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淮安市旅游

淮安市文物古跡介紹

里運河文化長廊景區
  公元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時任朝廷督運總兵官陳瑄沿北宋沙河故道開鑿了一條運河線上不平常的河道,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清江浦。清江浦的開埠,對于運河全線漕運的暢通、明清時期淮安在全國中心城市地位的奠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由此成就了淮安“運河之都”的稱號。清江浦景區,位于里運河文化長廊“起(清江浦)、承(漕運城)、轉(山陽湖)、和(河下鎮)”四大片區的“起點”大閘口地段。范圍為西至清江大閘,東到越秀橋,南邊至輪埠路,北邊至圩北路南(不含美食街)。這里集淮安地方文化特色和古運河水景于一體,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處,是具有濃厚運河文化特征、濃烈地方文化氣息、濃郁生態園林特色的博物館群、國家4A級旅游景區、淮安市優秀外宣基地。“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石碑昭示著昔日的繁榮,清江大閘、陳潘二公祠、吳公祠、……[詳細]
新四軍劉老莊連紀念園
  新四軍劉老莊連紀念園(淮陰八十二烈士陵園)始建于1955年,是為紀念1943年3月18日,我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八十二名指戰員在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云鵬的率領下為掩護劉老莊當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轉移,從拂曉達黃昏,面對一千多日偽軍的瘋狂掃蕩,斃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英勇頑強的擊退敵人五次沖鋒,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講話中稱: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英勇抗爭的杰出代表。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講話中再次提出: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紀念園坐落在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境內,占地約480畝,綠化覆蓋率……[詳細]
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江蘇省盱眙縣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公園”)位于盱眙縣西南丘陵山區,距盱眙縣城約35KM,東邊與王店鄉毗連,西部與安徽的明光、南邊與安徽來安接壤,北部與桂五鎮相連,包括原水沖港、山洪、古城林場在內總面積7058公頃,其中占地4856公頃,水面約1500公頃,其他地類702公頃。地理座標:東經118°25`—42`北緯:32°43`—42`盱眙縣位于江蘇省腹部,交通方便,現有寧連、寧宿徐、一級公路貫通,南京祿口,徐州觀音等機場,連云港南通、南京新生圩等國際港口,到盱路程均在1小時車程以內,公園距南京、鎮江、揚州、滁州、蚌埠、淮安均不足150公里,距上海、無錫、常州、合肥均在400KM左右。公園位于盱眙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區,是第三紀火山噴發的玄武巖熔巖臺地,經流水侵蝕后的桌狀方山丘陵。公園……[詳細]
4、淮安府署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淮安府署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楚州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歷史地位的象征和見證,其規模宏大。淮安府署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歷史淮安府署的建筑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現存衙門原為南宋五通廟,元為沂郯萬戶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總管府府署(現漕運總督部院處)加以修葺為府署。洪武三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在城中選址,結果選中了上坂街以北南宋五通廟和元沂郯萬戶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為淮安府的新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建筑衙內有房屋50余幢、600余間,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東路為迎賓游宴……[詳細]
5、吳承恩故居 AAAA
吳承恩故居
  吳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學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的打銅巷巷尾。河下地處淮城西北部,背靠里運河。故居為古樸典雅的青磚小院,內有書房等建筑。吳承恩故居以成為著名旅游景點,接待著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游客。《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愛神話小說。當您來到淮安必定想看看這部馳名世界的神話小說的作者故居,探索這部小說的寫作淵源。我想您看過以后必定會有所了解,有所體悟的。著作吳承恩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一生的著作極其豐富,但是因為“家貧無子”,絕大部分已散失了,現存的著作除了馳名世界的《西游記》和一部詩文集《射陽先生存稿》存世外,另外還有他寫的一部短篇小說《禹鼎志》,過一部詞集《花草新編》,均已失傳了。吳承恩散失的文稿,是現在世傳存稿的十倍以至百……[詳細]
6、明祖陵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江蘇省盱眙縣洪澤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朱元璋一統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欞星門及圍墻。明祖陵,被稱為“明代第一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至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門、玉橋、廚庫、井亭、宰牲所、拜齋、宿直房、鋪舍、碑亭、儀從等,栽植柏樹萬株,神道全長250多米,兩側立望柱二對,石像十九對,并有祭田149頃,規模宏大,氣勢不凡。明祖陵坐落在洪澤湖西畔的淮河入湖處(……[詳細]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江蘇盱眙縣城東南,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十年戰斗的歷程里,軍部暨0中央華中局在黃花塘譜寫了兩年又八個月的光輝篇章。在全國抗日戰爭由相持轉入-的關鍵階段,-、陳毅、張云逸、饒漱石、羅炳輝、賴傳珠、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華中抗日大業,直到抗戰勝利。軍部紀念館由舊址、舊居、陳列館和園林等幾部分組成。館內存放大量歷史圖片和文物,布展獨特,雕塑逼真,采用聲光電現代多媒體表現手法,展示了華中抗戰的崢嶸歲月,再現了革命前輩當年的戰斗風采。目前,陳列室已征集到新四軍遺留實物數十件,圖片二百多幅,如實反映了我新四軍當年戰斗、整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歷史面貌。黃花塘原來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但它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詳細]
妙通塔和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漣水縣城中山路西首,距淮安市-紀念館約30公里,南瀕碧波蕩漾的古黃河,東依風光旖旎的漣漪湖,西臨通貫南北的寧連高速公路,昔日譽為“漣水八大景點”之一。能仁寺始稱“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時易名為“能仁教寺”,簡稱“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該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歷史;寺內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歷史。據清雍正本《安東縣志》載:“妙通塔,在能仁寺內,宋仁宗敕建,臥佛藏舍利處......浮屠七級,皆磚石砌成,內中并無寸木支柱。頂上望黃河如線,間放光明,照耀數十里,遠近男婦皆見之,真法林之勝跡也。”另據康熙本《安東縣志》載:“能仁教寺,宋天圣元年敕建,舊名承天寺,即婁道者征道之所。祥符間賜額能仁寺,塔曰妙通,藏道者舍利。……[詳細]
9、韓信故里 AAA
韓信故里
  韓信故里淮安市的碼頭鎮,據傳是“漢初三杰”中韓信的故里,距新淮安20公里。是一個歷史古鎮,在秦代就已有此郡名楚州,現恢復其原貌雜。上圖為鎮中正在建設中紀念韓信的建筑(攝于2003年初)。原址為碼頭鎮小學,韓信年輕時曾受胯下之辱,據當地四十多歲的人講,他們小時候在學校旁邊還有一座胯下橋,十幾年前橋沒有了,但在一堵墻上還寫著“胯下橋”三字,2003年初這堵墻也沒有了,聽當地人說“胯下橋”就在圖上建筑的右邊。但是在老淮安市也有“胯下橋”遺址。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現江蘇省淮安市)人。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據《史記》載,漢初軍事家韓信年少時,家中困難,常到城下釣魚,有一位靠為別人漂洗為生的老婦人見韓信經常吃不飽,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一連幾十天,韓信深受感動,我一定要重重報答……[詳細]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
  介 紹 1945年11月1日,蘇皖邊區政府于淮安成立,它是中國0領導下的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區的人民民主聯合政府。 邊區政府舊址現存兩個院落,占地6100平萬米。保存磚木結構、古色古香的平房(其中部分房屋為兩層樓房)48間,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北院26間二層樓房為原邊區政府交際處辦公地點,現用于邊區政府史料陳列及李一氓生平陳列,展出歷史照片280余幅,文物文獻資料140件,全景再現了邊區政府當年的歷史風貌和豐功偉績,以及邊區政府主席李一氓光輝戰斗的一生。院內還有李一氓銅像一尊、李一氓骨灰敬酒處及李一氓親手設計的六角亭等可供游人瞻仰。南院為四幢平房共22間,為邊區政府主席、副主席、秘書長辦公室及會議室。  交 通 公交l、2、4、39路可達 江蘇淮安……[詳細]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舊址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舊址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漕運西路由周恩來童年故居和陳家花園私塾館組成,1988年3月5日對外開放,1997年李鵬題寫館名,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舊址是周恩來6-10歲隨父母、嗣母在清河居住、讀書的地方。在這里居住的四年里,外祖父萬青選家的藏書為周恩來廣泛閱讀古今書籍提供了良好條件。生母萬氏的持家處事、嗣母的傾心教育,對周恩來才智、人品、性格的養成,處事能力的干練,以至后來出外求學,投身革命有著重大的影響。舊址占地面積5170平方米,建筑面積672平方米。原有房屋14間,為明清建筑風格,青磚小瓦:前廳3間,作為會客及就餐所用;主堂屋3間,為周恩來父母及弟弟居室;東屋2間,為周恩來和嗣母陳氏居室;西廂房2間,為乳母蔣姜氏居室;東廂房2間,為周恩來書房;嗣母居室……[詳細]
周恩來故居
  -故居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曲巷與紅光西巷相會和處。-(1898~1976年),字翔宇,原籍浙江紹興。-是新中國重要的締造人之一,他為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無私貢獻了一生,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中國0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故居為-祖父與二伯父從浙江祖籍遷居淮安后,共同買下的東西兩個宅院。兩院中間有一塊很狹長的空地,有隔墻和腰門相連。原來有房屋31間,其中東院共三進12間,西院三進19間。1898年3月5日,-在西院北屋靠西的第三間誕生,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西院北屋靠東兩間是-讀書之處,在這里受到最初的啟蒙教育。1910年,12歲的-離開淮安去東北求學。(國家……[詳細]
洪澤湖大堤
  洪澤湖大堤古稱高家堰,北起碼頭鎮桃園村七組,南至洪澤縣蔣壩鎮,全長70.4公里(淮陰區轄管21.78公里、洪澤縣轄管16.12公里、三河閘管理處轄管32.5公里)。始建于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史載廣陵太守陳登“大筑高家堰,于渚湖蕩之東北隅,約30華里”,唐代增修“唐堰”與“漢堰”之南。到明代永樂年間,作為治理黃、淮、運結合部的關鍵工程高家堰,又增做土堤筑到蔣翟壩(現蔣壩鎮),以后又分段砌筑磚工護面和笆工(即排樁防浪工),明萬歷七年(1579年)河臣潘季馴“大筑高家堰”,切斷淮河向下游旁溢的汊澗,使洪澤湖形成人工水庫,并于萬歷八年(1580年),開始增筑直立式條石墻護面,由于工程浩大,加之水、旱、蝗、震等自然災害和戰亂,60.1公里的條石墻工程竟經歷了明清兩代的171年,至乾隆十六年……[詳細]
14、三河閘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河閘
  三河閘水利風景區,位于洪澤湖東岸,主要包括三河閘、鶴鷺自然保護區、月亮湖、洪澤湖水利碑廊、洪澤湖鎮水鐵牛等五處自然、人文景觀。三河閘為淮河流域第一大閘,鎮水鐵牛為省重點保護文物。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后前來視察,對此處水利旅游事業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三河閘位于三河閘水利風景區的中部,全長697.75米,共63個孔,每孔凈寬10米,于1952年10月動工興建,1953年7月建成。三河閘建成后,經過三次加固,泄洪能力已達到12000每秒立方,迄今已安全行洪10050億立方。有著“天湖鎖鑰”之稱的三河閘發揮了防洪保安、蓄水灌溉、便利航運、水力發電等綜合效益,平時蓄水“固得于池掛碧空”、“煙波浩淼有無中”,汛期排洪“滔滔巨浪歸江海,滾滾狂濤走巨龍”,站在閘橋上憑欄南眺,“白蟒化龍龍戲水,吞去吐雨萬花……[詳細]
15、嵇安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嵇安墓
  嵇安墓位于南集鄉長浦村石碑莊前。微風煦煦,芳草萋萋。嵇家祖籍為宋代譙郡(今安微毫縣)嵇山人。嵇安的五世遠祖嵇弘政,曾任宋朝提點京東刑獄、兵部郎中等職,謚號莊肅。曾祖嵇克仁,進士出身,曾任宋朝朝議大夫、知集賢院、兼太常寺丞事。祖父嵇大成,進士登第,曾任宋朝監察御吏、鎮南軍副節度使、龍虎衛上將軍。年老退休時,經過漣水,愛漣水土俗民情,畏北方戰亂頻仍,遂于漣東擇地定居。父親嵇迪,清高文雅,隱居不仕,積德鄉里。嵇安字寬濟,身材魁偉,勇敢尚武,精于騎射。時值南宋末年,天下大亂,兵匪為災。嵇安聚集義旅,構筑堡柵,護衛鄉井。南宋詔授其為承節郎,任制將沿海巡檢使,統領義兵。外御-,內撫民眾,興修水利,獎勵農耕,賑濟流民,聲望著于鄉里。南宋景定三年(元中統三年,1262年)嵇安病逝。其子嵇厚,曾任元朝鎮國上將……[詳細]
16、文通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通塔
  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調整公布 文通塔 唐景龍二年(708) 淮安市楚州區 原淮安市內   文通塔舊稱尊勝塔,又稱文峰塔。在淮安市內勺湖公園內,城西北角的運河之畔。始建于東晉大興二年(319年),多次重修。文通塔是一座具有佛教傳統的古建筑,全部是磚結構,無梁柱,現為七層八角形,六七兩層無塔門。內部空腔。五層以上是穹窿式的磚頂,頂上為八角形藻井。塔高約23米,塔身呈拋物線形狀,較優美。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復了登塔轉梯和下面三層樓板。東、南增建古式花墻與外界隔開,院門題額“文通塔苑”。苑內花木叢生,塔北勺湖如鏡,塔影倒懸,別有風趣。 關于文通塔,還有一段傳說:漢朝的時候,呂后和丞相蕭何謀害了淮陰侯韓信,得到了劉邦的贊賞。在酒宴上,劉邦要……[詳細]
金湖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金湖北老街北首,東部和北部環繞著風景秀麗的淮河入江水道,南臨繁華的建設路商業街,西部以縣政府大樓為依托,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史載:清朝乾隆年間,時年暴發洪水,從上游漂來木質大佛像一尊,停至現寺址東首三河邊的避風港內。當時境內善男信女就把這尊大佛暫時敬立在避風港灣禮拜,隨即十方信眾發心募化,萬人緣助,建寺造殿,迎請佛像,安位供奉,并稱為大佛殿。后傳僧人將大佛殿擴建并改名大佛寺。歷史上大佛寺占地近百畝,規模極其宏偉,晨鐘暮鼓,僧侶云集,名聞遐邇。大佛寺周邊有十八棵古槐,相傳乾隆下江南尋找親生父母時途經此地,受大佛寺高僧點悟,由此返回皇宮,再不提尋親之事。乾隆有感高僧點化,臨行親手在大佛寺西院植下一棵古槐;大佛寺和尚為感謝皇上恩典,接著又植下十七棵古槐,取十八羅漢鎮河妖,保一方平安之意,……[詳細]
18、月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月塔
  時代:宋地址: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唐集又名石橛塔、法濟塔,在今唐集鎮月塔村。據《雍正安東縣志》記載法濟寺去治75里。法濟塔在法濟寺山門外,塔有三:左藏佛牙,右藏佛骨,西南大者藏舍利。高七級,有門可登。萬歷三十四年重修。寺東有通濟橋,石刻神智大師四字。由此可見,古代漣東曾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法濟寺,法濟塔即今月塔只是寺中三塔之一。據當地人說,法濟寺確實寬宏。它前在丁梁,后在后營,中在中營,分別建有前大殿、后大殿、中大殿。果真如此,則法濟寺南北長約有15公里左右,難怪當地有跑馬關庵門之說。口傳未必真實,但中營的中大殿直到1946年還存在,被漣東縣民主政府拆除另用了。見眼的人說,中大殿三間,有長廊,柱子粗至一人抱不過來。而前、后大殿的損毀時間,已無人說得清楚,怕是年深日久了。至于月塔建于何時,就更無……[詳細]
八十二烈士陵園
  八十二烈士陵園,在淮陰縣城西北30公里的劉老莊,前為淮陰古寨公路,東近劉老莊小學。1940年3月18日,日軍駐淮陰地區六十五師團三個步兵大隊及一個騎兵大隊共3000余人。在師團長川島率領下,分兵數路,合圍我駐在六塘河北岸張圩一帶黨政軍領導機關及我軍主力部隊。新四軍三師十九團二營四連在劉老莊奮起阻擊來犯之敵,打退敵人五次沖鋒。因敵眾我寡,陣地被摧毀,戰士們與敵人肉搏,殲敵200余人,四連82名勇士壯烈犧牲。戰斗結束后,該地又挑選82名優秀子弟參軍,上級命名為“劉老莊連”。當時群眾在戰后自動搜集忠骸,筑成高大的土墓,命名“八十二烈士墓”。1945年地方政府復用磚石建成“八十二烈士墓”,1946年12月26日國民黨軍隊用炮火將墓摧毀。1955年人民政府撥款重新修墓,1964年筑起圍墻,并建陵園。陵……[詳細]
淮安慈云禪寺
  慈云禪寺位于清江大閘南側,原名“慈云庵”,是江淮地區著名的寺廟,始建于明朝萬歷二十年(1592年)。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秋,被順治皇帝敕封為“大覺普濟能仁琇國師”的玉琳法師南游到清江浦的“慈云庵”,八月十日趺坐而逝。康熙頒詔厚葬,重修“慈云庵”并建“法王塔”。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世宗胤禛下詔在“慈云庵”原址新建,改“慈云庵”為“慈云禪寺”,并親題匾額。當時的“慈云禪寺”占地二十五畝。門前照壁,左右分別有“春靄慈云坊”和“澤溥萬方坊”兩座牌坊。五重殿宇,華麗壯觀,寺內遍植蒼松翠柏、名貴花木,四季溢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與四十九年(1784年)兩次南巡,均入寺瞻禮。咸豐十年(1860年)捻軍攻入清江浦,慈云寺被全部焚毀。同治元年(1862年),慈云寺得以復建重修,歷經二十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少妇性服务中文字幕 | 在线日本道二区免费v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亚洲最新a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视频一级a | 日本孕交系列视频 |