑。白蒲鎮民居整個建筑群小路交錯,曲折幽靜,是時代的縮影,反映著白蒲的歷史,見證了白蒲明清以來的教育、文化、政治、商貿等活動,是當時的白蒲人民高超智慧的科學結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
[詳細]
25、
狼山廣教禪寺
狼山廣教禪寺時代;明至清地址:位于江蘇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狼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廣教寺建于唐總章二年(669年),是一座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剎。據《通州志》記載:唐總章二年,由上即建大雄寶殿、殿閣、方丈室,山在巨浸中,設舟以濟,號慈航院,后改廣教寺。狼山奉祀的開山師祖是僧伽,又稱狼山大圣。傳說當時狼山為白狼精占踞,大圣菩薩僧伽與白狼精斗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只得讓出此山。從此這里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僧伽是唐朝高僧,唐高宗時,曾到長安、洛陽游歷,為人治病,名聲大噪。南游江淮時,醫病治水,為百姓稱道。唐中宗尊為國師。后世稱他為大圣菩薩。……
[詳細]
26、
南通城隍廟
南通城隍廟,濠東路199號。始建于宋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由州官王茂所建,亦名郡廟、邑廟。原在市區十字街州署東南側,千年來屢加修飾,長盛不衰。一九九八年城隍廟遷建于濠東綠苑北首、濠河之畔,從儀門、甬道、拜殿、大殿及元辰殿、財神殿、東西兩廡均按原樣重建。繼建有山門、戲臺、后宮、文昌閣、藥王閣、前后東西廂房、耳房、東西回廊,占地近十畝。建筑面積兩千二百四十八平方米,全部為磚木結構,平房簡瓦,古色古香;布局嚴謹,庭內綠化,仿佛江南園林景色。園林具特色的圍墻鏤空向濠河借景,鑄鐵篆書作窗,內容為勸善經句。廟以河為景,河為廟增色。西側回廊從戰國晏嬰到清朝林則徐等十八位清官造像,東側回廊是道教歷代格言碑廊。門票·開放時間7:00-17:00。……
[詳細]
27、
法光寺
法光寺的前身原是一座道觀--東岳廟,又稱東皇廟,后又建成大雄寶殿并塑東岳大帝。嗣后陸續建后殿、山門、東西側殿等,房屋40余間,占地600多畝,成為通東地區規模較大、盛極一時的廟宇。1984年起,余東鎮政府先后撥數百萬元專款對寺廟進行修繕。1986年列入海門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曾為法光寺寄贈大雄寶殿墨寶并為法光寺山門題寫匾額;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禪法師也為山門題贈寺額;1990年省佛協轉送臺灣佛陀基金會所贈的《大藏經》一部100本,現珍藏于藏經樓。1992年經南通市政府批準,東岳廟改為法光寺。……
[詳細]
28、
石莊湯氏老宅
石莊湯氏老宅位于石莊鎮北大街41號,建于明朝末年,屋檐2.8m,屋脊高4.5m,總建筑面積280㎡,門前為青石臺階和一對青石門墩。湯氏老宅青石為“書箱形”,諧音“書香”,表示自己是書香門第;門墩刻松鹿園,寓意長壽康寧,體現湯氏先人濃濃的文化氣息及對權利的向往追求。屋內木板隔墻保存完好,門垛雕花,檐花尚存,內檐楣精美的木雕花寓意著吉祥富貴、多子多福。該建筑木雕、磚雕、石雕一應俱全,保存完好。2016年11月,石莊湯家老宅被如皋市人民政府列為如皋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石莊湯氏老宅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29、
太平興國教寺大殿
在南通市啟秀路17號院內。在歷代《通州志》上 太平興國教寺稱為,俗稱東寺。寺內清道光九年(1829年)的碑刻稱其為太平興國教寺。該寺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間(1165一1173)。據記載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殿曾毀于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清道光時重修。據記載,寺廟原有金剛殿、地藏殿、朝宮殿等,現僅存大殿。大殿木結構,重檐以山頂,面闊和進深均為3間,平面近于方形,明問四金柱下置淺雕覆盆式柱礎,后兩金柱為瓜棱形。屋架坡度緩和,外檐斗宮栱,明間三朵,次間一朵,梁用月梁并做琴面,門窗槅扇較為古樸。? ……
[詳細]
30、
白龍故里景區
青墩遺址誕生于海安里下河水鄉,而海安民間流傳的關于白龍的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就出在那里。相傳東海龍王的小兒子白龍因犯天條被玉皇大帝罰下凡界,成了一頭小白牛。水鄉姑娘愛心收養,細心照料了這頭小白牛。10年后小白龍終于被允許回天庭,而這期間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就演繹而成了。 江淮文化園景區的白龍故里景區就是對這則神話故事的物化再現。它由白龍湖、臥龍嶼組成,由躍龍橋、思賢橋、明道橋連接,由盤龍山、龍光閣、蓮柳榭匹配,構成了美麗如畫的白龍故里。這里給人們以遐想和憧憬,海安乃至江淮大地過去的歷史多精彩,今后的前程將更美好。 ……
[詳細]
31、
通崇海泰總商會大樓
通崇海泰總商會大樓位于南通市桃塢路44號,建于1920年,占地面積26000多平方米。樓座北朝南,采用中軸對稱式布置,以門廊、大廳和會議廳為中軸,兩邊以辦公樓環繞形成院落,大樓建筑面積4707平方米,由南通籍近代著名建筑師孫支夏設計建造,是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代表性建筑。這座具有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曾作為吸收西方建筑藝術的典范和近代優秀建筑,分別載入《中國建筑史》和《20世紀中國建筑》。該大樓作為中國近代為數不多的行業協會建筑,特別值得珍視,是為二十世紀文化遺產之精粹。2013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2、
趙繪沈繡之樓及林溪精舍
趙繪沈繡之樓及林溪精舍位于南通狼山北麓的滴珠巖前,護山河邊,建造于1917年。趙繪沈繡之樓為三層小樓,有東西配房,是張謇修建的狼山觀音院的一部分,以專門收藏、陳列各種觀音造像為主要功能。林溪精舍是張謇在狼山北麓園中構建的一幢別墅式的建筑,位于趙繪沈繡之樓西,臨水營建,平面呈曲尺狀,磚木結構,回廊環繞。林溪精舍與趙繪沈繡之樓門窗的花飾、內部構件等都體現了當時由傳統建筑型制向西洋建制轉化的風格,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借鑒作用。2006年6月5日,趙繪沈繡之樓及林溪精舍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3、
大達內河輪船公司舊址
大達內河輪船公司原名通州大達內河小--司,建于1903年,是張謇創辦的第一個航運企業。張謇任公司總理,經理是沙元炳,江澤民同志的祖父江石溪任協理。至1918年,公司已擁有輪船35艘,開辟航線10條。現存公司辦公樓一座,座西朝東,為二層西式樓房。建筑外墻及內裝修有所改變,其它保存尚完整。臨河0-頭遺址,其南邊緊鄰其側另有小樓,為張謇創辦的大達公電機碾米公司辦公樓,一并歸入保護范圍。2019年3月,大達內河輪船公司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4、
九華地藏寺景區
九華地藏寺景區九華鎮,位于如皋市南大門,總面積78.3平方公里,人口7.9萬,為如皋第三大鎮。相傳南宋年間,西域高僧無為行者自江蘇如皋南下,經一土山,但見翠柏成蔭,流水孱孱,百花爭艷,鳥鵲鳴躍其間,誠然天上人間,頓悟安徽地藏道場之念,遂稱為“小九華”。聞名大江南北的九華地藏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去狼山燒香,不到九華地藏寺,功德只有一半”的說法。該寺暮鼓晨鐘,香煙繚繞,與南通狼山廣教寺遙相互應。……
[詳細]
35、
掘港古建筑群
掘港古建筑群位于掘港鎮。包括八處,分別為:(1)掘港三彎巷王氏老宅;(2)掘港鎮南街六十八號古民居;(3)掘港鎮混堂巷束氏老宅;(4)掘港鎮南街八十二號古民居;(5)萍香堂(北街57號);(6)掘港鎮南街七十一號古民居;(7)掘港鎮郡廟巷十三號古民居;(8)掘港鎮人民北路十-古民居。保護范圍:每處文物建筑本體外墻外延2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調整為南至市河,西至人民北路東側,北側和東側至空地、江海東路南側……
[詳細]
36、
如皋城東水關遺址
東水關遺址為明嘉靖三十三年所筑城墻遺構。現高8米,長21.9米,寬17.1米,由磚砌涵洞溝通內外城河。涵洞東西走向,洞頂為尖收式,剖面呈蓮瓣形,高6.65米,寬3.8米,進深7.1米,洞底由杉木排樁覆以城磚鋪就,兩側幫以長麻石條。東口安裝有木柵欄樞槽,并有“東水關”青石額一方,墻體原嵌有《平倭始末記》碑,現存市博物館內。關北連接城墻殘垣約40米,現已征集回收部分城磚。2006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7、
唐閘紅樓
唐閘紅樓紅樓位于唐閘河東大洋橋下的江海旅館所在地,建于1919年。主樓西側臨河,兩層磚混結構的緩坡頂西式附樓,附樓由過街樓與主樓銜接,是一座具有歐式古典風格的高級花園別墅。作為張謇時代我國近代工業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樓的古色古香,凸顯了張謇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青磚、紅瓦、坡頂、四面都有古樸的木質門窗,現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唐閘紅樓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8、
城南別業
城南別業位于南通市區環城南路1號,建于1902年,為張謇之兄張詧故居。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凹”型,前后圍以磚墻,構成天井。建筑為歐式,樓高三層,清水磚墻,小瓦。彩瓷磚鋪廊,上下樓走廊外側以清水磚方柱托清水磚連拱。外門窗上部用機制紅磚砌成弧拱,拱下為浮雕花飾,內門上部用機制紅磚砌成平拱,現已納入南通城市博物館。2019年3月,城南別業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9、
栟茶中市街清代建筑
栟茶中市街清代建筑位于栟茶鎮中市街。包括六處,分別為:(1)育嬰巷11號;(2)育嬰巷14號;(3)育池巷11號;(4)醫院東巷10號;(5)菜場路2號;(6)南園路6號。保護范圍:本體建筑外墻外延2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本體建筑外墻南側外延10米以內,東側外延10米以內,西側外延10米以內,北側外延10米以內。……
[詳細]
40、
閔氏院士故居
閔氏院士故居坐落于北街何家巷12號,建筑面積約250㎡,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為四間廂老屋,雕花門窗。從這里走出了兩位中科院院士——閔乃大、閔乃本。閔乃大為建國初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數學研究所所長,世界著名的網絡數學家,中國電子計算機之父。閔乃本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晶體物理學家,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南通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南通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南通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南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南通市A級景區名錄
·
南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五批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视频福利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色国产欧美
|
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
|
日本三级网站网址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