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金壇望仙橋
  望仙橋位于金壇區直溪鎮新河村委望仙橋村49號北側。相傳此橋最初建于西晉末年,最早為木橋。東晉時二次建橋,為單孔石拱橋,并起名為“望仙橋”。清乾隆年間三次修橋,橋形與原來相似,規模略有增加。1958年,為提高簡瀆河的排澇能力,建昌、登冠兩鄉第四次重建了望仙橋,橋型為三孔石梁平橋,東西兩岸用石塊駁墩,在河中砌兩尊長6.25米,寬0.8米的石墩。為了便于泄洪,河中兩尊石墩成南北兩頭尖形,將原橋上的18塊花崗巖-石豎擱在石墩上,橋頭用小石頭鋪平,這就是四建的望仙橋的輪廓。四建平橋東西的跨度為17.80米,正橋長18.40米,橋寬5.02米。河中石墩從河底至橋面的高度為5.59米。此后,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又兩次重建了望仙橋。現存的望仙橋已是六建橋,是2005年10月所建。將五建橋的石條板梁改成在4個橋……[詳細]
(涑瀆村)石馬
  石馬(一對)原為于敏中墓前神道兩旁的石像生,現位于金壇區金城鎮涑瀆村委公墓門前。于敏中(1714年—1779年),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江蘇金壇人。于氏為金壇頗有聲望的書香門第,祖上在明清兩代曾出過多名進士。于敏中天資聰慧,幼承家學, 15歲中舉人,乾隆二年(1737年)丁已科狀元。其堂兄于振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狀元,兄弟二人并稱 “兄弟狀元”。于敏中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于敏中在朝42年,任職頗多,乾隆二十五年至四十四年時,任軍機大臣近二十年,是乾隆時的重臣之一,是乾隆朝位極人臣最久的漢族官員。他在軍機處任職近二十年,結交內侍,大量收受地方官員賄賂,去世后因家產糾紛導致貪腐事情敗露,受到乾隆的詰責,于死后數年,被撤出賢良祠,剝奪子孫世襲的爵位。(涑瀆村)石馬(一對)長2……[詳細]
前北岸明代楠木廳
  前北岸明代楠木廳位于常州市區前北岸西端。原為顧塘橋之孫氏館,系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寓所。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東坡自流放地海南島來常州寓居,并于同年農歷七月廿八日病故于此,終年66歲。孫氏館范圍清代時分屬方、湯兩宅,湯宅樓下植有紫藤,方宅植有香海棠,均傳為東坡手植。紫藤下原置一白石洗硯池,長3尺,池深45公分,整體素面無紋飾。清朝乾隆年間著名學者洪亮吉在《古藤歌》中有“紫藤花開墨池漲,古色各相抗”句即指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第二次南巡,地方官將洗硯池移置萬壽行宮(今艤舟亭公園內,已經后人改鑿)內,紫藤在解放初已枯死。孫氏館毀于元代兵燹。明代中期,里人在舊址重建,遂名藤花舊館。現存大廳三間,屬八檁抬梁式木構建筑,做工精細,用碩大的楠木圓柱樹立于蘑菇石礎上,柱頭配置荷葉蹲,架設大……[詳細]
藤花舊館
  藤花舊館(蘇東坡寓所)坐落于前北岸79~81號(延陵西路),198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顧塘橋堍之孫氏館,系北宋大文豪蘇東坡(1037~1101)寓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東坡自流放地海南島來常州寓居,并于同年農歷七月二十八日病故于此,終年66歲。孫氏館系一院落,其東北隅有紫藤、海棠,傳為東坡親植。紫藤下原置一洗硯池,此池系白石鑿成,長196厘米,闊109厘米,中間有長方形凹槽,長164厘米、闊77厘米、深60厘米,底旁有小孔,去其楔,水立涸,以新水溢之,容十五六石許,積水盛夏不敗。清洪亮吉《古藤歌》“紫藤花開墨池漲,古色斑斕各相抗”即指此。清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時被移置于艤舟亭。孫氏館毀于元代兵燹,明代中期里人在舊址重建,遂名“藤花舊館”。現存大廳7間,其中正屋3間楠木廳……[詳細]
芙蓉奚氏宗祠
  芙蓉奚氏宗祠位于武進、無錫、江陰三地交界之處的武進區橫山橋鎮雙廟村委塘灣村,這里曾是古芙蓉湖的中心,奚氏宗祠立于一塊風水寶地之上:“前釣鉤月,后野耕云;高隴荒坡,小橋煙柳”,前面是一泓連綿的清水,后面距京滬高鐵不遠,占地面積642.4平方米,建筑面積544.4平方米,廣場面積150平方米。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芙蓉奚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其形制為硬山造一進三開間,隨著人丁興旺和財力的增加,芙蓉奚氏在乾隆十年(1745)和嘉慶九年(1804)分別擴建了前后二進,經過一百三十年的營建,終于形成三進九間的祠堂規模。立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奚氏宗祠碑記》碑,現已成為祠堂的鎮祠之寶,它記載了奚氏修建祠堂的艱難歷程。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席……[詳細]
南河沿15號民宅
  汪宅坐西朝東,造于1950年,民宅主人原是木行老板,存屋兩進。第一進面寬9.6米,進深6.6米,檐高4.2米;天井進深6.9米,面寬6.1米;第二進進深8.4米,面寬8.8米,檐高9.9米。 北廂房進深2.7米,面寬6.9米,二層高7.2米。保護范圍:本體部分。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外延伸:東至現狀弄堂東邊界,南至南運河現狀北邊界,西至規劃道路東邊界,北至現狀1層建筑北邊界,如圖藍色虛線所示范圍。常州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清末民初的常州經濟,豆、木、錢、典乃四大支柱。木業中,“三豐一泰”是領頭羊,其中西倉街的永豐盛,又以絕對優勢掛頭牌。1916 年常州木材營業額300 萬銀元,永豐盛三占其一達到100 萬,之后才輪到祥豐、乾豐和開泰。汪桂森(1916—1974),江蘇常州人,幼失……[詳細]
107、艤舟亭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艤舟亭
  介 紹 從文筆塔下來,出紅梅公園南門,步行不多遠就到了“東坡公園”,這是一處名勝古跡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江南園林。南宋時,常州百姓為紀念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來常,泊舟于此,而建艤舟亭作紀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時,在此興建過萬壽亭行宮,重修過艤舟亭。艤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壩,傳說常州歷來人文薈萃,為保住常州才氣不東流,因而在古運河上筑壩使河水繞個大彎東去。蘇東坡曾11次到過常州,最后終老于常州。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實際上只有二次,一次是1073年,他從杭州途經常州去鎮江,曾在除夕孤舟野宿城外東郊,并作《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一首。另一次是1101年他從海南歸常后,住在顧塘橋頭孫氏館,病中一日,天氣悶熱,他為圖快風活水,一洗病中滯澀之郁,半夜泛舟運河而東至此系舟。此時,夾岸觀者為堵,全城轟動  交 通 火車站……[詳細]
胡發堅烈士墓
  胡發堅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鎮談家頭村。墓前樹有紀念碑,正方柱形,正面鐫刻原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題寫“胡發堅烈士紀念碑”八個蒼勁大字。胡發堅,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縣富田鄉陂下村。1927年加入共青團,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紅軍游擊隊。胡發堅在贛西南地區戰斗中屢建戰功,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和團政治委員。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長征時,調任先遣團紅一軍團一師一團任參謀長,協助團長楊得志指揮戰斗。在長征途中歷盡艱險,身經百戰,幾度負傷。1935年紅軍抵達陜北后,升任紅一軍團一師副參謀長,協助師長陳賡殲滅寧夏軍閥馬鴻逵兩個騎兵團,消滅胡宗南主力。1937年1月,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2月,胡發堅奉命提前離開抗大,調任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協助支隊……[詳細]
唐順之故居
  唐順之故居在青果巷86號,原名保合堂,為唐順之誕生地。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號荊川,明嘉靖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因受讒革職,在宜興陽羨山中修文習武10余載,通曉天文、地理、歷史、數學、兵法、樂律、五行的文武全才。52歲啟用抗擊倭寇,病死任上。明崇禎六年(1633年)荊川玄孫唐宇昭改為貞和堂,沿用至今。荊川故居有八桂、貞和、易書、筠星、四并、復始、松健、禮和等八堂,合稱“唐氏八宅”,分布在青果巷中段今雪洞巷至西廟溝一帶。八宅始建于明萬歷以前,歷經興廢,今四并、復始二宅舊址已難覓,其余各堂尚存,部分已被改建,唯貞和堂、筠星堂基本保持原貌。貞和堂原名保合堂,唐荊川玄孫改名貞和,為唐荊川故居之一。貞和堂原包括門廳、轎廳、大門、二門及后進內院住宅。楠木大廳坐北朝南,為一完整紗帽廳,面闊……[詳細]
蔣氏貞節坊
  蔣氏貞節坊位于常州市人民公園東首,清雍正五年(1727年)為表彰未嫁而守節的婦女蔣氏而建,旁有3座清后期的旌表總坊。貞節坊坐北朝南,麻石與青石混合結構,單間二層一字式,單檐歇山頂,頂蓋四角卷檐翹起。面寬3米,脊寬3.8米,通高4.6米。二立柱間嵌一道額坊和一道敘事匾,頂層匾額刻有“貞節坊”三個大字,敘事匾刻“旌表唐漢棠原聘貞女蔣氏”,款署小字“雍正五年七月□日立”。此牌坊為受到旌表的蔣氏所立,故稱蔣氏貞節坊。原位于常州城區西廟溝通真壇,當時僅見飛檐等建筑構件。后來西廟溝一帶建設時,發現牌坊的石柱橫梁俱在地下,遂收集構件進行了復原。后因道路拓寬,蔣氏貞節坊移至市中心人民公園內。蔣氏貞節坊旁邊另有移建的殘損牌坊3座,3座旌表總坊形制相同,均為二柱單間一字式石坊,額坊飾方勝紋,上有文字匾,刻受旌表……[詳細]
秦堂山遺址
  秦堂山遺址位于江蘇常州溧陽市上興鎮,2011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南博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一次考古勘探和試掘,發現遺址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涵蓋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馬橋文化和唐宋、明清等不同時期文化遺存,其中馬家浜時期文化遺存最為豐富,約4.5萬平方米。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博物院、溧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再次對該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工作分Ⅰ區和Ⅱ區同時進行,發掘面積300平方米。遺址西側的秦堂山區域為Ⅰ區,清理出馬家浜文化墓葬27座,分布密集,部分疊壓,均為單人葬,仰身、側身、俯身同見,人骨保存較差,隨葬品不豐富,出土器類有玉玨、璜、石錛、鉞、陶鼎、紡輪、網墜等。遺址東側的毛家山區域是Ⅱ區,清理出馬家浜、廣富林、馬橋文化時期灰坑60多座,馬家……[詳細]
倪巷村人民大會堂
  倪巷村人民大會堂位于金壇區薛埠鎮倪巷村委倪巷村127號西側。該會堂建于20世紀50年代,坐南朝北,面闊10間,寬28米,進深10米,建筑面積總計280平方米。與兆岐村人民大會堂結構相似而略有差異,亦為磚木結構,屋頂為人字形架梁,鋪有灰瓦,墻壁以青磚砌成。屋體前端正面為風火山墻,中間大門呈拱形,兩扇門對開,大門兩側墻體上各開窗戶一扇,窗戶原為木制方框式玻璃扇窗,現已毀失,內部用磚堆砌封擋。會堂每間兩側墻體中部均開有玻璃扇窗,東西相互對應。第5間兩邊對稱各開有側門一扇,上有門檐外挑。會堂南端為觀禮臺,可供開會講話及文藝表演使用。人民會堂最初用于召開一些規模較大的會議,舉辦一些文藝活動等。1958年,“大躍進”開始后,“文化革命”被定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基本點之一,人民會堂便成為政治生活的重要場……[詳細]
梅龍山烈士陵墓
  梅龍山烈士墓位于溧陽市竹簀鎮中梅村西側約400米處(錦潤機械公司廠房東約50米處)。坐北朝南,四周有混凝土圍墻。基座邊長6.2米,碑座正方形,邊長2.3米,通高8.7米,用大理石貼面。安葬有龍馨、左小春等二十四位烈士。據有關記載,1943年11月初,新四軍第6師16旅51團兩個連、獨立2團70余人和縣民主政府機關干部20余人,轉移到余家橋清水塘村宿營。由于漢奸告密,11月3日凌晨,日、偽軍500余人分別從薛埠、雙墩頭、別橋、玉華山、棠蔭等據點出動,向清水塘包圍進犯。在戰斗中,龍馨、王福昌、左小春等24名不會游泳的戰士不幸被俘,日寇慘無人道地用鐵絲穿過每個戰士的鎖骨,押解至竹簀棠蔭據點。沿途我們的戰士高喊“打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可侮的英雄氣概。第二天,日寇在棠蔭村口,集體屠……[詳細]
中共蘇皖區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
  中共蘇皖區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位于金壇區直溪鎮蔡甲村委西側,原為革命烈士曹江臨的私宅。曹臨江,1906年生,1938年參加青抗團,1939年入黨,1941年任鎮江縣軍事科科長。1941年秋,被日偽軍逮捕后壯烈犧牲。1939年12月15日至19日,中共蘇皖區第一次代表大會于在其家中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共蘇皖區第一次代表大會決議》,宣布成立中共蘇皖區委,選舉了區委委員與中共七大代表等。這次大會在蘇南地區抗日斗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擴大統一戰線、奪取抗戰全面勝利,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證。原建筑呈晚清民居風格,后年久失修而毀棄。2004年9月,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金壇市人民政府在原址進行了復建。紀念館采用園林式的設計理念,以青、白兩色為主色調。會址建筑為硬山式磚木結構,西側新建了蘇皖抗戰歷史陳……[詳細]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
  時代:舊石器時代1985年,古人類學家林一璞在江蘇溧陽縣(現在的溧陽市)上黃鎮水母山采石場的裂隙堆積中發現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齊陶鑒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齒與發現于內蒙古的古鼷鹿牙齒相類似,從而判斷擁有這些牙齒的動物生活的時代應該是早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至2400萬年之間)。從1992年開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瑪麗·道森女士(和古靈長類學家和克里斯托弗·畢爾德與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齊陶、王伴月、李傳夔、郭建崴組成了聯合研究小組,對上黃地區及相關地區開展了進一步的野外考察,對富含靈長類的上黃動物群及相關動物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隨后的工作發現了至少4個種的高等靈長類,其中一種被命名為中華曙猿,另外三種在當時則因為材料尚不充分而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發掘和研究。中華曙猿的……[詳細]
(愚池公園)徽派古民居群
  愚池公園徽派建筑群位于金壇區城南風景區愚池公園內,共6幢民居。21世紀00年代金壇從安徽、浙江等地移建了17幢徽派古民居,這6幢民居即為移建的17幢徽派古民居中的部分,系明清建筑。整個古民居區位于愚池灣河道的西側,南鄰戴叔倫紀念館,北面臨近華羅庚紀念館和金壇博物館,西面通往丹金溧漕河東岸的公路。這些民居兩兩相對,一、三、五號民居坐西朝東,并排而立,二、四、六號民居坐東朝西,皆為磚木結構,平面格局呈回字形,其內部為樓房形式,組成單元有天井、廳堂、廂房、門屋、廊等,它以中軸線對稱分布,內部雕琢精致,而外表上看,卻有素凈質樸美感。國泰民安民居面闊24.37米,進深11.85米。三槐聲遠民居面闊19米,進深20.3米。愚池清代居民面闊17米,進深25.3米。紫氣東來民居面闊11.4米,進深21米。德……[詳細]
常州盛宣懷故居
  位于大馬元巷18號。盛宣懷,字杏蓀,晚清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國近代工商業的開拓者和實踐者。故居為市文物保護單位。來到舊鼓樓大街的小石橋胡同東口看到,金碧輝煌的牌樓在胡同口赫然屹立,而匾額上的“盛園”二字已改為“竹園”,原本刻有“盛園坐落在小石橋胡同24號,清朝末年郵傳尚書盛宣懷府第”的石碑也被移走。它原是清朝末年郵政大臣盛宣懷的私邸,又曾是大太監李連英的花園,是一座中國庭園式建筑。盛宣懷(1844~1916)字杏蓀,號愚齋,江蘇武進人,1870年入李鴻章幕府。他在參與創辦中國第一個大型民用航運業輪船招商局后,主持創辦多家企業、學校。他通過辦洋務大事而成為全國首富,有人估稱他的財產達白銀2000萬兩,并逐步達到做高官目的,曾先后任天津海關道、會辦商務大臣、郵傳部尚書等職。由于他擔任高官,他的……[詳細]
盧莊徐氏宗祠
  郡南十余里,江南沃野,有村盧莊,村落隱隱,喬木森森,河川環其前后,康莊通其往來。盧莊徐氏宗祠位于武進區湖塘鎮龍潭村盧西小組。宗祠始建于明正德戊辰(1508),后屢經廢興,清乾隆壬子(1792)、民國丁亥(1947)兩次再修。現存建筑為磚木結構,呈五開間三進式一轎廳四側廂布局,占地約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8平方米,建筑規模列常武地區現存祠堂前列。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徐氏宗祠的建筑形制,無論是規劃布局,建筑結構,還是立面造型、磚木紋飾,均彰顯了明清時期江南祠堂建筑的基本特征。這座外簡內秀、表樸里繁的徐氏宗祠,內有匾額15塊,抱柱楹聯18副,其中20余只大紅燈籠高掛于堂檐、廳殿、穿廊,給清寂的宗祠平添了一抹吉祥和喜氣。盤桓其間,吟詠其句,猶如置身……[詳細]
周城烈士陵園
  周城烈士陵園位于溧陽市社渚鎮湯山村委九龍山東側。墓碑長6.3米,寬4.2米,塔身邊長2.15米,通高約9.8米,花崗巖貼面。墓直徑3.3米,高1.8米,水泥拱頂,坐東朝西,陵園前水泥場地共1350平方米。據記載,1944年10月23日,新四軍第6師16旅48團和46、47兩團一部,在旅長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的指揮下,由48團先向駐扎在周城的偽第一方面軍2師四團1營發動攻擊,至24日14時攻克周城,俘獲偽軍連長以下官兵300余人。24日7時,第27團伏擊殲滅社渚增援的偽軍1個連。除偽連長被擊斃外,其余全部被俘獲。同日中午,46團殲滅南渡增援的偽軍4個連,擊斃20余名,偽團長牟新吾與4個偽連長以下200余人全部被俘。社渚鎮一部殘余偽軍在新四軍圍攻下,乘大雨逃竄。新四軍平毀日、偽構筑的大小碉堡7座。……[詳細]
雅浦陸氏古墓群
  雅浦陸氏古墓群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雅浦村西木杓山,由陸氏始祖墓和陸完學家族墓兩處墓群組成。陸氏始祖墓共有十座墓葬,弧形分布,外有直徑27米的墳欄圈,保留有云紋牌坊柱頭等建筑構件,新立了“周氏佳城”牌坊。陸完學家族墓共有五座墓葬,中為陸完學之父陸南陽的墓葬,墓碑殘斷,下部刻有“善化縣知縣累……兵部尚書聚岡陸公墓……孝男完學重立”。左右分列陸南陽的兩位夫人墓,墓碑分別刻有“光祿大夫聚岡陸公元配累……誥贈一品夫人王氏墓……崇禎歲次丁丑季春吉旦……孝男完學重立”、“光祿大夫聚岡陸公繼配累……誥贈一品夫人陳氏墓……崇禎歲次丁丑季春吉旦……孝男完學重立”,其中陳氏為陸完學生母。墓群最西側為陸守學之墓,墓碑新立,刻有“八世祖考庠生守學府君……妣岳氏孺人之墓……十八世至二十四世孫己丑清明”。墓地所在的雅浦……[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1 | 亚洲男人女人热热 | 中文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 亚洲国内综合91在线 | 久久中文一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