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淮安市旅游

淮安市文物古跡介紹

千棵柳新四軍軍部舊址
  千棵柳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盱眙縣舊鋪鎮千棵柳村千柳組,年代為中華民國,為第五批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胡家巷古井
  胡家巷古井位于盱眙縣盱城街道,為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至四周圍墻。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至向外延伸10米。……[詳細]
好漢墓群
  好漢墓群位于盱眙縣漢,年代為,為第五批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老虎山墓群
  老虎山墓群位于盱眙縣馬壩鎮南陽村團結組、合心組,年代為漢,為第五批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骨朵墓群
  黃骨朵墓群位于盱眙縣鮑集鎮肖嘴居委會易西組,年代為漢,為第五批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淮河石堤
  淮河石堤位于盱眙縣盱城鎮城北居委會、淮河東岸,年代為明、清,為第五批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蓮塘古驛路
  蓮塘古驛路位于盱眙縣穆店鄉蓮塘村,年代為明、清,為第五批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8、琵琶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琵琶井
  琵琶井位于盱眙縣盱城鎮宣化居委會蔬菜三組,為第四批盱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盱眙財神廟
  盱眙財神廟位于盱眙縣盱城鎮城北居委會淮明園小區,為第四批盱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汪孟棠墓
  汪孟棠墓位于盱眙縣盱城鎮城南居委會斗笠山,為第四批盱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1、魁星亭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魁星亭
  魁星亭位于盱眙縣盱城鎮,為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四至向外延伸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至向外延伸20米。……[詳細]
張大卓紀念亭
  張大卓紀念亭位于石湖鎮果園居委會二組,亭高3米約,磚混結構,重檐六角攢尖頂,翼角飛展,邊長4米,占地16平方米;亭中立紀念碑一塊,石質,碑長1.7米,寬0.8米,正面陰刻“張大卓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陰刻張大卓烈士事跡;紀念碑基座為“工”字形,長1.5米,寬0.6米。張大卓(1892—1915),字鐵庵,號天愛,十二歲時參加縣童子試,獲榜首,1908年以最優成績畢業,考入江北公立中學,在校學習時間加入同盟會組織。宣統三年(1911)畢業回漣,在縣署做文牘工作。民國元年(1912)辭職,考入南京民國大學政治科學習。民國4年(1915)元月20日夜,江北革命黨人在淮陰起義,起義失敗后被捕,被害于上海龍華刑場,年僅24歲。張大卓和顧祝同私交很深,張大卓犧牲后,顧祝同舉薦,民國17年(1928),江蘇……[詳細]
岔河鎮淮寶縣辦公舊址
  岔河鎮淮寶縣辦公舊址 淮寶縣辦公舊址為1940年——1946年原中共淮寶縣委會曾在岔河辦公用房之一。原為蘇北地委聯防辦事處。1940年成立淮寶縣,1940年—1946年淮寶縣委會曾在此辦公。舊址房屋每間進深4米,面寬4米,磚木小瓦結構。現為正房3間、附屬房2間,目前為居民朱愛華私房。……[詳細]
仁和鎮江淮大學舊址
  仁和鎮江淮大學舊址 江淮大學為1942——1944年,新四軍、中共華中局和江蘇省委在洪澤縣仁和鎮創辦的一所綜合性大學,陳毅為大學定名并題寫,共辦學2年,培養學員約120名。大學的主樓為“左家樓”,2003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附屬樓:潘家樓、陳家樓、陸家舊宅三處,保存基本完好,潘家樓門頭上“潘振興”匾額落款為“甲辰初春”,即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書寫人與左家樓“福祥昌”字號同為陳務人。……[詳細]
蔣壩鎮彭城村古井群
  蔣壩鎮彭城村古井群 古井位于東經118°46′04.42″,北緯33°05′36.12″,在米范圍內存古井七口,時代宋。○1歪磚井,井深7.6米,玄武巖井欄呈圓形,外徑0.9米,內徑0.56米。井口用方形青石板鋪蓋,中心鑿徑0.6米井眼。○2東秦莊井,井深11米,井欄移位。 ○3小東莊井,井深9米,玄武巖井欄,圓錐形,呈倒扣碗狀,外徑上口0.58米,下口0.65米,內徑上口0.43米,高0.43米,井欄上口沿外側鑿有扣繩穿孔一對。 ○4八角井,玄武巖井欄,呈八角錐體形,外徑上口0.50米,下口0.65米,內徑上口0.35米,下口0.52米。 ○5西秦莊井,玄武巖井欄,呈圓柱形,外徑0.55米,內徑0.35米,高0.36米。 位于七隊村東南角井,青石井欄呈圓形,外徑0.8米,內徑0.7米……[詳細]
東雙溝太平井
  東雙溝太平井位于東經118°49′16.78″,北緯33°11′13.45″,時代宋,現有井欄為清代移置。圓錐形,外徑0.6—0.8米,內徑0.4米,高0.4米。井身為楔形磚圈砌,腹徑1.15米,深7米,井口用條形青石板鋪蓋,中心鑿經0.65米井眼。井臺原為玄武巖條石鋪砌,現已被破壞,條石全被移走,破壞年代在1980年至2008年之間。……[詳細]
東雙溝南甸村六組、八組漢遺址及漢陶井遺存
  東雙溝南甸村六組、八組漢遺址及漢陶井遺存遺址位于東經118°51′13.54″,北緯33°09′50.94″,時代漢——明,遺址高出地表1-2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遺址上層發現有較多的明清瓷片,其中有“大明成化”年款青花瓷片,下層有大量的漢紅、灰陶片,同期還有較多的動物骨頭出土。唐、宋瓷片,器物有罐、盆、壺、碗、盤等,紋飾有細繩紋、玄紋等,唐、宋瓷器有壁形碗足、青瓷小罐等。在六組蘇榮路往南約250米處圍埂西邊,排水溝下發現存有漢陶井一處,距埂面約3米,井圈外徑70公分、高24公分,現存三層陶井圈。……[詳細]
孫莊西周遺址
  孫莊西周遺址遺址位于東經118°56′43.92″,北緯33°15′35.52″,時代周。遺址高出地表1-2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米左右。上層屬東周文化層,1971年該遺址曾出土“齊法化”刀幣13枚。下層有青蓮崗文化遺存,陶片有夾砂紅褐陶和泥質紅陶、器物有鼎、釜、缽、豆、罐、盆等,紋飾有指甲紋、附加堆紋等。……[詳細]
漣水延安園
  漣水延安園坐落在漣水縣成集鎮朱南蕩村。1995年8月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抗戰時期淮海抗日根據地中素有“蘇北小延安”之稱的漣西成集一帶人民群眾中的大量英雄事跡挖掘出來,并形象地塑造出可見的實物,以期讓青少年們看得見,摸得著,以便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經金明、楊純、陳克天等老同志倡導,許多當年在此抗日的老同志捐款、群眾集資100余萬元,籌建了延安園,在園中建立了抗戰勝利紀念碑、蘇北小延安紀念坊、抗日老戰士紀念堡、抗戰碑林等革命紀念建筑。……[詳細]
謝祥軍將軍紀念碑亭
  謝祥軍將軍紀念碑亭位于漣水縣烈士陵園內.謝祥軍(1914年~1946年),湖北省大悟縣人,1946年10月23日晨在漣城東門渡口陣地察看敵情,不幸中彈,光榮犧牲,年僅32歲。原墓建在阜寧縣蘆蒲《鹽阜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內。1991年7月1日,值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謝將軍殉難44周年之際,為教育今人,啟發后人,中共漣水縣委、縣政府在縣烈士陵園內建一紀念亭,碑正面由姬鵬飛題寫“謝祥軍將軍永垂不朽”,反面鐫刻碑文。碑亭位于漣水戰役紀念碑后側,正中立有黑礬石質地的紀念碑一塊,長215厘米,寬93厘米,碑正面由姬鵬飛題寫“謝祥軍將軍永垂不朽”,反面鐫刻碑文;亭呈正方形,邊長5.6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小早川怜子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小片 | 亚洲一级亚洲一级 |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 |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