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芙蓉西柳塘村劉氏宗祠
  芙蓉西柳塘村劉氏宗祠,號守三堂,位于武進區橫山橋鎮芙蓉柳蕩村,劉氏宗祠坐北朝南,氣勢宏大,為五開間二進布局,祠堂的東、南、西三面臨水,堂前有一大廣場,祠堂處于山環水抱之中,風景絕佳。劉氏宗祠古色古香,文化內涵豐富,祠堂占地面積3.8畝,建筑面積588平方米,2011年5月竣工。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芙蓉西柳塘村劉氏宗祠是新安劉氏宗祠的分祠,新安劉氏宗祠原名“先賢劉屏山祠”,曾是常州“城東第一大祠堂”。元初劉氏始建家廟,至明弘治年間,經縣、府、省、部院、朝廷逐級上報審批,列為專祠,自明至清,每年春、秋兩季,常州知府和武進知縣親臨致祭,祭祀費用列入府、縣財政預算,劉氏家譜都有記載。因劉屏山是朱熹之師,是南宋著名理學家,因此“先賢劉屏山祠”的規格很高,有……[詳細]
華羅庚紀念館
  華羅庚紀念館位于金壇區城南文化主題公園內,是為紀念金壇籍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而建的場館,臨近段玉裁紀念館和金壇市博物館,環境優美,風景宜人。該紀念館是2004年移址重建的新館,舊館建于1986年,位于中山公園音樂堂舊址。中山公園(即現在的華羅庚公園)前身為雅約園,在縣城東南角,為金壇第一個赴日留學生、同盟會會員——于竹坡所建。民國17年(1918年)更名為中山公園。金壇解放后,幾經修繕、綠化,成為人民群眾憩息游樂的場所。舊館為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采用磚木結構。平面為長方形,占地500平方米。中間為正廳,兩側為展廳,展廳分4個部分,展出200多幅珍貴圖片和100余件實物。新館于2006年11月建成對外開放,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5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由東南大學齊康教授設計。紀念館坐東……[詳細]
橫林江村周氏宗祠
  江村周氏宗祠位于武進區橫林鎮江村行政東村自然村,宗祠坐北朝南,兩進兩側廂,硬山式磚木結構,占地1650平方米,堂號“愛蓮堂”,尊北宋周敦頤為始祖,周敦頤的第六世嫡長孫周應高于咸淳五年(1269)年隨宋度宗南巡,后辭官隱居于張塘里,為周姓人遷錫始祖。周氏子孫興旺,發展為八個支系,其中五牧支的十世孫周彥貞的三世孫周騫,遷居武進橫林江頭村,是這里周氏的始遷祖。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1919年重修,抗戰時期毀于戰火,1947年重修,1958年后用作工廠車間和倉庫,2011年再次重修。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惠山古鎮光霽祠,是宋解元周應高十八代孫、清候選州判周汝遠聚集族眾于乾隆七年(1742)捐造的祠宇。乾隆十六年(1751)暮春,乾隆南巡順道幸臨……[詳細]
呂思勉宅
  呂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號。呂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進,每進中間設有天井、花壇。,給人以古樸典雅、書香溢齋的氛圍。故居1937年登記時,產權人為呂誠之(誠之為呂思勉字;),占地面積共2.058畝,南臨十子街,北、西兩面均鄰民居,東側是局前街街道辦事處。東距晉陵中路不到50米。呂思勉父親曾把東宅房屋典當給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戰爭后期,才由呂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間)曾駐軍。呂思勉于1952年5月31日呈文常州市政府民政科,因房屋敝壞,要求發還。文中有惟此屋年齡已近百年,本非良好建筑等語,由此可推知呂思勉故居當建于19世紀50年代初年(清咸豐初年),其祖父呂懋先任江西奉新知縣時。現有房屋4進21間,均為清代硬山造磚木結構建筑。自南至北依次為:頭進門屋臨十子街;……[詳細]
樟村陸氏宗祠
  樟村陸氏宗祠位于武進區丁堰街道常豐村委樟村,南距大運河和滬寧鐵路分別約1000米和500米,北距龍城大道約500米,東距圩墩遺址約2000米。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樟村陸氏宗祠初建年代已不可考,現祠堂是在清同治十年(1871)建造的基礎上重建而來。老人們記得祠堂院中曾有一棵參天古銀杏樹,四五人才能合抱,十幾里外就能望見,數齡估計在數百甚至上千年。可惜此樹毀于“大躍進”時期。據《樟村陸氏宗譜》記載:“昔我樟村陸氏祠宇,鞏固甲于一方。竹苞松茂,誠弈弈也。自咸豐庚申(1860)四月,匪徒(太平軍)入境,五載-。爾時近城之區,近塘之地,民房祠廟,盡毀無遺。既平之后,旋里者皆結草為廬,聊蔽風雨”,而后“捐及三年,辛未(1871)之春,鳩工備料,建造祠屋,并列……[詳細]
常州鎮龍橋
  鎮龍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邁步村委灣頭村15 號東南30米孟津河上,南北向跨孟津河,是一座單孔石拱橋。目前仍在使用,方便兩岸居民來往。鎮龍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民國九年(1920)重建。橋南原有一座關帝廟,故又稱關帝廟橋。鎮龍橋采用縱聯分節并列法砌置,全長17.7米,寬2.5米,橋拱跨徑4.5米,南側有石階17級,北側13級。鎮龍橋無橋欄和橋聯,也無望柱和抱鼓石,有兩對素面橋耳。鎮龍橋整橋以青石(石灰巖)基枕石,拱券內部分券石有花崗巖外,其他均為青石。一般來說,常州的石橋用青石的大多建于明代或清初,但這里靠近宜興,宜興盛產青石,即使是民國新建的石橋,在宜興也多用全青石的。因為拱券是同時使用了青石和花崗石,從這一點推斷,應是在老橋基礎上進行的修建。鎮龍橋橋名取“鎮龍”之意,即為……[詳細]
崔橋舍頭村朱氏宗祠
  崔橋舍頭村朱氏宗祠,號敦睦堂,位于武進區橫林鎮蓉豐村委舍頭朱家村,距橫山橋鎮原芙蓉湖近在咫尺,景色秀麗,一祠奪目。朱氏宗祠坐北朝南,三進五楹,總面積515平方米,建筑面積395平方米,祠堂壯麗巍峨。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崔橋舍頭村朱氏始遷祖朱敬溪,是宋朝著名理學家、徽國公朱熹的第十七世孫。為避明時戰亂,從浙江竹墩遷到常州府武進縣崔橋,他見這里土地肥沃,民風純樸,于是筑室而居,漸漸形成了朱氏村落,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了。崔橋舍頭村朱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鼎盛時期,在乾隆時已建有祠堂,實際建祠年代可能還要早些。受當時經濟條件限制,規模不大。當時祠堂是靠著“公堂田”的微薄收入,加上朱氏后人的義務勞動,勉力而為。祠堂建成后成為朱氏后人祭拜先祖、寄托哀思的地方,也是族……[詳細]
順來園茶店
  順來園茶店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孟城北街46 號,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間翻建,為沿街的五間店面,磚木結構,坐東向西,面寬15.3米,進深7.1 米,高4.4 米,原為邱氏祖宅的第一進。邱氏祖宅共五進,每進之間有天井,前至街心,后至原老孟河河邊,總進深約54.3 米,每進五間,前后面寬一致,寬約15.3 米。順來園茶店后的正廳為第二進,進深9.6 米,高5.4 米;第三進為二層回字樓,兩邊有樓梯,進深9.1 米,高7.2 米;第四進為副房,進深7.1 米,高5.0米;第五進為柴屋,現已不存。第二三進之間有一口古井。順來園茶店所在的孟城北街位于孟城北門外,是常州地區保存較好的一條明清至民國時期歷史古街,總長約500 米。明朝嘉靖年間,由于倭寇騷擾不斷,常州巡撫向朝廷奏請修筑孟河城以加強江防,嘉靖……[詳細]
任蘭枝墓址
  任蘭枝墓址位于溧陽市天目湖鎮洙漕村委大岕村,墓坐東向西,早年曾被盜,今存墓周圍磚墻墻基,直徑13米,墓前尚存青石龜趺一件和殘斷墓碑額一件。任蘭枝(?—1746年),字香谷,號隨齋,溧陽茶亭水東人,任文煒的兒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考中進士,廷試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雍正時,歷任詹事府中允、庶子,翰林院講讀,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乾隆元年(1736),升為禮部尚書,后調戶部、兵部尚書,不久仍任禮部尚書。任蘭枝一生歷任六部侍郎、尚書,歷朝罕見。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因年邁患病告退,翌年(1749)卒。關于任蘭枝的生平,較為突出的有兩件,一為“禮儀之爭”,一為“朋比之罪”。雍正六年(1728),清朝遣都御史杭奕祿、內閣學士任蘭枝出使安南解決邊界爭端,宣諭過程中與安南王發生“禮儀之……[詳細]
馮煦別墅
  馮煦別墅位于金壇區金城鎮春草塘小區內(原荷花新村8-10號),南臨九九賓館。馮煦(1843-1927),字夢華,號蒿庵。少好詞賦,有江南才子之稱。累舉不第,久寓江寧,與顧云齊名。年四十五歲,如咸光緒十二年(1886年)探花,歷鳳陽守,四川安察使,累官安徽巡撫。民國政府命督辦江淮賑務,江蘇省長聘篆《江南通志》。其工詩詞駢文,尤以詞名,著作甚富,編有《宋六十家詞選》。他為人耿直,不畏權貴,為官清廉,頗具政聲,他獨創“歲入歲出表”,嚴格財經紀律,凡公家之物不入私囊,使下屬官吏有章可循,違章必究。他對地方志的編纂也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先后用10多年的時間總纂了《江蘇省通志》,主編《金壇縣志》、《鳳陽府志》,以及溧陽、鎮江、嘉興、寶應、睢寧、宿遷等地的府、縣志書。所編志書以其范圍廣泛而又綱目清晰,內容充……[詳細]
91、文亨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亨橋
  文亨橋位于常州市大運河與西市河交匯處,跨西市河南口,在篦箕巷東首,原是常州老西門(即朝京門)外京杭大運河上的第二座大型三孔薄墩石拱橋。橋為東西向,與運河平行。文亨橋是常州三孔石拱橋中最高和最長的一座。文亨橋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距今已有460 余年歷史,比西倉橋晚建30 年,相比之下,它屬新建,俗稱“新橋”。文亨橋的造型與西倉橋(即廣濟橋)基本相同,兩橋相距不遠,堪稱姐妹橋。文亨橋時修時塌。隆慶年間知縣徐汝陽、郡人蔣珊令人募化重造。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邑令王祖肅勸捐重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文亨橋拱圈采用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法。全長41 米,寬5.1 米,高8米,中孔跨徑12.7 米,兩側橋孔跨徑各5.5 米;南、北各有臺階49 級。橋耳每側三對,拱圈和橋面為花崗石,……[詳細]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位于雙桂坊59號。孫慎行(1565-1636年),字聞斯,常州人,明萬歷探花,官至翰林院學士、禮部尚書。為明代著名政治家、東林黨人,曾因反對魏忠賢閻黨獲罪,閹黨敗,復官,并推為內閣大臣,赴京后不久去世。孫星衍(1753-1818)是慎行七世孫,字淵如,清乾隆年間榜眼,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書法家,被袁枚譽為“天下奇才”,生平著述宏富。故居為孫慎行于明末任職禮部時所建,現存明式船廳(原為穿堂)一楹,內有雕花月梁,明代木隔窗等。西首有開井,開井北建有清式花廳,面闊5間(清代改建),前有走廊、后為翻軒、花圃,植有紫藤等,為硬山式磚木結構。現由孫慎行后裔等居住在內,傳世文物孫慎行手書《梔子花記》長卷一幅,尾有孫星衍題跋,為孫氏后裔收藏。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詳細]
丁家塘丁宅
  丁家塘丁宅坐落在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漕橋楊橋村。2008 年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各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老式灶臺保存完好,地面多為青石和方磚,古樸雅靜。丁家塘丁宅地處楊橋浜南岸,地理環境優越,門前綠樹掩映,屋后溪水長流,鳥語花香,一幅江南小橋流水人家景象。它是常州保存較好的江南民居之一,體現了常州先民的居住理念和生活軌跡,是常州鄉土建筑的代表,是南楊橋古村落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的武進區前黃鎮漕橋楊橋村,原為武進南部宜興北部的一個小鎮。500 多年前,由于這里的水道北通郡城,南貫宜興,西至金壇,東抵雪堰,楊橋自然就成為商賈云集之地,人們紛紛造園筑第,開店興市。到宋末,已形成街市,清代為武南、宜北的重要商埠。漁行木行、酒樓茶肆、飯館肉莊、藥……[詳細]
長溝別墅
  長溝別墅位于鐘樓區北直街123號,建于1926年,為常州名人朱稚竹宅第,因主人為三井長溝村人,所以取名為長溝別墅。據說原造價7000大洋,占地10畝地。有房屋二進,坐西朝東,為硬山式磚木結構。房前有天井,天井北側有雕花石庫門,門外有穿弄向東通往北直街。第一進一層三開間,面寬10.2米,進深9.3米,挑檐1米,檐口高3.6米,觀音兜保存好,脊高6.3米,棱形窗飾仍在,其東南側有一間低矮的門房,第一、二進間天井進深5.1米(含第二進挑廊0.9米),第二進二層三開間,展檐7.2米,脊高10.2米,面寬與第一進相同,第二進后檐高7.2米,有觀音兜,木結構保存完整,民國風格門窗保存完整,后花園(大天井)面寬13.8米,進深12米。長溝別墅朱稚竹(1873-1959年)名溥恩,清末秀才,常州人。辛亥革命……[詳細]
赤崗村窯址
  漢代窯址位于金壇區薛埠鎮赤崗村,包括兩處窯墩,分別位于鑫雨良種茶場南側50米處與北側20米處。薛埠鎮發現有多處窯址,除了赤崗村漢代窯址外,亦有連山、羅村等多個漢代窯址分布在此。赤崗村漢代窯址位于赤崗與上阮兩村交界的丘陵緩坡之上。漢代窯址整個面積較大,窯床長寬由于未經發掘目前相對模糊。一處窯墩西側為公路,東側為水塘,長約50米,寬約38米,高約2米;另一處窯墩在公路東側,四周種植茶樹,長約46米,寬約30米,高約4米。由于墾荒種茶加之水土流失,窯址表面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擾亂,在道路東側有0.4~0.8米厚度的印紋陶片堆積。在新發現的窯址坡面上,可以看到大量印紋硬陶片及部分窯具。陶片大部分為青灰胎,主要器型有罐、壇、瓶、缽、盆、韓瓶等,其中間雜有少量釉陶器。此外,還出土有部分器型較大的東漢至三國時……[詳細]
96、近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園
  近園位于長生巷常州賓館內,系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進士楊兆魯(官參議、江西提學)所建。康熙六年(1667年)因病還鄉,于其舊居注經堂后買廢地0.43公頃,掘地堆山建造園林,歷時5年建成。自認“近乎園”,故名近園。園中西野草堂,可宴請賓客。園南建“見一亭”,亭前疊石作假山,后作小臺,種植牡丹數種。折向西,可達竹林深處,題名為“藥欄乘興”,左有“天香閣”,右有“安樂窩”書齋,臨池有“得月軒”,是讀書吟詩和垂釣之處。折向北,見“秋爽亭”,回廊匝繞,再向北,是“鑒湖一曲”。迤邐向東,過“虛舟”,入“容膝居”,過小橋到“三梧亭”,亭下有“垂綸洞”,石磴參差,古木蓊郁,構成山林小憩之所。西南則留片地,辟作菊圃,圃前有“四松軒”。軒左有“欲語閣”,園中種植大小樹木數百株,約數十種,其花四時開落……[詳細]
蒙吉泉井
  蒙吉泉井,清代建造,位于市人民醫院內。2001年7月18日被溧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溧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據老人回憶,蒙吉泉井,清代至民國初期為溧陽育嬰堂內所用井,育嬰堂大門坐西向東。抗日戰爭中被日寇飛機炸毀。解放后蓋起民房,1949年建溧陽縣人民醫院時被劃入范圍之內。據《清嘉慶溧陽縣志》記載,育嬰堂在躍龍關左。乾隆七年(1742),知縣吳學濂建門房三間,廳堂三間,東邊廊屋五間。塘墩凈堂久已斷絕,遺產田八十畝,申請歸入育嬰堂,作為養育之需。其契紙丘號、租粒細數在卷。以后又續置田房,今堂已久廢。古井石欄呈八角狀,取象于八卦。《周易·蒙卦第四》記載:“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象傳》解釋:蒙卦上艮為山,下坎為水,蒙即為山下出泉,象征漸啟“蒙稚”。“九二,包蒙,吉……[詳細]
溧陽飛來石
  飛來石位于溧陽市竹簀鎮西芮村委宋巷里村西南的飛來寺中。原系一塊隕石,后經加工成長方形,石長1.5米,寬0.6米,高0.4米,重約800公斤。石色青黑,光滑細膩。石面有石筋,色白如玉,每逢風雨的時候,石紋隱隱約約地顯出,形似梅枝,故志書稱“月梅古石”。該石一直埋于飛來寺“大雄寶殿”佛像神臺前,與地面持平,以拱朝拜者跪拜之用。據清嘉慶《溧陽縣志》記載:“月梅古石,天竺院佛前拜石也,風雨之際石紋掩映似梅枝,相傳有好事者將購之去,人力莫能動,異而舍諸石今存。”飛來寺(即天竺院),始建于漢代,因一塊隕石落此,故建寺立廟。其山門有一門聯云:“一石飛來留圣跡;五村耆老答神庥”,既道明了飛來石的由來,也交代了因石建寺的緣由。飛來寺背靠茅山余脈,前有廣闊的平原河川,遠處以南山為屏,距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約2千……[詳細]
百丈太平橋
  百丈太平橋位于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百丈老街太平二村北,南北向跨老藻江河,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整體保存狀況較好,是百丈地區目前僅存的一座石拱橋。百丈太平橋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橋梁年代為清代。橋長15米,橋頂寬3米,橋堍寬3.30米,橋中到橋南側長6米,到橋北側為5米,橋孔直徑 6.40米。橋南有 13級臺階,橋北為 11級臺階。太平橋除橋階為金山石質外,整橋用青石砌置,破損處甚多。橋額上有陽刻橋名“太平橋”三字,行楷體,未見紀年。太平橋為分節并列式砌置,無券眉,應屬清以前的風格。橋基枕石原為整條,均已斷裂。拱券上方兩側各有橋耳一對,端面刻靈芝瑞草,圖案各不相同。青石實體護欄,各置望柱4桿,中間 2對柱頭原有雕飾,均已斷頭。尾部 2對為方鼓頭,僅有2桿完整,2桿也已斷頭。抱鼓尚存3只。因河岸較高,引……[詳細]
振聲高等小學堂舊址
  振聲高等小學堂舊址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漕橋中學內,為漕橋初中前身。現存建筑二進,占地面積約 1000 平方米,2012 年由武進區教育局、雪堰鎮政府進行修繕,現辟為漕橋初中校史展陳室。1906年漕橋士紳趙頌眉、孫芝耀等人為順應 “廢科舉、興學堂”的潮流,在漕橋鎮東樓村趙氏宗祠發起并創辦了振聲高等小學堂,推舉孫芝耀為校長。孫芝耀的兒媳即為當代教育名家、小學特級教師、曾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的斯霞。斯霞的曾祖父在浙江諸暨私宅也辦了一所百年名校:斯民小學。他有一句名言:一定要讓農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學。1913年,振聲高等小學堂改為縣立,稱武進縣第六高等小學校,后又改為武進縣立第四高等小學校。1934年與漕橋養根小學合并,稱武進縣漕橋小學一院。1942年夏,地方教育熱心人士趙介武、周玉山等發起籌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免费视频777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日本香蕉520视频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福利站免费 |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