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福源米廠舊址
  福源米廠舊址,位于武進區丁堰街道梅港村委河東街,與市級文保單位萬安橋隔大運河相望。房屋應建于民國初年,曾為武進第八米廠。現存建筑體量較大,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行業特色。……[詳細]
局前街明式楠木廳
  局前街明式楠木廳位于天寧區局前街118號原局前街派出所內,建筑現存一進,坐北朝南,硬山式磚木結構,五開間,明間木柱為抬梁式,次間和梢間木柱為穿斗式,明間、次間設前后外廊。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局前街明式楠木廳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崇真女校舊址
  崇真女校舊址位于鐘樓區鳴珂巷幼兒園內。清代末年,美國基督教會在常州市中心北直街開辦“崇真中西女塾”,校長為美國人羅淑君女士。校址辦學始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崇真女校舊址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淳化閣帖石刻
  淳化閣帖石刻位于江蘇省溧陽市別橋鎮西街虞家祠堂內。別橋又叫甓橋,在溧陽北,與金壇的指前鄉相鄰,東北距長蕩湖十里左右,是個商業興盛的水陸碼頭。值得一提的是,街鎮上的原虞家祠堂屋墻壁上,遺存有一組明代晚期仿“肅府本”摹刻的《淳化閣帖》石刻,它是歷代名--貴的書法真跡。“淳化”是北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之一,《淳化閣帖》是宋太宗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命侍書學士王著,把皇家秘閣(帝王藏圖書的樓閣)所收藏的歷代法書甄選編次,標名為“法帖”,摹刻在棗樹木板和石板上,拓印墨本賜給大臣。帖分十卷,卷首是《歷代帝王帖》;第二、三、四卷是《歷代名臣帖》;第五卷是《諸家古帖》;第六、七、八卷是《東晉王羲之帖》;第九、十卷是《王獻之帖》。長期以來,古人法書,賴此以傳。由于王著鑒別水平一般,故而采擇不精,致使帖中夾雜……[詳細]
潞城太平庵舊址
  潞城太平庵舊址位于武進經開區,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幾經毀壞,清代復建,現房屋一進,面闊五間,坐北朝南,硬山式磚木結構,目前正在修繕中。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潞城太平庵舊址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崔橋吳氏宗祠遺址
  崔橋吳氏宗祠遺址建于清雍正年間,2012年吳氏族人對祠堂進行了修建,現存二進院落。常州吳氏為季子之后,是常武地區僅存的吳季子祠遺址。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橋吳氏宗祠遺址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家巷劉氏宗祠遺址
  劉家巷劉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2016年在祠堂原址復建新祠二進,輔房二進。現存有創建宗祠碑記碑一通,抱鼓石等建筑構件。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劉家巷劉氏宗祠遺址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下塘98號西民宅
  南下塘98號西民宅,位于天寧區鄭陸鎮焦溪南下塘98號西,建于清末明初,坐東朝西,硬山式磚木結構。有五角星門樓和精美封火墻。……[詳細]
護王府遺址
  護王府遺址位于常州市局前街187號。系太平天國護王陳坤書府第遺址。陳坤書,廣西桂平人,清咸豐元年(1851)1月參加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曾轉戰兩湖、江浙、安徽、上海等地,素以作戰勇猛出名,被譽為忠王李秀成麾下第一驍將。同治元年(1862)春鎮守常州,封殿前禮部副春僚頂天扶朝綱護王悅千歲。公元1864年,李鴻章率淮軍伙同戈登洋槍隊聯合圍攻常州,太平軍與之浴血奮戰數月,打退敵人無數次進攻,終因力量懸殊,是年5月11日,常州城失陷,護王陳坤書率將士退守護王府,最后力竭被俘,壯烈就義。護王府前身原為清陽湖縣衙署,陳坤書駐常州后改建為府第。現存遺址為磚木結構的回形轉樓(俗稱走馬樓),南北寬24.5米,東西長24米,占地面積共1050平方米。其中古建筑占地約594平方米,其他輔助建筑352平方米,庭院45……[詳細]
田舍村隋墓
  田舍村隋墓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田舍村,為南北并列的兩座隋代至唐初磚室墓葬。兩座墓葬在同一土坑內,原有2米高的封土堆。墓葬朝西向,形制相同,南側墓葬長5.1米、寬2米、殘高1.88米;北側墓葬長5.1米、寬2米、高2.1米。1984年11月,建武進供銷干部培訓學校時發現該墓,常州市博物館、武進縣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進行發掘,共清理六座磚室墓,其中這兩座隋代墓葬保存相對完好。墓葬由墓室和甬道兩部分組成。墓室平面為腰鼓形,后壁底部略外凸,兩側壁向外弧凸。墓室以單層橫磚鋪地,墓室中后部均有一略高于墓底的棺床,棺床邊沿有一排豎磚鎖口,其下有一排側立磚。墓室左右兩壁各有兩組假直欞窗,后壁有一組假直欞窗。每組直欞窗中部為一個或三個長方形大窗,兩側各有兩至三個條形窗格。每組直欞窗上砌有長方形燈龕。墓室后壁……[詳細]
271、莊城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城橋
  莊城橋又名福興橋,位于金壇區白塔鎮莊城村西首。該橋形制與本市城西清涪村宋建本善橋相仿,時代相近,且拱闊矢高,形如彩虹,建橋技藝高超,橋為分節并列砌置,發券單孔,凈跨12米,拱矢高度6.9米,橋長37米,橋面寬5.87米,拱矢高6.7米。拱形條石兩端各分3節,連封頂1節共7節。每一節都坐落橋基上。橋孔矢圈底部共8塊,第一節高2.2米,豎砌,每塊條石寬約0.84米。第二節條石9塊,高2米,寬約0.74米。每節條石分別為8塊、9塊,錯落對榫而上。上一層的條石較下一層少0.2-0.3米,封頂的一層條石為1米。橋拱砌好后用糯米汁密縫,然后再堆砌兩端的橋身。橋面東西兩側各有臺階24級,中部有花崗巖凹形車道,便于獨輪車通過。橋面兩側各按十根望柱,柱首雕覆蓮紋,九塊欄板,一對抱鼓石,橋洞兩邊上部左右對稱各置……[詳細]
戴王府遺址
  戴王府遺址位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縣前街18號。為太平天國戴王黃呈忠府第。黃呈忠(1826-1865),廣西人。1862年在攻克江西慈溪時,擊斃侵略軍頭目華爾,晉封為戴王。王府坐東朝西,前后七進,占地1624平方米,正廳三間為楠木廳,面闊15米,進深10米。梁、坊、柱、椽上均有彩繪,畫中貼金,內容主要為戲文劇目《連環計》、《空城計》、《尉遲訪賢》、《太白醉酒》等,也有訪友、探勝的山水人物畫和云龍、彩鳳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3、本善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善橋
  本善橋位于江蘇省常州金壇市金城鎮清涪村,本善橋橫跨清涪河上,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十八(1158),寶祐元年(1253)世居當地的太學生周瑀(1222-1262)請蘇州盤門匠人吳進重新修整,明、清及民國時都曾修葺。橋以青石砌造,為分節并列式,發券單孔,凈跨8米,拱矢高4.7米,拱券分十一節,每節拱石左右對稱,下部三節每節為1.75米,向上一節為0.85米,再上一節為0.35米,頂部一節為0.30米,以適應砌成圓弧拱形的需要。拱券寬度自下而上有收分,底部3.22米,頂部3米,拱石寬0.40-0.94米不等,每節拱券以5塊拱石并列組成,頂部中一塊合攏石上刻有蓮花圖案。上下石縫相錯,縫間用石灰糯米漿封灌。左右拱石長4.37米,寬0.60米,高0.60米。橋面總長30.18米,橋面上寬3米,橋堍寬3.75……[詳細]
東青楠木廳
  東青楠木廳位于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東青西街。東青楠木廳建于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6),由目前房屋所有人潘氏先祖華庭公建造。房屋座北朝南,硬山式磚木結構,4開間通闊14.8米,進深8檁9米,脊高5.2米。原有“雙賢堂”及“美賢堂”匾額兩塊均已散失。楠木廳現作民房,原門窗及門面都經過了后期整改,唯有內部框架基本保持不變。目前,屋內仍有潘氏后人居住,但由于年久失修,內部已零亂殘破。楠木,為中亞熱帶常綠喬木,最高可達30余米,胸徑可達1米。主指楨楠屬(phoebenees)和潤楠屬(Machilusnees)木材。楨楠歸類為楠木本類,主要有聞香園林金絲楠,緬甸黃楠,小葉楠等;潤楠歸類為楠木旁類,主要有水楠,大葉楠,滇楠,紫楠等。楠木為中國和南亞特有,是馳名中外的珍貴用材樹種。1988年11月,……[詳細]
社渚唐井
  社渚唐井位于溧陽市社渚鎮東山廟村,年代為唐代。為溧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周城進士坊
  周城進士坊位于溧陽市周城鎮爐頭村,年代為明代。為溧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7、楠木廳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楠木廳
  楠木廳位于溧陽市市鳳凰園內,年代為明代。為溧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8、新坊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坊橋
  常州新坊橋在常州市區和平南路。跨市河為南北走向之單孔石拱橋,長35.2米,寬5.3米,高8.6米,橋墩寬6.8米,橋拱跨徑9.5米,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元皇慶年間重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后因橋面損壞,1986年又重修。原有朱昱撰《重修新坊橋記》石碑,今佚。拱券為分節并列式砌法,以花崗巖條石起拱,橋墩亦由條石砌筑,橋面置花崗石云紋雕刻望柱及環紋欄板。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鵬云烈士墓
  張鵬云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康西村委西河巷村16號東,南臨S122省道。墓地坐北朝南,四周有四級階梯,頂部為邊長1.7米的方形平臺,墓碑位于方臺正中。墓碑水泥質,正面用瓷片貼邊。高2.15米,寬0.85米,厚0.87米。正面刻“一九一九—一九四七年 張鵬云烈士墓 中共武進縣西夏墅鎮委員會,武進縣西夏墅鎮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三月”,背面為張鵬云烈士簡介。張鵬云,原名張朝元,化名常勞鵬,1919年出生于西夏墅西河巷村,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調到武進二區任抗日民主政府區行政助理、區長,發動和領導孟河以東。德勝河以西、鐵路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的群眾抗日斗爭。1942年1月,因日軍掃蕩,被派往上海暫居。1943年春返回家鄉,任二區區委書記兼區長,堅持反清鄉斗爭,恢復和發展黨組織,發動……[詳細]
湖濱抗日中學舊址
  湖濱抗日中學舊址位于金壇區直溪鎮呂坵村委真武院東側。湖濱中學是抗戰時期由抗日民主政府創辦的一所培養抗戰人才的學校。學校創辦于1942年。因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建昌圩成為抗戰時期新四軍蘇南抗日斗爭的重要基地(詳見中共蘇皖區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介紹)。學校初定名為“茅東中學”,后顧及“茅東”一詞會引起敵人的注意,遂命名為“湖濱中學”。1942年2月,學校正式創辦,選址于北天荒湖畔的呂坵真武院前,直屬茅東縣抗日民主政府領導,全校共有教職員24名,校長為吳均之。1942年秋,日偽軍突然包圍湖濱中學,搜出了《新民主主義論》等革命書籍。此后,呂坵成為日偽掃蕩的重點目標,湖濱中學辦學環境日益惡化。為確保學校能正常開展教學活動,茅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決定將湖濱中學遷往建昌圩附近的董溪村,校名也正式改為茅東中學。19……[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乱码伦十八在线观看 | 中国少妇与黑人高潮了 | 亚洲天堂网5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 思思热国产视频观看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